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方裕芳111436514
2023-06-18, 週日 15:34
組織學習研究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 組織學習
課程時間: 2023.04.08(六)
課程內容:第五項修練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 111436514
學生姓名: 方裕芳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練是學習不段釐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
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柢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像、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爲的影響。
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
『共同願景』為組織共同努力的最高目標。這些組織都在設法以共同的願景把大家凝聚再一起。
第四項修煉:團隊學習
團體的集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企業和人類的其他活動,也是一種『系統』,也都受到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影響著,這種影響往往要經年累月才完全展現出來。身為群體的一小部分,置身其中而想要看清整體變化,更是加倍的困難。
第六項修煉知識管理
將個人有價值的經驗、知識及技 能,透過資訊系統的有效應用,成為組織共同 分享的智慧,進而提昇個人及組織的競爭優 勢。
修煉的整合
『建立共同願景』培養成員對團隊的長期承諾。『改善心智模式』專注於以開放的方式,體認我們認知方面的缺失,『團隊學習』是發展團體力量,使團體力量超乎個人力量加總的技術。『自我超越』則是不斷反照個人對周遭影響的一面鏡子,來發揮『系統思考』的潛力並『知識管理』組織記憶成為知識庫。
一場U你U我U大家一起成長的學習旅程
組織學習心得
2023 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3 - 05/27 (六) - 05/28 (日)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博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靖垟
學生學號:810710009
早有聽聞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習會是非常值得參與的一個研習會,除了有機會可以和暨大同學進行交流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從觀察暨大同學在安排活動的行爲上學習到組織活動的進行細節規劃,就有如U型理論所提到的,觀察、觀察、再觀察,從觀察中去省思自己有那些行爲需要改善,在一個組織里大家如何合作等,我覺得這是非常棒的一個研習會。本次的研習會就有我們中正博班的U型理論的分享、暨大的學習型組織分享、世界咖啡館的分享等,這些分享不僅僅是分享,還包括了實作,有U型理論劇場實作、中藥體驗、風箏製作與放風箏比賽、世界咖啡館體驗等學習實作,最後還有坐遊艇暢游日月潭、漫步步道分享所見所學,實乃人生一大樂事。以下將針對這兩日所見所學簡短做個總結:
U型理論:在經過幾次的開會討論後,讓我深深的了解到領導者的重要以及組織里每一個人的參與度與配合度的重要性,尤其是領導人的積極度將會決定一個組織所能抵達的高度,就比如這次由欣恬同學帶領我們博班同學進行這一次的報告,欣恬同學讓組員各發揮所長的進行報告分組,而同學們也很配合的承擔所分配的任務,而這也是讓本次報告能夠順利完成的最重要因素。就如U型理論所提到的五個摘要,如下:
1. 觀察:觀察組織中的問題,了解每個人的角色和責任。
2. 省思:反思自己的行為,並思考如何改善。
3. 共同學習:透過溝通和討論,共同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4. 實踐:實踐學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觀察其效果。
5. 改進:根據觀察到的效果,進行改進,並不斷地學習和成長。
這些步驟可以幫助組織更好地適應變化和解決問題,並建立一個更健康、更有效率的工作環境。做中學,學中做,這5點也是我從這次合作下所感受到的重點。
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所提到的組織成員共同學習、共享知識、共同成長、共同創新等都是不錯的分享,尤其是在風箏製作的部分,大家互相研究着風箏爲什麼飛不起來,要如何讓風箏飛的高一點,這也是不錯的一個共同成長的經驗。就有如學習型組織裏面該有的內涵:
1. 組織學習涵蓋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等三種層級。
2. 組織學習涉及探究、發現所採用的假定以及避免錯誤。
3. 組織學習有賴於組織成員的相互了解與分享。
4. 組織學習包括行為與認知的改變。
5. 組織學習融合了新知識與實務在組織的理論應用或慣例中
這也是一種的做中學,學中做的一種體悟。
世界咖啡館:在體驗的過程中就可以看到一個領導者的風格以及積極度會影響一個組織的成果,從不停換桌子的當下就可以感受到有愛分享的領導者,有不愛說話的領導者,有很會引導的領導者等等,從這些裏面就能讓我自己好好的反思,如果今天我要成爲一個好的領導者,我應該可以從這些領導者身上學到什麼?在每一次的對話跟聆聽中,我什麼時候要給予回饋?我什麼時候要好好聆聽?從一些對話中我可以發現什麼?這都是一個個不錯的學習過程,從中體驗到世界咖啡館帶給我的想法:
1. 透過溝通和討論,共同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2. 領導者的風格以及積極度會影響一個組織的成果
3. 在每一次的對話跟聆聽中,要好好聆聽
4. 在一些對話中可以發現一些什麼?
這樣的一個體驗是真的很不錯的體驗,沒有從體驗中領悟到新知識讓人更快樂了。
最後就是學習型輪船環湖暨環潭散步哲思分享了,經過兩天一夜的共處,大家的情感變得比較緊密,暨大與中正同學能夠互相的聊天、照相、討論、互相的勉勵等,就有如U型理論中的觀察、省思、共同學習、實踐及改進,有如組織學習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織成員的相互了解與分享、為與認知的改變等,有如世界咖啡館的透過溝通和討論,共同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場旅行,最快樂的莫過於組員的共同學習、共同成長了。
組織學習研究期末報告(碩專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3/3/5、4/8、5/27、5/28
課程地點:中科、暨大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單元:第五項修練、U型理論、世界咖啡館、跨校學習、
陳氏學習型家庭方案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李文心
學生學號:111436520
第一篇: 第五項修練
在學習型組織的領域裡,有五項新技術正逐漸匯聚起來組,對學習型組織的核
心之建立,每一項都不可或缺。我們稱這五項學習型組織的技能為五項修煉。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組
織整體對於學習的意願與能力,植基於個別成員於學習的意願與能力。此項修
練兼容並蓄了東方和西方的精神傳統。
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把鏡子轉向自己,
是心智模式修煉的起步;它還包含進行一種有學習效果的、兼顧質疑與表達的
交談能力,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能在組織中鼓舞人心,
那就是擁有一種能夠凝聚、並堅持實現共同的「願景」,一個缺少全體衷心共
有的目標、價值觀與使命的組織,必定難成大器。
第四項修煉: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團隊學習的修煉從「深度匯談」
(dialog)開始。「深度匯談」是一個團隊的所有成員,攤出心中的假設,而
進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團隊學習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為在現代組織中,
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隊而不是個人。除非團隊能夠學習,不然,組織也無法學
習。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System Thinking
)
當烏雲密佈、天色昏暗,我們便知
道快要下雨了。我們也知道在暴風雨過後,地面的流水將滲入好幾英里以外的
地下水中,明天天空又要放晴。這一切的事件雖有時空的差距,然而事實上他
們都息息相關,且每次運行的模型相同,每個環節都相
互影像,這些影響通常
是隱匿而不易發覺的。惟有對整體、而不是對任何單獨部分深入的加以思考,
你才能夠了解暴風雨的系統。
2
:
對組織來說,學習智障是致命的。治療他們的第一步,是開始辨識組織的
學習智障
7
項
3
4
1.侷限思考 2.歸罪於外 3.缺乏整體思考的主動積 4.專注個別事件 5.煮青蛙的
故事 6.從經驗學習的錯覺 7.管理團隊的迷思
第五項修煉的微妙法則: 我們將介紹這些和許多常理相違背,但卻和一些古老的
智慧相契合的法則。
1.今日的問題來自昨日的解 2.愈用力推,系統反彈力量愈大 3.漸糟之前先漸好
4.顯而易見的解往往無效 5.對策可能比問題更糟 6.欲速則不達 7.因與果在時
空上並不緊密相連 8.尋找小而有效的高槓桿解 9.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10.不可分
割的整體性 11.沒有絕對的內外
系統思考包括: 正環、負環、時間滯延,行動到結果之間需要一段時間。
系統思考幫助組織解決複雜系統問題。
第二篇: U型理論精要
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個人修練、組織轉型的學習之旅。
一個成功的改變或學習旅程,會經歷一個U的曲線,從「我」的角度出發,
轉變成思考「我們」;從自我中心(ego),轉變為思考生態系統(eco),
面對轉型與變革,我們需要的不是「向過去的經驗」學習,而是
「向湧現的未來」學習。事實上,U型理論整合了兩種不同的時間觀:
「U」的形狀是效法東方思想的循環觀,U的右上方箭頭則是取自西方
的線性發展觀,把這些視角結合起來,呈現U型理論的核心流程,以及
注意和共同塑造世界的七種方式。無論是誰走過這七道流程,都會體驗
到認知社會場域如下的微妙轉變:
1.下載:只要是依據下載(過去的經驗)來操作,世界就會被舊有的心
智習慣和過去的經驗凍結住;沒有新事物會進入我們的心智,造成仰賴
舊有模式的習慣。
2.看見:我們慣性批判給「懸掛」起來,就會帶著嶄新的眼光醒來。我
們會對新事物加以留意,並把世界視為一組在我們觀察者外部的物體。
3.感知:我們一把注意力從物體轉向源頭,知覺就會變廣和深化。
4.自然流現:進入靜止時刻後,我們就會放下舊事物,並連結到未來潛
能的環繞區塊。
5.結晶化:我們接納並結晶化了願景和意向後,觀察者和觀察對象的關
係,就會開始翻轉。
6.
建構原型:
我們展現了原型後,就會從做中去探索未來。觀察者和觀
察對象的關係,就會繼續翻轉。
7.
運行:
我們靠演進做法和基礎設施來體現新事物後,觀察者和觀察對
象的關係,就
會完成翻轉。也就是從「我」到「我們」,從「小我」到
「大我」。
U
1
.
2
.
3
.
型理論的三步驟流程,可以幫助我們發掘自己的內在狀態,包括:
觀察、觀察、再觀察:
退省與反思:
建構原型:
連結到潛能最大的地方。
讓內在領悟湧現。
依據當下所湧現的事物來行動
第三篇
:
世界咖啡館
5
6
第四篇
:
2
天
1
上課心得
夜的
跨校學習,是人生第一次
與開眼界
,認識很多優秀的新朋友。
參加這種跨校學習交流,非常喜樂
學習到組織學習的內涵與精要。
第五篇;第六項修練
組織學習研究報告(
碩專一第五組知識管理).pdf
:
知識管理
(
Knowledge management)
第五篇;第六項修練: 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家
第六篇: 期末報告
學習型組織方案 : 以「陳氏學習型家庭」為例
SWOT架構
S (Strength) 優勢 W (Weaknesses) 弱點
@孩子成年,受良好完整正規教育
@成年孩子獨立性強,有人生目標
@陳先生工作穩定
@陳太太多了許多時間
@家庭無負債
@有一房與二車
@孩子離家獨立生活,家庭變為空巢,較單薄
@陳先生長期獨自在外地工作,因著各方面的需求,有好朋友
@每位家人各處一方,家庭凝聚力變弱
@經濟上成年小孩各自獨立,陳先生陳太太需要為老年生活預備
@陳先生身體動過大手術
@成年孩子展翅高飛
@父母展開第三人生 @分享成年孩子的各種遭遇
@父母學習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學習系統性思考,以因應社會的劇烈變化。
O (Opportunities) 機會 T (Threats) 威脅
@因為家庭變成空巢,自主性變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學習以前想學習的事情,展現自我的風格。
@對家庭凝聚力而言,要朝家和萬事興向前進,除了尊重個人的獨立性與獨特性,也要改變相處模式,才能有祥和溫馨的家庭氣氛。
@配合民俗節氣,利用創新模式來過節。
@ 因家庭成員分散各地,聚在一起的時間變少,父母的心態要學習改變。
@家庭教育變成成年孩子的原生家庭,會一一浮現出來在做人處事的價值觀上,若能有智慧處理,將朝著正向發展,否則可能需要一段療育重整的階段。
@空巢期家庭浮現的問題可能在於家庭結構的變化,這個變化會隨著社會的變遷而劇烈變化,若沒有透過終身學習,則容易沉緬在過往滯留不進,無法轉型。
@科技來自人性,也帶來社會結構變化,學習運用科技以因應未來社會
@終身學習是從未來學習,改變學習模式才有創新,對家庭相處模式也才有創新模式。 @轉型創新需要時間,就第五項修練與U型理論,終身學習是對劇烈變化的社會最好的方式。
願我們都能活成一束溫暖自己與他人的「光」, 綻放著所有的美好!
課程名稱:2023 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3.05.27-05.28
課程地點:南投埔里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 成教所 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611710009
學生姓名:余金娥
從第一堂課就對明烈老師印象深刻,老師在字裡行間蘊藏著滿滿的人文與哲學涵養,內容字字珠璣(不僅切中要害也很幽默風趣),在上課的過程中不斷地勉勵同學們要「快樂學習」、「專業成長」及「鑽研投入」,也提點我們要以更開放的心態、更自由的方式去學習,不要拘泥形式,也不要侷限於傳統的學習場域,課堂中充滿濃厚的人文氣息,不僅重視每個人的想法與意見,鼓勵我們勇於探索與表達,這樣的學習方式激發了我的學習動機及興趣,也對於之後的課程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而這次兩天一夜的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每個環節不僅內容紮實又引人入勝,而且每一種活動安排都讓人沉浸其中,能夠自在地敞開自己心靈、輕鬆地享受心流體驗,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加人性化且有趣,感謝明烈老師、中正學長姐、暨大同學們規劃了多元豐富又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實際演釋了「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也回應了明烈老師在學期初帶領我們探索中正校園中的組織學習文化,這次則讓我深刻體會到暨大校園中的組織學習文化,是碩班修課生活中一次非常刻骨銘心的共學體驗,也是人生中難得一次能放下腦中繁雜的念頭,透過看見、感受、領悟、學習與分享,用心探索內在的覺察之旅。
透過博班學長姐-芳瑜、蓓芸、竹晏、菁萍、靖垟、明傑、欣恬、雪娟深入淺出的U型理論導讀,內容中除了融入自身的感悟、專長與實務經驗,更在過程中用心安排相對應的活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而且透過一連串的互動交流也讓兩校同學更進一步認識彼此;下午暨大同學帶著大家一起手作風箏,在分工合作、協力完成的過程中讓大家更加熟稔,而在放風箏時看到大家都開心地放風箏也放飛自我,一起跟著快樂大笑大叫,真的是暢快淋漓啊!
隔天的「世界咖啡館」透過五共-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的體驗,讓我重新思考與彙整這一學期的悟道,悟是由吾心所構成,人在那裡,心在哪裡,悟就在哪裡,時隔多年再重回校園,我時常提醒自己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要懂得覺察與容納(覺察=發覺、觀察,容納=寬容、笑納),雖然因為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因素,難免會一時失察、忘容,但我始終提醒自己要維持良善的本心與初衷,就像第一天抽到的彩虹卡「我懷著感謝與愛的心情,來付自己的帳單」,讓我聯想到了德國哲學家胡塞爾「生活世界」現象學理論-人活在兩個世界,一個是我(成就個人),另一個是我們(群體共好),從「我」到「我們」,需要雙方靜下心來對談交流,也需要協作與融合的契機,透過這幾次的課程、校外參訪與研習,我從參悟、開悟、領悟而至體悟,深覺獲益良多,「悟」是終身學習的過程,也是一輩子的修練,我期許自己能將「所悟」加以體現在生活與學習當中,與他人及外在環境共學、共構、共榮,達到既能自我實現又能服務人群的目標,深入社區建置一個互惠共好的「學習型組織」,成就「益己利眾」之願景,為守護這片土地上的美好,貢獻一己之力。
「因緣和合」人世間萬事萬物彼此都有相互依存的關係,感謝明烈老師創造一個讓人安心、願意打開思維、心靈與意志,進而傾聽彼此的容器(營造共好、共學的氛圍與場域),藉由省思過去學習並透過感知和落實,向湧現中的未來可能性學習,透過這次精彩的共學旅程,內心自然流現的深刻觸動,引發我更深層的省思與學習,也很開心與感謝能在此次研習活動中,認識暨大的同學們,特別是與同隊新朋友-英雪的兩人深度對談中感受到兩顆心如此貼近,還有與同房美眉雅琪學姊的陪伴與協助(有妳真好),感謝芳瑜學姊忍受我一連串的提問,非常感謝雪娟學姊讓我搭便車,以及同車美眉欣恬學姊的共伴、共勉與共享,能有兩位美女相伴真的好夢幻、好舒適(哈XD),還有一起去吃晚餐的學長姐-菁惠、蓓芸、菁萍、靖垟、姿穎、柏儒,為這次的旅程畫下一個美好愉悅的句點,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感謝您們讓我的人生旅途充滿了溫暖的光彩。
願我們都能活成一束溫暖自己與他人的「光」, 綻放著所有的美好!
111436507賴儀娟
2023-06-13, 週二 22:59
2023 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心得
首次參與由老師及同學們籌辦的二天一夜研修會,抱持著好奇及想學習的心來到。雖然已預期兩天課程會很充實,除了課程的學習:「U型理論」、「世界咖啡館概念與應用」、「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還有各報告小組安排的分組活動創意無限,讓我們得到身心靈內外雙修,收穫滿滿。
一、彩虹卡的啟示:
明烈教授請每人抽一張,幸運的我抽到的是「我喜悅自己的性向,它是自然而美好的」,意味著對自己的性取向感到自豪和喜悅,對性別和性取向多樣性的支持,以及對歧視和壓迫的反對。它傳達了一種自我接納、自我表達和個人自由的訊息。
二、「U型理論」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個人修練、組織轉型的學習之旅:
由Otto Scharmer教授提出的一種學習和變革模型。該理論主張,個體和組織在面對變革時需要經歷一個類似字母「U」的過程。U型理論強調在變革過程中的個人轉化和集體創新,並將個體與整個系統的發展相結合。這種方法旨在激發創造力、共同學習和協同合作,以應對當今複雜且不確定的挑戰。
組織可以運用U型理論來推動學習、創新和變革。它有助於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習慣,鼓勵組織成員開放心態、積極參與。
中正大學成教所博士班學長們,除了為我們講解U型理論精要。更精心準備中藥香包製作,藉由U型布包翻轉告訴我們可以透過學習來翻轉未來的人生,依個人喜好找到屬於自己特有氣味的香包,告訴我們可以藉由U行理論的實踐,走出創新獨具不同的世界。
三、社會大劇院(Social Presencing Theater,簡稱SPT)
我從未接觸過這活動,在學長姐帶領下,才體會SPT活動讓身體的感知和覺察,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通過肢體表演和互動,可以觀察和體驗不同的身體位置、互動模式和能量流動,從而加深對個人和群體之間關係的理解。探索隱含的問題及促進共同學習和創造力。
四、協助學習型風箏製作
本報告小組同學共同討論如何將風箏製作配合學習型組織及設計主題,讓參與活動的十組同學來發揮創意。
與中正大學學長姐們抽到3.合作的團隊,我們決定以五人五隻手掌代表五共~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的精神,雖然大家的美勞及繪畫能力實在不佳,但在大家團結合作多方努力之下,看到風箏還能起飛,著實感動不已。
五、學習型組織的國外個案介紹_美國NASA
我分配到的報告,礙於時間的因素,必須迅速且重點式的說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是一個致力於太空探索和科學研究的組織,也被視為學習型組織的典範之一。NASA以其開放的知識共享、持續的專業發展、風險管理和創新、反思和持續改進、多元文化和國際合作等特點,展現了學習型組織具有的持續學習和創新文化,能夠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並提高組織的績效。
晚上抽到老師贈送的暖暖包,我分享的是,在終發所的學習,感受到老師們及學長姐與同學們暖暖的愛與互相包容關懷,更要將學到的智慧及這份愛與關懷分享給世界上的宇宙萬物、大地花草。
第二天早上「世界咖啡館」
在終發所碩班同學的帶領下,分組討論有關本學期課程等等的內容,營造一個喝咖啡聊是非的輕鬆對話方式,進行小組討論。讓參與者能深入探討議題,表達想法及聆聽對方的見解,促進三校同學間的交流,並提供工作和學習的成長。
下午的學習型組織郵輪環湖之旅,雖然工作上已多次安排日韓貴賓來欣賞日月潭壯麗的自然景觀、文化遺產,但能有幸帶領中正大學的學長姐們到此一遊及飲用知名的紅茶,並加深彼此的認識及瞭解博士班的學習,甚是榮幸。
最後在明烈老師帶領大家走環湖步道,除介紹及欣賞美麗風光外,還請大家分享。藉此再次感謝老師指導本班同學們,在班代及所有幹部群們努力溝通開會下,將本次活動盡善盡美的圓滿舉辦,除了知識上的學習,也學習到舉辦活動的各項細節,可以做為未來工作上的參考。
黃菁萍 中正大學成教博士班 810710008
2023-06-13, 週二 21:06
0527-0528 悠遊日月,暢談學習
組織學習心得 112/05/27-05/28
2023 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3 - 05/27 (六) - 05/28 (日)
學系名稱:中正成教博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黃菁萍
學生學號:810710008
組織學習和發展是現代組織面對挑戰和迎接變革的關鍵。U型理論、學習型組織以及世界咖啡館這些概念提供了一個有助於組織建立學習文化和提升組織效能的框架。而在日月潭遊艇遊湖的兩天一夜移地學習旅遊中,我得以實際體驗這些概念的運用,進一步理解組織學習的重要性。本文將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1. U型理論精要:
U型理論是由德國學者奧托·夏爾默(Otto Scharmer)提出的一個框架,用於解釋個體和組織在面臨變革時所經歷的過程。它強調通過內省、觀察和創新來超越傳統思維模式,實現個人和組織的轉型。在日月潭遊艇遊湖的旅遊中,我們透過參觀和參與不同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反思和對話,開啟了個人和組織的轉變之旅。
2. 組織學習和學習型組織:
組織學習是指組織內成員透過共同學習、共享知識和創新實踐來提高組織的能力和效能。學習型組織則是一個致力於持續學習和創新的組織文化。在日月潭遊艇遊湖的旅遊中,我們透過參與不同的學習活動和團隊合作,培養了團隊的學習能力和共享知識的文化,這不僅促進了組織的成長,也提升了個人的能力和自信心。
3. 世界咖啡館(World Cafe):
世界咖啡館是一種促進有意義對話和知識共享的方法。在這個設計獨特的環境中,參與者可以自由交流和分享意見,以解決複雜的問題和促進創新。在日月潭遊艇遊湖的旅遊中,我們透過世界咖啡館的形式,進行了多次對話和討論,從不同的觀點中獲得了豐富的想法和見解。這種開放和共享的環境激發了我們的創造力,並促使我們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和創新思維。
4. 日月潭遊艇遊湖的移地學習旅遊體驗:
在日月潭遊艇遊湖的兩天一夜移地學習旅遊中,我深刻體驗到了學習型組織和世界咖啡館的精神。通過參與不同的學習活動、與組織成員的互動和討論,我們建立了一個開放、共享和合作的學習環境。這個環境激勵著我們去探索和創新,同時也讓我們意識到個人和組織成長的重要性。
結論:
U型理論、組織學習、學習型組織和世界咖啡館等概念提供了一個實踐和促進組織學習的框架。在日月潭遊艇遊湖的兩天一夜移地學習旅遊中,我深深體驗到了這些概念的價值。這次旅遊不僅讓我們學習到新知識和技能,也激發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這樣的學習經驗不僅對個人成長有益,同時也對組織的發展和創新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組織學習研究
2023 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3 - 05/27 (六) - 05/28 (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黃德仁
學生學號:111436512
2023年5月27日, 懷著一顆交流的心來到暨大, 參加 2023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剛開始的破冰之旅 ,明烈老師讓我們抽到彩虹卡 ,我抽到的這一張是黃底 ,上面寫著「我是真理 ,我是生命, 我跟宇宙的萬物合一。」 我覺得很契合這次的 U型理論及組織學習主題。
它表達了我們每個人獨特的真理、生命力量和與宇宙的聯繫。它們提醒我們要探索自己的內在,發現自己的價值和潛力,同時也意識到我們與世界的互動和影響。這些觀點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並以更積極、有意義的方式生活。
接下來由中正大學成教所博士班學長們,來為我們講解U型理論精要。博士班學長們 ,邏輯思考清晰,口條流暢,化繁為簡為我們講解U型理論精要之所在。當我們使用U型理論的三步驟流程來發掘自己的內在狀態時,因為要自我覺察後,才能感知所處外在環境,並在組織中定位。並進一步發揮自我的影響力,為組織做出貢獻。
在觀察的基礎上,接下來的步驟是退省與反思。這個步驟是關於在內心深處尋找領悟和洞見的過程。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做:
1. 冥想和靜坐:給自己一些寧靜的時間,靜下心來觀察你的思緒、感受和直覺
。通過冥想或靜坐,你可以讓內在的領悟湧現。
2. 日記寫作:將你的觀察和想法寫下來,這有助於你更深入地探索其背後的
意義和連結。寫作可以幫助你整理思緒、表達情感,並尋找模
式和趨勢。
3. 對話和分享:與他人進行深入的對話,分享你的觀察和反思,聆聽他們的
反饋和洞察。透過和他人的互動,你可以獲得新的觀點和
理解,進一步豐富你的內在領悟。
這個步驟需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透過內省和反思來發掘更深層次的洞見。讓內在的領悟湧現,並進一步連結到你的價值觀、目標和潛能。
在進行活動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中藥香包製作,學長將U型布包翻轉,象徵U型理論可以翻轉我們的未來人生,透過嗅吸找到屬於自己喜歡的獨特香味草藥,並依個人喜好進行調配,成為自我專屬中藥香包,符合U型理論所論述每個人可以透過感知-連結-湧現,實踐獨一無二的的自我。
另外在社會大劇院(Social Presencing Theater,SPT)肢體表演活動,讓我又有一層新的體會。在國中任教的我,除了任教美術課之外,也配課上表演藝術課,曾經教過肢體雕塑這個單元。經由中正成教所博班學姐的帶領之下,對其又有一層新的感受。社會大劇院(Social Presencing Theater,SPT)是由美國學者奧圖•夏默(Otto Scharmer)和他的團隊所開發的一種肢體表演活動。它是從奧圖•夏默所創立的理論框架「領導的U理論」(Theory U)中演變而來,主要在協助個人和團隊更好地理解和改善他們所處的社會系統。
接下來是我帶領學習型風箏製作,我和終發所碩專班的同學討論後集思廣益,藉由風箏製作導入學習型組織核心概念,分別萃取出五個主要核心概念,作為風箏設計命題依據。依序為:
1.知識的傳遞者
2.探索的冒險家
3.合作的團隊
4.創新的設計師
5.學習的旅程
由十組同學隨機抽籤,並經由小組討論並將其符合題旨設計圖案,落實在風箏上。看到各組風箏起飛,翱翔在暨大的青青草地上,畫面充滿了動感,也象徵屬於我們的學習型組織起飛。
晚上到了教師會館會議廳,還是由我們碩專班同學以竹山秀傳醫院為案例,來講解學習型組織案例分析。當我們分析學習型組織時,我們應關注以下核心要素:
1.系統思維:看待組織為一個相互關聯的系統,理解內外元素的互動。
2.學習氛圍:創造一個支持學習的文化和環境。
3.創新和實驗:鼓勵成員進行創新和實驗,將錯誤視為學習機會。
4.人力資源發展:重視個人成長和發展,提供學習機會和支持。
5.管理實踐:應用適應性的管理方法,促進學習和創新。
透過這些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學習型組織的現況並提出改進策略,讓組織持續學習和發展。
浪漫香氛護手霜,這是我抽到的由明烈老師為我準備的禮物。一來提醒我在組織學習當一位滋潤組織的重要靈魂人物。二則提醒我要在學習型組織不斷充實自我,散發著芬芳做學習型組織團隊中堅。
隔天早上由終發所碩班同學為我們三校同學開啟了「世界咖啡館」對話來討論有關學習型組織、終身學習、U型理論、學習型組織等等的議題,透過「世界咖啡館」方式,是一種在輕鬆的氛圍中,透過彈性的小團體討論,真誠對話,產生團體智慧的討論方式。它以全新的角度把「對話」當作一個核心流程,透過匯談情境的營造,讓參與者願意打開話匣子,全心投入對話,共同探索議題,發展深層思考。在談話的過程中,參與者不僅僅是表達自己看法,更重要的是「聆聽」對方,然後透過「連結」重新組合,找到新觀點或從沒察覺到的盲點,進而形成共識與洞見,找到新的行動契機。
第二天的下午則是安排學習型組織郵輪環湖旅程,除了飽覽日月潭的湖光山色之外,也不斷反思這二天的課程帶給我的收穫。最後三校在明烈老師帶領大家走環湖步道省思與分享,每人分享自己的心得與收穫。我記得我是這樣分享著:「謝謝大家把時間借給我,帶領著大家完成風箏製作,希望能在大家心裡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最後引用喜歡了好久的一句話《用生命影響生命》出自印度詩人泰戈爾,原文是「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 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爲你不知道,誰會藉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爲你不知道,誰會因爲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希望藉由這三校的心靈聚會,學習改變我們的彼此未來。
林美君111436513
2023-06-10, 週六 20:48
2023 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
課程時間:2023 - 05/27 (六) - 05/28 (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碩一專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林美君
學生學號:111436513
兩天一夜的組織學習課程充滿動力與火花,一趟充滿驚喜與知識的饗宴;如同明烈教授為這趟途徒所定義,這會是我們這階段學習之旅最美也是印象最深刻的記憶。
兩天的課程滿載,從早到晚,除了有知識上的學習:「U型理論」、「世界咖啡館概念與應用」、「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還有延伸的風箏製作…等,這趙旅程是兼具外在與內在的修練課程,鼓勵大家有機會都能參與,定能為自己充滿動力,以下就為這兩天一夜的課程,做個簡單的介紹:
一、彩虹卡開啟課程的序幕:
明烈教授送我們一張,專屬個人特質與氣息相結合的彩虹卡,我抽到的卡是「我欣賞且看重我頭腦的明晰和真實」;
二、組織學習的內化修行---「U型理論」
「U型理論」是由奧圖•夏默(Otto Scharmer)教授所提出的,他探討了個人和集體變革的過程,並提出了「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的概念。
這種系統思考的方法主張我們可以透過深入的學習和覺察,超越個人的自我中心,關注整體系統的需求和目標。它涉及到從個人的角度進入一個創造性的「U型」過程,通過共同對話、開放的心態和深層的共感,與他人共同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未來。
這種系統思考的心得報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描述:
(一)個人覺察:這個過程的起點是個人的覺察和反省。透過自我反省,我們能夠深入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信念和行為模式,並意識到它們如何影響我們與他人和整個系統的互動。
(二)開放的心態:系統思考強調開放的心態,願意聆聽和接納不同觀點和意見。這需要超越個人偏見和阻礙,以開放的態度對待他人的想法,並願意共同探索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三)共同創造:在進入U型過程的下降階段,我們將進入共同創造的階段。這涉及到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促進共享和學習,以共同開發創新的解決方案,並推動系統層面的變革。
(四)深層共感:系統思考還強調了深層共感的重要性。這是一種能夠超越個人利益和情感連結他人內心深處的能力。透過深層共感,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擔憂和願景,並在共同創造過程中尋求共識和共同目標。
(五)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系統思考的目標是創造一個更加包容性和可持續的未來。
通過從個人到我們的轉變,我們能夠更好地滿足系統的需求,並找到綜合各方利益的解決方案,以促進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三、學習型組織的個案分析,以「竹山秀傳醫院」為分析
秀傳醫院在105年獲得「國家人才發展獎TTQS」,利用SWOT來分析此個案的背景,觀察個案PDCA的執行,學習組織推動成功的案例優、缺點。
竹山秀傳醫院是一家致力於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的醫院,他們在組織文化上強調學習和持續改進。這種學習型組織文化在幫助醫院不斷提升醫療質量、滿足患者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竹山秀傳醫院鼓勵員工持續學習和專業發展。他們提供各種培訓和教育課程,以幫助醫護人員不斷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醫院定期舉辦內部研討會和學術交流活動,讓醫護人員有機會分享經驗、學習最新的醫學發展。此外,竹山秀傳醫院還鼓勵員工參加外部的研討會和國際學術會議,以擴大他們的專業視野。
其次,竹山秀傳醫院注重知識共享和團隊合作。他們鼓勵醫護人員之間的互相學習和交流,以提高整個團隊的專業水平。醫院建立了一個開放和互動的環境,醫護人員之間可以隨時討論和分享病例、經驗和最佳實踐。此外,醫院也鼓勵跨科室的合作,通過團隊合作來解決複雜的醫療問題。
另外,竹山秀傳醫院重視持續改進和創新。他們鼓勵員工提出改進的建議和創新的點子,並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來實驗新的方法和技術。醫院定期舉辦改進專案,鼓勵員工參與並實施改變。此外,竹山秀傳醫院也主動關注患者的反饋,並將其視為學習和改進的機會。他們通過患者滿意度調查和回饋機制來收集患者意見,並針對問題或改進項目進行相應的行動。這種持續的改進和創新精神使得竹山秀傳醫院能夠不斷提升醫療品質,提供更好的患者照護。
此外,竹山秀傳醫院重視學習型領導和組織學習的重要性。他們鼓勵領導層擔任學習的榜樣,並提供領導力培訓和發展計劃,以提升領導能力。同時,醫院也鼓勵全體員工參與組織學習活動,例如團隊研討會、案例分析和共同學習活動,以促進知識的共享和集體學習。
在竹山秀傳醫院的學習型組織中,反思和評估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他們鼓勵員工反思自己的工作表現和學習成果,並尋找改進的機會。同時,醫院也進行定期的績效評估和質量監測,以確保醫療服務的效果和標準。這種持續的評估和改進過程有助於醫院不斷優化運作模式,提高醫療品質和效率。
整體分析結果,竹山秀傳醫院以其學習型組織文化為基礎,致力於員工的專業發展、知識共享和持續改進。這種學習型組織的實踐有助於醫院不斷提升醫療品質、創新服務,並保持競爭優勢。同時,這種組織文化也激勵和滿足了員工的成長需求,促進了團隊的合作和共同進步。
四、世界咖啡館「用對話找答案、體驗集體創造力-如果你能改變對話,就能改變未來。
透過此次的學習,有種心靈倒空,學習與自己與他人對話,從「源」到「緣」再到「圓」,成就一個循環,對話能讓來自不同環境的我們,開啟認識自己與傾聽他們,團體共同分享與創造,未來不論在應用在任何人、事、時、地、物,都是相當受益的方法。
綜合心得:
有多久沒在草地上盡情的奔跑,這次課程-風箏饗宴,每組設計專屬各組的組織學習_體悟風箏,看著設計的風箏在暨大的天空飛翔,如同我們的跨校合作的活動成功。
靜與動、外與內的學習,讓這兩天的跨校充滿驚喜,感謝學校有這樣的學習活動,希望這活動能長久的延續下去,因為它的收獲不只兩天,而是深遠的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