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中正成教所碩二徐滄維
2016-10-09, 週日 07:00
10/08/16 課後心得
今日與同學連袂至中科暨大育成中心與終發班的學友一同學習老師的教導,上午的主題是:擁抱跨越領域以及OECD與終身學習的發展;下午則研討終身學習在歐盟的發展與台灣的情形以及學習社會的批判模式與展望!
終身學習與HRD之關聯性密不可分,課中提及究竟二者係以何者為同心圓之內圈?何者為外?兩說皆各有道理,老師的研究是認為以終身學習為核心(體),以HRD為外環(用),另有學友提出以太極圖之觀念來解析二者之動態關係,此一觀點亦頗值進一步區分.
另有學友分享個人在公職生涯中,被迫配合一定時數的教育訓練課程,但覺得無趣且無奈,並無學習的熱情...詢及在場任職於產業界的學友亦紛紛表示有此情形......我個人認為:對員工施行教育訓練是為了改善績效而使用的方法,因此在訓練之初要需求調查,在訓練之中要講求實效,在訓練之後要檢驗考核,最重要的,訓練成果要跟考核獎懲產生關聯;至於個人成長,屬於教育範圍,應提供符合個人需求或興趣之學習內容為主;但,教育訓練並非解決問題的萬靈丹唷!
我提問:究竟人為何要終身學習?學理上的答案是為追求自我實現~~統計上,男性退休後仍走出來參與學習或活動者只有約15%左右,"追求自我實現"之說在實務上,仍有再加以研討的必要~~
2016-10-04演講心得分享
一個很好的團隊,是來自最優質的團隊精神;於個人,在人力組織各個部門、各個單位,活動進展是同步的、和諧的,是具有成效的;而身為靈魂人物的團隊領袖( CEO ),也是要有具備相當水平的組織領導與管理能力,從組織的推動、計劃、指揮、監督、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配備也是在同步、和諧的進行中推動。身為領導者,在建立團隊達成共識,使之在協調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使之整個組織活動更加富有成效,這也是領導管理者活動的根本目的,均衡地達到多元的組織目標,進而創造價值。
提到優質的團隊: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真正順服」是誠心地悅納呢?還是真正的打從內心是為團隊設想呢?....想想:每個人,都有他(她)不同的個性和問題的存在;很少會有人告訴您;「(您、我)真正的缺點是什麼」?也或許(您、我)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即便是正向的個性,如:太正直了、太積極了、太愛助人了、太….等等….這些處世的正面態度,原本是個優點,但表現過頭了,就變成了缺點;仔細思量:只要自己稍微控制一下,缺點馬上就變成優點了。想想:依人性的觀點也真是如此,是不是覺得很奧妙呢?
從這堂老師演講過程中,讓我思索了好幾個夜晚,在正向、積極的思考下,領悟出【人生美學】: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差異及做人處事的個中奧秘,確立了我在人生旅途上對人性的定位並激勵了我再重新出發的信心;亦唯有時刻檢視自己、認識自我的優、缺點,才知如何解決並身處在複雜社會的人際關係裡生存。就如同農民也須要去瞭解他的土地,才能去照顧、保持它的活性,以【自然農法】把化學肥料改為有機肥料,化學農藥變為天然農藥,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去做環境的保護和生態的維持,讓土發揮她的活性,而在照顧好大自然的同時,「大自然」自然而然地會回報您-有好的空氣、好的水、好的土,還有好的有機食物呢!
再者,觀看影片,【公共電視台】所播錄(國家的遠見),「芬蘭教育奇蹟」-在面臨經濟低迷、經濟蕭條時,芬蘭國家元首匯集經濟學者、教育學者、專家學者及政要團隊們經達成共識後,就把國家經濟資源大量投入教育這區塊中,為得是培育更多優質學子們,展拓教育功能,運用所學,回饋社會、貢獻於國家,而打造一個經濟成長厚實的根基。反觀目前台灣「國家的總體經濟」,因少子高齡化趨勢,逼使我國已嚴重面臨經濟危機,此問題再不妥善解決,會有甚大的堪虞。期盼我國元首、各學者、專家及政要團隊們,可否對台灣的教育改革方向及需求善多思考,認真想想以「芬蘭教育奇蹟」的政策與方法,成功挽救了國家的經濟危機一例,可否覺醒各位,教育對國家經濟的復甦是非常大大的-大確幸。
105436505 李俐瑩
2016-10-08, 週六 22:28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一週課後心得
「這條路你要好好的走,這輩子可能就只有這麼一次」,老師的這一句話呼應了自己很喜歡「一期一會」的概念,「一期一會」其實是由自於茶道是一個源於日本茶道的成語,意思是在茶會時領悟到這次相會無法重來,是一輩子只有一次的相會,故賓主須各盡其誠意。
所以能進入終發班和來自各行各業的同學們一同學習,真的要好好的把握,只要我們都能以『一期一會』的心情與對方相處,我想縱使將來要別離,也不會感到遺憾了。我也在明烈老師身上看到了學習的熱情,老師在終身學習的版圖上深耕,讓大家可以了解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所以把握每一個學習的當下,不僅可以成就理想進一步能實現自我。希望在接下來的課程中,能夠開拓更大的視野,找到自己研究的方向。
105436505 李俐瑩
2016-10-08, 週六 22:09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四週課後心得
授課時間105.10.08
授課地點:中科106會議室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分析(105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老師
學生:李俐瑩
學號:105436505
今天的課程十分特別,一開始老師分享了之前學長姐到天空的院子上課的紀錄影片,也介紹天空的院子創辦的歷程,從一間廢棄古厝傳變成人人稱讚的特色民宿,藉由「創意、學習」,打造文創小鎮,活絡地方特色,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中,居民利用竹編,編成現在最流行的QR code來介紹商店特色,傳統融入現代,總是特別引人注目。體現了人因為需求,進而學習,且樂在學習的美好循環。
接著,由四位中正大學的學長姐入班和大家一同學習,分享了各自的實務經驗,有擔任樂齡學習中心的講師,在工作期間所遇到了種種問題,又是如何克服;在推廣終身學習的學長,提供落實終身學習的影片分享;又有學長本身就是終身學習的典範,實現活到老學到老的理想等等,讓終身學習不再只是口號。
進入課程後,明烈老師提到了各種類型的人才演進,從Ι型人才一直到兀型人才,由人才演進上可以看出,讓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觀念越來越重要,發展專業和跨領域的學習是現今社會發展的趨勢,尤其是目前知識壽命短,資訊總是來的又急又快,如何讓個體保持著持續學習的熱忱,不管是為了工作或是理想實踐,都得不斷的增進自己的能力,以適應快速變遷的時代。
再來談論到了歐盟終身學習發展,藉由分組討論讓大家可以快速掌握重點,激盪出更多不同的想法,加上老師的回饋,讓我們的思路更加清晰。在過程中老師提到了,各個組織所提出來的終身學習發展,都會依照當時的社會狀況做「匱乏需求」的分析,所以難免都會有顧此失彼、側重的地方,所以針對這方面也不需要去放大檢視。
其實我覺得在了解各組織終身學習發展的過程和特色之餘,回過頭來省思台灣的終身學習發展現狀,在推動上除了政府建立的樂齡學習中心,由地方組織或是個人發起的組織也有相當的成效,或許由下而上的推動也可以創造出不同的學習氛圍,更能貼近社區民眾的生活,更能維持學習的熱情。但如果政府可以在政策上,透過對話、討論,制定出更完善的終身學習的機制,讓教育發展帶動經濟發展,相信一定會創造更不一樣的未來。
我在學校教書,喜歡教學更喜歡學習新知,透過每一場的研習,增進自己的教學知能,也透過每場研習的回饋單,讓主辦單位了解老師的需求,安排更多有意義的研習,點燃熱情進一步創造價值。在終身學習的路上,築夢踏實。
賴琬仍104409504
2016-10-08, 週六 14:42
1051004心得分享
今天老師問大家如何開始及執行一個方案?方案執行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覺得應該是發現到需求,進而產生構想,並發想及評估能夠執行的策略及執行的資源等再寫計畫,我覺得每一個步驟都是重要的;有了好的構想並切重需要,但沒有好的策略,也容易失敗。所以老師最後提到需求評估的重要性,有人提出團隊及資源也是很重要。而我認為計畫應該要有一個主要的目標,切忌為了讓計畫很豐富而設想了一堆,導致沒有重心且執行後成效不佳。
之前自己寫過許多計畫,其中有二個我覺得是導致失敗很好的例子。第一個是8年前寫的計畫,是有關延緩老化的復健計畫,在我看來這在當時是一個有吸引力的計畫,因為在社福領域大家都還只是在做教育的計畫,沒有看到人口老化造成的影響。但這個計畫卻沒有通過,審查意見是我的執行策略都是每日例行事項,不足以獲得補助。我事後評估發現,這是計畫寫得太龐大的結果,如果我的執行策略,單單選擇由體適能切入,那麼我的計畫就會聚焦,並且獲得補助。另外一個是多元就業方案,因為未考慮到其實埔里地區適合我的機構的人才難尋,就連正職都很難聘任了,何況是只領最低基本工資的多元就業方案!當然,如果真的申請通過,也很難找到人可以執行方案了。這是未考慮到資源的結果,引以為戒。
105409505 林英如
2016-10-08, 週六 00:05
第四週心得
105/10/4成人教育學研究 第四週心得
指導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林英如
學號:105409505
這節課老師提到一個計劃的推動最重要的考量是甚麼?一個團隊的成功,須要有共同的理念及願景,各個組員需要各司其職來分工合作,還需要政府的資源協助及民間的產業結合推廣,還有各部門如行銷、廣告、宣傳….等人才幫助,還要有後方的資源整合如:財力、物力、人力、組織資源、環境的資源的加入,需求的評估,是否有做到滿意度的調查,績效責任是否有做到,遇到問題是否有做到溝通協調,擬定方案後,計畫的執行,策略方法的起承,接著是推動的進行,最後是成效的評估,到底執行力如何?就可以從這看出擬端了。
成人教育的領域很廣泛,結合了哲學、社會科學及心理學要素,成為一個綜合性的領域。人生各個發展階段各有其需求及特殊性,而且是多元並存,不管是合齡或高齡,不管是智能或技能,不管是修生養性,或者是第幾個專長,只要你有心想學,隨時都可以是進行式,而且近年來終身學習的觀念逐漸形成,如果跟不上社會的快速變遷,很可能你將會成為新世紀的舊人類,所以要隨時進修,不僅個人要不斷追求新知,社會也要源源引進動力,才能讓國家的經濟持續成長。
能思考的人生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
時間:105.10.5(第三堂)
地點:系所304會議室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105409514 李惠敏
第三單元:成人教育學的發展源起、背景與範疇
一包地瓜酥,談出推展活動的需要。老師用口語化方式,與我們分享要推動任何活動,首先要同理念主動積極的人(如同老師與我們分享「找對人 說對話」文章,作者何炳霖先生,商業周刊201609);有目標的組織,團隊有運作機制,固定開會,管考;組織間有完善溝通,包括橫向或直向;重要的資源整合,內容有人力、財力、物力、組織、環境等整合;要計劃前中後需求評估,看到組織職能個人需求,引起熱情(另一文章「只要好玩 何必激勵」作者黃麗燕女士,商業周刊201609)。擬定計劃執行。最後成效評估,評估推展活動完成的狀況,做為現在或未來的指標。
接著老師提到,要完成一個好的活動,需要教育。瞭解成人教育,要先知道成人教育學的發展。發展的拉丁文詞根是「舒展」、「展開」的意思。從一般意義上講,發展是指事物演變和成長的階段。人生各個發展階段各有其特殊性,所以成人必須用符合成人需求及特性的方法來教育。成人運用社會學觀點與概念分析成人教育現象、制度與問題,以充實成人教育學與社會學理論,並進而改善成人教育,促進社會進步。
成人教育有以下的功能,是成人教育一直綿綿不斷之因。一.社會化功能。二.提供技術勞工增進經濟效益。三.促進社會流動。四.提供第二次教育機會協助晉升個人地位。五.促成現代社會休閒時間合理安排,並發展相關機構。六.協助成人充分「發展」,獲得社會生活的「自由」。七.傳遞現有知識文化維護現行社會體系。八.導致社會行動形成社會變遷。
成人教育與哲學相關。哲學意思為“熱愛智慧”。哲學研究普遍而基本的問題,這些問題多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精神、語言等有關。哲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批判式、通常是系統化的方法和對理性論證的依賴。在日常用語中,可以引申為個人或團體最基本的信仰、概念和態度。哲學為成人教育者所必須,是因成人教育者需要了解教育問題的根源,教育活動和社會的關係,而哲學正可提供成人教育者探討這些基本問題的基礎,包括人的存在、本性及教育的本質等。對萬事萬物的理性解釋,涉及人與外在的世界,對認知與價值判斷的主客體做根本關係的研究。而研究方法即要思辨及分析 。
成人跟幼兒教育最大不同在,成人教育的目的:一、協助個人適應社會的變遷。二、促進民主社會的現實。三、增進效率。四、促進個人的成長。其中個人成長目標是塑造全人格的人,具有批判思考、良好的審美觀、高尚的美德、健康的身體。成熟的人會邁向自我發現自我覺察的歷程。
在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訊息快速變遷,真假難辨之下,具有思辨及批判思考分析能力顯得格外重要。老師分享的文章「強迫自己有意見」作者何飛鵬先生(商業周刊201609),談及我們每個人對人對事對物都有想法及看法,但缺乏分析思考的能力,無法建立嚴謹而說服人的說理過程。我們習慣用情緒及自己的喜好來看待事物,對自己有利的就讚成,無利的就反對,甚至有時還會為反對而反對,無法建立深度的分析思考的能力,就更不用說看任何事的正反兩面。在人云亦云之下,要具有思辨及批判思考分析能力不容易,而飛鵬先生提供一個自我訓綀的方式,每日從報紙選一則有探討空間的新聞,如教改?國民年金?等開始分析、思考問題,強迫自己一定要有明確的答案,並對答案建立嚴謹而足以服人的說理過程,讓自己邏輯思者能力提高,對事件開闊視野,強化日後的判斷能力,還能口條清晰的表達出來,時常這樣訓練自己,在生活上遇到問題,思辨分析,讓自己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就容易解決它,不易被困住。這是成人教育的成效。
黃玉潔 105409510
2016-10-07, 週五 21:08
成人教育學研究 1051004 課程學習心得與回饋
這週從成人教育的歷史背景、起源和重要名詞意涵談起,讓我對成人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第一齡教育:義務教育,法定教育的求學期間
第二齡教育:就業後階段
第三齡教育:退休後階段。國外習慣用第三年齡階段,簡稱U3A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第四齡教育:失能
成人教育的理論基礎,包括心理學、社會學、哲學領域,在多領域間彼此並不衝突反而更加豐碩其知識,在不斷學習及經驗的累積下,提升人生們活活品質。
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教育指導,有人指導才可以更加有效的學習要領,了解正確的學習方式,並減少花費的時間及精力,自我學習僅有部分效果而已。好的領導者是一個團隊成功的51%,造就49%的大家跟隨,好的引導者用一個正確引導方式,彼此之間也才會有向心力,能更加穩固團隊運作的效率及氣勢。
上完課後看到一篇是關於第三齡教育的報導,內容是以香港來講述。
今年香港長者佔總人口17%約兩成,到了2041政府估計年長者佔總人口數增加了三成左右,即是屆時香港將會有250萬個長者,也代表年輕人的負擔會很重,為了降低年輕人的負擔,提高長者生產力的唯一辦法是-長者讀大學。不少大專院校設長者學苑,更讓長者以旁聽生的身份來上課。教育心理學教授-陳培佳博士說:「長者不應該是負累,而政府應該加大火力提升長者生產力,視他們為資產,因而貢獻社會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並有錢財的回報。」
第三齡教育無論在國內外,均為極度重要的一環,成人教育永遠是民眾的需要,其晶質智力也隨者經驗知識的累積而有所提升,學校和工作兩者間往返,更能結合多元知識、經驗交流之結合,多元並存,激盪出生活中多采多姿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