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107409503陳文琪
2018-11-05, 週一 23:54
10/30心得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10/30
學生:陳文琪
學號:107409503
學習心得:
今天的主題是「社區大學」,1998年是臺灣推展終身學習的重要里程碑,而於2002年公布終身學習法,將社區大學明確定位為終身學習機構,促進了社區大學的蓬勃發展。社區大學至今能夠蓬勃發展是因為政府部門的支持,也與民間力量整合,使得現在許多縣市都有數個社區大學,目前社區大學的課程有三種,分別是學術類,藝能類和社團類,課程真的是五花八門,且收費低廉,也吸引許多人來上課學習,真的能夠提升成人終身學習參與率,更可以和正規教育相輔相成,促進臺灣學習型社會的實現,更是扮演學習型城市推動重要推手之一,且社區大學同時具服務和地方創生,並能發展地方學,要讓社區大學更專業,則要落實社區大學的評鑑制度,如此一來才能真的達到促進學習型城市發展。
國外的社區大學,尤以美國的社區大學,可以作為高中與四年制大學的橋樑,修畢學分後可獲得副學士學位,並可轉入大學三年級就讀,這個部分大大與臺灣社區大學的發展規模與運作方式不同,我們則較相似歐洲的民眾高等學校。以美國的社區大學這部分,我的家人有考慮將小孩送去美國讀書,就是以這個部分來做考量,一來可以讓小孩慢慢適應國外環境,二來可以適應全美語教學。
在同學報告實作分組,我們這一組以『桃米社區』為主,透過桃米的生態(蛙類、蜻蜓、螢火蟲…等)導覽,再使用桃米隨手可得的陶土、竹子等製作相關的作品,讓親子在互動的過程中,可以更加了解桃米社區,並藉由了解來愛護這片得來不易的環境。雖然我們只是紙筆規劃,但據了解,桃米社區這樣類似的方式已經行之有年,也謝謝他們這樣的方式,讓桃米的生態一直是多元的。很喜歡這樣的實作方式,透過與同學的討論,達到共學的目的,使學習不枯燥乏味。
107409503陳文琪
2018-11-05, 週一 23:00
10/23心得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10/23
學生:陳文琪
學號:107409503
學習心得:
老師以他去評鑑的案例,提到不同地方對於這樣的業務仍有許多不同層面的做法,有的地方可能就隨便了事完成最後的報告,有些地方則真的是做得有模有樣的,所以以信義鄉樂齡學習中心為例,老師先針對他們的問題去診斷,並要求評估,針對問題來訂策略,最後再有效的資源整合,在今年10月開始進行服務與改造。
今天開始是同學們的報告,這一組的主題是「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學習社會的概念早在1966年由奧地利學者貝德納立克首先提出,其後美國學者赫欽斯則在1968年所提出學習社會的理念。而臺灣近來的教育改革聲浪中也逐漸形成以「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來達成「學習社會」的共識,87年定為『終身學習年』,並發布『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91年訂頒『終身學習法』,至今已逾二十年,臺灣現在已有15個學習型縣市,並於10/12舉辦『2018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同學們更以基隆市和韓國的水源市為例,兩個學習型城市分別有其亮點,都值得許多縣市學習。最後芳珍提到目前臺灣沒有終身學習的專業認證制度,我個人認為若是臺灣可以學習韓國的「終身教育師」的制度,專人專責來制定這樣的認證制度,想必可以突破我們現有的困境。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心得
科目: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教授:吳明烈老師
班級:碩專一 學號:107436517 學生:張玉旻
107年11月3日課後心得
今天上完課,我學到了:
1.終身學習影響無遠弗屆: 參與經過10/12日學習型城市城市亮點的論壇再加上今天的課程讓我對於終身學習所產生影響的層面有更深層的省思。從UNESCO、OECD和EU對於終身學習這個議題,都明確的提醒我們它的重要性,它不僅是有助於個人發展,慢慢擴大範圍,從社區、城市、區域、社會、國家、國際間,它的群聚效應更是驚人。而它的面向也是多元的,不只是侷限教育方面,它也可以是政治、經濟、文化和藝術等等方面的議題,舉凡人一生中所面對的挑戰,都可藉由終身學習,提升自己的能量來解決,再結合團體的力量,一加一大於二,來解決大範圍的問題,讓大家的生活更美好。
2.反應訓練評估:
從同學分享的過程中,我學習到了反應訓練評估可分為L5。
1.反應訓練評估(L1) reaction level:問卷滿意度調查、回饋建議。
2.學習訓練評估(L2) learning level:考試或實作評量、訓後心得報告、其他學習評估方式,職前和職後的差別。
3.行為評估(L3) behavior level:職後行為的改變
4.成果評估(L4) result level:行為改變後的成效
5.投資報酬率評估:投資報酬率為何,實際上很難估算。
3.匱乏分析:深入去了解、盤點,看看缺點是什麼,欠缺什麼東西,那些方面需要再加強,進而從匱乏的觀點加以剖析。記得10/12日的論壇其中的一個活動是分三區分享各個城市的學習型城市的現況,而與會的教授聽了每一個城市的報告後,都會提出建議、改進的方向,我覺得好像就是匱乏分析很好的例子。
4.白皮書VS綠皮書:
白皮書:一國政府或議會正式發表的重要文件或報告書的別稱。各國的文件分別有其慣用的顏色,封面用白色,就叫白皮書。
綠皮書:政府就某一重要政策或議題而正式發表的諮詢文件,因為報告書的封面是綠色的,所以被稱為綠皮書。
綠皮書被視為政府對國民徵詢意見的一種手段,政府在準備推行重要政策前通常會先發表綠皮書收集市民意見,經過修訂後再發表白皮書作出最後公佈。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時間:107.10.30
學生:王佑晴
學號:107409501
課程主題: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與策略
在美國社區大學簡介中才得知社區學院的設立主要目的為轉學教育,讀兩年後得到副學士學位後可直接從大學三年級開始讀起,而且設立的門檻也低於考試制度的標準,這種彈性的教育制度可讓學生們有較多選擇以及探索自我的時間,相較於今年邁入第20年歷史的台灣社區大學辦理發展過程,截至2018年全台已有87所成立也扮演著終身學習的重要機構,在課程之辦理分為學術類、生活藝能類及社團類三大類別,提供學生多種職涯發展的可能性。
在實作部分我與同學選擇了萬華社區大學作為主題,思考一個新的社區的活動方案,內容要涵括活動主題、活動成員、活動方式、活動目的,在搜尋萬華社大的相關發展背景時發現他們辦理的課程內容非常豐富,而且也會與在地文化及風情作密切連結,於是我們認可以透過講師的指導讓親子們共同參與萬華社區內的在地寺廟以及人文風情導覽,並且在期末時以小短劇方式呈現課堂所學內容,這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也能讓居民們與居住地區有更深的情懷,透過時作的練習才知道原來一個社區大學中涵蓋的教育層面及內容非常廣闊且具影響力。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11.13
課程地點:R104中科會議室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
1.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2.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
3.體驗學習-發現終身學習之美
4.學習社會的批判、模式與展望
5.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雨慶
學號:107436515
課程心得:
從OECD 在1970年陸續提出回流教育、全民終身學習、知識經濟、知識管理、學習經濟與數位落差等理念及思潮,再到歐盟將1996年訂為歐洲終身學習的重要里程碑,都顯示了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台灣也在1998年提出回流教育。
而不論是OECD或是歐盟,為什麼要這麼重視終身學習呢?因為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生活中的一項構件。只要有生活就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們要透過學習去開發我們的潛能,能夠具有創造力的解決問題與轉化問題的智慧。
烏托邦也稱「理想鄉」,「無何有鄉」,是一個理想的群體和社會的構想,名字由托馬斯·摩爾的《烏托邦》一書中所寫的完全理想的共和國「烏托邦」而來。而要怎麼去達到具體的烏托邦呢?讓我想到了終身學習論壇裡韓國的烏山寺,在同一個地方居住的人民們,一同為了同一個理念而形成的社會,這也剛好是明烈老師提到的學習型社會。
最後,台灣也已經邁入了一個知識社會與知識經濟時代,也處於一個複雜的社會與政治環境之中。學習已經不單單只是從國小到大學、從教室到操場,已經從課本到生活、從座位到戶外,學校應該是開放的,當人民覺得有需要回到學校接受系統性的知識時,就可以回到學校,達到該有畢業門檻就可以拿到學位,這才能實現終身學習的理念。
劉芳珍(107409504)
2018-11-04, 週日 21:16
1071030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10/30
學生:劉芳珍
學號:107409504
學習心得:
對社區大學到興趣是自己實際走入社區大學參加課程後,發現原來我們可以如此方便的得到我們的學習;在台灣,社區大學屬於民間推動的教育及社會改革運動以「解放知識」,另一項目標則在於催生「公民社會」。社區大學在發展的過程中,漸漸地歸納出學術課程、公共性社團活動課程和生活藝能課程,雖然每個國家的發展多少不一樣,但社區大學當初是被期待可以打破菁英獨裁學習教育象牙塔,提供人人皆有機會獲得知識的管道。
如同老師所言,社區大學它是地方學呈現很好的方法,它具服務和地方創生,其亦是扮演學習型城市推動的動力。社區大學的監督為各縣市政府,所以我們可以常常看到社區大學所設計的課程中,常常帶入對所處環境的認識和對所處環境的志工貢獻服務;學生認為這是很有意義的,透過社區大學課程的認識,學習成員可以對生活周遭更有敏感度,進而有想要讓生活周遭更好的意念,這樣的意念往往可以促進學員學習新方法,影響身邊的人正視環境。
現在的學歷取得方式多元化,聽到老師和同學的分享,在美洲體系的國家針對社區大學的學分可以成為進入大學的跳板而感到興奮;若將來台灣有此發展機會,可以幫助更多弱勢族群獲得進修的機會,幫助自我成長。
經濟合作發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學習社會的批判、模式與展望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8.11.03
課程地點:中科A302
學系:107終發專班一年級
單元:經濟合作發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學習社會的批判、模式與展望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盈君
學號:107436505
學習心得:今天課程分為三段,一段為老師授課;一段是中午與學長姐的交流;最後一段是走讀學習。
老師授課的部分,最有感的部分在於OECD根據美國柯羅絲的觀點提出全民終身學習的三種障礙 :結構情境障礙、機構障礙與個人意向障礙,就身為HR的我在辦訓的過程,也是需要克服這些。同仁表示很忙沒時間來上課、教室環境的舒適度,及是否有觸發學習動機,課前的行銷推廣做得好不好。對於HR來說,課程辦得再好,沒有學員也是枉然。因為工作大致上可以略抓何時很忙,所以我們的課程僅集中於4-9月,其餘的月份不辦理課程。教室環境的舒適度會影響同仁授課的意願,有些電腦教室設備老舊,同仁反映後,我們立即改善不再租用。至於最困難的引發學習動機,我們蒐集同仁意見,讓他們提出它們想要的課程與講師,補足職能落差的同時,在合理的預算內取編排同仁想要上的課程,也清楚提供講師學員背景,讓學員不會感到程度較差而不敢前往上課。
最後一段的走讀學習,學習有很多不同的樣貌,並不只有在教室內的正規學習,下午來個1小時的「中科走讀學習」,回來後做體驗分享簡報,蠻有趣的。中科居然藏了個土角厝、豬舍、三合院,隔條馬路有著科技與傳統併行的衝突。沒有步行真的很難發現啊!碰巧遇到有企業在辦理寫生,對於HR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活動,成本不高又可以幫公司打廣告,企業形象的塑造。這應該也有鼓勵同仁的子女同歡,如此一來還可以當作家庭日。是一項可以參考的作為。
1071023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主題: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授課講師:吳明烈老師
日期:2018/10/23
學生:劉芳珍
學號:107409504
學習心得:
學習社會小至個人,大致家庭、學校、社區、社會,在這一次的報告中,我覺得學習社會對我而言,最重要是「氛圍」;無論是從上而下、平行還是從下而上的輸出方式,學習社會希望建構的人人在所處之處,可以自願且自然而然地獲得學習,而這學習是具有感染力。
從國內或國外的文獻中,學習社會與「現實」脫離不了干係,透過學習給予需求者面對現實問題的解決能力,尤其在全球化、工業革命所造成的產業結構改變、環境汙染…等問題,學習社會讓我們有能力增強自己和思考問題的根本進而解決。雖然學習社會如同第一段所敘述它從個人乃至於整個社會,但學生我認為「個人」是各領域中扮演最重要的腳色,透過人與人的串聯、引響力,才有機會將學習社會帶動。
這一次的分組報告中,透過閱讀國外的文獻,了解到無論是開發中還是已開發國對學習社會的貢獻和每個國家對要發展的學習社會任務界定皆不同;當然,學生也看到台灣在推動學習社會的努力,每一件任務的推動,緊緊扣著學習社會白皮書的理念,對於正在就讀相關科系的我,很期待未來在學有成就後自己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