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時間:2023/10/24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劉恩綺
*學號:112409522
謝謝同學們今日分享「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根據「教育部2021學習社會白皮書」25-27頁學習社會的總體建議中,學生對數位科技時代的因應策略,有以下心得:
數位時代來臨,數位科技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各類新技能、新知識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
對於新世代年輕人,數位3C學習輕而易舉,但對於長者真的著實困難,如:
下載app需要帳號密碼,長者大都說是家中小孩設定的,所以不知道;或者拿著小筆記本一頁一頁的找密碼,長輩使用手機,大都只有LINE或拍照。
因應數位時代,教育部、高齡學習組織或機構皆有辦理專業人員培訓,終身學習專業人員應用終身教育知識,結合技能教導長者從線上學習平台或手機APP實用工具學習,長者有靈活、豐富的學習體驗,保持認知能力與社會不脫節,
另一方面專業人員也更要持續學習,實用數位科技教育,增進知識或技能。
112409507 甘如傑
2023-10-27, 週五 16:08
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時間:2023.10.24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甘如傑
學號:112409507
課程心得:
今天同學帶領了我們討論了關於社會學習的議題,其中我覺得最有感觸的部分是教育部(2021)學社會白皮書」25-27頁的建議中所的12點建議,在和同學們討論過後我們對於第七點的議題,數位科技時代的因應策略相當感興趣,其中我們討論到了很多的面向,主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現況,我們在討論的過程當中發現到很多中高齡數位學習者對於新科技會出現害怕以及耐性低的狀況發生,我們討論過後發現可以藉由親人來進行教導其實可以大幅提升中高齡學習者對於數位科技的興趣,並且還能增進代間的感情,此外,如果是非親人進行教學時,也可以使用平等疑問的方式來和中高齡數位學習者進行相處,像是我們可以詢問了解他們的創業故事,或者是他們在生活上的經驗,而在這當中我們也可以順勢教導他們使用數位科技,這時我們都會是互相抱持著詢問問題的方式來平等的交互學習,更能達到老師所推崇的終身學習的精神。
其次的部分是未來的數位發展,我們也覺得應該從小學就開始融入數位教育,雖然新世代的小孩是數位原住民,但是我們也發現很多的小孩只是會用數位科技來進行休閒娛樂,並不是讓它成為一個使用工具來進行資料上的蒐集或者是進行線上學習,我們應該將終身學習的精神融入到數位科技當中,藉由教導學生學習數位科技資訊蒐集的能力之外,進而將終身學習的觀念加入到教育當中,讓學生從小培養利用新科技來進行學習的素養,教育小孩的並不是單單的教育,而是培養他們的習慣,以上是我們討論出來的內容。
經由老師和同學精彩的分享過後,也讓我能夠更深入的了解社會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我對於社會學習的看法,更讓我期待接下來同學們報告的議題了。
暨大終發所碩一 林惠苹
2023-10-27, 週五 14:48
第七單元: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第七單元: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時間:2023/10/24(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林惠苹
學號:112409508
今天感謝老師與同學的引導,讓我們學習社會批判與省思,藉由教育部2021學習社會白皮書25-27頁總體建議中所列12點建議中做個探討,其中我對於第8點:正規與非正規教育體系的銜接與突破,其中同學分享了”正規與非正規學習”為橫面,那”出生到死亡”即為直軸,以這樣一個畫面讓我們理解終身學習,真讓人印象深刻,現今社會已經不能用日新月異,AI時代的來臨是分新秒異,然而我們能夠學習的方向又是什麼?我想害怕與卻步沒有辦法與時俱進,終身學習、跨域學習、永續發展,已經是未來人生旅途上必備的能力以及思維方向,我們正在學習的路途上,感恩自己走在這條路上,也有這麼多夥伴一同。
單元七: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留言
課程時間:2023/10/24(星期二)
學系名稱: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二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單元七: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魏兆偉
學生學號:111407512
今天雖然是我和錦妮的報告,但同學們的討論和回應卻同時開展了我的多個思考方向:數位平權可以分成兩部分來處理,一方面是現今成人與長者的數位知識落差補救,一方面是幼兒與兒童教育以預防或減輕將來的數位落差;終身教育專業人才培訓的重點是聘用的保障與渠道等等,都讓我們多了不同的思考方向。
感謝吳教授的指導,為我們組別補充了學習社會的源流而專用名詞由來,也感謝教授引入外國文獻資訊,這些都是我們組別的盲點,感謝教授。
學習社會的批判.模式與展望
課程時間:2023.10.24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學習社會的批判.模式與展望
授課教授: 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樓家安
學號:112409520
Karl Badnarik,1915.7.18,出生於奧地利位也納,在其1966年出版的<學習社會>(Die Lerngesellschaft)一書中首度提出這項名詞與概念.其後在1968經由美國教育家哈欽斯(Hutchins R. M.)提出後,這項概念才廣泛推廣出來,後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重要國際組織三十年來之積極推廣,其主要理念精神已廣泛成為先進國家之教育方針及重要國家政策。
我國自民國87年,林清江博士擔任教育部長期間,為建立終身學習社會,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競爭力,特將民國87年訂為「終身學習年」,並於同年3月公布《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持續推展終身學習這項偉大的社會運動,近來的教育改革聲浪中也逐漸形成以「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來達成「學習社會」的共識.此時也正是我國提倡終身教育的頂峰時期
教育部110年3月公布的學習社會白皮書裡面也明確的提到其學習社會的願景是打造一個「全民愛學習的臺灣—學習型臺灣 (Learning Taiwan)」。在此願景之下,終身學習包含個人、家庭、組 織及城市等四個層面重要的目標:
(一)個人層面的目標:培養終身學習者
(二)家庭層面的目標:發展學習型家庭
(三)組織層面的目標:推動學習型組織
(四)城市層面的目標:建構學習型城市。
終身學習使個體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經濟環境。通過不斷學習和更新知識,使的人們更有可能參與社會和工作機會,有助於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而學習社會的這種學習過程不僅發生在學校,還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場所和社交互動中。它鼓勵個體不斷地獲取新知識和技能,從而促進了終身學習的實踐。總的來說,學習社會強調了學習在社會互動中的重要性,而終身學習則是一個個體在整個生命中不斷學習和成長的理念。它們一起促進了個體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所以"學習社會" 和 "終身學習" 本為一體之兩面,彼此相互影響,各自在不同層面上促進個人和整體社會的發展。
目前雖然我國的終身學習的發展,因為欠缺事權統一之專責常設機構,終身學習機會與管道的不夠普及,成人教育專業人才的缺乏,數位學習之城鄉落差,以及各項政策方案缺乏策略性規劃等等不利的因素,造成我們在造就一個學習社會模式上稍嫌落後, 但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研究以及推廣,讓終身學習可以成為一項學習社會運動(Lerngesellschaftsbewegung):全民終身學習總動員,讓學習社會可以成為一個可實現的具體烏托邦,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0/21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10/21(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112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周忻盈
學號:112436505
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更重要的,是要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故事。正是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相遇後便產生出漣漪和火花。學習適性發展教育之時,最常被提點與提醒的原則就是:尊重並了解個別差異,要用適切的方式與人互動,鼓勵人們發揮優勢、專注前行、創造卓越,這也是我們成立學堂很重要的動機之一。
老師提到心理比地理重要,真是妙言,也是一語中的!後疫情時代的通貨膨脹、社會與國際情勢等等,讓許多人焦躁不安,此時真的好需要家人與良師益友的陪伴與鼓勵,我們也收到滿多家長來訊,敦促我們比照疫情前復辦每個月至少一場實體講座,讓這些浮動的靈魂在充滿愛的環境裡能安下心來,然後繼續面對生活裡工作上的狀況。
課堂中,無論是社會融合VS社會排斥、文化同化VS文化融合等等議題,都能讓我思考許久,偶爾會有身在哲學課裡的錯覺。老師提到”透過終身學習解決問題、邁向未來”、提到”看見需求、點燃熱情、創造價值”,也提到”生意就是生生不息的創意”,這些金玉良言,對於我的生活和事業發展很有意義。
無論是求知、做事、共處、發展、改變等各種能力的學習,態度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培養出更多終身學習者已是刻不容緩,受到源源不絕啟發的我,希望透過自身對學習的熱情,影響更多身邊的人,期待學習社會能在人類社會中真正來臨的那一天。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0/21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10/21(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班專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李玫香
學號: 112436518
這週終生學習課程老師以『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此篇文章開啟每個人屬於自己的故事,人的一生是由一篇篇故事所交織而成,只是因緣際會不同,故事的長度與亮度各有所異,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聖嚴法師云:「智慧不起煩惱,慈悲不起敵人。」 終身學習裡的非正式學習與人對話也是一種學習, 閱讀增加知識;對話啟發智慧,提升生命的智慧。
『講理』作者:王鼎鈞先生六字箴言:不要怕,不要悔「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是人生的秘訣。
生活當中有很多非正式學習,享受學習生命的美好,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木所有人事物,體悟一切萬物與對話的智慧,每個人的生命節奏都不一樣,陳綢阿嬤智慧語錄:「『人和入』 是要每個人互相支持互相支撐而起。」這也是終身學習的樂趣。
課程內容國際組織均強調無論是終身學習者的培育或是學習社會的發展,應回歸個人終身學習關鍵能力的培養,自我實現與發展、社會融合,終身學習推展能夠促進個人在多元的情境或社會領域中更有效率的參與,並且增進個人成功的生活以及健全社會發展的能力。德國最明顯近年來的終身學習推展,一直重視能力發展,並實質重視到學習文化的跨文化觀點。
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內涵中UNESCO: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學會改變。OECD:運用互動工具、異質性團體互動、自主行動及歐盟八項終身學習關鍵能力層面貫穿八項關鍵能力的共同能力為未來擬定終身學習政策與具體實現學習社會理想之重參據。
課程最後老師帶我們走出戶外分組報告,學習社會的批判、模式與展望月刊文章內容,最後結語對這專題的延伸探討,讓我們思考學會反思提供個模式,從虛幻烏托邦到具體理想未來是可實行的美麗展望。
2023/10/21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二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3/10/21(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班專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黃繼德
學號: 112436519
邊走邊讀邊分享,大概是這門課最最特別的事了吧!
老師從置心於處無事不辦中,分享了王鼎鈞「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後不要悔。」有些同學是漸悟、有些是頓悟,而這句話讓我深有感悟,希望能開悟。
感恩的送走過去,祝福迎接未來。
智慧不起煩惱,慈悲不起敵人。
要有熱情的浪花不要「會花」。
對話可啟發知識,閱讀可增加智慧。
融合比同化更重要,因為彼此共同成長。
大毅建設基金會的座右銘:工作即是行善。
感恩老師今日用滿滿的正能量豐富我生命中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