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埔里庚子年祈安清醮移地教學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2.01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主題:埔里庚子年祈安清醮移地教學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陳昱蓉
學號:109409509
課程心得:
從古至今,人類所進行的宗教活動,總會帶著教化或教育的作用。西方歷史中,宗教與教育間有著密切的關連。藉由參與民間宗教活動,除了可更進一步瞭解臺灣的宗教文化,亦能推動生命教育、倫理教育、品德教育…等。回首臺灣民風純樸的年代,在現代化與社會變遷之影響下,信仰的普及性、宗教的多元化,包容與尊重是友善的基本態度。談起教育,難免增添生硬感與距離感,藉由埔里鎮十二年一次的「清醮」祭典,結合當地人文風情,以非正式教育的形式,透過行動與互動,從體驗到體悟,都是學習。鄉親意識的凝聚,萬眾一心、貢獻心力、共享與樂。
「爸爸,這裡有白色的老虎!」男童說。
「對阿,這裡就是虎嘯西壇。」父親答。
「什麼是虎嘯西壇?」男童再次問起。
「這裡是西壇,你有沒看那隻老虎在笑?」父親邊說邊笑。
站在西壇仰望各裝置藝術,狀元紅與女兒紅間,白虎威風凜凜。一對父子簡短的對話,逗得旁人啼笑皆非。眾所皆知「嘯」字,有野獸長聲鳴叫之意。知識教育與身教言教需並重,但是否有立即導正觀念之必要性?換個角度,這位父親願意陪伴孩子參與在地的鄉土文化「清醮」祭典,透過親子互動與孩子共同成長。未來,孩子將可能透過各種學習中瞭解何謂「虎嘯西壇」,但親子間的笑意與回憶,更為重要!傳承未來,代代相傳,三代同堂,共享天倫之樂。
參與「清醮」祭典,人情溫暖渲染著埔里每一寸土地,空氣中瀰漫著祝福的氣息,微笑與熱情拉近彼此間「心」的距離。此外,亦充分滿足了「五感」:看見醮壇與週邊花卉藝術之美、聽見宗教獨特的禮樂、每炷清香散發著那沉香(檀香)味、豆花的香濃綿密是豆苜的用心、親手將祈福卡繫在拱門之上,是虔誠與祝福。感恩緣份,師生同聚,在庚子年留下滿滿的美好回憶。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0.12.1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黃佳慧
學 號:109409504
課程名稱:埔里醮好又醮座
課程心得:
這周課程非常接地氣,我們在埔里鎮上進行建醮在地文化學習,彥妮、沂倩、佩瑜準備了資料及講解讓我們更能深入貼近文化的面貌。到底什麼是擁有120年歷史的建醮呢?1900年舉行第一次「埔里建醮」,第一次建醮是慶祝埔里「恆吉宮」媽祖廟新建落成的「慶成醮」,幾年後因故損壞,埔里的街訪鄰居討論後決定重新修建,完工時剛好距離第一次建醮是24年,所以在次舉辦修建的「慶成醮」決定每隔12年都舉辦祈求地方平安的「祈安醮」;而建醮一詞在台灣目前最能被普通百姓接受的說法是「祭祀」,建醮又有清醮之意,代表在祭祀期間要清淨、言行規矩,不能有葷食。埔里建醮特色除了總壇之外分別還有東、西、南、北壇四大柱,各各村里也都有分設點共有63壇,一座座像似拱門的造型,意義即是提醒神明們這裡有村莊,歡迎你們進來之意。此時的埔里鎮鎮民會開始一周的齋戒,有一些人除了吃素之外,包含殺生、酗酒、等一般人所謂的壞事也必須暫停,十二年前麥當勞、肯德基也都有配合提供素食餐點,本來是好期待可以嘗鮮的,但今年都維持原本供應的餐點並無另外提供,覺得有點可惜,但今天我們遇到了開光儀式,沂倩也協助文化導覽與當地文史工作者配合,是很難得的經驗。齋戒接著就是開戒,而開戒是為了宴請眾鬼,為了表示敬意,當地人會在最後一天準備豐盛的牲禮、鮮花等祭品來普渡普渡孤魂,其中還有燈篙與水燈,意思是除了招請孤魂野鬼外也邀請諸神前來,將燈篙上所懸掛的物件拿下,表示招請鬼魂到此為止的意思,而民間習俗認為老人、小孩或者八字較輕及身體虛弱者不適宜前往參加。最後藉由padlet上傳照片使我們能夠用各個同學的角度看建醮,活動觸角的延伸更無邊無際;不同文化慶典的參與使人與人之間縮短距離,更是願意彼此協助,因此透過建醮活動不僅凝聚社區意識帶動埔里鎮觀光,吸引人潮,活動佈置也結合了埔里產業,賦予了文化新意涵,使文化能夠歷久彌新。
走讀埔里-120年建醮祭典
課程時間:2020.12.01
課程地點:埔里五柱祭祀壇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學生:黃慧玉
學號:109409510
能夠有幸參加埔里建醮且時逢120周年祭典,這是一個人兩輩子可能才遇的到的大事;我們這一代何其幸運,70年代的的我們經歷過人類歷史上的千禧年,數個要幾百年後才會有的日虧、月蝕等天文現象。
非南投居民的我幼時也鮮少聽到新聞播報地方相關的新聞,今日能參加其中並且親眼所見,也為大眾媒體不知道這件大事而得以有地方趣事,帶動地方經濟的限定活動機會錯過感到有些可惜。
全埔里為此皆茹素,信仰與否皆尊重對待也是少有的社區凝聚力。並且能夠萬金鄉,每逢聖誕節前便會有許多為耶穌誕生 而有的燈飾;由於當地社區天主教有甚多因此有幾條街每到聖誕節前後便掛上許多美麗的燈飾在黑暗中光彩耀眼。許多外地的遊客聞訊前來也讓屏東縣政府發現新的可能性,願意協助同為古蹟歷史的萬金聖母聖殿有豐富的燈飾甚至雷射燈光,也讓教友、非教友共襄盛舉。
這些社區共識,有許多的傳統意義透過耆老口述一代代的相傳也成為當地居民的活教材,以身體力行的方式終身學習,細細叮囑晚輩該遵守的相關規矩。以保護自己和感謝過去一年的平安。
謝謝老師帶領我們從教室走出戶外真正的感受埔里的美,我們也接地氣的一同感受這特別的一周,在每一次用餐時敬心品嚐12年一次的素餐及相關禮儀。
黃美瑛109436522
2020-12-01, 週二 22:31
投資終身學習,可以創造機會、創造希望
整座城市都是我們的學習據點,多麼的幸福美滿。城市的進步需要仰賴不同領域社群之間的實體與虛擬共同學習與協力合作,才能不斷的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帶入新的動力。找對團隊,做對的事,應是重要的關鍵。團隊能量可讓在地關結,慢慢進步,不斷進步. 擴大參與,營造一種融入生活情境之中的「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或「學習型社會」(learning society)環境。任何學習都是可以廣泛性提升個人、團體、組織、社群的知識能力,藉以厚植城市邁向永續社會,讓城鎮更具競爭力,更能實踐生態、帶動地方創生及宜居的好地方。
投資終身學習,可以創造機會、創造希望。就我自己投入學習以後,每一次的上課都讓我飽喝活泉水,下課都生龍活虎,因知識而滿足重生的感覺。回家繼續愉悅的拼家事,服務老的小的。
某天,看到兒子有點掉漆的高中學生證,笑稱他的學生證品質不佳,就秀出了自己的學生證。兒子哇了一聲說我媽好強,拿起手機拍下灑到他的IG上。有一天他會不會灑出一張和他媽一樣強的學生證呢!
終身學習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29(日)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 系:終發碩專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李丹妤
學 號:109436520
課程心得:
今天對『內在學習動機』,特別有感觸。往往能成就精彩的生命價值者,都是擁有強大的內在學習動機的終身學習者。
去年(2019)為了鼓勵據點長者『熟齡人生猶有可為』,收集了一些國內外案例,並製作成PPT和長者分享。其中,96歲的少女Phyllis Sues(2019)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她的名言『人生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只要你想』。Phyllis是以一名職業芭蕾舞演員退休,50歲成立了自己的時裝品牌,63歲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70歲精通義大利語和法語,82歲學空中鞦韆,85歲學跳傘,93歲學跳繩!她的好奇心與精力,打破一般人對年齡的設限,任何時候學習對她而言都毫無障礙。
在正規學習方面,若一個孩子能在沒有外在框架束縛的環境下,盡情快樂地學習和發揮,每個人都將有無限可能!
我們應該反思為什許多優秀的人才在台灣僵化的體制下不能見容,反而到了美國可以成為蜜雪兒的總統就職典禮禮服指定設計師吳季剛,成為參與迪士尼動畫製作的插畫師劉大偉;而好不容易擠進體制內最高學府的孩子,卻輕生殞命。期待欲以『適性揚才』培養孩童勇於『自主探索』為願景之一的台灣教育108課綱,不只是美麗的藍圖,更有具體的配套措施來落實教育百年大計!
終身學習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14(六)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 系:終發碩專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李丹妤
學 號:109436520
課程心得:
師云『發表是吸收的利器』,真理也!不論經由簡報製作發表,或戶外教學臨時指定題目的口頭發表,雖然當下很挑戰,但課後會留下深刻印象且還說得出內容的,就是自己發表過的內容了!
在歐盟提出終身學習關鍵能力中,自己很有感於『外語溝通、數位能力、批判思考和創業家精神』四點。拜科技之賜,現今不同文化間的互動已是常態,而國家的競爭優勢將取決於外語溝通和數位能力,以台灣來說,想要與世界無縫接軌,應打破舊固,全面實行雙語教學、學習漢語拼音,甚至改用西元紀年;正規教育中更應該訓練思考批判,允許對人事物提出多元角度的看法,而不再是背誦標準答案,套用僵化的價值觀,如此才有能力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有了批判思考能力,才能發現問題,進而提出解決方案改善效能,這是個人、組織、國家(尤其公部門)都很需要的創業家精神。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0.11.29(日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0.11.29(日)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歆儒
學號:109436510
課程內容中提到「終身學習節」。
「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教育部已在87年公布,並宣布當年為終身學習年,歷經這麼多年來,終身學習理念及實踐,逐漸普及於社會大眾。
歐盟更在推廣終身學習時,訂定一個年度亮點主軸,以此重點軸心。
對於芬蘭在成人學習週提出以「教育:未來的投資」為主軸,強調不斷更新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以因應快速變在遷的社會與就業市場的需求。
讓我想到教育亦影響個人特質養成,而個人的特質也影響著未來的各種發展,包括求學、求職、就業適應…,進而了解台灣在推廣終身學習節中,應該更加深化推廣,並加以宣導行銷,甚至結合節慶活動,廣宣到各年齡層,讓大家更加體認終身學習的必要性,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台灣若借鏡國外經驗,訂定年度主軸,每年訂定計畫逐步以此主軸推廣,例如網絡連結為主題,進而衍生新科技的議題討論,如何藉由新科技多運用在教育學習上,並執行成效評估,加強創新力,定能更期待終身學習的效益更發揚光大。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0.11.14(六)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歆儒
學號:109436510
課程內容中提到「異質性團體」。
在除了工作領域中,現在我多了一個身分,就是學生,在專班裡上課,除了需要應具備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能力,更需要透過團隊合作的努力,一起面對課程上遇到的挑戰,另在工作與學業間的時間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班上有學術界的老師、業界的業務…,在大家背景、特質均不相同的團體中,互相學習,相互補助,相互激盪,這些有前瞻性之作為,在老師的帶領下,使同學們的各項潛能慢慢充分發揮,我感受到自己心境的不同,不再只有工作,有了換位的思考與成長,讓自己具備更完善的思考邏輯成就學業。
老師不好意思!今天課堂上老師說要多看同學們的心得,上來網站瀏覽後,我才發現我上一堂課的心得沒有存檔好,現在補傳,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