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跨校組織學習研修_6/1~6/2
這次研討會身為報告組的一員,讀完U行理論的篇章,大家一致的疑問辨識該如何詮釋靈性這個名詞,好在再透果組員們的互相碰撞,決定透過遊戲帶理論並行,透過35元咖啡進行開場,拉近彼此距離,再接續後面課程。
從剛開始的自我介紹便可以感受到暨大同學們的滿滿活力,也透過他們的活力,帶給了整個活動的精彩以及圓滿。
過程中也學習到許多新知識,也獲得了很多美好的回憶,透過這次活動跟幾位好朋友一起行動,像是又活動高中畢業旅行的感覺。感謝老師舉辦這次活動,未來有機會的話還能再次參加類似活動。
中正成教 陳唯欣
2024-06-05, 週三 11:49
跨校組織學習研修_6/1~6/2
課程時間:2024/6/1(六)~6/2(日)
學系名稱:中正成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陳唯欣
學號: 612710011
本次組織學習跨校研修會,儘管只有短短的兩天一夜,但學到的內容十分豐富、充實。在聽報告之前,我一直讀不懂U型理論。但報告組非常精心的講授,讓我了解到如何深入探討問題的本質,並從內心深處尋求解決方案。並且能夠突破思維的侷限,找到真正創新的答案。這種方法不僅增強了我的洞察力,還能幫助我在實際工作中更有效地應對挑戰。
另外,世界咖啡館的活動也給我帶來了一次與眾不同的學習經驗。通過這種開放的對話形式,我了解到團隊合作和創意交流的重要性。促進了多元觀點的碰撞,並激發了新的思維火花。
非常感謝老師舉辦本次的活動,也很感謝暨大同學們的用心準備。
跨校組織學習研習會心得
課程時間:2024/06/01(六)~2024/6/02(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專一班
課程名稱: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紀清煬
學號:112436510
雖然因為公司外派訓練課程沒辦法參與到第一天全程的課程內容,但在課程接近尾聲時臨時加入了製做燈籠的小遊戲,很快速的理解一下今天課課程主題及活動的意義後馬上想岀符合的主題,並著手一起製作,課後也體驗了在校園住宿的感覺!!
第二天一早就聞到濃濃的咖啡香,同學很用心的穿上工作服,讓我們有身歷其境在咖啡廳的感覺,透過開場的咖啡帶入到今天早上的課程主題,報告中告訴我們世界咖啡館的由來以及如何進行的,這也讓我想到在企業中也進行過此方式來帶領主管們進行創意激發,當自己也加入討論後能有更深的體悟,從學會聆聽激發出不同的觀點,最後的收斂總結,過程中也更深入的認識了同學,最後各組成現的效果都很不錯。
老師在做總結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印度詩人泰戈爾 《用生命影響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這段經句真的很棒。
雖然雨沒有停過也澆熄不了我們想學習的心,下午的參訪活動老師安排了魚池樂齡學習示範中心及拂水山莊,樂齡學習示範中心連主任的介紹下了解樂鹷在地方創立過程的心路歷程,還有一些案例說明讓我們更了解樂齡學習是如何在地化,拂水山莊中學到了運用插花也能將終身學習的理念結合在裡面,從學校的理論到課外的實際結合,讓我們更有體悟。
感謝老師的用心,堅持10多年來的組織學習兩天一夜的活動,收穫滿滿永遠不會忘記的體驗。
黃惠湘112436513
2024-06-05, 週三 09:06
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4/06/01(六)~2024/6/02(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專一班
課程名稱: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黃惠湘
學號:112436513
這次為期兩天一夜的學習之旅,讓我有機會接觸到很多不同產業的同學,聽到他們精彩的報告分享。大家在課堂上互相切磋,交流各自的觀點和經驗,讓我受益良多。團體活動更是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情誼,大家通力合作,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任務。這種輕鬆愉快的氛圍,讓我感到格外放鬆和開心。
能夠有機會參觀南投魚池樂齡中心,我也有幸一睹樂齡學苑的風采。這個中心致力於服務當地的中老年人,提供他們多元化的活動和生活課程支援。我看到老人家們熱情參與各種娛樂和活動的照片,感受到他們依然充滿活力和熱情的樣子。這不禁讓我反思,如何才能讓自己在老年時同樣擁有幸福和健康的生活。
接著前往弗水山莊參訪,更是讓我驚喜不已。那裡寧靜祥和的環境,給我一種心靈的慰藉和淨化。我仔細欣賞著山莊裡的建築設計和庭園景色,彷彿置身於世外桃源。與美女老闆的插花交流,也讓我對插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透過這次旅程,我不僅增進了與同學們的交流,也深入瞭解了插花文化和樂齡照護等議題。這些寶貴的經歷,必定會成為我日後人生道路上的養分和指引。雖然短短兩天,但卻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我真誠地感謝這次難忘的學習之旅,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機會,讓我的視野更加開闊,收穫更多寶貴的經驗。
張美娟(112436511)
2024-06-05, 週三 01:12
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從我到我們的學習共創
課程時間:2024/06/01(六)~2024/6/02(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專一班
課程名稱: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從我到我們的學習共創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美娟
學號:112436511
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從我到我們的學習共創,心得︰
一、緣起
從知曉跨校研修會時間開始,一切就開始啟動,在明烈老師的說明下,班上同學開始進行組織動員,班代將需要的工作項目組別列出後,同學們各自「認購」組別,因此,自己選擇了「行政組」,從與老師、班代的討論中,將所需資料統整成冊,再將每位參與同學的名牌名字一一Key上去的那一刻起,彷彿我與另外42位同學,已經在這宇宙之間開啟一條連結的因緣通路。
二、相見歡
期待成真,早起的同學們裡裡外外忙碌著,從桌子的擺放方式,會場的布置,大家齊心協力不分彼此,希望能讓所有參與的同學,能夠在這兩天愉快學習、收穫滿滿,行政組掛上「報到處」牌子後,迎接著每一位到來的同學,活動組的音樂揚起,引領愉悅的氣氛,抽下一張「明烈老師的獨一無二漣漪卡」,每個人好像得到了力量加值,也許當我們在未來人生中遇到危難之際,也能幻化成如「寶可夢」進化,皆能擁有十萬伏特破除困境,成為終身學習的護身符。
圍圈圈認識你,用漣漪卡介紹自己,也讓我可以認識好多新同學,從大家的介紹中,聽到好多正向的言語,訴說出好多想法,歡樂的氣氛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的樹苗被灌溉成長。
三、分組活動
分別由中正成教所、暨大終發專班、暨大終發碩班,共同在這兩天的課程中進行報告及活動設計,主題涵蓋了U型理論精要、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學習型組織之方案規劃、世界咖啡館的概念與應用,課程報告充實、活動琳瑯滿目,自己的腦袋也不斷跟隨著節奏進行思考。
戀愛中最重視什麼?自己選擇了「尊重」,分別與裕娥「共同愛好」、怡萍「良好溝通」、翠霙「個人空間」、玫香「信任」、朝龍「價值觀」,互相討論,從中激盪出各自的想法,過程中沒有煙硝味,也沒有誰想要說服誰,彼此交流、用心聆聽各自的想法,再與選擇相同的六位進行討論,最後上台分享各組看法,每一組的說明分享都非常有趣,展現出討論的結果。
棉花糖遊戲,雖然已經是第二次玩,但是依然戰戰兢兢,生怕一不小心就崩塌,這次不求高先求穩,完成之後開心合照,展現團隊默契。
選擇一個學習型組織進行研究報告,從個案分析,一次聽到六組分享,分別有日月光、老五老基金會、秀傳醫院、遠傳電信、中正大學雲嘉南分署勞動力發展學院,最特別的是小品蝸牛農場,原來農場也提供學習培訓課程讓農民持續學習成長,拓展新思維。
這麼充實的報告與各項活動,更在老師的精闢說明補充中,堆疊出更高的層次,從大學、金剛經到蘇東坡,藉古觀今,教我們能否頓悟到漸悟,成為自己及他人生命的活水。
四、走讀學習
用眼看、用耳聽,外加好心情,走在細雨綿綿的暨大校園,忽然覺得別有一番風味,眾人跟隨明烈老師,也忘卻撐傘的麻煩,此刻卻覺下雨真好,因為拉近同學的距離,共傘下說說笑笑,留下生命中將來美好的「共憶」時光,也能說給子孫聽。
五、緣續
美好的時光,總會有暫且告一段落的時候,但是,我們不會是彼此匆匆的過客,因為在各自的生命中,我們都曾經在彼此的軌跡上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相信在下一次學習的道路上,我們會很快再相遇,因為這次的研修會,已經「從我到我們的學習共創」中展開了。
感謝這種種的美好與到過彼此身邊共學的夥伴及引領我學習的明烈老師。
終發組碩一巫錦妮
2024-06-04, 週二 23:32
組織學習跨校二天一夜學習
中正暨大跨校組織學習研究二天一夜的研習心得
課程時間:2024/6/1(六)~6/2(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巫錦妮 學號: 112409521
開學時明烈老師就提到了這研習,當下覺得這研習似乎很有深度跟難度心裡有點壓力。跟隨著課程的進行老師的指導及與同學共學後對跨校活動研習已充滿期待。在準備研習我們班負責的世界咖啡館報告時,我們不斷再準備與互相討論更修改很多次,過程真的學到很多與同學一起共學共享很不錯。
研習第一天首先由中山大學的同學先報告u型理論報告當,印享很深刻的是志忠學長報告時透過理論亦分享了自己的生命經驗,讓人特別感受到學以致用,志忠學長生病透果所學落實在自己的心智模式療育了自己的身體,真的很神奇、很感動感謝學長的分享(共享)。U型理論中的共同啟動、共同感知、共同自我流線、共同創造、共同發展,對應我們熟悉的五共,是我針對這個部分最深刻的學習,透過自我察覺、內在省思,發現盲點,進而翻轉從前只是向過去經驗學習,從失敗教訓中修正改進學習,U型理論提供了一個很棒的提醒,是培養自然流線的能力去向未來學習,課堂中聽到這些理論觀點的說明介紹,對我而言是打破框架與震撼的,提供了一種新思維學習方法,而針眼的部分也是一個很深刻的提醒,放下過去的習慣與堅持,學習聆聽與保持開放的態度去接受新事物,才能從U型的底部再向上攀升的持續學習。
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與方案規畫部分,最深刻的學習是團隊製作燈籠的部分,在有限的時間內,團隊成員集思廣益,透過討論聚焦目標,然後再分工,針對分配到的主題-學習型政府,找出問題、研判問題以及界定問題,然後再找出解決策略,最後將其意象化到燈籠中,在整個過程中經歷了一場學習型組織規劃的步驟,透過有趣的媒材去激化出成果,反映在自己的實務工作中,是很棒的學習,對於國內組織型分享也很有收特別是雲朗組織型學習讓同樣是飯店業的自己很羨慕更可以思考自己團隊如何學習.
世界咖啡館的部分是我們班報告的部分,我們從自己準備到討論到成形世界咖啡館真的讓我們從自己個人成為我們也是一個最好的組織學習與六項修練的修練更運用世界咖啡館來擬訂共識,共學的收穫滿滿,感恩同學們,謝謝.
最後最感謝明烈教授的提醒他運用
印度詩人泰戈爾在 《用生命影響生命》中的一句話:「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這陣子因為得失心太重的關係變得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因此變得很容易焦慮,但就像是這句話所說的,只要相信自己就好,做你自己,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真的非常感恩老師。
中正成教博三 林志忠
2024-06-04, 週二 21:58
跨校組織學習研習會心得(20240601-0602)
課程時間:2024/6/1(六)~6/2(日)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博三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林志忠
學號: 810710002
感謝明烈老師安排兩天一夜的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學生獲益良多,向老師報告我的收穫。
原本自己在準備U型理論報告時,很忐忑因為沒有很懂理論的內容,是在看了很多次後,終於有了一些理解,報告當天仍是緊張,報告時透過理論亦分享了自己的生命經驗,同學給了我許多的支持與鼓勵,真的很溫暖、很感動(共好)。
我覺得老師帶我們這一群同學,真的因緣殊勝,大家都那麼良善,有很好的磁場,很快地就同頻共振了,真是不可思議,這若是在一般團體,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才能達到這樣的程度。
我很高興認識到這一群暨大的同學,所以我珍惜可以和他們坐下來對話的機會,在分組小組上、餐桌上、世界咖啡館、拂水山莊的桌上,都有我和同學互動的記憶(共憶),大家真的很優。
我深深感受到書中談到打破自己的泡泡,我真的有體驗到這個內容。我認識了蝸牛專家、咖啡農、咖啡師、基金會社工主管、三安師、家庭教育轉電商、企業教育培訓師、藥師等,以及一位「生日夥伴」,每一位都是寶藏,都讓我認識到他們更多的豐富。
去到南投縣樂齡學習示範中心以及拂水山莊,看到連主任、林老師,真的是終身學習的典範,他們投身在終身學習的領域,林老師以花道融入終身學習,真的示現了「處處留心皆學問」。
我很樂意的推薦給學弟妹一定要來修習這一門課,因為認識對的人是很寶貴的,可以走得快也走得遠,一定要來參加「跨校研習活動」。
終發所在職專班碩一 112436502 賴司鐸
2024-06-03, 週一 11:48
06/01-06/02跨校組織學習心得
課程日期:2024/06/01-06/02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專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跨校組織學習課程)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賴司鐸
學號:112436502
本周末經歷了一段非常緊湊豐富的兩天一夜學習旅程,中正成教所與暨大終發所的跨校組織學習課程在美麗的暨大校園共譜學習樂章,43位同學來自各地,呈現出準備多時的課程內容與實務活動,針對U型理論、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與方案規劃,以及世界咖啡館,有著深刻的學習收穫。
U型理論中的共同啟動、共同感知、共同自我流線、共同創造、共同發展,對應我們熟悉的五共,是我針對這個部分最深刻的學習,透過自我察覺、內在省思,發現盲點,進而翻轉從前只是向過去經驗學習,從失敗教訓中修正改進學習,U型理論提供了一個很棒的提醒,是培養自然流線的能力去向未來學習,課堂中聽到這些理論觀點的說明介紹,對我而言是打破框架與震撼的,提供了一種新思維學習方法,而針眼的部分也是一個很深刻的提醒,放下過去的習慣與堅持,學習聆聽與保持開放的態度去接受新事物,才能從U型的底部再向上攀升的持續學習。
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與方案規畫部分,最深刻的學習是團隊製作燈籠的部分,在有限的時間內,團隊成員集思廣益,透過討論聚焦目標,然後再分工,針對分配到的主題-學習型城市,找出問題、研判問題以及界定問題,然後再找出解決策略,最後將其意象化到燈籠中,在整個過程中經歷了一場學習型組織規劃的步驟,透過有趣的媒材去激化出成果,反映在自己的實務工作中,是很棒的學習。
世界咖啡館的部分是個人最有收穫的環節,以對話作為核心流程,搭配設計的七大原則,為背景定調、營造友好空間、探索真正重要的問題、鼓勵大家踴躍貢獻己見、連結不同的觀點、共同聆聽、分享集體心得。碩班的同學從環境的營造開始就感受到其設計的用心,再將兩天的學習作為討論主題,協助大家透過對話討論,達到集體學習的成效。而對我個人而言就體悟非常深,組織學習源於個人學習,沒有個人的學習,組織學習無從開始,而Open heart、Open mind、Open will的聆聽可以是開啟的第一步,打破框架是給自己提供多元學習的提醒,進而從個人,進階到團隊,進而影響到組織,從微觀的個人到巨觀的組織,就像是個同心圓向外擴散,發揮學習帶來的影響力。
第二天下午的實務參訪是個很棒的收尾,在學校的學理吸收,再透過老師的帶領走進田野看見實作,體驗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感動的過程,對於自我未來持續學習之路,賦予更大的動力。兩天一夜實在是相當充實,看見每位同學的用心準備,不論是主辦的碩專班,三組報告的同學,以及創造這樣一個豐富學習旅程的老師,謝謝老師與每位同學在這兩天一夜裡帶給我的看見與學習,覺得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