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11/30(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胡筱莉
學號:113436507
課後研究心得:
終身學習的策略,透過策略聯盟的夥伴關係來推動執行,以共享資源、知識交流、組織學習及學習成果共享,達到終身學習的效益。
社區發展是長遠且持續性的社會福利,讓這個社區居住者得安居樂活,透過兼具居民及社區的發展規劃,透過社區全民的終身學習,來促進社區發展,畢竟沒有學習的社區發展是空洞的,且打造一個社區文化其實與住的人無關,學習影響生活,透過共學影響彼此,共享學習成果,養成學習習慣,營造學習文化,注入學習的活水,才能源源不絕。另透過社區學習機構提供多元的學習管道,提升居民參與意願提高,進而對社區事務的參與度提高,共同打造宜居的社區生活,使人口移入意願增高,長者也能快樂在地老化。
在推動社區學習時,應先分析社區現況或找出迫切需求,期待透過學習來解決問題,並運用社區的發展主要特色,擬定具體的社區學習行動計劃,並擇定具影響力及號召力的參與者共同參與,以拋磚引玉,讓資源達到最佳的運用,有效地推動社區學習體系的發展。
提供高齡者服務的師資須也受過專業培訓,較能專業判斷高齡者的真正需求,適性評估後提供較精準的專業服務。高齡學習推動四大願景:終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社會參與,讓終身學習可以讓高齡者能豐富晚年生活。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報告
課程時間:2024/11/30(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羅慧娟
學 號:113436503
終身學習的概念已經不再是單單依賴個人的努力,它的重要性在於透過各組織機構間的協作與聯盟策略,來更有效地推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這種合作不僅能達成資源共享,還可以實現經驗的互補,進而共創價值。正如1+1大於2的道理所示,通過攜手合作,我們可以整合有限的資源,使得學習的效果得以倍增。
所謂【要共事前必須要先有共識】要實現這樣的合作,首先必須建立共識。不同的組織若是理念與價值觀不一致,最終只會造成協作中的困難與矛盾。因此,在尋找合作夥伴的過程中,識別那些與我們有著共同理想與目標的夥伴變得至關重要。這樣的合作基礎才能夠確保雙方在未來的進展中,能夠互相支持,共同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有提到的“關鍵人物”或“掌權人”更是關鍵。《話水會結凍》只有在有效領導者的引領下,決策過程才能夠高效推進。若沒有明確的方向與領導,無論團體多麼優秀,最終都可能淪為“群龍無首”的狀態,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合力。因此,尋找具有決策權與影響力的領導者,是促進合作成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這些理念不僅適用於終身學習的夥伴策略上,還廣泛適用於一切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發展中。無論是職場中的合作、團隊的協作,還是伴侶關係或是生活中的朋友關係,理念的契合與關鍵人物的引領始終是成功的基石。透過共同的理解與認同,我們可以在各種關係中達成更深層的聯結,最終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11/30(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葉貴卿
學號:113436509
課後研究心得:
本週的課程,老師依舊有很多信手捻來的經典名句~
不要把一個沒有達到的目標,當做挫折。要當做是學習的過程。
人生的學習不會白走、會在生命轉彎處發光發熱
任何一個人生階段的學習,都會在身上留下印記,何時會用到不知道,都不會白白付出學習。
生命是一種相應與回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從商學院轉彎到教育界,我被同學批評為浪費所學,但是,後來,在學校的行政管理中,我很意外地運用了很多管理所學,所以,能做好第一線主管的管理以及人際的溝通,並且,在很多問題的解決,能做好統整問題,及想出折衷的解決方案。
學習者若能從learning變為earning,從學習到有產值,那學習就更有效益。
最後,在同學的分組報告中,有一點我也深有同感,目前樂齡中心,松年大學,銀髮共餐、社區大學負責單位各司其職,有如多頭馬車,如果,能有統整的部會,提供資源的平台,比方師資的交流,場地行政管理的統整,相信,我們的終身學習會做得更加全面性與精緻化以上是本週的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5)
課程時間:2024/11/30(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美如
學 號:113436501
一、
本週所習得之三個議題中終身學習機構的策略聯盟是一種學習的生態系,是緊密的合作體,彼此共享教學、研究與行政資源。性質之區分各有其意涵:
(1)市場聯盟: 其目地是為了可以吸引更多人來從事學習活動.
(2)產品聯盟: 可以更注重提升學習者的學習品質及學習成效.
(3)發展聯盟: 持續開拓其機構的發展潛力,積極擴展與善用學習資源。
如果(1)~(3)之面相都可以持續被並進且優化,相信其學習者可運用之資源及學習後必也幫助再投入學習行列的穩定。學習者在其過程中也是一名消費者,其學習歷程也是消費者體驗的心情,能越趨近上述的精神,將也幫助持續推動終生學習具有其良善之循環。
成功的終身學習機構策略聯盟中談到以「六分原則」來定調彼此的角色。
1.分享資源:平等互惠的立場上,彼此資源共享。
2.分庭抗禮:彼此權利均等,以平等的禮貌互相對待。
3.分工合作:在互利合作基礎上各有所司,積極努力達成所應負責完成的事項。
4.分寸謹守:雖然具有夥伴關係,各自擁有獨立自主權,不應互相干涉聯盟夥伴的發展。
5.分擔風險:任何合作與嘗試性作為,都有可能為組織帶來發展的契機,但也有可能產生風險。然而,只要風險是在可承受度範圍之內,則應勇於面對風險,並共同分擔風險。
6.分層負責:聯盟夥伴能夠各有所司,依其所扮演的角色,善盡職責並且分層完成所應履行的工作任務。
二、
社區學習的理念與實務中提到社區總體營造的四大面向:
1.造景:營造適宜社區生活環境。 2.造人:有系統學習,培養具有反思能力與社區關懷的終身學習者。3.造產:活化地方產業,促成社區產業升級與發展。4.造文化: 透過凝聚社區共同願景,共同為實現美好而努力。
以上可謂全方位的考量社區為要促進產業發展之前提當地區民是否能夠體會到期自身所處之地域上優勢讓自己除了身為其中一員更能辨識出自己所在之特色,培養在地區民活出自身應是樣貌,並能促成產業的提升與不斷優化及提供除自身以外讓非在地的區民能共享其該區之資源,增進除了點再加上線與面的全體共同提升使其更多人能因此產生共鳴之互動。
三、
樂齡學習的發展相關議題已在台灣社會生活中無法缺少之一環,加上2025年已要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如何能善用終身學習之概念於樂齡學習賦予新時代的重要意義,學習的有趣實用是課程設計不可或缺之元素,之餘是否更能鼓勵因其學習開啟人生不同生活路徑,人生並非只有一次的職業生活與終身的退休。而是因著人生歷練並不斷的學習而發掘更多的自己。並能同時思考自己的社會價值再貢獻,人生不是斜槓,而是像添水(是一種常由竹子製成,通過水力驅動發出響聲驅趕動物的裝置)般因為滿溢出來的生命能承載澆灌其他區域。而一節一節的添水持續的循環,讓有能者持續貢獻所常,年齡不需要是界限,樂齡學習也可以是一種新的社會價值創造,不僅是公民素養的提升並兼具經濟效能的場域。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學習心得報告5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5
課程時間:2024/11/30(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洪英玲
學 號:113436519
社區學習理論與實務和樂齡學習發展
本週上課聽到新的教育政策(第三人生大學);
亦即「教育部114學年試辦第三人生大學」 其內容大致如下
教育部為因應55歲以上人口的教育需求,將試辦「第三人生大學」計畫,預計114學年開始執行。試辦期間採累計學分制,並視情況滾動修正,長期規劃可銜接學位,提升學員的職場參與能力。
這樣的教育政策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又更進一步,當然也許未臻完美,但學生認為政策和福利一樣都是需要再檢視、再爭取,才有可能更趨美好。
本週分組報告【樂齡學習發展】和【社區學習理論與實務】的同學也相當厲害,尤其是在社區活動的實作過程令人印象深刻,把全體同學的理念拉高層級,從一位管理者的角色討論可以為社區發展做出什麼樣適合的社區規劃,一方面去探討現有社區的資源,一方面又要做出市場區隔化。學生認為從1994年文建會提倡「社區總體營造」後,歷經25年的發展,在社區居民與專家學者的努力之下,許多有特色的社區焠煉而生。 因此一個好的社區營造的確能凝聚居民的向心力,更是公民意識的累積。
另外一組【樂齡學習發展】,看到組員分別就國外和國內的樂齡學習介紹,讓我們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學習國外的經驗來對比國內的模式,使樂齡學習更具有彈性和優勢。
最後還是要再謝謝老師,每次都給學生正能量和心靈雞湯,讀研究所很開心,遇到明師更高興,老師一直說要快樂的學習,想達到老師所說的4樂—樂學、樂業、樂活、樂居;學習是抗老化的良方
「113年南投縣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活動參加心得
課程時間:2024/11/09(六) 09:45-17:10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趙文傑
學 號:113436502
一. 活動內容重點
「113年南投縣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以「學習永不止步,城市共創未來」為主題,旨在推動終身學習理念,展示學習型城市的發展成果,並激發個人與社區共同成長的動力。博覽會分為以下幾大主軸活動:
1. 主題演講:學習型城市的發展與實踐
講者分享:國內外專家學者分享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策略與國際成功案例,強調透過社區協作、資源共享及政策支持,提升城市的學習力與競爭力。
亮點:南投縣學習型城市發展藍圖的揭示,包含「社區學習中心擴點計畫」、「樂齡學習推廣」、「數位學習普及」等。
2. 主題展區:學習成果展示
社區學習展區:展示各社區學習中心的特色課程與成果,涵蓋藝術、手工藝、環境教育、農業技能等。
樂齡學習專區:高齡學習計畫的實踐案例,例如銀髮族學習數位技能、健康管理課程等。
創新學習專區:包括數位學習平台、AI教育工具及AR/VR互動學習設備體驗。
3. 工作坊與互動體驗
學習體驗活動:手工藝製作、茶文化體驗及在地農產品加工技術教學。
創新科技學習:讓參與者親自體驗AI教育應用和虛擬實境學習工具。
交流與合作:促進社區與學校的資源共享,搭建學習型城市協作網絡。
4. 創意市集與文化表演
市集由社區學員與地方特色商家共同參與,展示手工藝品、地方特產及社區文化產品。
當地表演團隊呈現音樂、舞蹈及傳統戲劇,體現學習對社區文化的傳承與活化。
二. 參加心得
作為參加者,本次博覽會不僅帶來了豐富的知識與體驗,更讓我對學習型城市的實踐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為主要心得:
1. 學習型城市的魅力
南投縣以地方特色為基礎,結合文化、科技與教育資源,呈現了一個全面的學習型城市建設藍圖。透過參觀各展區及參加互動活動,我深刻感受到學習型城市如何將個體學習與社區發展緊密結合,實現「學習改變生活」的理念。
2. 樂齡學習的啟發
樂齡學習專區展示了高齡學習者如何透過終身學習,提升生活質量並參與社會建設。例如,一位高齡學員分享了他學習數位攝影後,開始記錄社區活動並推動地方文化宣傳的經歷,讓我看到學習的無窮可能性。
3. 創新學習工具的應用
參與AI與VR學習體驗後,我認識到科技為學習帶來的便捷與創新,例如虛擬實境能模擬真實環境進行技能培訓,AI工具則可以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這對於日後在終身學習領域的研究有直接的啟發。
4. 社區參與的重要性
從社區學習中心的案例中,我了解到學習不僅是個人的事情,更需要社區共同參與。南投縣各社區學習中心充分利用在地資源,設計出富有地方特色的課程,激發了居民的學習熱情,也增強了社區凝聚力。
總結
參加「113年南投縣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我深刻體會到終身學習的多樣性與重要性。博覽會不僅展示了南投縣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中的亮眼成果,也提供了跨領域交流的機會。我期待將此次活動中的見聞融入未來的研究與實踐,為推動終身學習與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2024「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遇合及挑戰」 參加心得
課程時間:2024/10/26(六) 09:45-17:10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趙文傑
學 號:113436502
有幸第一次參加線上「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今年的主題是「終身學習及人力資源發展的遇合及挑戰」,以下是內容重點及參加心得:
論壇內容重點
(一)專題演講: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的發展趨勢
演講者指出,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核心在於個人能力提升與組織競爭力增強的互動關係。
(二)主要議題:
主題論壇一: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新遇合
1. 日本代間交流的現狀
2. 國際趨勢
3. 數位時代下的人才發展新藍圖
主題論壇二: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新挑戰
1. 生成式AI在人力資源發展數據分析的運用
2. AI情感運算在HR的創新運用
3. AI時代如何有效學習
主題論壇三: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新未來
1. 多層重疊的社區自治的嘗試和終身學習以及社會人力資源發展
2. AI驅動的創造性學習 : 生成式AI如何激發創意
3. 從雇主品牌力談人才永續、人才創新、永續職場
代間學習的價值:特別是在職場中,將年輕世代的數位敏感度與年長世代的經驗智慧進行整合。
數位轉型的挑戰與機遇:如何透過終身學習縮短技能差距,應對技術快速變遷帶來的挑戰。
學習型組織的實踐:企業如何推動員工持續學習,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力和適應力。
參加心得
1. 對終身學習與職場發展的重新認識
論壇讓我深刻了解到,終身學習不僅是個人的選擇,更是企業與社會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尤其是在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中,持續學習是職場競爭力的保障。
2. 對政策與實務的思考
政府政策的推動是重要支柱,例如補助企業設立內部學習平台或提供培訓資金,但實務中仍需更緊密的產學合作。
3. 個人專業的啟發
作為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論壇中對學習型組織的強調,讓我思考如何在企業中構建內部學習生態系統,並結合不同年齡層的特點,設計針對性的學習方案。
整體而言,論壇的內容不僅拓展了我的學術視野,也促使我思考未來在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領域中的實務應用,對我的學術研究及實踐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南投車埕學習型城市博覽會心得分享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移地教學)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王宥程
學號:113436515
主題:南投車埕學習型城市博覽會心得分享
因為行程無法參與這次的南投車埕學習型城市博覽會,我感到非常可惜。上網查詢了一些資料,車埕作為一個結合文化、教育與地方創生的典範,透過這次博覽會展現了學習與生活、傳承與創新的深度連結。
車埕的學習型城市發展向來以代間學習聞名,例如祖孫共學的木工體驗課程,不僅促進了家庭內世代間的交流,也讓地方的傳統技藝得以延續。這樣的活動不僅僅是學習,更是一種文化的保存與發揚。錯過了這次博覽會,實在是遺憾。
隔週上學和同學的聊天中,了解到此次博覽會以「學習有埕,探索如林」為主題,展現學習型城市的豐碩成果。活動結合暨南大學、學習型城市協辦單位、戶外探索團隊及社區大學等39個多元特色攤位,設計出四大類闖關學習活動,讓參與者透過遊戲快樂學習,體驗終身學習的成果。博覽會透過共學體驗,讓大家深入認識並感受南投縣綠活城鎮的生活理念與行動實踐,共同探索學習的樂趣與價值。博覽會上有結合創新與自然教育的活動,例如數位導覽與生態體驗課程,讓學習不再局限於教室和學校,而是融入大家的生活。透過學習型城市的活動推廣,不僅保留文化,還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
學習是個人進步的唯一方法,也是連結人與地方、傳統與創新的樞紐。我期待未來有機會親身體驗車埕的魅力,也希望能將這些理念融入我的生活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