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2023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接續)
學習型組織:活動我們班同學發起的,五共風箏。邊做邊學習,互相交流做出最完美的風箏。我覺得我們小組的組員大家都很分工合作,雖然我們美術天分都不太行,但大家都拿出自己擅長的地方,共同完成了我們的冒險家風箏。另外我有到其他組與同學交流,他們的風箏真的超有創意,真的好佩服他們的天分
組織學習研究-2023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更)
2023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3/05/26,27(六,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林佳儒
學生學號:111436505
上課心得:
兩天的研修會,非常累但非常的充實!也終於有機會見到老師的網站上留言版的網友們見面,既興奮又緊張。謝謝教授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認識那麼多各路菁英。老師也提供了彩虹卡送給大家,我抽到的是「我以愛的眼光來看我的夥伴」,抽到這張卡好像意味著我願意聆聽同學們的觀點、想法和經驗,並且尊重他們的貢獻。通過傾聽和尊重,我能夠建立一個信任和開放的學習環境,促進知識的分享和合作。在這兩天的活動我抱著開放的心吸收大家的經驗,收穫滿滿!!
U型理論:中正博班的學長姊們先打頭陣,博班的水準果真厲害,從活動中帶入書本的理論,雖然內容有點深奧沒有那麼容易懂,但報告很精準的直接幫我們畫重點。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個人修練、組織轉型的學習之旅。我們需要的不是「向過去的經驗」學習, 而是「向湧現的未來」學習。

感知(sensing):「觀察、觀察、再觀察」,與世界合而為一。

自然流現(presencing):「退省與反思」,讓內在領悟靈光湧現。此階段修練的是放下我執及接納當下的能力。

實現(realizing):「順應自然,迅速行動」。
學習型組織:活動我們班同學發起的,五共風箏。邊做邊學習,互相交流做出最完美的風箏。我覺得我們小組的組員大家都很分工合作,雖然我們美術天分都不太行,但大家都拿出自己擅長的地方,共同完成了我們的冒險家風箏。另外我有到其他組與同學交流,他們的風箏真的超有創意,真的好佩服他們的天分
組織學習研究-2023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2023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3/05/26,27(六,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林佳儒
學生學號:111436505
上課心得:
兩天的研修會,非常累但非常的充實!也終於有機會見到老師的網站上留言版的網友們見面,既興奮又緊張。謝謝教授讓我們有機會可以認識那麼多各路菁英。老師也提供了彩虹卡送給大家,我抽到的是「我以愛的眼光來看我的夥伴」,抽到這張卡好像意味著我願意聆聽同學們的觀點、想法和經驗,並且尊重他們的貢獻。通過傾聽和尊重,我能夠建立一個信任和開放的學習環境,促進知識的分享和合作。在這兩天的活動我抱著開放的心吸收大家的經驗,收穫滿滿!!
U型理論:中正博班的學長姊們先打頭陣,博班的水準果真厲害,從活動中帶入書本的理論,雖然內容有點深奧沒有那麼容易懂,但報告很精準的直接幫我們畫重點。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個人修練、組織轉型的學習之旅。我們需要的不是「向過去的經驗」學習, 而是「向湧現的未來」學習。

感知(sensing):「觀察、觀察、再觀察」,與世界合而為一。

自然流現(presencing):「退省與反思」,讓內在領悟靈光湧現。此階段修練的是放下我執及接納當下的能力。

實現(realizing):「順應自然,迅速行動」。
學習型組織:活動我們班同學發起的,五共風箏。邊做邊學習,互相交流做出最完美的風箏。我覺得我們小組的組員大家都很分工合作,雖然我們美術天分都不太行,但大家都拿出自己擅長的地方,共同完成了我們的冒險家風箏。另外我有到其他組與同學交流,他們的風箏真的超有創意,真的好佩服他們的天分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05227-28學習心得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 U型理論
課程時間:2023.05/27(六)-05/28(日)
課程地點: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暨南大學 / 日月潭
學系名稱:中正高齡所碩二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610751010
學生姓名:林玉梅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在一個健康的團體中,個體是能按著自己的心緩步在他人的共處中,仍享有自己獨處的自在,在學習型的組織中放下執念、倒空自己,全然敞開心向他人學習時,學習原來是無重擔的,身子是輕省的;所看到的視野猶如趁風而起飛的風箏會更高更遠。
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的2天行程中,真是一場人與大自然共舞的學習之旅。
本對那生澀難以理解的U型理論卻因著中正博班學長姐的詮釋而了解其意涵,更透過暨大終發所的同學們實際帶領大家實際實踐了組織學習的體驗;真實地幫助自己的內在處於平靜安穩的學習狀態真的是超乎我所想所求的學習之旅。
在這當中能按著自己的心跳與步伐緩緩前進,深深悟出自己處在組織學習的另一意涵,真實地與自己對話感受五感(眼、耳、鼻、舌、身)與五共(共好、共學、共融、共享與共憶)的美好,加上吳明烈老師帶領引導我們的聯想,融通跟論述力,讓自己體會「終身學習」的樂趣在於生活學習與忠於自己內心的感受:
學會求知很重要,但要應用與實踐。學會做事很重要,但要先學著尊重他人。學會共處很重要,但要先學著與自己相處。學會發展很重要,但要先學著與他人合作。學會改變很重要,但要學著以「愛」與「利他」為出發點以求改變。
看到自己有許多的盲點,如自己所抽到的禮物「明鏡」,照出實相與原貌;心若靜如止水,就像一面心鏡,能夠虛心坦白地接受一切事物。「明鏡止水」,以寧靜坦誠的心情面對任何事物。愛的前提是接受和尊重,愛的真諦是接納、放下、信任和慈悲,愛中沒有指責和抱怨,期待往更好的自己出發,從生活中以「行為」來的應證所學,將所獲的知識的「實踐」在日常中。
組織學習研究
第十三單元 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與方案規劃
課程時間:2023.05.27(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雯雯
組織學習邁向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與方案規劃。經由前期五項修練與知識管理理論及U型理論內化與轉化,基於應用與創新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之上對於組織學習運用在組織內已構想慢慢聚焦。
理論是基礎,但組織學習方法需與時俱進。對於近期火熱討論的AI人工智慧新興應用橫空出世,當這股趨勢不可擋時,企業組織因應之道及學習方式,是值得理解與討論。奧圖・夏默提到U型理論三個核心元素分別是:
一、為領導與系統變革看出盲點架構。
二、Awareness -based on change. 實行知覺型變革的方法。
三、把我們在社會所有部門中的思維與體制的操作系統加以更新。
以上元素,我認為都是在可控制之下,尋槓桿點,投入流程、原則和做法,有機會進行組織轉型與變革。但對於一股新興且尚不可控新興科技應用元宇宙、ChatGPT。學習型組織因應之道與做法因順勢而學,在組織內全面防堵應該是本末倒置,其做法可運用從以下著眼:
一、認識從AI的運用原理、用法與限制,消除焦慮與恐懼。如目前ChatGPT其可理解、可運用及運作的原理是以龐大資料庫為基礎,透過推測與文字堆疊完成填空形成段落文字。參考與蒐集的資料是累計的資料,而其目前很大的限制是無法分析近期發生的事件。企業組織思考的切入點可從目前待解決的問題都是近期發生的事件,與時事、國際趨勢、情勢息息相關。如果企業組織要突破烏俄戰爭波及的市場發展,AI無法提供戰爭何時結束。要突破市場發展窘境,學習型組織(企業)需與時俱進的做方案規劃。
二、理解並非所有科技都來自人性,也並非萬能。了解AI的限制,便可以思考如何使其當工具使用。透過組織學習,將工具運用在資料蒐集,協助聚焦問題,協助多面向思考,提供不同想法與觀點,完善聚焦,進行解決方案假設。
經由這堂課的學習,發現多數企業捨本逐末的作法就是嚴格管制及嚴懲。企業領導者若無法跳脫管制與嚴懲思維,對於組織企業在演進中的未來,只會更加綁手綁腳。
企業其可行的方案,透過教育訓練讓組織成員對於發展中的科技資訊理解與掌握,並授予使用方法及協助了解未妥善使用將影響組織營運的層面及風險。學習的目的是讓組織成員熟捻科技工具的使用及其輔助工作的優點。引導判斷、推理與分析,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全免管制。使用新科技的技術,可突破待解決問題且能進行全面資料蒐集的困境,提升工作效率,跳脫重複解決同一問題的迴圈,增加可運用創新發展的時間。從五項修練中與U型理論的實踐,提高個人與組織思維,達成創造與創新。
暨大終發所碩班(先修)余孟憶
2023-06-04, 週日 10:15
組織學習研究~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3/5/27.28(星期六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ㄧ在職生(先修)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余孟憶
學生學號:112409504
2天的研習會充滿了知性靈性的學習,U型理論的開場讓我理解,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激發內外在的環境,讓個人、團體、組織、系統跨出那步,從湧現中的整體來感知並看見自己。在過程中開放思維、開放心靈、開放意志非常的關鍵及重要,而聆聽是一把鑰匙透過不同形式的聆聽進而的覺察-驗證-同理-創造讓『我』變成『我們』,個人修練到組織轉型的學習旅程。
而學習型組織的方案規劃,透過學習行風箏的製作透過學習型風箏的製作,讓我們將組織研究的課程內化在外顯出來,讓我們的風箏透過團隊合作製作且讓風箏高飛。
世界咖啡館讓我學習心靈的開放,從對話中找答案,從聆聽到深度的會談讓議題可以做集體創作進而發展達到共同的願景。
內在領悟的湧現-U型理論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 U型理論
課程時間:2023.05.27-05.28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 / 日月潭
學系名稱:中正高齡所碩二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610751015
學生姓名:黃縈佳
認識U型理論,發現盲點、解決人與組織的複雜問題,踏上從「我」到「我們」的學習之旅。面對轉型與變革,我們需要的不是「向過去的經驗」學習,而是「向湧現的未來」學習。
U型理論的三步驟流程,可以幫助我們發掘自己的內在狀態,包括:
1.觀察、觀察、再觀察:連結到潛能最大的地方。
2.退省與反思:讓內在領悟湧現。
3.建構原型:依據當下所湧現的事物來行動
這二天的南投中正與暨大同學帶領的學習之旅,在理論與實際活動中不斷的五共思考,啟發不同的思考及更多的收穫,也因為在遊艇的活動中身體的不適中體悟到身體當下行動的重要性,莫等待到身體無法行動才去懊惱
「歲月靜好」實然是多少人負重前行的總和。感謝老師及所有參與的中正及暨大的同學們.辛苦用心的準備各項活動課程,及辛苦的學妹佳蓉交通接送才能讓這堂學習之旅圓滿共享的落幕。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3.05.27(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雯雯
第十一單元 U型理論精要(I)
一、課程筆記與摘要
U行理論,一場探索自我與大我的喚醒之旅 (李佩玉)
「向湧現的未來可能性學習,聚焦在自己能做的事情,聚焦在自己所渴望做得事情,並且從me到we。請帶著自我覺察,深度的聆聽與真實同理。在組織中打造一個說故事的場域與環境(容器),讓人們有充分的安全感與允許敞開自己的心靈。發揮感知力,不是只用頭腦與人對話而是用心聆聽。創造一個安心讓人願意打開思維、心靈、與意志,進而傾聽彼此的容器。」
李在書本的推薦序二中,寫下這對溫柔的指引。像是位既熟悉又包容的長者,在我早已建築又高又厚的防火牆後,在我心中鑿開一個小小的洞,透露一點光、一點熱。讓我察覺到我的內心還有一盞小小的燭光,還能引導自己有勇氣往前走,也能給別人一點光和溫度。
二、心得與反思
在探索課本前三章時我常停下來思考,我為何慢慢走向旁觀者與局外人的道路上?我的感知力是真的有感知還是只是過度敏感? 內心操控是甚麼? 是我的盲點阻斷了與自我的連結,造成大我的折損與精神鴻溝。盲點也許就是佛陀說的一個人貪、嗔、癡、曼、疑,無法清晰辨識的無明,讓我卡在單一的真相裡而造成小我的無知、仇恨和恐懼,也漸漸的走向故步自封,封閉思維、封閉心靈與封閉意志。
一個人的內心狀態(inner place)是涉及行動、溝通、知覺及思考的源頭。我假設它就是指一個人的意識及動機。四聖諦中「慈、悲、喜、捨」。「慈」擺在這四真諦之首,是否慈愛應該就是所有內心狀態的源頭。其實我就試著常常練習讓慈愛與慈悲當作所有意識的第一個念頭,我發現我慢慢地走出故步自封傲慢的世界。我有好奇心,但我不侵犯他人。我逐漸有勇氣向前走,就像老師送出的第一張彩虹卡所說的,我允許自己自由地跨越障礙。當然我也允許自己繞道而行。湧向未來學習的積極想法,慢慢減少對未來恐懼。
第十二單元 U型理論精要(II)
一、課程筆記與摘要
U型理論中意識型系統變革的做法中提到一道流程,五場運動,讓組織湧向未來學習,從未來創新。
從共同啟動中發掘共有意圖;共同感知,從系統的邊緣來看待現實;自然流現,連結到未來最高的潛能;共同創造,結晶化並建構新原型和共同塑造,擴展創新生態系統。結合六項修練自我超越、改變心智模式、創造個人與組織的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及知識管理。練是實現組織學習和領導變革的歷程,有助於個人和團隊意識到自己的盲點,並從做中學習和成長。
在五場運動中,共同流現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具備好奇心、慈悲和勇氣擁抱正念明心見性,有助於個人和組織從潛意識中浮現出對未來的想像和願景。透過共同流現,參與者能夠感知當下的狀態,整合內在的知識和智慧,並且創造出一個新的未來。這樣的轉型和學習可以幫助個人和團隊進行自我發展,推動組織的創新和進步。
二、心得與反思
從U型理論精要Ⅰ與Ⅱ中,深受「湧向未來的可能性學習」及賦予空白的可能性啟發及消除了恐懼。實踐身體力行,保持內在的寧靜,跟著生命的旅程走;書中提到史丹福大學Michael Ray的座右銘「做你所愛,愛你所做。」懷著福氣、感覺,跟著湧現中的未來走,對於感知信念要勝過所有流言蜚語。保持信念、保持正向靈性特質,會幫助我們激發深層的創造能力與深刻體悟,然後擴散至生活與工作中。不管個人或組織「轉化」,是需要時間發酵與驗證。每當需要形成重要決定時,別低估了心靈之聲,安靜下來感知與聆聽,它是可以切換與喚起感受並提供重要場域的訊息,提供判斷與做決策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