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課程時間:2019.10. 19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302教室+江戶咖啡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學生姓名:徐筱晴
學號:108436513
早上課堂中,吳明烈老師帶同學討論關於10/18「全民終身學習論壇」的心得感想,從中可以看到同學們對於論壇的有著不同角度的學習和領受,分析個人觀點和回饋也以多面向來討論,再次激盪出不同的學習思維;當再經由老師回顧台灣學習型城市的發展脈絡,城鄉縣市推動終身學習遇到的實務操作面,更可以明白終身學習的「理念與實踐」。
下午在濃郁書香與咖啡香氣中進行課程,在嗅覺、味覺和知識學習上都是一場饗宴!透過同學用心呈現,我們又再一次得到學習的寶藏!以下是個人的學習獲得:
1. 終身學習者的培育或是學習社會的發展,均應回歸到個人「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培養」。歐盟定義「關鍵能力」為:一個人要在知識社會中(1)自我實現、(2)社會融入,以及(3)有就業時所需的能力,並且能夠進一步發展、維持與更新這些能力,養成(4)終身學習的習慣。
2. 奠基在此理論上,同學引導我們個人去思考我們需要哪些能力?已具備哪些能力?還缺乏哪些能力? 這個活動帶給我一些反思與促進。
3. 另外一個終身學習者的「特質」如下: (1)積極具創造力的探索者(2)反省的行動者(3)自我實現的行動者(4)學習的統合者。
4. 張忠謀先生的生命故事可說是終身學習的典範,他提到:「要有系統、有計畫、有紀律的終身學習。」Phyllis Sues在63歲當空軍飛行員還擔任C-141運輸機機務長,70歲精通義大利和法語,85嘗試跳傘,92歲高齡時是探戈皇后;Phyllis Suesy提醒我們,當我們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只要開始,永遠不晚。」
5. 這些終身學習的典範,為我樹立楷模榜樣: 要保持一顆對世界的好奇心,要像個孩子一樣無所畏懼,邁出自己熟悉的領域,在任何時間地點、都有系統、有計畫,有紀律的廣泛學習。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19.10.19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A302教室&江戶咖啡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楊鈞浩
學號:108436511
課程由同學們報告負責單元,而我是第二組,以往準備報告是課後作業,瞭解課題內容下,但這次報告是要跟同學分享,對於這次課題的觀點及看法,所以先看過課本內容,在開始收集文獻資料,多次確認收集的文獻資料,方向是否正確,深怕提供錯誤資訊給同學,報告前,組員互相從自己角度及想法去解釋報告,確認組員看法是否相同,若有些微不同,則再次確認資料正確性,經由此次經驗,讓我瞭解過去在台下聽老師授課的不同角度,報告後,老師及同學回饋後,讓我對於這次課題更加深刻。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論壇心得)
課程時間:2019.10.18
課程地點:國立公共資源圖書館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2019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楊鈞浩
學號:108436511
感謝老師,讓我有機會參與全國性論壇,瞭解專家、學者,以及各縣市團隊的想法與觀點,瞭解推廣學習型城市,不單單只有少數人的努力就能完成,而是需要政府、學校、民眾共同努力付出,才能打造出學習型城市。
在論壇前一天,很開心能與老師及學長姊,到會場場佈及彩排,在有限時間,將會場一點一點佈置完成,並彩排每一個環節,隔天活動前,謝謝學長姐仔細提醒活動注意事項,雖然當天無法全程在場內參與論壇,但是很高興與學長姊一起完成這場論壇活動。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19.10.22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若文
學號:108409513
課程心得:
早期培養I型人才,現今則開始培養「兀」型人才,其中一隻腳是人力資源,另一隻則是終身學習。此外,藉由兩隻腳不斷地擴張,並跨領域結合不同的專長,最後成為梯形人才。
以台灣而言,因政策在推行上,因無法進行跨部會的整合,及政策上的推動延續,導致學習型城市難以持續推行。舉例而言,因目前政府著重點在長照2.0,大部分的經費挹注於此,長照中心不但有接送服務,還供餐,進而使地方的樂齡中心難以吸收成員。而這時就會發現問題所在:為何兩者不進行整合?其中政策的因素,就佔據的大部分的影響原因。
社區總體營造 造景,主要是美化地方景觀;造人,培養社區發展所需要的文化人才;造產,則是活化地方產業,使經濟活水進入地方,所以會結合推動文創產業。但學習型城市的重點,透過終身學習,驅動地方改變,所以重點是強調「學習」,藉此推動個人和組織的推動。Place making地方創生結合入學習型城市,透過終身學習進而帶來地方的效益。
藉由終身學習商鋪,將樂齡中心的產物進行販售,進一步帶動地方的經濟,創造就業機會,結合學習、公益、休閒的商業模式。此外,也可傳承地方文化,亦或是由地方達人駐點分享,進一步創造學習的成就感。
成人教育學研究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2019-10-22, 星期二 09:10-12:00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春珠 學號:108409505
主題: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一開時上課老師問我們,今年十月十八號的全民終身學習論壇有時麼心得,班上同學都擔任工作人員,為了讓論壇工作順序順利成功,我們大家沒時間去聽學者們的分享,看見學長姐及同學們很用心的做事,這就是老師常說的團隊運作、配合度、團結力量大,也看見許多人熱烈報名參加這場論壇的各個地方主管,讓我很感動覺得台灣會更好。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提到終身學習是國家進步的動力,為了建構終身學習社會,教育部從104年開始推動學習型城市計畫,到今年108年已經有14個縣市參與,顯見推動終身學習已形成一個時代潮流。午餐時間也順便為了明年輪到我們這一屆要承接這個大型論壇活動來座談,有學長姐的經驗傳承,我們期待明年的與會活動能有更大的收穫。
論壇主題探討兩個組織分別為NIACE及EAEA。先從英國的國家成人繼續教育學院,將經濟和社會包容中心合併即學習與工作學院,學習與工作學院有獨立的政策,致力於推動終身學習,藉由參與學習和工作機會我們可以了解當地的需求。終身學習和學習型城市要一起互相激發、互相影響,像我的部落家長們大部分務農,為了提升經濟與生活品質,他們現在會跟都市的果菜市場結合,果農也會一起去日本學習改良也成立產銷班,民宿有四間結合全國旅遊業,相信回鄉的青年在地就業會越來越好。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課程時間:2019.10.18
課程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學生姓名:徐筱晴
學號:108436513
今日課程,吳教授特別安排讓我們專班同學參加「2019全民終身學習論壇」進行觀摩學習,主題是「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主辦單位邀請許多專家學者針對如何推動學習型城市及永續發展的相關議題作深入探討和對話,期待與會者對其學習型城市推廣有深層的膫解,希望能促進公、私、非營利部門合作,並激發與會者創新概念,促進台灣學習型城市的永續發展,達成學習型台灣的願景。
首先,吳教授從全球終身學習的趨勢脈絡來拓展我們的新視野,鼓勵台灣與國際接軌連結,從歐盟、德國、英國、新加坡、韓國等讓與會者看到各國如何推動學習型城市;特別韓國為推動終身學習,有終身教育師認證、中央政府高額補助、結合地方政府資源,已有167個學習型城市;特別韓國亮點城市–南揚州每10分鐘路程的learning lighthouse, 20分鐘路程的community, 30分鐘路程的library, 兼顧possible and impossible,把終身學習帶到每一個都有可能的地方。
接著是我們台灣在地學習型城市的主題論壇–南投縣及基隆市的推動現況與展望:
在UNESCO 學習型城市架構下,南投縣盤點在地區域的問題,縣府以「綠活城鎮」為藍圖,產、官、學擬聚共識,團隊協力合作推動,暨南大學扮演行動整合平台,協力地方治理,陪伴培力學習型組織,利用多元化場域設計學習路徑,推動管理綠活知識,綠活技藝共學產業發展,提供南投縣民充分的終身學習機會,使之共同參與營造南投縣綠活城鎮建構發展。實例:埔里生態城鎮日、竹山地區好空氣社群招募暨培力設計工作坊、北投國小田間食農教育課程等。
基隆市政府以教育部推動學習型城市計畫執行重點、市政白皮書,構築一個有在地內涵,有品牌故事的海洋城市基隆,開始基隆學的運動;以產業鏈結,體驗經濟到地方創生,開啟learning 到earning的機會。林嫻如副教授特別舉出如:社區媽媽有春天雞籠拓印、繡縫等5個實際案例,透過調查市民需求是什麼?而使之有參與學習的動機,推廣學習成果,行銷宣傳,使地方經濟創生就業。
論壇透過學者、專家資訊交流和縣市實務團隊實際經驗分享,個人從中不僅學習到理論,實際推動實務的具體策略方式,還有所遇到問題困難的解決之道,如何運用科技網路、資訊媒體,如何結合不同產業領域、共享知識資源以及其拓展效益等;個人非常期待也相信台灣學習型城市的發展在未來將有更多突破和嶄新的火花與亮點。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19.10.22
課程地點: 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 (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涂祐綱
學號:108409509

課程心得:
主題探討兩個組織分別為NIACE及EAEA。先從英國的國家成人繼續教育學院,將經濟和社會包容中心合併即學習與工作學院,學習與工作學院有獨立的政策,致力於推動終身學習。藉由參與學習和工作機會我們可以更加接地氣,了解當地的需求。從報告組員中提出“健康、富裕和明智的思想觀點”對於勞動力發展是有相對影響,故學習社會結構是需要充滿這三大要素,因為缺少其一都會讓這個『學習』結構面產生問題,這部分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另一個EAEA為歐洲成人教育協會;由43個國家組成,主要倡導三個面向為政策倡導、提供資源及訊息、建立關係網路。透過這些方式並極力投入於未來老化的政策研究方向。歐洲如美國一樣出現多種族的問題需要去面對不同文化的衝擊情況,在未來發展上還需要去了解其差異性才能有效地創造出學習型的文化。
第二部分談論到學習型城市是否為烏托邦理想?個人觀點認為是對的,
但是並非不去執行,而是執行層面、執行方式、執行目標要更加地明確,學習是好事但是要邁向有個組織是有需要上述提到的三大要素;」『健康、富裕和明智』。台灣目前的情況三個都沒有很有效地執行,既然在結果上沒有辦法有效執行是否該回推原因為何抑或者該如和並重執行呢?喜歡日本在教育上提出的『不麻煩他人』的思想,如果要成為不麻煩別人的人,是否自我認知上、心態上就該具足一個成熟的狀況呢?且這種思考方式不能到學習最後才有認知,而從小時候階段就該積極培養了。往往我們都想要速成某件事,但在『學習』角度上實在沒辦法速成,比如習慣養成。在未來我們投入於這相關產業,要思考的面向不能單論專業,專業本來就該有,而是該如何讓學習者變成主動學習比較重要。
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時間:2019.10.22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顏曉菁
學號:108409502
學習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理念,期待透過這樣的社會型態可以達到一個機會平等與社會正義的理想,這樣的理想,就是因為在這當中涵蓋了「社會包容」原則,讓終身學習與城市能夠永續發展。就如麥德林宣言所說:「以包容為原則,我們努力向每個人,包括所有弱勢群體、不論其背景特質,提供終身學習機會。」這就讓我想到在108新課綱中有關於「學習歷程檔案」的設置。在過去,學生為了推甄、申請入書要製作「備審資料」,大家用盡所有時間,甚至請假、或請高人製作等,就傳出了這樣的制度有貧富不均的現像。而如今108新課綱製作了一個雲端平台,讓所有的學生都有公平一致的上傳資料、每個人的機會是相同的,以在校的各項學習為基礎,不再只是一個以成績為主題的學習,而是朝向多元學習發展的方向去進行,讓孩子在探索的階段都有機會去學習與發現,如此的學習,是一種快樂,而不再只是壓力;如此的學習才是終身學習的基礎,才能慢慢地型塑出「學習社會」的理想。
另外在課堂中老師釋放一些時間來讓同學間彼此分享。在我們這組就從樂齡中心學習的成品來談到老師所提出的「終身學習商舖」。我們發現當我們能夠有效整合,提出一個據點,來供各項學習達人來分享學習歷程與作品,是能夠帶動、啟發正在學習中的人們或是剌激還未在學習中的人們。這個想法也是從政府所推行的青創據點開始發想。我們既有各項達人的資訊或是在推動樂齡學習領域,若再加上青創據點來展示其作品,必能帶給樂齡者及達人的鼓舞。從第一個城市、一間終身學習商舖的開張,慢慢影響著其他城市,相信「學習社會」也能夠在此慢慢地達成。
最後,在這堂課,我的感動與心得是,我們都有很棒的專業老師正在推動、也有一群對終身學習熱忱的學生們正在學習,就差那臨門一腳的「政府」或是「最高指導機關」要如何去看見與推動。這真的是我們需要再努力去發聲的地方。因為終身學習不但是帶動個人文化成長,它更是能夠帶動國家的經濟發展、工業發展、工藝發展等各項領域,是一個可以讓國家永續發展不可少的條件。讓我們從個人做起,慢慢影響他人,讓學習社會的美景實現在台灣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