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五週課後心得
時間:105.12.10
地點:台師大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黃嬿臻
學號:105436511
全國論壇是我第一次接觸「學習型城市」,這次的研討會,再聽到老師的分享,開始對學習型城市有了一些概念,因此好奇想深入地去瞭解學習型城市的目標內涵。這種感覺就像讀書一樣,從第一次的略讀(盲讀),到第二次的複讀(精讀),第三次可能就是樂讀(熟讀)。
而說到學習型城市,網路上能查到的解釋並不多,因此連結至台灣學習型城市網,查詢以下資料:
一、 學習型城市運作依歸:以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理論為指導,以營造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為靈魂,以不斷推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主動學習、組織學習和促進教育的社會化、社會的教育化為主線,並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城市持續發展的新型城市。學習型城市是城市現代化 發展的新型模式和文化特徵,是以教育與學習主導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城市經營和城市發展的現代化城市。
二、 學習型城市目標:
(一) 拓展多元終身學習管道,促進終身學習體系的建立。
(二) 聯繫轄內相關的組織,以整合城市終身學習資源。
(三) 培養轄內各種活動人才,以發揮城市自主的活力。
(四) 增進學習機會與風氣,以塑造城市學習的文化。
我的註解:學習型城市是一種價值創造的途徑,而台灣的小鄉鎮也期待因其而創造更多的價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前台灣推動終身學習的三大主軸:
一、 社區大學教育:社區教育與公民社會的實踐場域
二、 樂齡學習:實現高齡者終身學習的願景
三、 學習型城市:以城鄉學習促進城鄉發展
社區大學並不陌生,而今天很幸運的能在論壇一次聽到學習型城市與樂齡學習的分享。我的感想是若是三者能有很好的結合,也就能促使社區內低學習動機者提高參與意願。因為「城市是最好的教師」,將所學立即應用並檢視成效再修正,對於學習者而言,沒有再比它更有成就感的方式了。若學習型城市與社區大學、樂齡學習的結合,發展在地的文化與價值,也讓老有所學、老有所為,更能深刻發展出其價值。當一切成真時,老不再是無所事事、無用的可能,而是再次發揮價值,活得更加精采,不斷為地方帶來精彩篇章的人體寶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論分享的小啟示:
有學識的人固然會有一番見解,但在分享表達時,若是一開頭就評論,是讓人覺得壓迫的。應就發表提出三明治的說法,將缺點的評論放在中間,並以圓融的方式做總結。既能展現其氣度,也能指出精闢的看法,也才能讓對方或大家欣然接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區總體營造
1994年台灣有此名詞出現,並開始有了社區的規劃。
「社區總體營造是以社區共同體的存在和意識作為前提和目標,藉著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聚社區共識,經由社區的自主能力,配合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推動,使各地方社區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也讓社區居民共同經營『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文化事務發展』、『地方文化團體與社區組織運作』、『整體文化空間及重要公共建設的整合』及其他相關的文化活動等。」
還記得以前對於活動中心名詞的疑問與好奇。現在的我對於活動中心、社區開始有比較了解。記得小時候很多事情的推廣與活動的舉行常在活動中心舉行。社區是連結居民的一個集合概念。我的家鄉的梅林社區活動中心,或許可能是政策推行時效不長、無永續經營的概念、領導者對此的不重視……等,導致如今的活躍度似乎不如從前。看著各縣市學習型城市的推廣幾乎皆以社區為單位發展,我想,若能好好把握運用社區的概念與精神,以此為單位推行政策、活動,才能更有效率地進行地方發展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成教年會課後心得
【學習型城市推動&樂齡學習執行成效分析與展望】
學習型城市的推動需要許多支持的力量,必須要政府與人民都動起來。我國的學習型城市的推動,從2015年全國性學習型領航計畫的推動而持續深化,一方面強調與國際接軌,擴展學習型城市的國際視野;另一方面則重視學習型城市的在地發展需求與在地生活的建立,雙管齊下,學習優秀的成功案例,改善自己的方向且發展在地特色,讓「學習」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能處處學習、人人學習共創更美好的學習新世界。
除此之外,評論人楊主任也提到基本上願意學習的人只佔了全部的百分之三十,正如同的「木桶理論」─一個木桶盛水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是取決於桶壁上為短的那塊,因此,終身學習要推展順利,必須改變不願意學習者的心態,了解他們的需求並引發學習的興趣等,也能將學習結合創業和職業,創造學習的價值。
而樂齡學習執行成效分析與展望中,林教授提到讓高齡者「老有所學,到老有所為」的老年形象,則是希望能「三長四短」,在老年時能開展人生第二個舞台,充實老年生活,而在身體機能老化到臨終的時間能夠盡量縮短等等,在在都顯示出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接續早上的成教年會,老師下午介紹了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的主題,一開始便點了我回答問題,想知道我們對於自己的社區有哪些認識,我對於自己家鄉的「產業」倒是可以侃侃而談,不過接下來同學分享了有關新竹的歷史故事,更是讓我敬佩呢!最後,老師還提到了要帶全班到桃米社區參訪一事,能將影片上的介紹一一驗證,十分令人期待。
李珈旻105409504
2016-12-13, 週二 12:25
105年12月06日課程學習心得與回饋
成人教育學研究
105409504 李珈旻
105年12月06日課程學習心得與回饋
本週課程主題是社區學習與社區營造,學習初即安排部落社造參訪行程,因此搭配實地參訪讓同學能更理解社區營造現況。整體而言本次參訪非常快樂也收穫滿滿,雖然準備過程中因彼此的解讀不同造成部分誤會與準備不周,但幸好在同學溫柔的包容與體諒之下也順利完成任務,提醒著自己未來一定要多留意與澄清細節,以利活動完整度。
說實在,身為南投人針對這次參訪的兩個部落-春陽與眉溪還真沒聽過,實在非常汗顏!參訪當天先至春陽部落了解莫那魯道的背景與了解原住民文化傳統,再由春陽國小小朋友一起帶領各項原民文化體驗,包含射箭、織布、舞蹈等,搭配校長報告國小發展方向與配合社區文化保留原住民傳統等,讓我們更深刻體會為保留傳統文化的努力,看見小朋友的笑容實在覺得一切辛苦都很值得,也期待他們真能為自己的身分感到驕傲!
再來至眉溪部落用餐-賽德克公主餐,讓我們飢腸轆轆的肚子瞬間滿足,深獲大家好評也用行動支持,促進經濟買了不少小米酒和訂購食物等看見部落青年原住民身分認同的過程與保護傳統文化與環境努力的樣貌,深深感動...這種非商業模式的社區營造,又能促進地方經濟與兼顧傳統文化的保留,實在非常難得,也真正符合社區營造的目標-在地需求。另透過獵人的介紹,對於獵物禁忌與陷阱製作感到非常訝異,我們真的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與大自然的平衡相處,如此才能讓生態永續發展,下一代也才能繼續享有我們現在擁有的環境與生活!
105409503張素貞
2016-12-13, 週二 00:08
105/12/6成人教育學研究~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105/12/6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指導教授:吳明烈博士
系所:暨大資人系終發所碩一
研究生:105409503張素貞
記得曾參加過一個研討會,主講者是位幽默風趣的鄒族校長,他告訴我們目前原住民已經有十六族,已經確認的原住民方言〈族語〉有四十六種。對我而言,語言的音調就跟音樂一樣美妙,就算不會說,「聆聽」就會是美妙樂音。
破曉出發,要去原民部落,結合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的課程,我就像小學生要遠足一樣開心。九點鐘,我們到達自然史博物館,聆聽導覽,了解賽德克族的歷史脈絡。館內還利用電腦系統,讓大家體驗紋面的影像。美齡同學很用心的為我們準備族裡的服裝,讓大家完全融入社區氛圍。從穿戴服裝開始,對我們就是一種學習。前往春陽國小的路上,依循山路而上,最陡的坡,約有六十度角,路寬兩輛車,社區裡的人,對於陡坡會車稀鬆平常,這都是平地的我們社區學習的一環。社區發展要在地化,地形、地物、人口、專長,都是考慮的方向。
春陽國小的迎賓舞是社區學習的另一個體驗。看小朋友們輕鬆的舞蹈在副拍拍點上,一起共舞才發現不是這麼容易。校長為我們介紹這個美麗的學校,幼兒園結合耆老,採沉浸式教室教學〈我想應該就是平地的我們所說的~ESL 全母語式教學〉。學校學生的專長特色有射箭、籃球、田徑、傳統編織。校長還幽默地說,學校無法發展高爾夫球,因為早上打一桿,再打一桿要到中午,打下一桿已經晚上了。〈意指學校環著山,路途遙遠〉
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章節由琴雀同學、珈旻同學報告,從總體營造說起,並分享新竹社區發展的案例;台東都蘭的阿米斯音樂節,都是非常成功的社區發展案例。教授補充說明時亦提到,社區發展要考慮有沒有空間再利用?而面對鄉村高齡化的情況,要如何因應,才能活化社區?古希臘說:城市是最好的教室。環境教育也是社區發展的一環。沒有產業,就留不住人才,更別說社區營造與發展了。
織布、射箭的體驗,對我們而言很新鮮,卻是不容易的事。射箭時,發現箭靶的後面有一道水泥牆,指導老師說,箭射過那道牆,就要到山下去找箭了。校長還拿出傳統的竹製弓箭,讓我們對照傳統與現代的不同。
中午在南豐村,南山溪部落享用部落特色餐。餐後,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安排南山溪部落社區營造的介紹、青年返鄉就業的情況、成果,還帶我們認識周圍的環境、探索傳統住屋、文化、傳統禁忌,及靈鳥對族人的提醒有哪些?獵人師傅還與我們分享傳統技能,大小陷阱的設製、山上狩獵的常識,祖先傳承的智慧。這些都是該族的寶藏,我們何其有幸學習與聆聽,真是幸福又感恩!
105409503張素貞
2016-12-12, 週一 22:31
105/11/29成人教育學研究~成人教學的理論與實務
105/11/29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成人教學的理論與實務
指導教授:吳明烈博士
系所:暨大資人系終發所碩一
研究生:105409503張素貞
一周前分組,我們打先鋒。當日分好組別,小藍學姊、婉汝學姊、英如同學和我就「成人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內容討論,並很快的達成共識、分工。成立line群組後,英如負責理論PPT,小藍學姊為實作帶領,素貞為實務工作帶領分享,婉汝學姊為報告當日攝影紀錄及協助人員。
小藍學姊的實作帶領非常精彩,輕質土延展性很好,學姊的帶領方式完全符合成人教學理論裡所談的。
1.以學生為中心,診斷學習需求。
2.建立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以自由、互動、 活潑、啟發方式帶領。
3.讓學生自己建構知識,老師給予指導協助。
4.營造溫暖、支持、快樂的學習氣氛。
5.教學過程強調互動與對話。
6.給予學生表現機會,開發潛能。
大家製作自己所屬的名片架,也參與體驗成人教學的實作。在大家做的欲罷不能時,我接著進行成人教學實務工作帶領分享。
我先請大家一起做一段〝國民健康操〞,進行時,聽到同學此起彼落的聲音「以前小學做過這種健康操…」。相信大家也能連結到記憶中的那個時空,和遙遠的自己一起童趣、放鬆一下。明烈教授也起身和大家一起做健康操,真感謝教授對報告人的鼓勵。我以「生命繪本」教學實務來探討成人教育的常用教學方法,健康操的體驗亦是模擬、適當影片選擇的方式。
接著以禪繞畫教學實務來探討成人學習法則。
1.效果法則 ~在愉快的環境和氛圍中進行。〈聽音樂、喝咖啡、聊聊天。〉
2.練習法則~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加深印象。〈禪繞畫線條、簡單、重複。〉
3.聯想法則~理論聯繫實際,有利於成人對認知對象的掌握。〈以影片、 回憶,生活物件來認知學習。〉
4.有備法則~在有需求的時候才選擇學習,有一定的目的性。〈作品可以展示、送禮,讓個人很有成就感。〉
再來以合唱班教學實務來探討教師的角色與任務。對我來說,自己工作的實務課程能印證理論內容,是件很開心的事,證明自己的帶領〈教學〉方向是對的。也要謝謝今日的同組夥伴,每次合作都是經驗學習,不論是擔任哪個角色。
105409503張素貞
2016-12-12, 週一 21:21
105/11/22成人教育學研究~成人學習的理論與實務
105/11/22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成人學習的理論與實務
指導教授:吳明烈博士
系所:暨大資人系終發所碩一
研究生:105409503張素貞
課程開始,由秦璇同學分享暑假時,她的84天13國之旅。我很佩服她的勇氣與行動力,同時卻覺得很危險!打工換宿的環境不可預期,對於一個隻身在外的女生來說,很難想像會發生什麼事?或許,有個伴同行會比較安全些!對於她的分享,讓人想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或許將〝旅程閱讀〞〈閱讀人、事、物、文化、環境……〉融入在終身學習中,是一個很棒的Idea!
今日談「成人學習的理論與實務」,我對於教授提到的「有效成人學習的三部曲」及「成人學習的成功五訣」非常有感。我每周在四個樂齡中心為長者上課,有生命繪本課程、手作課程、禪繞畫及合唱課程。對我而言,那是量身打造的陪伴,與跟一般兒童授課,有很大的不同。
「有效成人學習的三部曲」為看見學生需求、點燃師生熱情、創造彼此價值。成人的學習動機有非常大的異質性,教師必須設計學生有興趣的課程內容,才能吸引他們前來學習。課程要能長久持續,必須師生雙方熱情以對,並成就彼此,創造彼此的價值 。
「成人學習的成功五訣」是面笑、嘴甜、腰軟、手腳快、看目色〈台語〉。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面帶笑意,與人維持良好的印象。嘴巴甜,可不是都說敷衍的讚美話,而是讚美的言之有物。腰要軟,保持和善謙卑;手腳俐落,眼觀四面,耳聽八方,這樣的原則下來與成人互動,肯定事半功倍,效果滿分!
105409503張素貞
2016-12-12, 週一 20:09
105-11-15成人教育學研究~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心得
105/11/15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指導教授:吳明烈博士
系所:暨大資人系終發所碩一
研究生:105409503張素貞
「組織學習」「學習型組織」初次接觸這兩個詞時,我的腦袋像轉動相聲的詞句般,一次次重複念著,企圖更清楚兩者間的不同意涵。教授說,要先組織學習,才有學習型組織。我心中想,若把這個論點放到家庭面,那就是「要先家庭學習,才有學習型家庭」囉!
組織的組成元素中,人的互動關係,影響了大部分組織氛圍。課堂上歸納了幾種組織文化: 青蛙文化、猴子文化、螃蟹文化、老鷹文化、土虱文化,每個組織其實或多、或少都是存在一種或多種相關的文化。我的工作大都是約聘制,所以,可以認識很多組織、單位、領導者及承辦人。我喜歡觀察這些組織裡,人際互動的情況,在印證到所知的理論裡,這對我而言是提醒、反思也是樂趣!
我的觀察裡,儘管有的單位延續優良文化,諸如「長幼有序」、「彬彬有禮」,或是「我們都是一家人」等等,不過隨著人員的相繼更替,這種優良的傳統逐被淡化,反是許多不成文的陋規卻流傳了下來。
我就曾經聽某些承辦人提起,有些老員工在新同仁面前,會以放大鏡逐條檢視公司的缺失,使新進同仁對公司喪失信心,抱持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來做事,這種彷若寓言中老猴子的行為,充其量只會阻礙組織的發展與進步,無法創造更新的價值。
課堂上提到雁型的文化,是組織裡最良善的互動方式,在這樣的互相支持與鼓勵的文化下,我相信,組織的茁壯是指日可待的。「唯有感動,才有行動,感動愈深,行動愈徹底」企業著重於人才,帶人帶心,傳承與創新,汰弱留強。從組織學習到學習型組織,真是門值得好好專研的學問!
105436508曾瀚賢
2016-12-12, 週一 16:05
終身學習理論第五週課後心得
授課時間:1051210
授課地點:台師大教育大樓201演講廳、710教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早上天還沒亮就出門,不為其他,就是今天課程移師到台師大,也為了參加「近期我國終身教育的新發展」研討會;雖然台北飄著小雨,但參與新的研討會、認識新的教授與朋友、換個地方上課都是令人十分興奮與期待的。
「一分付出一分力」是我看完陳宗志科長分享後的第一個念頭,看到日本有許多的設施、配套措施值得我們去學習,感受到他們站在一個很無私的立場去思考介護保險,回過頭看我國長期照顧政策的發展,我會認為台灣的政策方向都有越來越細緻與詳細,但整體民眾的投入卻不多,有許多人會有(為什麼我要花錢去照顧其他老人)這種想法,但我不認同,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老,當我們老了之後,失去自主的能力是相當難受、無力的,將心比心,可是每當新聞媒體報導老人受到不適當的照顧時,許多人又因此憤慨不平,我認為這是相當矛盾的,我們不能希望長期照顧的配套好,但卻又不支持不投入,如同要馬兒長的好,卻又不給馬兒吃草的奇妙行為,或許我們都該多學習其他國家的樣態,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情,為了大家的幸福,更為了自己的權利與福利。
最後我發現,現場與會的許多教授都是學習型城市領航計畫的重要參與人員,讓我感受到教授們不留遺力的付出、努力,又如同吳明烈老師今天所言,在2010前台灣推動的有如終身學習1.0,2010後推動的則是終身學習2.0,以今年2016年來說,已經有10個縣市投入學習型城市的努力,整體的大環境都有慢慢進步,而最重要的部分-市民的參與程度卻有許多努力的空間,我想這又涉及到自身學習習慣與型態的影響,已隨生命長度長達數十年,不是幾年能夠改變的,但我相信,隨著時間市民會慢慢發現政府的努力與投入,也會慢慢增加自身的意願,每個人從自身產生小改變,不論是意願、習慣或動機,即便只是0.1,1+0.1就是1.1,兩個人都是1.1相乘就會發揮出1.21的效果,以此類推,積少成多,每個人的小改變就是大改變的第一步!
在中午休息片刻後,場地轉換到教育大樓的教室上課,感謝班代與該系辦的協助,讓我們才有可以棲息的地方,也感謝三位老師與我們班討論選課的事情,不論結果是不是每個人都滿意,但我想,已經充分感受到學校、老師們想協助我們的一份心意!接著的課程內容我特別有印象的是,談到「特色=獨特+出色」時,我想到我自己一直都是個缺乏特色的人,沒有太多的主見,跟隨別人的喜好,很容易看到別人哪個好,我就效仿那個好,很像多頭馬車,沒有自己的方向,雖有意識到自己的狀況,但也好像缺乏了點前進的動力與方法,始終沒去改變,最後八分鐘的討論也富饒趣味,每個人都能從今天的台北行講出自己的收穫,逼迫著自己去省思、去整理,又是一次開心地上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