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4.03.12(二)
課程地點:A302 研究室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架構四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張郡方
學生學號: 112409509
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向來與組織發展關係密切。二十一世紀是個強調學習力、知識力與創新力的時代,不僅是組織需擁有上述核心能力與實踐力,個人也需具備上述的三大核心能力,才能在全球化的知識社會中創造發展優勢。
從組織學習的五個觀點後透過U型理論的五項行動,最後透過省思,發展出變革策略,朝向學習型組織邁進。
五個觀點分別為:
1. 組織學習涵蓋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等三種層級。
2. 組織學習涉及探究、發現所採用的假定以及避免錯誤。
3. 組織學習有賴於組織成員的相互了解與分享。
4. 組織學習包括行為與認知的改變。
5. 組織學習融合了新知識與實務在組織的理論應用或慣例中。
這五個觀點都很重要,我個人偏重第三個觀點,組織學習的成效來自於組織成員彼此間互動的溫度,對話要有真誠,保持著好心情也才能談好事情,如同老師課堂上一直提出的「因緣和合」,成員間能互相體諒、彼此包容、共同分享,在一個良善和合的氛圍下,推動組織一起學習就是個助力了。
人類的學習來源二種:向過去的經驗學習及向浮現的未來學習,過去所學的知識或許趕不上時代的快速變遷,卻是未來學習的基礎和資糧,所以學習應該是運用過去所學經驗,發展創新,開放自己去觸及無法想像以及有時不可能的事情。近年來組織學習的發展著重在U型理論的觀點,而所提出的五項行動,闡明了組織學習與領導變革的歷程。
1. 共同創始(co-initiating):傾聽生命呼喚你要做的事情,連結人們、脈絡與生命呼喚,並且聚集核心人士一起鼓舞共同目的。
2. 共同感知(co-sensing):走到最有可能的地方,觀察、觀察、再觀察,並且廣泛的傾聽內在的心聲。
3. 共同流現(co-presencing):走到個人與團體寧靜的地方,開啟知識的深層來源,並且連結所要浮現的未來。
4. 共同創造(co-creating):建構原型並且從實踐中探索未來。
5. 共同發展(co-evolving):共同發展較大的創新生態系統,並且促使人們透過從整體看見與行動中跨越界限。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有這九個趨勢:
1. 塑造組織新學習文化:建立一種能因應社會變遷的組織新學習文化,制度方面,要更具完整性與彈性,以符應個人的需求;在策略方面,則不受限於傳統窠臼,要積極創新求變。
2. 融合東西文化的組織學習:全球化與知識社會的來臨,促進了東西方文化更多的交流。學習是東西方文明共有的資產,若能加以整合運用,必能有助於組織學習的發展。
3. 超越五項修練之外的修練:將「知識管理」作為學習型組織的第六項修練,既能促進學習型組織的發展,且能促動組織變革。
4. 運用說故事的力量:人的實力有三種: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說故事是一種有效分享知識的方式就是一種軟實力,適當的使用說故事可以促進參與者的互動,並且獲得更好的成效。
5. 增進生活資產與永續性:生活資產管理就是關心人類以及人類所關心的事物,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respect for life)。環保、全球暖化等議題的日益受到重視,組織學習也應多關懷人類發展永續性的問題。
6. 融入組織良善的訊息與意念:組織需要有良善的訊息與組織意念,才能形成水結晶效應,以善心善念引導善的行為,進而產生良好的磁場效應。
7. 創新組織學習方式:一成不變的組織學習方式,易使人產生疲困狀態,人們心中會期待有所改變。一些新的組織學習方式逐漸被採用,例如:世界咖啡館(World Café)、知識咖啡館(Knowledge Café)、開放空間(Open Space)亦可透過感動分享式學習進行,感動愈深,學習成效往往也愈佳。
8. 培育組織終身學習者:人是組織學習能否成功推動的關鍵要素。成功的學習型組織,即在於促進組織中的成員能成為終身學習者。
9. 發展組織學習策略聯盟:策略聯盟的發展即是一種跨組織學習(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提供了組織生存的活力。透過組織學習資源的整合與運用,進而產生較佳綜效(synergy),以發揮組織學習的最大價值化。
最後把老師所提到的人生觀做為自己座右銘,時時提醒自己。
改變你所能改變的
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
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是能有所改變的改變
中正成教所碩一 陳品瑜
2024-03-28, 週四 23:59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2024/03/08
課程時間:2024/03/08(五)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成教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陳品瑜
學 號:612710010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老師課堂中提及一個中國的古老哲學觀念: 「天補、地補、人補。」天、地、人三者之間的互相補足、互相促進的關係。我們需要定期吸收日光、月光、星光,接著是要定期親近大地、土壤等大自然的元素,最後是我們生活中要接近同頻共振的人。在就讀碩班的過程需常常提醒自己要常常補充這三補的能量,為生活充電。
課程投影片的最後「知道最好的一切,且將之發揮至極致,才是成功的生活。」點醒了我對最好的事物(知識、技能、機會等)要有深入的認識,也能更好的理解自己的目標和追求,並將知識轉化為行動,使最好的方法應用到工作、生活和人際關係中。最後透過認識及利用最好的事物,實現個人目標和抱負,以及在追求和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泰戈爾的<<用生命影響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這段話提醒我,每個人的生命與他人的生命是緊密相連的,自己的行為和言行會對他人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都有潛力成為他人生命中的一道光、一股力量。透過人的善良、信仰或自信,都能夠為身邊的人帶來希望和力量,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找到人生的方向。藉由寫下心得的過程也讓自己再次回想起這段意義深遠的話。
下午跟老師同學們一同在校園裡漫步,由於平時進學校都是趕著上課,沒有靜下心觀賞過整個校園,看著經過的後山大草原及兩旁林立的樹木、黃花風林木以及運動場,與平時走在校園裡的感受十分不同,對學校的印象也不再單單只有乏味的建築物。
經過一下午與大自然、人們的互動與接觸。藉著討論議題,每個人互相分享彼此的看法,「我看見、接著感受到所以學習到什麼...」也與雁行文化相符,組員們相互合作加深了團隊的凝聚力、彼此互相關懷鼓勵,回想起最後討論時我分享了一句:「一個人可以走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很遠。」
與大家在校園探索組織學習文化的過程中,感覺自己也不知不覺獲得一些能量,感謝有這次特別的課程體驗活動。
希望也如同黃花風林木的花語:『再回來的幸福』,有機會一定要再體驗一次!
成教系大四 蔡湘儀
2024-03-28, 週四 18:46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2024.03.08
課程時間:2024/3/8(五)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成教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蔡湘儀
學號:409710008
本次課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師讓我們在大自然的漫步中去帶入組織學習的內涵,讓我們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在生活中的小細節其實也可以悟出許多大道理。就像那天在後山看見了很多歪七扭八的樹木,我們就悟出了「在逆境中成長」的道理。在走路時放下手機,觀察周遭的人、事、物,或許也能讓我們有所成長!
終發所碩一魏沂茹
2024-03-27, 週三 07:47
組織學習研究
架構六:五項修練之共同願景(shared vision)的塑造與經營
時間: 2024.03.26(二)
課程地點: 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魏沂茹
學號 112409517
塑造經營的五項修練共同願景是一個非常具體且具有挑戰性的目標。
這些修練有助於建立一個良好的組織文化,推動團隊向更高目標邁進。
以下是我們今天和喬群分享的五項修練之共同願景的塑造經營:
1.共同價值觀的確立: 我們致力於確立並培養共同的價值觀,以指導我們的行動和決策。這些價值觀可能包括誠信、承諾、創新和卓越等。透過這種共同的價值觀,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相互信任且合作無間的工作環境。
2.持續學習和成長: 我們致力於建立一個氛圍,鼓勵團隊成員持續學習和成長。這可以通過提供培訓、發展計劃和跨部門合作來實現。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我們可以不斷地提升我們的專業能力和組織的競爭力。
3.開放溝通與建設性反饋: 我們致力於建立一個開放溝通的文化,鼓勵團隊成員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反饋。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挑戰和觀點,從而促進更好的問題解決和創新。
4.共同目標的確定: 我們致力於確定和共享共同的目標,以指導我們的努力和行動。這些目標應該具有挑戰性且具體,能夠激勵團隊成員全力以赴,並獲得共同的成就感。
5.協作和團隊合作: 我們致力於建立一個協作和團隊合作的文化,鼓勵團隊成員彼此之間的支持和合作。通過共同努力和合作,我們可以克服困難,實現更大的目標。
實例分享慈濟基金會、不老騎士、以及白沙屯媽祖燈的共同願景:
1.慈濟基金會
人道關懷與服務: 慈濟基金會致力於提供人道關懷與服務,幫助弱勢社群和需要幫助的人們。
愛心志工精神: 以志工服務為核心,慈濟基金會鼓勵志願者無私奉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践行愛心和關懷。
2.不老騎士
活力與共融: 不老騎士擁抱活力和共融,鼓勵年長者參與各種活動,展現他們的能力和智慧。
健康與快樂: 通過騎行運動等健康活動,不老騎士促進身心健康,並在團體中建立快樂的社交環境。
3.白沙屯媽祖
文化傳承與祈福: 白沙屯媽祖燈傳承著悠久的文化,並以燈會活動祈求祝福和平安。
社區凝聚與團結: 燈會活動促進社區凝聚和團結,讓居民共同參與、共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這些組織的共同願景展示了他們各自不同的價值和目標,但都是以服務社會、促進共融和提升生活品質為核心。透過這些願景的實踐,這些組織可以更好地達到他們的使命並對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最後實作的部分相信吸引力法則的力量,把心中所想都放在願景板上,而大家也共同的分享和啟發這堂課充滿了這種正向的學習環境能夠激發每個人的潛能,使我們更有動力去實現自己的願景。
最後也感謝老師的補充和同學們參與和回饋,讓這堂課變得如此豐富和有意義!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2024/3/8)
透過本次老師的課程,先是上午的課程
讓我們了解到什麼是組織學習,以及讓我
們了解到其存在的意涵與重要性,並透過
老師一邊授課一邊跟我們分享老師的經
歷,讓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深刻的印
象,而下午的課程老師更是讓我們透過實
際走訪校園去體悟並思考所謂學習的真諦
與本質並感知周圍的事物去做為發想,感
受所謂的三補,在過程中也跟我們分享了
當初學校發展的一些脈絡與故事,讓我們
受益良多。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4.03.26(二)
課程地點:A302 研究室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架構六 五項修練之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驗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張郡方
學生學號: 112409509
目標和願景有何不同?長期目標是願景的構成要素,短期目標是實現願景道路上的里程碑,也可以說目標是條列式的呈現,可以明確清楚、也可以測量,在有時限下完成的;而願景是未來想變成什麼模樣,要有獨特性,通常用一句話就能清楚表示,而當願景打造後就要外顯出來,貼在明顯處,就能融入組織中。老師的經典語錄:願景:有願望、願意、願力,就有美景、遠景。
老師在課堂上有提到打造願景的三種模式:
1. 由上而下:這種模式強調領導者的角色。在這裡,組織的願景由高層領導者制定,然後向下傳遞給整個組織。這需要領導者具有清晰的願景,並能夠激勵和引導團隊朝著共同目標前進。這種模式通常用於大型企業或組織。
2. 由下而上:這種模式更加民主,強調基層員工的參與。在這裡,組織的願景是通過集體討論和參與來形成的。這需要開放的溝通和共識建立,以確保每個人都能參與到願景的創建中。這種模式通常用於靈活且創新的組織。
3. 兩者結合:最好的方法可能是結合兩者。領導者提供整體方向,但同時鼓勵員工參與和提出意見。這樣可以確保願景既有清晰性又具有廣泛的參與度。
無論哪種模式,願景都應該是具體、激勵人心且可衡量的,以引導組織朝著共同目標前進。
今天的主題是五項修練的共同願景,經由喬群和沂茹詳盡的簡報後,讓我對書本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這真的是一種雙方互利的學習方式,報告的同學必須非常熟悉主題內容,而聽者也能在同學的報告中得到與自己閱讀後的不同見解,再加上老師的專業補充,收穫加倍。
「願景態度將導致行為差異」這個概念讓我立刻反思我自己任職的組織內的所有成員,她們是屬於哪種態度,而我又是哪種態度,而我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又是如何,這引起我的興趣,想進一步觀察。因為現今的組織中,真正投入和奉獻的已經微乎其微了。
最後的實作,同學讓我們自己製作一張自己的願望板,我靜思沉澱後畫出了自己的Vision Board,我將朝願景邁進!
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2024/0308)
透過這次老師的課程,帶我認識了不一樣的組織學習課程。
從大學上的非營利組織課程,了解到一些組織組成的皮毛,到現在的課程,了解組織的一些核心功能與理念價值,都讓我受益良多。
再透過老師帶領我們悠遊後山步道,擺脫教室制式的組織學習課程,透過再步道內的觀察與領悟,在大自然中學習組織課程。而在後山的學習中,老師帶我們體驗了在教室所講的「三補」:天補、地補、人補,而在後山漫遊時,也體驗到了天補及地補的美妙,透過平和的步調,放鬆心情,悠遊在大自然的教學中。
今天這堂課,也讓我了解了雖然人有時可能沒有發揮自己的價值,或者沒顯現出來、沒被看見,但當來到屬於你的舞台時,便會展現出來,所以不需要過多的擔心,而是好好充實自己,十年磨一劍,總會有屬於你的發揮時刻。也透過老師最後幫大家統整大家的課後心得,讓我對於今天的這堂課程有更圓滿的收穫與結尾。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校稿重PO)
課程時間:2024.03.20
課程地點:1600年大樟樹+汗漫書院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特聘教授
學生姓名:樓家安
學號:112409520
今天到達上課的地點,一下車就被眼前的一棵大樹震懾住了!我這輩子還沒有見過這麼大的一棵樹,這是一棵有1600年的大樟樹!這一棵大樟樹高32公尺,樹圍8公尺,樟樹一直是台灣早期重要的經濟植物,這棵神木幸好在民國73年透過里長曾萬水建議鎮長林宗男向中央爭取補助才得以保存至今,現在也是南投縣的縣樹,這1600年來,看盡多少世代更迭,人世繁華,而他仍然矗立在此不分日夜的守護者這塊土地。真的讚嘆大自然的精妙。老師在一開始上課前也提醒我們今天是春分,我們在這一個重要的節氣能夠在此上課,這個緣分真的是十分的殊勝。接著老師提到了人要有三補的理念:
一、天補:我們要敬天,感謝日月精華對我們的滋養
二,地補:我們要接近大自然,投身在大自然的懷抱裡面,享受大地對我們的滋養,就如同今天在這裡投入這顆神木的懷抱裡,感受他的靈氣
三,人補:結交良師益友,良師:指導我們學習,益友:增廣我們的見聞
另外老師也提醒了還要再加一補:
四.自補:時時要提醒自己要自我提升,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今天的課程內容主要是介紹經濟發展處置O E C D對終身教育之影響
在現代的社會教育中,成人教育成為很重要的一部分,目前世界上各進步國家都很重視成人教育,就是在國際組織方面也很重視,例如聯合國的科教文組織,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及其所屬的教育研究與改革中心等,莫不積極的提倡。因為成人在人力資源中占最重要的分量,對於經濟的發展,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是建設國家最有力與最有利的資本。
「回流教育」這個名詞是於一九六九年由瑞典教育部長巴莫首先提出,在一九七0年的「國際教育年」討論會中獲得確認。台灣一直到1998年由當時出任教育部長的林清江部長提出這個理念。「回流教育」視為是成人每隔一段時間,返回教育機構參與教育,成為在整個生涯中之教育與職業生活的輪替。成人處於知識爆炸的時代,如果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不去學習,就會落伍,跟不上時代,於是終身學習便應運而生。回流教育確認成人有學習的可能性與能力,他們可以再學習;學校可以提供良好的學習情境,讓成人從事有價值的教育活動,甚至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務。於是成人與學校之間是相輔相成的,兩方面在為教育的理念與理想而奮鬥。「回流教育」 (Recurrent Education)無論在終身學習,或成人教育方面,均是重要的一種教育,值得去探討。
課程結束後透過奇美同學的安排,我們到汗漫書院參訪,(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這個在招牌下的一行字,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剛開始以為是台語的憨慢的意思,後來經過主人的解釋才得知此段話是出自於<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文字的意思是我們相約於無邊無際的宇宙天地之外。當書院主人說完,這個充滿畫面感的典故之後,讓我們立刻體會到書院主人希望來到這裡的人可以身心安放的情懷與安排。我喜歡這裡,下次還會再來。
謝謝奇美同學的安排,也謝謝老師在課堂上,林間漫步中對我們的指導與參訪時的引導提問,讓我們收穫滿滿,照片滿滿,今天的走學之旅開拓了我很多新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