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111409521賴美芳
2024-04-28, 週日 22:17
終身學習者的 意涵 概念及培育策略
終身學習者:持續進行學習、成長和發展的態度和行為
這種學習觀念不單單於校園教育,而是強調個人在生活的各個階段都應該持續不斷地學習、探索和成長。
終身學習者具備特徵:自主學習能夠自我驅動 主動地尋求知識和技能
*不斷反思:善於反思自身的學習成果和過程並從中獲取經驗和教訓。
適應能力強能夠適應變化 挑戰和新的學習環境
*跨領域學習:願意跨越不同領域和專業
開拓自己的學識和視野
終身學習策略:
建立學習文化 從社會 家庭和教育機構等多個層面建構重視學習和持續發展的文化氛圍
推動自主學習:協助個人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和動機
自主地追求知識和技能: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 傳統課堂教育 在職培訓 線上學習 多種學習途徑 滿足不同人群的學習需求
持續激勵和支援:給予學習者正向的動力和支援 激勵他們持續學習
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
傳統課堂教育 在職培訓 線上學習
多種學習途徑 滿足不同人群的學習需求持續激勵和支援 給予學習者正向的動力和支援 激勵他們持續學習
教育方法和資源: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管道 線上課程 工作坊 讀書會
讓終身學習者能夠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
鼓勵交流和分享:創造學習社群和互動平臺讓終身學習者有機會與他人交流 分享學習心得 從中獲得啟發和支援
持續學習意識:提倡不斷學習的態度和價值觀
讓個人意識到學習是終生的過程
並樂於接受挑戰和新知識
透過這些培育策略:終身學習者能夠持續成長 不斷學習 不同的生活階段保持開放的心態和求知熱情
結論:終身學習者是透過不斷自我激勵追求知識和技能的人
終身學習者透過培養增進好奇心 透過自主學習和跨領域學習方法 構建了一個持續學習的素養 融合個人興趣職業發展和社會需求成為終身學習者必須擁有一個增長的思維方式,不斷設定明確的目標,並尋找動力,鼓勵獨立學習,培養批判性思維,運用靈活的學習方法等。
培育策略: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針對終身學習的綜合心理測量工具,旨在提供該概念及其可操作的衡量標準,專為高等教育機構工作人員而設計,也能成為未來在評估培育策略做為參考依據。儘管自我報告的測量在某些情況下很有用,但它們可能無法完全準確地反映個人對終身學習的實際參與。因此,尋找更可靠的方法來衡量終身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於希望成為終身榜樣並促進學生學習的高等教育機構專業人士而言。
終身學習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
課程時間:2024.04.24
課程地點:廖鄉長紅茶故事館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樓家安
學號:112409520
在當今全球化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夥伴關係和策略聯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很好地概括了團隊合作的力量。現今的環境無論是在學術研究還是商業實踐中,單打獨鬥雖然可能在短期內取得快速的成果,但長遠來看,合作無疑能帶來更持久和深遠的影響。夥伴關係可以促進知識和資源的共享,策略聯盟則能夠打開新的市場和機會,這對於創新和成長至關重要。
夥伴關係和策略聯盟是達到共同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它們使我們能夠在全球化的經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通過合作來強化競爭力。在學術領域,通過與其他研究者的合作,我們能夠結合不同的專業知識,進行更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自90年代中期起,終身學習夥伴關係和策略聯盟的建立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歐盟等國際組織和各國的重視。學習型社會的發展是一種集體努力的過程,所有行動者都扮演著關鍵角色,應建立積極的夥伴關係,共同推動終身學習的發展。在學習社會的建立與發展過程中,每一個終身學習機構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由於資源有限,單一機構往往難以實現終身學習的理想。因此,建立策略聯盟,實現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成為了實現終身學習理想的重要途徑。因此為了能夠發揮終身學習的最大價值化,終身學習機構有必要與各類型機構積極建立垂直式,水平式,或混合式之策略聯盟模式。
終身學習機構包含社區大學、大學校院、企業大學和社教館等,其主要目的是提供終身學習機會,促進個人和社會進步。這些機構在發展策略聯盟時,需要遵循一些共通原則和作法,以實現最大的終身學習價值。
首先需要遵循以下三項原則:確立夥伴關係的目的,建立正式聯盟的管理流程,以及積極培育聯盟的發展。此外,成功的策略聯盟還需要遵循「六分原則」,包括1.分享資源,2.分庭抗禮,3.分工合作,4.分寸謹守,5.分擔風險,6.分層負責。
在實踐策略聯盟時,終身學習機構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要慎選策略聯盟夥伴。二.樹立聯盟機構策略聯盟的正確認知與理念。三.塑造策略聯盟的共同願景。四.確立策略聯盟的具體範疇與內容。五.建立策略聯盟的專責團隊。六.發展策略聯盟的最佳實務。七.落實策略聯盟的成效評鑑。總的來說,策略聯盟在終身學習機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透過建立合作網絡,讓各機構能夠互補資源和能力,從而達到多贏的局面,並提升所有夥伴的發展優勢。這種夥伴關係和策略聯盟的發展,也是一種相互學習的機制,可以借鏡合作夥伴的問題解決方法和成功經驗,有助於建立最佳實務。
策略聯盟的主要目的是整合和運用終身學習資源,以產生更好的效果,並最大化終身學習的價值。然而,我國的終身學習機構策略聯盟的發展仍有待加強。為了充分發揮終身學習合作關係的效果,政府和終身學習機構需要根據策略聯盟的需求,建立和實施最佳實務。政府應將策略聯盟視為推動終身學習的重要政策,並在完善的政策引導下,積極推動策略聯盟的全面發展。同時,終身學習機構也需要與各種機構積極建立垂直、水平或混合的策略聯盟模式。
在邁向學習型社會的過程中,建立終身學習夥伴關係和策略聯盟,可以為全民終身學習的發展增添力量,並開創新的契機。透過策略聯盟,我們可以有效地提升組織效能,發揮終身學習的最大價值,並實現學習社會的目標。然而,策略聯盟的成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作法,並需要組織成員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這樣,策略聯盟才能產生1+1>2的綜效,並產生高槓桿效應,以實現策略聯盟的最大效果。
總結來說,無論是在學術還是商業領域,夥伴關係和策略聯盟都是寶貴的資源。它們能夠幫助我們達成目標,克服挑戰,並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取得成功。正如那句話所說,一個人或許能夠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這是因為合作能夠帶來力量和智慧,讓我們能夠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今天謝謝奇美同學的報告與細心安排廖鄉長紅茶館的上課地點,謝謝老師在課堂上對於(終身學習夥伴關係與策略聯盟)這個課題的說明與引導,讓我們對今天上課的課題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中正成教所碩一 蔡佩珊
2024-04-27, 週六 12:12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 2024.04.26
架構八: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
架構九: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課程時間:2024.04.26(五)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蔡佩珊
學生學號:612710001
「看見整體」的修練-系統思考
Peter Senge將系統思考稱為第五項修練,因為它是其他修練概念的基石,如果沒有系統思考,各項修練到了實踐階段,就失去了整合的誘因與方法,而系統思考修練的核心便在於心靈的轉換,藉由:
*觀察環狀因果的互動關係,而不是線段式果關係。
*觀察一連串的變化過程,而非片段的、一幕一幕的個別事件。
來進行系統思考。
系統思考是一個豐富的語言,練習系統思考,可以從一個簡單的概念「回饋」開始,同時,我們也需要運用一種新語言-以環狀相連的語言,來看見整個系統的相互關聯。這種系統思考語言是由「不斷增強的回饋」、「反覆調節的回饋」與「時間遲滯」這三個基本元件所建立。當我們不斷在生活中實踐系統思考,精通「見樹又見林」的系統思考修練,便能穿透細節中的複雜,找到激發個人與組織變革的潛藏型態。
五項修練的那道光-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即是藉由創建一個體系,讓知識(內隱知識、外顯知識)能有效獲取、組織、儲存,並利用個體與組織的知識,來達到組織的目標。而組織的承諾和支援、文化、流程、工具和技術、培訓都關係著知識管理是否能成功。以筆者的個人觀點,組織文化對於知識管理是極為重要的,組織文化是否開放、共享、彼此支援,都是知識管理能否真正發揮效益並持續創新成長的關鍵。
Peter Senge的五項修練: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與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彼此間交互關聯,相互影響。經由這段時間,學習這六項修練,幫助我刷新思維,讓我開始以新的視角來看世界。非常謝謝老師這段時間給予的指導,以及每一組報告者用心豐富的簡報內容與實作,幫助我融會貫通,謝謝你們。
終發所在職專班碩一 112436518 李玫香
2024-04-26, 週五 18:54
20240420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4/4/20(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李玫香
學號:112436518
這週課程則是第五項修練及知識管理各小組報告和老師的補充內容學習,同學們針對各自負責的主題資料蒐集彙整、分工、互助、協調及整理的非常詳細,而且第五項修練是一本組織學習的經典,從系統的觀點帶入進行各項修練,在搜集資料過程中同學們彼此為團隊合作而努力,團隊學習節奏很重要有共同的目標,團隊很重要的一項是團隊能夠讓組織1+1>2發揮到極致更好的效益, 跟一群對的人一起做事進步的成效必定會比較高,一個人走得快 一群人走得遠 跟一群對的人不僅走得快又走得遠,團隊學習更可發揮槓桿原理實力的發揮,達到良好的團隊運作,「討論」與「深度匯談」深度匯談可以激盪出更好的想法,重要的目的不一定要獲得結論卻能激盪彼此的想法,結論有可能是副產品。
閱讀可以增加知識,對話可以啟發智慧,人跟人的對話可以找到善知識對個人人的成長速度會非常快,團隊學習就是萃取出高於個人智慧的總和,要有對的策略和方法,團隊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集體智慧和創造力,共同學習、成長和應對挑戰,從而提高組織的整體效能和競爭力。
從新思考與新視野創新個人知識管理跟組織知識管理即是知識獲得,知識槓桿進而知識螺旋轉移,知識管理方程式(KM方程式)可透過文字、語言表達傳遞的外顯知識,以及難以透過文字、語言傳遞的內隱知識,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期待盡可能地將內隱知識化作可傳遞的外顯知識。而知識管理又有不同層次,分別為知識獲得、知識儲存、知識管理、知識分享、知識創新。 永續學習行動計劃從學習到落實生活習慣,有效知識獲得重要的概念組織記憶,將個人累積的經驗傳承整合建立有效儲存知識管理系統成立組織記憶資料庫,知識創新創意加實踐落實創造價值出來讓知識分享廣為宣傳。
一整天針對第五項修練的小組報告內容及國內外個案分析及活動相當精彩豐富,再經過老師針對各組報告主題補充說明濃縮聚焦更能融會貫通,而且老師還特別強調修練的練是糸字旁不是火字旁,因為是要透過不斷的重複學習與練習而成的,又是學習收穫滿滿的一天,謝謝老師。
徐映苹-112436504
2024-04-26, 週五 16:41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2024.04.20
課程時間:2024/04/20(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徐映苹
學 號:112436504
第五項修練的作者,彼得.聖吉提出「系統思考」做為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鷹架,並將其他四項修練注入其中。這四項修練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當這五項修練被啟動,組織便能發揮潛藏的巨大能量。
一、「共同願景」
建立共同願景的原因,是「渴望歸屬於一項重要任務、事業或使命」,將會改變成員與組織間的關係,組織成員共有目的&願景共識的基礎- 共同願景互不信任的人一起工作的第一步。
這組帶的活動是”手護願景”:每位同學將手的輪廓畫在紙上並寫出自己的願景和共同的願景,在歡笑中許下心願並彼此祝福,覺得好溫馨喔~
二、「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自我超越:1.以人為起點2.不斷釐清『願景』與現況3.產生創造性張力4.自我超越是終身的修煉過程5.組織生命力的泉源6.打破契約關係7.突破『自我超越』的障礙。
心智模式中提到的PDCA(計劃、執行、檢查、修正後行動)循環式品質管理,在學習和規畫課程上也是很適用。
三、「系統思考」
從企鵝與海象的協議故事中,了解對事情的看法不能只看表面,而解決一件問題也要從因果和正反兩面來評估才有周全的對策。就如這組帶的活動”解開馬蹄鎖”-不能以固有的線性模式思考,有些事反而轉個彎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得到解決。
四、「團隊學習」
良好的團隊運作著重在「討論」與「深度匯談」,集體可以做到比個人更聰明更具洞察力,團隊智商可以遠大於個人,達到1+1>2的效果。
五、「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即是有效的獲得知識、儲存知識、分享知識、應用知識以及創新知識的過程,進而發揮知識的最佳價值,促進個人與組織的持續發展。
KM=(P+K)s
KM (Knowledge Management) 知識管理
P (People) 人員
+ (Technology) 科技
K (knowledge) 知識
S (Sharing) 分享
知識管理的好處:1.提高效率和生產力 2.創新和學習 3.競爭優勢 4.風險管理
從各組報告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成功的企業在組織學習與合作上都有很有很好的規劃,員工成長才能讓組織更壯大。
徐映苹-112436504
2024-04-26, 週五 16:37
組織學習研究 2024.04.20
第五項修練的作者,彼得.聖吉提出「系統思考」做為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鷹架,並將其他四項修練注入其中。這四項修練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當這五項修練被啟動,組織便能發揮潛藏的巨大能量。
一、「共同願景」
建立共同願景的原因,是「渴望歸屬於一項重要任務、事業或使命」,將會改變成員與組織間的關係,組織成員共有目的&願景共識的基礎- 共同願景互不信任的人一起工作的第一步。
這組帶的活動是”手護願景”:每位同學將手的輪廓畫在紙上並寫出自己的願景和共同的願景,在歡笑中許下心願並彼此祝福,覺得好溫馨喔~
二、「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自我超越:1.以人為起點2.不斷釐清『願景』與現況3.產生創造性張力4.自我超越是終身的修煉過程5.組織生命力的泉源6.打破契約關係7.突破『自我超越』的障礙。
心智模式中提到的PDCA(計劃、執行、檢查、修正後行動)循環式品質管理,在學習和規畫課程上也是很適用。
三、「系統思考」
從企鵝與海象的協議故事中,了解對事情的看法不能只看表面,而解決一件問題也要從因果和正反兩面來評估才有周全的對策。就如這組帶的活動”解開馬蹄鎖”-不能以固有的線性模式思考,有些事反而轉個彎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得到解決。
四、「團隊學習」
良好的團隊運作著重在「討論」與「深度匯談」,集體可以做到比個人更聰明更具洞察力,團隊智商可以遠大於個人,達到1+1>2的效果。
五、「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即是有效的獲得知識、儲存知識、分享知識、應用知識以及創新知識的過程,進而發揮知識的最佳價值,促進個人與組織的持續發展。
KM=(P+K)s
KM (Knowledge Management) 知識管理
P (People) 人員
+ (Technology) 科技
K (knowledge) 知識
S (Sharing) 分享
知識管理的好處:1.提高效率和生產力 2.創新和學習 3.競爭優勢 4.風險管理
從各組報告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成功的企業在組織學習與合作上都有很有很好的規劃,員工成長才能讓組織更壯大。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2024/4/12)
今天上課充分了解到共同願景的定義、功能以及對組織的影響以及三項之修煉,以及具備的聆聽跟態度。透過報告組每章節都有一個小結,讓我們都能夠更加瞭解共同願景。
還有介紹到負面願景的限制,例如:夭折、擴散、關係破壞等等,都在告訴我們願景需要具備足夠的張力,才能夠能屈能伸。
最後在介紹鴻海ESG的案例,讓我們了解他們的6大策略以及核心價值,讓我們更加熟悉共同願景。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_2024/04/12
課程時間:2024/04/12(五)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陳品瑜
學 號:612710010
共同願景:當有了一個全體衷心可望、共有實現的目標,大家會努力學習、追求卓越。團隊學習主要指一群人一起共同學習和成長的過程。連結到後續的實作: 「對話的結果不是為了有結論,而是探究更複雜的問題。」小組討論時,透過團隊學習的過程促進知識共享和交流、建立信任和合作、培養創新和解決問題能力,從個人的目標慢慢累加到一整個公司的共同願景,在思考的過程中除了可以更加明白自己之後在企業內的目標、想像、提升溝通技巧以及到最後如何善用自己的特質去帶給整個團隊實質性的效益。
接著團隊學習設計的兩項實作活動十分有趣,透過遊戲式學習的方式讓同學們進行互動交流,在練習的過程中大家都在失敗中學習,失誤了也不會責怪彼此,反而鼓勵對方,並從錯誤的經驗中找到最後成功的解方。
最後老師提到: 「在對的團隊裡,不僅可以走得快、也可以走得遠。」這句話也讓我思考,未來職場需選擇適合自己特質及能力的場所是一件重要的事,要在正確的地方,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