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2018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心得感想
2018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心得感想
科目: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教授:吳明烈老師
班級:碩專一
學號:107436513
學生:林沁萱
時間:2018.10.12
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學習心得:
有關終身學習概念過去對於自己的想法僅限於個人,而此次論壇將我的視野提升、拉寬至全民學習的宏觀。在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中,知道終身學習發展深受國外影響(UNESCO、OECD、歐洲聯盟…等組織),且提及學習社會願景。學習社會及學習型城市在不了解的情形下會認為這兩個名詞是在說明相同的事吧!於此次論壇中更明白兩者層次不同,學習社會是一種夢想是一種遠景而學習型城市是將這個夢想及遠景內涵具體實踐出來。想必這工程之推動真是不一般,過去的醞釀到2010年開始正式提出、推動至2018年間的成果,透過學者們及各縣市政府推動之分享,由衷感到佩服與感恩!
〝All life is problem solving〞-Karl Popper。所有生命的階段都在解決問題。此句話真是說明了〝終身學習〞及〝學以致用〞的重要。回想自己學習歷程也是呼應此句話無論是主動或被迫都是為了改變現況、解決當下的問題。成為終身學習者或期待每個人也是如此由個人去影響他人確實是有限的,〝學習型城市〞是由政府主導、推動並帶著每個人去實踐,這樣影響範圍就非常可觀,且能影響更多人成為終身學習者。
此次論壇對我而言最印象深刻是學習型城市分享,我選了A場次,最大原因是想了解自己的縣市的政府是如何推動此計畫且成果為何?新竹縣因緊靠著科學園區一直連帶被認為是個有錢的縣市,但實際就是如報告者所說貧富差距大,消費水準高的城市。政府所分析的現況真實點出此城市困境與需要,讓我很有共鳴。政府從新盤點縣市學習資源,將文史資產轉換成在地知識學,傳統文化再造並提供體驗學習,從「社區學習」、「文化產業」出發,而創造小鎮學旅,這種學習+觀光方式,圈住縣政理念(推動觀光這個部分),也符合Learning is earning的精神,看見用心也實際看出在地必須解決的問題被改善。很感動!
學習無論在何地、遇到何人、事都能夠學習,階段的任務與扮演的角色也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此論壇對我個人而言的學習
一.身為教職的我:
1.面對學生問題時,需要花時間更多的了解其真實的需要,運用資源、陪伴實際解決,才能夠真實幫助學生。
2.面對教改及多元教學方法,應該花時間了解其內涵及指標並觀察學生特質,才能讓學生快速熟悉新的學習方法。
二.身為樂齡學習中心承辦人的我
1.需要重新盤點在地資源。
2.收集分析學員及鄉內對於學習課程、內容的真實需要。
3.收集分析師資能持續在偏鄉教學的需要及想法。
很棒的論壇、很棒分享!相信學習社會會實現
2018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心得感想
2018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學習型城市的在地連結與亮點特色 學習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10/12(五)
課程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學系:107終發所在職專班一年級
單元:2018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學習型城市的在地連結與亮點特色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瀞云
學號:107436502
學習心得:
第一次參與論壇的活動,令我覺得非常驚豔,這場論壇活動不僅有專業的學術理論說明,更加入實務運作的案例分享,論壇中可以看到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經驗的連結,更可以感受到終身學習的範圍可以擴充到任何的時間與地點,小至個人大至整個城市甚或到整個國家都能實踐終身學習的理念。最近從臺師大教授演講中聽到一句話,出自於《天下雜誌》352期〈財富大革命-大未來只為勇者而準備〉一文中,托佛勒言:「改變時時滲透我們的生活。二十一世紀的文盲,不是不會讀及寫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摒棄已學、再次學習的人。」再次證明終身學習在未來的重要性。以下針對論壇各議程進行反思:
一、專題演講、主題論壇:要完成一項重要的政策必須要有人支持、執行,大家分工進行;就像老師所說的學習型城市能成功,首要感謝的是教育部(中央政府)的倡導、地方政府的領導、最後結合在地資源讓夥伴組織進行主導實際執行;不管在哪個領域裡,若要推動一個政策,必須要各單位組織互相協助分工進行,當大家確認目標後,千萬別從零開始,可以先盤點現有的資源接著進行橫向連結讓大家攜手前進,使得政策計畫實際執行,執行後再進行檢核修正,每次修正檢核及實際執行中過程每個人都在學習,進而讓這個政策更加順利推動執行,也讓每個人都能體驗到學習無所不在的精神。
烏山是學習型城市分享中,讓我最有感受的是,烏山市在推動學習型城市時,整個市都動起來,這個精神不只是達到了全民意志的型態,更是讓人人培養出公民的好素質,所有的市民都實際參與了學習型城市的各個部份,這讓學習型城市的概念從小扎根,每個市民有享能享有學習的主導權。這個部份我想我們可以結合社區特色,從社區營造開始推動類似的概念,讓所有的社區民眾都能享受學習,在慢慢將範圍擴大至鄉、鎮、市、區,最後推動到整個城市、國家,由下而上,讓人民自主參與。
二、論文海報分享:經過這論文海報分享的長廊,看過大家所提到的議題其實分布的領域很廣,讓我開始思考未來自己想做的論文內容,必須跳脫原本的框架,從新思考後再出發,期待自己在研究所的學習過程中,儘快調整腳步讓自己趕緊上軌道,適時的調整各項事務的時間分配,且要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別讓事事講求完美的精神,影響身心健康。
三、學習型城市案例分享:學習型城市沒有一定的模組或是準則,最重要的是如何連結在地資源,產生各自的亮點特色,就各縣市所分享的過程中,發現大家都是緊扣著一個中心目標,也就是大家所築的願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雲林縣,不僅扣緊農業更將文化及社會問題都帶入學習型城市的願景中,這個學習型城市不僅能讓老有所長更能讓幼有所學,深入在地讓地方居民的認同感更高,參與度或許會因而提升。
學習型城市的最終目標是要達到持續學習也就是所謂的「終身學習」,要如何讓所有的國民都能實踐終身學習的理念並實際進行終身學習的行動,就要看整個國家如何去推動這個政策,讓終身教育的種子慢慢發芽,持續茁壯發展,進而永續經營。
2018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心得感想
科目: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教授:吳明烈老師
班級:碩專一
學號:107436503 學生:梁佳宏
2018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心得感想
課程時間:2018.10.12
課程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在這短短一天的論壇中,從理論到實務,從國外的經驗到國內的實務操作,讓與會來賓快速地看到十五個城市在終身學習上的成果,雖然各地區的成果不盡相同,但都看到台灣各地區這麼多的在地夥伴,盡心竭力的為自己所居住的土地盡一份心力,看到許多的在地夥伴為了傳承社區的文化,從組織的發想,地方資源的連結,從行動到運動,進而成為一種社區的文化,因而看見社區新的生命力,這份價值是需要被看見的。
在學習型城市的案例分享報告中,因為居住的關係,因此我選擇了新竹以北的組別,讓我為之驚豔的不只是這些在地NGO組織的用心,更是他們的創意,以台北市來說,結合數位影響與歷史地理人文,讓與會者看見五六零年代的台北市,很難想像繁華的信義區101大樓,早先居然是軍事重地,透過數位圖層的堆疊,看見不一樣的台北市,宛如穿越時空般的驚豔。基隆在我讀大學的年代,它是個潮濕又灰灰髒髒的城市,如今透過當地的組織文化的再造,看到不一樣的基隆市,讓我驚豔的是與在地的婆婆媽媽的連結,透過雞籠拓印的活動,文創與產業的結合,成功帶動當地婆媽經濟,體驗經濟地方創生,當然廟堂文化,漁村體驗也都深深的吸引著我,扭轉我對雞籠的既有印象。宜蘭的好山好水與當地文化的連結,透過佛光大學的在地資源,拓展了學習型城市的新亮點,產官學的合作,讓宜蘭農業與文化有了新的火花,樂活農村體驗與食農體驗,並且連結目前的長者議題,讓整個學習型城市不單單有廣度更有深度,落實真真的終身學習理念。新北市夥伴單位搭上目前火紅的食安議題與食物銀行的風潮,透過與小農的合作,一方便帶動農業的小而美的發展,另一方也透過健康的飲食,讓社區有更多的參與,讓人親土地更親,與地土更友善的發展,不僅是造福新北市民,更是為地球盡一分心力。最後來到新竹縣,透過多核心的運作模式與新竹縣政府以及大華科技大學的在地資源連結,將各地區的文化美食做一個新的串連,打造小鎮學旅的輕旅行深學習的與在地的情感連結,開發不同的遊憩路線真實進入到當地的文化之旅,讓認識在地成為核心價值的精神,一同體驗土地文化之美。
在經歷的一天的論壇學習,讓我真實的發現,其實還有隱藏版的第十六的單位,那就是籌備2018 終身學習論壇的老師與學長姐們,透過你們精心的規劃與安排,讓我看見終身學習的典範,那就是不斷的自我學習與成長,期盼未來有更多一起學習的機會。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課程時間:2018.10.30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劉怡汶
學號:107409511
此次的課程剛開始時,老師有提到當我們在談論到專業時要有系統地侃侃而談,就像當其他人提出問題時,我們可以融會貫通地進行交流應對,而非又需要再經查找資料或參考所記錄的筆記才能夠回答,我想這部分提醒了我們將「專業內化」的重要性,如若僅是上課聽講,很容易因時間的推移而遺忘掉許多東西,如果能將其與自身的生活、學習加以結合,才會真正地成為所能運用的知識。
課堂的主題談論到社區大學的概念,並瞭解到其分為三大類型課程,分別是學術類、藝能類(例如:唱歌、繪畫與手工藝……等)及社團類(較偏向社群、學習性之社團),其實不難發現到社區大學的課程十分多元且有趣。另外還讓我們釐清了社區大學與樂齡大學的區別,前者是一般成年人就能參與;後者則是以高齡者為主,但會適時地導入一些代間學習課程,也就因此延伸討論到分齡教學與合齡教學的概念,其各有各的好處,也讓我們瞭解不同機構多元並存的重要性,讓民眾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有更多的選擇。
接著,在同學的報告中有提到社區大學扮演著終身學習機構的重要角色,我認為這個概念十分的重要,就像我的奶奶也會利用有空的時間到社區大學上課,並找到自己有興趣的課程來學習,也多了些與他人交流的機會,而非僅是整天待在家中,進而讓自己的生活更精彩且快樂,所以我認為社區大學真的提供了多元學習的機會,讓大家有可以更豐富自己的生活。
最後我覺得在同學的報告中,對於實際案例的呈現很充實,讓我們可以真正看到一些社區大學是如何開立特色課程的,且在後續的實作練習中也讓各組同學有機會進行充分地討論與分享,讓我們學習別人所提出的一些概念以達到共學的目的,我想這樣的學習方式是快樂的且充實的。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18/10/30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碩一
學生姓名:陳韶雯
學號:107409507
課程進度: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這禮拜的主題是由我跟晉毅做準備,原本只有我獨自報告,在與其他同學的調整下多了一個人來一起完成這項主題,過程中我們互相討論要呈現的內容及方式,在前端內容及架構部分,老師有在課堂中先提供意見,因此朝著老師給予的方向找資料,但在實作的部分,需要一點巧思,我的想法是希望能讓大家體驗設計課程的過程,並且可以連結在地資源,因為之前在課堂上有提到不管是社區大學還是學習型城市皆需要永續發展是靠在地資源,要發展獨一無二的特色社區大學或是課程才能吸引更多人進入社區大學、進入終身學習的一環,我自己就是以羅東社區大學的「祖孫制服日」做為參考,之所以用制服做連結的原因在於每個縣市、地區的制服不會相同,會保有在地的文化特色,再加上所設計的傳承與創新的課程想必能吸引大家目光,感謝隊友給我「抖音」APP這個意見,不僅是新興活動,也能增加參與者的活力及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
也感謝其他同學給予的回饋與提問,還有老師的精采補充,從對話交流的過程中看見自我的不足,有些資料是需要做修改,有些資料需要做及時的補充,像是關於社區大學目前評鑑狀況,也是當天現場的查詢才能回應大家,從地區性的評鑑,到教育部全省的評鑑是有各自的評鑑規範與流程的,還有不應該把英法的第三年齡大學納入社區大學這個主題中,畢竟樂齡大學與社區大學在年齡規範、時間、課程等有不同的差異性,老師也有特別提到專業的東西要內化而不是別人問的時候才用網路查詢,因此這會做為自我的反思,以後會多訓練自己將專業領域的知識內化再運用,以免陷入尷尬且失專業的場面。
107409513 李晉毅
2018-10-30, 週二 23:05
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與策略
課程時間:2018.10.30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諮人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專題研究
講座名稱: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與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李晉毅
學號:107409513
此週老師一上課以此週主題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與策略跟大家進行說明,提問大家社區大學相關問題,透過老師在課堂上的提問發現到專業內化重要性,老師比起學生還認真每週都準備詳細PPT上課內容,不利用PPT上課還能說出簡報內容,深深覺得自己對於學習以及事前預習不只是看過也要將東西內化。
從丹麥成人教育學之父Grundvig創辦第一所民眾高等學校,進而影響歐洲、美洲、亞洲等等國家,而社區大學在各國有不一樣的名詞及意思,在老師上課中補充許多,而我國社區大學1998年創辦第一所至今有87所,是類似歐洲民眾高等學校,也分為三大類:學術、藝能、社團,而老師也提到課程公共化、以及現在所提到最新的地方創生等等,都是對社區大學是不一樣的轉變;老師也補充社區大學及樂齡大學差異性讓我對兩者有所區別,而這週為我與韶雯報告對於國際社區大學名詞上有些微搞錯,一開始以社區大學名詞來找國外文獻資料,而我們因找不到國際的社區大學改成第三年齡大學尋找,但卻不是與社區大學一樣的,國際上是以社區學院一詞解釋社區大學,讓我認知到對於文獻資料尋找上需要更加仔細,也設計實作課程讓同學大家可以動動頭腦連結在地資源及找社區大學開一到兩門課程,在這實作分享中看見同學認真討論及連結在地特色並且分享,若大家都是在各地推動的人員會讓台灣社區大學更加不一樣。
此週深深感受到老師所說的專業內化,若有人提問相關專業問題時卻是看手機或是在利用手機尋找資料時,會讓提問人覺得你是否對於相關專業有所不足,今天老師說明社大永續發展策略雖然沒有看簡報,但對於內容卻瞭若指掌而補充更多不一樣的資料給我們,看到一個活生生的專業內化例子,讓我對於自己的專業想要更加的精進。
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時間:2018.10.23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7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教學進度: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學生姓名:林秀玲
學號:107409502
學習心得:
今天同學在上課時向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關於上次課堂中老師選播的彼得聖吉當年演講時所提出的一些社會觀察問題,例如教育面臨的困境、地球資源過度使用造成自然環境惡化議題…,十年過去了,今日看來當初彼得聖吉所提出的問題仍未見非常具體的改善…
同學的問題引發我思考著一些常見的現狀,現今社會常會藉助一些專家學者對一些社會問題提供專業的想法與建議,雖然專家學者的觀察與建言,很多都非常切中時勢與現狀,但如果當權者沒有正視、落實執行或改善,那建議也只能流於建議,即使再好的構想仍只能落於空談,反思自己對於學習這件事,如果只是一直處於計劃、構想的階段卻一直沒有落實去執行,再好的學習計劃也只能落於想像呀。
老師在課堂中舉了一個當初徵選研究助理時的經驗與我們分享,從選才、育才、用才、留才,每個階段都存在著細節,如一開始面試時老師會特別注意中午休息時間,每個應試者與其他應試者的互動,隨不隨和、會不會主動協助別人…,從小細節可以觀察出應試者的人格特質,就如大家很流行說的一句話:魔鬼蔵在細節裡,每個環節可都是蔵個大學問。
今天的課堂我與芳珍是第一組小組報告,我們的報告主題是: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老師之前在課堂中就提醒我們報告的重點需扣緊主題,除了要有理論做基礎外,也需要提供國內外的佐証實例,而且以愈新的資料愈好,另外對於回饋也就是批判部份需掌握正反合的重點,當然報告中更要有實作方案在其中。在整理報告的過程因為有老師提供的方向及建議,讓自己在準備過程有一個不至偏離的方向,準備過程讓自己受益很多,但對於學習社會國內外案例收集覺得自己尚待加強。雖然學習社會是一個期待達成的理想社會型態,但相信透過政府民間個人齊力的推動與執行,這美好的社會狀態一定會一步步實現。
成人教育研究心得 上課時間:2018/10/23
成人教育研究心得
上課時間:2018/10/23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生:高子晴
學號:107409512
“學習要由內而外發展“,這句話聽起來簡單,但是實際上是有點難度的,因為人總是被我們的心智模式所控制,或者應該說是被我們習慣的模式,所以當我們在做事情或是在做決定的時候,會習慣性地被原本的框架所框住,這也是上星期彼得聖吉與張忠謀在對談時,一直出現的問題,而上星期的我一直抱著這個疑問,直到今天我得到解答。
上星期在聽彼得聖吉與張忠謀深度對談中,一直提到有關於企業進步和環保議題中的對立關係,企業是一定要進步,不進步的企業就會被淘汰,但是在人類進步和成長下,勢必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彼得聖吉不斷地強調,要重新定義成長的定義,但是對於張忠謀這樣的企業家來說,感覺彼得聖吉談的東西有點像是紙上談兵,因為太不實際了,也不夠考慮到實際的情況,這感覺就像是我們常說的,學術跟實務時常不會在同一個點上,所以其實當下的我,也一直思考,確實,科技在進步,人類也已經掌握很多有關於相關的科技力量,但是我們的知識是沒有辦法控制這些力量的,因此造成許多的污染,站在企業家的立場,他們只能盡量,但是不可能可以做到完全,因為這樣就是叫他們不進步一樣,而對環保人士,當然是希望都不要再有污染,這根本就是完全對立的;因此,在他們的深度對談中,可以看出彼得聖吉是沒有解決張忠謀的疑問的。
而我一樣抱著同樣的疑問,而在今天老師解決的我的疑問,我們之所以會一直卡在這個疑問出不去,是因為我們依舊被我們的心智模式所困著,一直說的做不到或是這個很衝突,只是因為我們都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而已,正如同教室的門,只知道壓門把然後推,門永遠關不起來,有的人就一直用門撞門框,有的人就會改變方式關門,改變我們的心智模式,很多事情就不會再是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