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
課程時間:2023/09/19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劉恩綺
學號:112409522
明烈教授於課堂上分享「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學會改變」。
學習「求知」-提升專業領域知識及技能的學習活動、提昇生活知能的學習活動、促進自我成長的學習活動,充實自我滿足自我。
學會「做事」-因應生活或工作狀況,運用知識及智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學會「共處」-凡有人的地方皆是終身教育之場所,學習有智慧地覺察他人的需求、有能力地分析、判斷及妥善處理。
學會「發展」-通過持續地學習,從中獲得知能,內化為能量,創造自我價值,發展競爭力。
學會「改變」-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若無法因應當下學習改變,豈能隨時代變化而前進。透過學習,不斷成長與改變,增進技能廣度、高度及需具備的知識,才能確保環境變遷時,有積極主動的應對策略。
0919成人教育的涵義與概念
第二單元: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課程時間:2023/09/19(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巫錦妮
Learning is earning 學習就是富有的.無論是外在的富有還是內在的豐富,終身學習都是一生財富的最佳途徑.透過明烈教授的課程,能讓自己心裡感覺更加富足、更有意願的自在學習.
課堂中,明列教授分享前幾天要去集集小鎮的途中,在經蜿蜒的小山路上,遇見騎著機車載滿信件及物品的郵差,他心中突然很感恩這一切.郵差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為大家付出其價值,而分享了在山中遇見人間天使的感動.教授的分享,觸動自己更想精進自我,來創造可以付出的價值.做個人間天使,助人也助自己(雖然已離開校園超過25年了).
而明烈教授也分享了可以練習更自在的心態(1)改變能改變的(2)接受無法改變的(3)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第三句令人有打破自我設限的勇氣與智慧,對於學習與工作與為人處事都很重要.這週主要課程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1. 概念中的演進較度
成人教育的事實,早已存在,而為人們彼此學習經驗或作兩代間傳授集體智慧的一種方式。單將成人教育視為一種系統化、有目的的事業進行人力的發展,人性的開發,則是二十世紀之事。
2.成人教育的意義從字面的意義/功能上界定/性質上界定進行了解
3.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Courtney,1989:(1) 將成人教育視為一種組織或機構的工作(2) 將成人教育視為一種有組織的學習活動(3) 將成人教育視為一種專業或科學(4) 將成人教育視為一種民間的社會運動
4.關於成人教育相關名詞/成人教育學得含意/成人學習的六大特性/成人教育學 (Andragogy)與兒童教育學 (Pedagogy)之不同/成人參與學習障礙的類型/促使成人參與學習成人學習動機的意義與 六個因素求知興趣﹙cognitive interest﹚職業進展﹙professional advancement﹚逃避或刺激﹙escape/stimulation﹚社會服務﹙social welfare﹚外界期望﹙external expectation﹚
社交關係﹙social relation﹚等等,這都讓我重新思考與整理自己得學習動機主要還是再求知興趣及社交關係(同學共學共好教授用心的好學習環境)期待自己可以不忘初衷努力學習.
人的生命史就是一連串的學習與成長史,每個人都是一本書,闔上就是一段回憶.
成人教育的存在意義與價值為何?讓自己可以透過學習可以享收富裕人生享受每個過程體會與天地萬物和諧共處,更期待自己透過學習可以推廣成人教育幫助更多人.
身為成人教育工作者如何積極推動終身學習? 目前先透過自己可以的管道分享來暨大上課的心得鼓勵大家一起來進修與學習,對於有利於自己更好的觀念透過練習可以變成自己好得思維模式力行於生活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111407512魏兆偉
2023-09-21, 週四 11:08
或許成人教育是108課綱的契機
第二單元: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課程時間:2023/09/19(二)
學系名稱:暨大教政系碩二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魏兆偉
感謝吳教授讓我加選這門課。成人教育很特別,不止是樂齡,也包含如大學生的成年人,教育界普遍認為他們都有自主意識、有豐富經驗,以自學自主為方向、以實際應用和社會現況作主軸,甚或展望將來及生涯規劃,因而令教育不單比傳統教育有趣,更會讓學員自願花錢上課。
那麼兒童教育,甚或青少年教育呢?
108課綱以三大主題為軸自我與生涯發展、生活經營與創新、社會與環境關懷,當中涉及的是「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核心素養面向。對比我們對成人教育的理解,有沒有發現一些端倪呢?
反觀一下我們現在的國中、高中教育,老師唸書、學生聽課;老師寫黑板、學生抄黑板;考試考注音、學生在考卷上的字詞旁默寫⋯⋯這樣的教出來的學生,真能與成人教學的方式接軌嗎?這能達到108課綱的終身學習者目標嗎?
那如果我們的青少年教育沒法接軌,那成人教育的「自主意識、有豐富經驗,以自學自主」的態度和技能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每一年都聽到台灣、香港(本人是港澳生)大學教授在新聞媒體說:「大學生越來越像中學生了」。我們又可怎樣理解這句話呢?
再延伸一下,如果成人教育以這方法來上課,到底會有甚麼樣的後果呢?或許成人教育才是108課綱實現的契機。
**誠然很多老師都在改變,學思達也從2014年開始矢志翻轉台灣教育,然而以傳統教育方式為主的老師,仍然佔絕大多數。
112409507 甘如傑
2023-09-20, 週三 12:37
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課程時間:2023.09.19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12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甘如傑
學號:112409507
課程心得:
在這次課程當中我學習到了許多關於成人教育的一些定義與內涵,在這當中也聆聽了老師很多的名言佳句,其中最令我獲益良多的是終身學習是創造財富的最佳途徑,我們人不論在哪一個階段,我們都必須要時時刻刻的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其中我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也相當重要,這五大支柱分別為(1)學習求知,我們必須要主動追求知識,才能夠往前行,(2)學會做事,我們也需要學會面臨現代科技進步的時代,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幫助自己增加工作效率,(3)學會共處,我對於這個支柱的認知有點模糊,但是對於我來說其實就是學會傾聽,以及多與人交流知識與學習,(4)學會發展,我們要能夠自己獨立,對事情有一定的決斷力,(5)學會改變,我們身處在一個時常改變的環境,我們必須要與時俱進的改變,才能夠追追逐自己的夢想。
在課程當中老師也訴說了一句話,那就是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其實有時候我們不經意或著是沒有感受的一小步,將會是改變我們自身命運或者是前程的一大步,這次的課程真的使我獲益良多,期待下次老師的課程。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從生活經驗到研究實踐
課程時間:2023/09/19(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演講—「從生活經驗到研究實踐」
授課教授: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劉以慧副教授
學生姓名:李慧琪
演講題目「從生活經驗到研究實踐」,劉教授開門見山地以其自身研究學習的經驗,勉勵在學的我們,研究問題的查找可以細心地從生活經驗中觀察與覺知。
年齡歧視的問題、數位學習的落差、生活的孤獨感與幸福感、疫情帶給人們的學習等等,科技帶來人類生活樣態快速地改變,我們生在其中,若缺乏自我覺察,便會不知不覺落入隨波逐流的境況。以年齡歧視而言,過度對年齡的友善原來也是一種另類的歧視,因為刻板印象造成對年齡的偏見,對高齡者的應對態度與行為不一致,也可能產生令人反感的虛假的友善。隨著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的問題,未來台灣中高齡者人數勢必漸增。劉教授提到了教育除了具有幫助個體發展的生理與心理功能,教育尚有照顧的功能,近年我國教育偏重資訊素養、數位學習、性別平等諸議題,唯缺少了對年齡歧視的注重。雖然台灣已於2018年通過〈就業服務法〉來保障中高齡者的友善職場環境,但年齡歧視仍是一個值得整體社會大眾共同關注與改善的生活問題。透過教育的教導與學習便是一個降低年齡歧視的重要方式之一。劉教授更指出了教育者應該把握可教時刻(Teachable moment)的機會,在感知與洞察學生的問題後,能夠把握契機給予學生學習特定任務的能力。
聆聽今日劉教授的演講,使我受益良多,不但增加了我對研究題材蒐尋的廣度,也對研究實踐有了概括的認識。生活處處都是經驗,用心覺察與探問便是研究的好題材。年齡歧視的問題意識也開啟了我對日常生活的覺察與研究的好奇心。
成人教育學研究
第二單元: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課程時間:2023/09/19(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李慧琪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管是有形的學習還是無形的學習,人只要活著,便離不了要學習。學習如何求取知識、學習如何做對事、學習該怎樣與人相處、學習如何發展自我與學習如何為了改善生活而改變。學得好不好是一回事,學得快不快更是另一回事,然而,主動的學習與被動的學習卻會帶來不同的心境體驗。成人學習的特性因著身、心、靈發展的改變,有了不同於兒童或青少年時期的學習樣貌,如學者 M.S.Knowles 所提出的成人學習者六項特性:1.成人的「自我概念」會形成自我導向的學習需求 2.成人的生活經驗形成了豐富的學習資源3.成人的學習準備與其生命階段發展的任務息息相關 4.成人的學習取向屬於解決生活中面臨的「問題中心」5.成人的學習具有自我成長與發展的「內在動機」6.成人的學習注重「學習意識」,關切從學習中是否獲益。因此,面對成人學習者的學習特性,教育應該給予適切且合宜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情境,以協助成人克服學習阻礙,順利踏上學習之路,以達終身學習之目標。
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3.05.27(六)-2023.05.28(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單元: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媚筑
學號:111436509
U型理論:
打破以往的認知,只像過去學習,無法應對未知的未來,但要向未來學習前,也需要先找到自己,覺察自己真正想要的、切合自身的,感覺好像很難,但課堂上透過不同的中藥材來引導探索的方法,原來探索其實這麼簡單,聞聞看就可以知道了!!聞聞看,找到對自己最有吸引力的味道,那就是你身體深處告訴你,最切合你需求的。當然,探索的方法不只一種,演戲也是一種,透過社會大劇場,快速的臨場反應、直覺的本位演出,原來我是這樣想的、原來可以這樣想、原來他是這樣想的、原來還可以這樣!!從我到我們,串聯竟然這麼簡單!感謝學長姊,帶來精彩的解說和體驗活動。
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與風箏實作活動:
自由的風箏在飛翔之前需要精細的組裝,風箏的製作需要許多不同的配件,製作步驟的先後順序也必須注意,不然都可能讓承載著我們願景的風箏無法飛翔,就如同學習型組織,組織內的人各司其職,但若沒有很好的搭配、互相交流欣賞、敞開心胸互相接納、沒有共同願景串聯,那麼即便聚在一起,也無法起飛!當然,放風箏體力也很重要啦!雖然我協助後援沒去放,但看影片也覺得要跑得很累阿! 哈哈!
世界咖啡館:
神奇的世界咖啡館,從冥想開始引導打開心智的交流,透過不斷的與不同的人交流,不同的想法、相同的想法、還有很多想不到的想法,即便是短暫的相遇然後離別,但我們的想法已互相交織留下,最後匯聚出屬於我們的跨校組織學習研修體悟。
老師讓我們抽的彩虹卡好神奇,我抽到的是「我讓愛佈滿全身,並推及他人。」
我很訝異,因為這是我一直想做,但還無法做得很好的願望之一,但看到的那一瞬間,我感覺收到了支持的力量,未來能達到多少,我也不知道,可我會盡力去做。
兩天的組織研習,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收穫滿滿、回憶滿滿。
對一起研修的老師、學長姐及所有的同學們,只有感謝、感謝、再感謝。
方裕芳111436514
2023-06-20, 週二 16:09
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討會
課程時間:2023 - 05/27 (六) - 05/28 (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碩一專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方裕芳
學生學號:111436514
很幸運參與了2023年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二天ㄧ夜研修會,抱持著好奇又期待的心來參與。剛開始的破冰 ,明烈老師讓我們每個人抽屬於自己的彩虹卡 (彩虹卡是一種能量卡,充滿生命智慧與療癒能量的卡牌),揭開了序幕~
U型理論,即使我們無法「向過去的經驗」學習,但我們可以「向正在生成中的未來」學習,這就是U型理論的核心精神。幫助你我探索內心,自我覺察「我是誰?」「我這一生要做什麼?」以及「我們是誰?」「我們現在做的事情能否對社會發揮正面的影響力?」唯有如此,才能驅動我們「向湧現的未來」學習,進而發現自己的盲點,也能啟動團隊與組織的變革,這種深層學習循環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受用。中正碩博班的簡報,深入淺出的U型理論導讀,專長與實務經驗結合,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學習型組織中,學習型風箏製作,藉由風箏製作導入學習型組織核心概念,分別為五個主要核心概念。依序為1.知識的傳遞者2.探索的冒險家3.合作的團隊4.創新的設計師5.學習的旅程,各組邊做邊學習,互相交流做出屬於各組主題的風箏,看著各組風箏陸續起飛,飛翔在暨大的青青草地上,也象徵屬於我們的學習型組織夢想起飛的風箏。
世界咖啡館,參與者不是為了喝咖啡而聚集,這而是一套很有彈性的實用討論流程, 可以帶動同步對話、分享共同知識,並且有效地在對話中為焦點議題創造新的意義以及各種可能,甚至找到新的行動契機。在每一次的對話跟聆聽中學習,進而形成共識,找到新的連結。
兩天的研修會下來,說真的非常的累(二天滿滿的課程)但也非常的充實且值得,同學們擔任策劃主辦整個活動的流程,也將組織學習運用的十分成功,讓整個活動進行的十分流暢(我們是最優秀的團隊),感謝明烈老師及所有參與的學長、學姐們,共同實現,五共之旅,真正體會到一群人可以走的快又走的遠。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感謝我們一期一會的相遇,將是我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