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心得感想: 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授課老師: 吳明烈教授
授課日期:108年4月16日
學 號:104409501 陳宜君
感謝同學今天與我們作知識管理的導讀,老師也跟我們分享幾個知識管理的概念。謹就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作紀錄與整理。
我們從小讀書就是在學習知識,但在那個時代沒有人想到知識也要做管理。隨著網路和科技的日新月異,知識半衰期(知識汰舊換新的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從二十世紀的100年縮短到現在的5-10年,以前可以用一輩子的知識現在可能在5 年內就要更新,為因應如此快速的知識汰換率,我們除了要懂得選擇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外,更要保持一種開放和接受新知的心態,並將所得到的知識加以管理並運用,才能在知識的洪流中穩住並向前邁進。
知識管理的定義是指有系統的去發現知識、了解知識、分享知識與使用知識,讓資訊與知識能在適當的時間分享給適當的人,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知識管理的內涵包含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和外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凡是能以語言文字來溝通與表達的都是外顯知識,通常以文件、報告、圖片、影像等有形的方式來呈現,可供他人觀察、學習、分享與使用,如河川整治、製作酵素的方法。比較難以語言和文字表達的則屬於內隱知識,通常存在於我們的心智中,如主管或員工腦海中的經驗、技術、文化、習慣等,包含技術面和認知面的知識。
知識大量流通時會產生火花而創造新知識,為使組織中能有效地分享知識,培養組織成員中的相互信賴和默契是相當重要的;此外,培養知識傳遞者的表達能力也是不容忽視,如此才能使知識透過溝通順利地分享給知識接收者。
為落實組織記憶,從過去資深員工的經驗傳承中可建立確切的工作流程紀錄,以作為新進員工的參考;參加研習活動後,讓員工透過分享與教學,不但能將知識分享,且能有效運用在工作中,讓知識透過活用發揮更大的價值。
從事縣議員工作至今,我發現我的母親除了教我如何看公文、案稿之外,她還擁有許多服務選民的內隱知識,包含如何判定事件的因果關係、知道如何解決事情的方法(找對人且用對方法)、廣闊的人際脈絡等,這些內隱知識就是我最需要學習的部分。
組織學習心得感想: 第五項修練-系統思考
《冰山的一角》(The Tip of the Iceberg)是一本讓我們可以理解何謂系統性思考的寓言好書,談的是掌控影響組織成敗的隱性力量。從這本有趣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當我們面對現況並想要解決問題時,需要以新的思考方式,才能看到冰山下的結構,發現一些看不到的連結,以及它們所造成的影響。
在故事中我看到企鵝們在發現問題時總會召開會議,藉由大家的腦力激盪來得到更多元的意見,這種開放的心態也是團隊學習中很重要的精神。此外,當牠們討論時會不斷地提出問題,並試著找出這些現象彼此間的連結,透過畫圖來呈現連結中的關係-增強環路和調節環路;當發現關係不只一種時,就立刻修正成新的圖像,讓所有的人都明白這些連結所造成的影響。這樣的思考模式可以讓團體中的每個人都進入一種深度思考的狀態,並藉由觀察、假設及求證的過程一步一步發現解決問題的最好對策。可見系統思考可以幫助我們跳脫慣性的線性思考,幫助我們了解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以及預測可能造成的影響,讓我們在制定策略時能有更周全的思維,創造我們想要的未來。
在探索系統的特性中我覺得很有趣。首先提到每個系統都有一個目的,若沒有目的就不是一個系統;其次,系統的各部分會以特定的方式整合,以便讓系統達成目的,就像點火系統的引擎是為了讓汽車運行(目的)的一部份,少了它,車子就無法發動;再者,每一個系統各有自己的目的,並且會與其它的系統一起運作,以完成更大的目的。就如點火系統是為了啟動電子系統,讓車子發動,才能將人運送到另一個地方。此外,每個系統都會設定成它喜歡的模樣,所以當有新方案時就會對原本的系統產生改變。最特別的是系統本身能將各種資訊或資料送給系統本身並調整系統,但是重點在系統必須能對這些回饋的資訊作出正確的解讀,否則無法作出有效的行動,就像企鵝們在未能看清楚問題產生的原因和連結的影響時,是無法解決棘手的問題一樣。
看完這本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藉由系統思考可以讓我們更周延地看待問題,若是能從小培養孩子們系統思考的思維模式,相信可以大大提升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課程時間:2019.04.16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顏曉菁
學號:108409502
今天非常謝謝品嫺針對「知識管理」的報告,雖然遇到了電腦的問題,但品嫺的臨危不亂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在課堂中一開始,老師談到彼得.杜拉克管理大師說到「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知識高度發展的社會」,在其「下一個社會」一書中提到「下一個社會是一個鉅變的社會,在這個充滿鉅變的社會中,個人和組織必須要能夠熟悉改變,要能夠管理改變,而要能夠熟悉改變和管理改變的方法就是要主動積極、創造改變。」因此就產生了所謂「知識密集型組織」或「知識密集型產業」。這樣的組織和產業是需要透過知識來達到它的產值和價值,特別是知識密集,意思就是很多工作是需要以「高度知識」,例如高科技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等。在這樣的現況中也就又出現了所謂的「知識工作者」,意思就是擅用知識來創造知識價值,現在的環境就是如此,不管哪份工作都是需要知識來工作。所以「知識管理」成為現在知識經濟很重要的一環。
在品嫺的報告中提到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項促使人們內隱知識外顯化的過程,以在組織中能有效的運用知識的效能,因此,知識管理是一項有系統規劃組織所需要的整合性知識,藉由資訊科技,讓知識資產能蓄積、更新、傳承,以提升經營積效,因此又可說它是一套累積、分享的管理機制,來幫助組織學習、提昇組織的競爭力。從這當中,我們可以得知,「知識管理」是一項以人為主題,並且願意以資訊科技的方式來分享知識的一套方法,這是能夠帶動組織成長的管理之一。
如何實踐知識管理呢?首先,我們必須清楚知道這是一項「未來導向」的方法,且目的在於活用,激發創造力,更重要的是組織對創造力、團體行動的重視,以及追求質量並進。這對我自己所處的組織或家庭來說,是一項挑戰。在我反思這一個問題時,我期許自己能夠有效的運用五項修練的方法來達成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這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我相信只要有起步,就能夠一步一步地達成。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張春珠 2019-04-24 三09:10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專題: 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
今天因為我們力行國小本分校學生校外教學兩天,沒能好好到學校享受聆聽老師講課,但校外教學也讓我學習外面的學校在做什麼,我們到了彰化縣廣興國小,它也是小校當廣興校長在做簡報時,我發現他在為學校做的每件事,也就是名烈教授教導我們,終身學習要不斷的學習讓自己成長也讓團隊成長,校長說要讓小校活絡起來最重要的就是結合在地的文化特色及人際互動。
定義:終身學習除了照字面上定義是「一輩子的學習」以外,也有許多國家、地區、組織與個人提出各式各樣的定義。
美國聯邦政府
在本節中即介紹了終身教育思想的發展、終身學習理念的形成及終生學習的意義。在美國聯邦政府的終身學習計畫中曾指出,終身學習是個體在一生中持續發展其知識、技巧和態度的過程[2]。
成人教育學者Cropley(1980)以四個不同的面向說明了終生學習的意涵:
1. 就時間面向來看,終身學習由個體出生開始到死亡為止。
2. 就型態面向來看,終身學習在正規、非正規、非正式的教育情境中發生。
3. 就結果面向來看,終身學習可導致個人獲得或更新知識、技能與態度。
4. 就目標面向來看,終身學習最終目標是為促進個人自我實現。
義大利羅馬會議
1994年於義大利所舉行的羅馬會議也曾指出:終身學習為通過一個不斷的支持過程來發揮人類潛能,它鼓勵並使人們有權力去獲取他們終身所需的全部知識、價值、技能與理解,並在任何任務、情況、環境中有信心的、有創造性的和愉快的應用它們[3]。
亞洲主張
蔡秀美
蔡秀美(1996)認為,在終身學習的理念和主張下,人人對學習應有全新的觀點:
1. 學習是持續一生的歷程。
2. 學習的管道和方式是多元化且彈性的。
3. 學習強調自主的精神。
4. 學習的內容無所不包,是一種全人發展的教育。
5. 學習是一項權利而不是特權。
何青蓉
何青蓉(1996)也曾針對終身學習,提出了下列四項原則:
1. 終身學習應貫穿個體一生。
2. 終身學習應導致個體系統化的追求、更新、提昇或完成其所涉及的知識、技術和態度。
3. 終身學習應助長且依賴人們漸增的能力與學習動機,而非在大部份的時候依賴傳統學校或類似學校的機構。
4. 終身學習應依賴所有可用的教育資源,包括正規、非正規、非正式教育。
終身學習主張個體在一生中的任何階段均要不斷的進行學習活動,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它強調在兒童幼年時,就要激發他們有終生學習的動機和準備,成年時才能繼續增進新知,提昇技能,以適應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終身學習的觀念不僅在提供成人第二次或第三次的教育機會,而且也包括各種情境的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在內。它包括正規的教育,如學校、職業及高等教育,也包括非正規的教育,如在家中、工作場所和社區中的學習活動[4]。
胡夢鯨
胡夢鯨(1997)則認為,終身學習是指個人作為一個學習者,從出生到死亡之間,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根據自身的興趣及需要,以自我導向學習或團體學習的方式,來進行有計畫或無計畫的學習活動。
佐藤一子[编辑]
佐藤一子(1997)在其演說中則提到︰
「我認為『終身學習』應該是人們在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中,去從事廣泛範圍的活動,獲得新的生活或行為模式,以追求更好的生存之道;這就是「學習」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其功能目標。」
蔡培村]
蔡培村(1998)從「終身學習」的學理基礎加以界定,終身學習的目的即在說明︰
「個人的學習係一種權利,每個人皆應依生涯的發展、社會的變遷、職場工作知能的變化,而不斷學習成長,以開展個人潛能,增進生涯成長的知能,並進而促進自我實現,創造一個學習型社會。」
林振春
林振春(1998)在社區的教育策略中提及,生活本身即是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個人自發而有意識的學習,可以讓他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具有適應環境的能力,達到發展潛能和自我實現的境界。學習不應侷限於學校的教育,社區生活中的種種境遇也是學習的過程,民主的生活、綠色消費的觀念、合作的精神、運動保健的習慣、生活上美麗的新事物等,都需要抱持學習的態度去貼近和體驗,這便是終身學習的精義。
陳乃林
陳乃林(1998)認為,終身學習自古就是先哲的一種嚮往、一種追求,但作為一種教育思潮,作為一種社會性的行為、一種廣泛的行為方式,終身學習在現代的社會更有實現的可能,而且終身學習也是一種發展中的社會化學習體系,它包括:接受式學習(正規學習)、有指導的自主式學習(非正規學習)、完全的自主式學習(非正式學習)。
歐洲終身學習創協
歐洲終身學習創協(European Lifelong Learning Initiative, ELLI)認為終身學習的定義含括了人類生命經驗的完整歷程,它是未來人類潛能發展的模式,而非現在不太完整的教育與訓練模式,其定義如下︰[5]
「終身學習是人類潛能的發展,透過一個持續不斷的支持過程,以激勵並使個體能夠獲得生命全程需要的所有知識、價值、技巧與瞭解,並在所有角色扮演、各種情形與環境中,具備自信心、創造力與喜悅以應用這些能力。」
綜上所述,雖然各個學者對終身學習的說法各有不同,但仍可從中歸納出共同的特性:
1. 終身持續性︰學習是發生於搖籃到墳墓的每一個歷程,隨著每個歷程的發展,個體依其不同的學習需求而持續學習。
2. 全民普遍性︰學習是全民所普遍享有的權利與共同期望的機會,不因個體的年齡、性別、職業地位而有任何的差別。
3. 學習自主性︰終身學習強調自主的精神,透過個人自由意識的決定,主動地安排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及內涵。
4. 全面統整性︰在直的層面,終身學習希望連接教育的每一個階段;在橫的層面,則要統整正規、非正規、非正式的學習,使學習者便於時時學習、處處學習。
5. 方式彈性化︰終身學習的方式、途徑因個人需求不同而充滿彈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是終身學習的倡導者,在1972年法爾(英语:Faure)提出的終身教育,以及1996年狄羅爾斯(英语:Delors)提出的終身學習,除了教我們組織教育的原則以外,也闡述了民主社會的世界觀,所有的世界公民都有平等的學習機會,讓每個人完整發揮潛能,並且參與建構他們生活的世界。因此終身學習的重點在於價值觀,不只是提供多樣的學習場所、學習方式、學習媒介與學習機會,也不只是把學習的動力從教育者轉變為學習者本身,終身學習的價值觀是在於啟發人類社會的新思想。
終身學習已經普及為廣為世界接受的觀念,包括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世界銀行與歐盟也都積極的推動終身學習觀念。終身學習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學習的方法與目的,並且用創意來設計一套可以改善生活各層面的學習系統。
目前世界各國的學校教育系統,仍然是以19世紀的教育基礎觀念設立並沿用至今,特別對於在21世紀的科技教育與職業教育來說,學校教育系統對於終身學習的推動都是相當有挑戰性的。[6]
歐盟
歐盟對於終身學習的定義為著重在於學習者建構市場導向的技能,職業訓練以及工作準備等,以工作場所競爭力為目標。[6]
大學
西班牙與法國等歐洲大學對於終身學習的定義是讓人們持續樂於學習、學習社會化與自我能力提升。[6]
參考資料]
•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 胡夢鯨(1997)。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 陳乃林(1998)。終生學習論析。成人教育雙月刊,41,36-41。
• 佐藤一子,楊碧雲譯(1997)。社區文化與終生學習。成人教育雙月刊,37,45-49。
• 蔡培村(1998)。終生學習與教師生涯發展。台灣教育,565,14-26。
• 蔡秀美(1996)。終生學習社會的成長與規劃。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 黃富順(1997)。終生學習理念的意義與發展。成人教育雙月刊,35,6-15。
• 何青蓉(1996)。終生學習與個人發展。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 Cropley, A. J. (1980). Towards a system of lifelong education:Some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Hamburg : UNESCO Institute forEducation.
1. ^ 黃富順,1996
2. ^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8
3. ^ 陳乃林,1998
4. ^ 黃富順,1997
5. ^ Longworth,1999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張春珠 2019-05-01 三09:10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專題: 一、專題報告
二、日月老茶廠參訪
今天是我跟宜君學姊的專題報告,我報告的專題:原鄉Yuma ulay 民宿,意義是我生長的地方想念媽媽取了Yuma ulay 民宿。
又到了日月老茶廠參訪,位於南投縣魚池鄉,他是日據時代成立到現在有百年歷史,曾經有二十四小時不停機的製茶,在全世界紅茶生產過剩的1970年代後,紅茶產業沒落茶農紛紛改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檳榔,茶廠也逐漸面臨存廢問題,八年前為推動老茶廠房的從整建改採有機耕種,為推廣環境教育而開始的導覽解說,一步一步以茶葉為引,希望透過實際的行動與大家分享愛護地球、師法、自然純種生命的思維。
每次參訪的點都是我終身學習的好榜樣,尤其是老闆的經營理念以真、善、美,教育動態、靜態永續成長理念的理想融入了大自然,讓古老歷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組織學習研究: (一)第三項修練:共同願景(二)第四項修練:團隊學習 學習心得
學校:中正大學
課程時間:2019.03.29
課程地點:中正大學558
班級:博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生姓名:黃婉雯
學生學號:A806710010
主講人:許蕙瑄 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主講人:黃大哲 團隊學習
建立共同願景中老師提到願景是組織共同的希願、願意往共同的方向以及願心共同邁力,當下被這樣宏觀地思維所震撼,以往對於願景感覺仍是存於口號,因為這似乎是組織的願景不等於我的願景,在這次課本的導讀以及蕙瑄的報告中也特別強調共同願景不是一個想法,而是發自內心的意願,而願景是需要管理與檢視,而不是一成不變,他甚至也可以是滾動式修正,也因為不是口號因此可以喚起希望,工作存在於組織間就不是只是薪水以及利益的價值,而是一種成就以及自我超越的感受。感謝蕙瑄很用心準備,除了課本知識介紹也提供文章有主題與具體的問題讓我們討論,甚至是最後的帶動,雖然過程一直要討論和思考很傷腦,但卻讓我們在在檢視知識學習是否清楚以及融會,更重要是將知識內化學習。
下午課程是由大哲帶領大家進行團隊學習,其中老師分享到團隊學習就是找對的人一起上車,團隊彼此有共同目標,彼此也才能有交互作用,這句我覺得非常受用,因為在多數組織裡,成員都是朝著各自的方向以至於是交錯的方向努力,若當團體有共同願景方向時,再搭配學習機制,能建立起整個組織向上提升的氛圍,而團隊學習需思考如何萃取出高於個人智力的團隊智力、整線創新而又有協調一致性的行動以及注意團隊成員間在其他頹對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影響等三個面向。透過校園走訪以及問題討論,小組練習深度匯談與討論,由夥伴提出一個困擾性問題,其後成員開始給予,讓大家更具焦技巧的使用。
2019.04.24終身學習專題研究學習心得(鐘芳玲20190505 19:00)
2019.04.24終身學習專題研究學習心得(鐘芳玲20190505 19:00)
課程時間:2019.04.24(三)
課程地點:暨南國際大學教室
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學程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博士
教學大綱:第八單元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
課程主題: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
學生姓名:鐘芳玲
學號:100407908
學習心得:
本次課程芳玲因需出席南投縣鑑定安置複審工作會議而缺席,甚為可惜。
特分享與此次主題相關的書「終身學習:10個你必須掌握的未來生存法則」(簡體書)之重點摘要,來作為此次課程之心得,也算是終身學習者的培育策略。
所有能給你帶來成就感、滿足感、意義感、進步感的東西,其根基都是"成長"。成長的欲求完全是對生存的熱愛,是對存在的激情,是對充分探索人生的渴望。一旦將成長當作中心目標,生活就時時充滿機遇。
良好的感覺並不能保證你繼續沿著正確的軌道成長。事實上,它常常會將你引入成的陷阱。金錢、讚譽、報答、安逸甚至輝煌的過往,都是充滿誘惑的東西,也都是成長的輔助工具。成長所創造的價值,大部分都體現在對別人造成積極的影響,而這些很可能是我們意識不到的。
要使成長最大化,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始終如一地關注自己成長的方向,雖說思維方式的轉變是瞬息之間的事,但要在極端情況下保持成長思維,需要實踐與領悟。
用以下這10條法則的基本原理來校准自己的行為,盡量發揮前者、抑制後者,就能保持高速成長—不僅在事業上,還表現在生活上,也能變得更加自由。
法則一:將來為上,過往次之。
你如何設計將來,就能擁有多大未來。
法則二:學習為上,經歷次之。
將精力轉為學習,將人生賦予終身學習。
法則三:付出為上,回報次之。
所得易使人沉淪,付出使人成長。
法則四:表現為上,讚譽次之。
你無法控制他人的讚譽,但是你能把握自己的表現。
法則五:感恩為上,成功次之。
學會主動感恩,而不是被動擁有。
法則六:樂趣為上,勞累次之。
帶著"取樂"的心態做事,其結果一定不差。
法則七:合作為上,地位次之。
感謝並歡迎別人的貢獻,而不是囿於個人得失。
法則八:信心為上,安樂死之。
在贏得小目標後,保持自信去迎接更大的挑戰。
法則九:目標為上,金錢次之。
你的眼光要放在目標上,金錢只是順便的事。
法則十:問題為上,答案次之。
真正得好問題,能使你一生都在思考、成長。
參考:
1. (美)丹‧蘇利;(美)凱瑟琳‧野村著、吳果錦譯(2018)。終身學習:10個你必須掌握的未來生存法則(簡體書)。湖北教育出版社。
依婉娜威
2019-05-03, 週五 07:04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心得
學系:106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博士
學生姓名:依婉娜威
學號:106409502
上課日期:4月17日
上課地點:參觀台中花博-后里
台中花博以植物,花為主題,建築與創作,展現台灣軟硬體實力,人類文明突飛猛進大放異彩, 處處驚喜,后里森林園區透過農業技術與科技兼容並蓄,6個月來,努力向世界呈現台中與台灣的精采與美麗。台中花博也受到AIPH世界級博覽會的肯定,更躍上國際舞台。
而最大的貢獻者是背後默默付出的花博志工,大部分導覽人員分別為大專學生、公司員工、志工,公家機構…等人員。其中以高齡志工人數最多,每位志工的熱情服務,才讓每位造訪花博的遊客,並享受到優質的服務品質與觀展體驗。看到志工們的熱心導覽與民眾互動良好,協助環境維護不虞餘力,這是花博成功的重要關鍵之一。
志工在現在社會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不僅僅是在台灣而已,志工可以說是一種全世界的趨勢。志工也具有高度的社會倫理、道德上的價值,雖然義務性質的付出能夠有效的節省社會成本,面對特定專業的工作內容還是要做區隔,以免剝奪了某些特定族群的生存權利。基於人性論、倫理學上的觀點與志工所擁有的實際社會功能,志工在社會的價值是不容忽視的。
這次參觀一個世界性的花博,進行多元生活體驗,讓這趟學習之旅,留下美好的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