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3年4月11日(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湘雲
學生學號:111409519
第六單元:第四項修練團隊學習
團體的集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團體學習的修練從深度匯談開始。深度匯談是一個團體的所有成員,擬出心中的假設,而進入真正一起思考的能力。希臘文中深度匯談指在群體中讓想法自由交流,已發現遠於個人深入的見解。深度匯談的修練也包括學習找出有礙學習的互動模式。系統思考也需要有建立共同願景、改善心智模式、團隊學習與自我超越四項修練來發揮它的潛力。建立共同願景培養成員對團隊的長期承諾。改善心智模式專注於以開放的方式,體認我們認知方面的缺失,團隊學習是發展團體力量,使團體力量超乎個人力量加總的技術。自我超越則是不斷反照個人對周遭影響的一面鏡子,缺少自我超越的修練,人們將陷入壓力~反應式的結構困境。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3年4月18日(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湘雲
學生學號:111409519
第七單元: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
今天在科技學院四館旁,油桐花樹陪伴
著我們一起學習,愛心形狀的油桐花非常的美麗,感受不一樣的戶外課程,系
統思考強化其他每一項修練,並瞭解如何有效的掌握變化,系統思考以一種新的方式使人重新認識自己與其所處的世界,從將自己看作與世界分開。系統思考是需要智慧去解決與思考,不是直線方式而是變通思考模式,改變使團隊組織學習更有能量,能掌握動態均衡搭配完成共同願景。系統思考需透過多方面的思考與評估。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 2023年2月21日(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湘雲
學生學號:111409519
今天我們上組織學習研究第一堂課,上學期修過明烈老師的課程,所以對於組織學習研究的上課內容就更清楚了。
這學期的課程目標:1.了解組織的概念與理論。2.探討組織的實務與應用。3.運用組織學習的理論與實務。4.發展組織學習的規劃執行與研究能力。
。這學期班上也有學妹跟我們一起學習
明烈老師的課,每節課都會增加許多知識和大家一起共學。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2023/4/19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六堂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4/19(星期三)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ㄧ在職生(先修)
課程名稱: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吳靜真
學生學號:112409503
課程地點 :台中曉明樂齡社區照顧服務據點
課程內容: 終身學習的發展
參訪心得:
早上感謝欣華學姐,到學校載我到埔里車站,轉共乘蕙萱學姐車一起到台中參訪。
在曉明樂齡社區照顧服務據點,主任「婉如」跟我們分享他的經營理念,方式提供我們參考及省思;未來的老年生活可以,在心理、生理、外貌都有準備好接受優雅的過老年.
經營模式/特色1
個別討論/團隊共學,學習,生活化。知能,專業化。事業,趨勢化。
1.讓教學不單單只是教學
2.讓深入化的教學設計成為習慣
3.讓教師和工作團隊到位及夠力
4.自我學習的經驗是貼近參與者最好的方式。
在這過程我發現老師們也越來越看見樂齡的精神是什麼,樂齡想要的目標是什麼,而不是單單把專業放進來因為他有專業他一定是老師,因為他是老師如果他沒有樂齡味就缺了點,我覺得樂齡味這一點很重要,不影響你的專業教學區塊,我用了學習,生活化。知能,專業化。事業,趨勢化。
緊扣樂齡學習的核心;
1.在[想要]和[需要]之間找到平衡
2.在理論上反思在反思,應付需求、表達需求、貢獻需求、影響需求、自我超越需求。
經營模式/特色2
1. 中心核心工作小組,方案創新規定、目標走向訂定
2.樂齡志工學習催化小組,知識增能、團隊增強。
3.教師課程討論小組,學習評估、教師增能。
4.優化研擬工作小組,執行評估、目標修正。
在這過程我發現老師們也越來越看見樂齡的精神是什麼,樂齡想要的目標是什麼,而不是單單把專業放進來因為他有專業他一定是老師,因為他是老師如果他沒有樂齡味就缺了點,我覺得樂齡味這一點很重要,不影響你的專業教學區塊,我用了學習,生活化。知能,專業化。事業,趨勢化。
核心課程/特色3
覺察:自我生命樣貌、盤點資源、學習如何學習、認真生活。
體現:現在,生命最美、團體互動建構行動、共學互助熱情生活、正向心量與力量。
貢獻服務:展現生命能量、與個人與他人連結、與群體連結、社會餐與的任務。
核心課程/特色4
覺察:樂齡翻轉青春露、音樂賞析、手繪食堂、靜心纏繞畫/流動畫、快樂人生、閱讀生活。
體現:溝通很甘丹、我和自己繪畫、樂活心植栽、手機APP紀錄生命之美。
貢獻服務,活化記憶力行動服務、懷舊節慶共學共樂、趣味動手做、簡單會生活、銀齡樂齡時光機、智慧手機樂生活。
懷著一顆善良的心去做每一件事,
不求回報,你永遠不會失望。
Do everything with a good
Heart and expect nothing in
Return and you will never be
Disappointed.
當你開始踏上路途,路途就會自己展現。
在主任分享當中,看見主任用生命在經營曉明社區長照關懷據點,聽到主任分享她的教學夥伴及志工都是來自於他上課的學員,這個凝聚力是非常的驚人。在第五項修練理論上共同的願景,共同願景的團隊不僅力量大,一起共同學習目標、方向一致,發揮出的成果是驚人的沒有互相排擠只有彼此截長補短,果然在曉明社區關懷照顧據點看到主任用共同團隊的精神帶領,有目標共同願景一起共好、共憶;一個人跑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一個團隊在一起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主任分享在找生命的寶石,我覺察到主任已把生命寶石投入在經營照顧社區關懷據點的課堂中;課堂中有看見主任把像做饅頭的老麵加入老師的教學中,觀察到老師的身上都有著樂齡的味道,主任建構教室中的自然學習及自然不刻意生活讓長者安心、放心在教室一起共學、共憶。
有主任用生命帶領,曉明社區長照關懷據點,真是長者及社會的福氣,主任也在實現他想要的優雅老的生活教室,聽著聽著同學們都想留下來聽主任多分享一些,但時間不夠。
主任把照顧長者當成自己在上課、自己的爸媽如此的大愛真的非常少見,期待有緣再聽到主任用生命經營理念來跟我們分享她拿到生命寶石的入徑,感謝主任不藏私地分享,滿滿的感動。
回程感謝,美陵學姐載我到高鐵站搭車。
名烈老師跟長者,分享閩南語順口溜:
觀念哪會通,賺錢歸挖公。
觀念哪不通,永遠是兩光。
行為哪改,賓士做你駛。
行為哪不改,永遠騎歐兜ㄅㄞˋ。
終身學習機構參訪
課程時間:2023.04.19 (三)
課程地點:臺中市樂齡示範中心等四處
學系:終發碩二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內容:機構參訪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謝雋玲
學號:110409509
課後心得:
台中樂齡示範中心的婉如主任一直是台中樂齡的標竿先進,每次跟她談話,總是舒服如春風熨燙過心頭!! 常常是聽君一席,餘韻猶存,繞樑三日不斷!!這次透過老師的媒合,婉如主任從樂齡專業角度來談樂齡課程的規劃導入、設計執行等等思考脈絡均是字字珠璣,對身為同業卻是菜鳥的我如同醍醐灌頂,窺入頂天。
光是從課程是否單元課程或是長態課程的考量就可以看出婉如主任思考的不是單單完成教育局方案的任務,而是如何使用課程來引導學員融合、漸進、深化課程主題。對於樂齡教育,她覺得要幫助學員先能自我覺察,再透過課程體現自身,進而能貢獻自己。當中對於覺察:自我生命樣貌、盤點資源、學習如何學習、認真生活等四個層次是絕大多數樂齡者未曾理解的,不在於其學歷、社經地位,只因從未想過。特別是〞學習如何學習〞這件事,現今樂齡者是從民國四、五十年初的填鴨教育長成,他們對於學習的想法很多是帶著休閒、人際、打發時間,甚至是恐懼繳交作業而來的。殊不知老後生命有太多的發展與知能非國民義務教育或是高等教育所目標教導的。台灣的成人教育大部分停留在學習發展、就業晉升的工具、跳板的趨勢,反倒是老後生命教育、死亡教育仍在起步、待開展的階段。
體現的四個層次:現在,生命最美、團體互動建構行動、共學互助熱情生活、正向心量與力量。真正掌握就能學會活在當下,而非為了過去輝煌不在而感嘆、憤恨!!
貢獻服務的四個層次:展現生命能量、與個人與他人連結、與群體連結、社會參與的任務。直指高齡者的社交退縮是因為找不到個人的生命價值與意義,透過與他人、群體連結、貢獻必能再創一個屬於老年生命的位置!!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 2023年4月18日(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在職碩一先修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吳靜真
學生學號:112409503
第七堂課: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
今天在學校四館,油桐花樹圍繞的場地中上課,由充滿愛的組織成員配合學習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在鳥語花香,心型油桐花瓣學習空間,接收天地之間氣息的流動中覺察學習,學姊帶領我們透過身、心、靈、瑜珈舒緩動作放鬆地進入課堂的學習。
今天老師分享詩人李白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詩人蘇東坡(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義是:人存在主觀角度觀察現象,觀察點常常是片面、主觀的,難以認清事物的全貌。看一座山,站在不同的視點,就看到遠近高低不同山形。看不清全貌,因為身在其中,無法站在更高更遠視點。
這兩首詩都是在敘述廬山的景,就有如系統思考,是多元性而不是直線式的思考,兩位詩人對廬山意境形容是如此的優美。
系統思考強化其他每一項修練,幫助組織認清整個變化形態,並瞭解如何有效的掌握變化,開創新局。
系統思考以一種新的方式使人重新認識自己與其所處的世界,是一種心靈的轉變,從將自己看作與世界分開,轉變為與世界連接。
吳明烈(1997)邁向共同願景:學習型組織。成人教育雙月刊,38、45–52。
在課堂中學姐分享伊索寓言中,有三位工人分別的工作任務是挖洞、種樹、填土。但有一天種樹的同事請假,但其他兩位同事還是做它們的專屬工作挖洞、填土的工作模式。整天下來都在做白工,我看到的方式可由挖洞、填土的同事順著自己的工作中插入種樹的工作一起完成整天的工作;不再是做白工,完成組織的共同願景。系統思考不是直線方式而是變通思考模式,改變線性思考增加多元性思考解決根本的症狀。
使團隊組織學習更有能量,不會迷失在複雜的細節中,能掌握動態均衡搭配完成共同願景。
系統思考有如身體的每一項器官缺一不可,又如汽車的零件不能缺少任何的一顆螺絲,我們的學習也是如此,老師常說學習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組織中彼此互相的學習成長。
今天學習收穫,系統思考是多元性學習不再是直線性的學習。
110409515林儀親
2023-04-16, 週日 23:58
第五單元 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脈絡與經驗評析
課程時間:2023.03.29(三)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二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單元:第五單元 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脈絡與經驗評析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林儀親
學號:110409515
心得:
歐洲可謂為終身學習的一塊大沃土,同時亦為國際教育組織的聚集地,而學習是一件重要的構件,並且促使學習與教學主要社會活動。一九九六年訂為歐洲終身學習年,主要目的有三,分別為推廣終身學習的理念、反省終身學習的意義以及為歐洲人民實現終身學習的理想。
邁向學習社會的五項發展目標:一、促進新知的獲得三項可行途徑:(一)建立全歐知識技能認可體系 (二)促進彼此的交流 (三)增進多媒體教育軟體的開發,以便於在教育與訓練上廣為運用,提升學習效能。二、促進學校與企業界緊密結合 強調企業組織與教育機構的合作將促使彼此受益三、對抗社會排斥白皮書中歐盟提出了兩項主要的行動以促進社會統合:第一項行動乃在於促進第二次機會學校(second chance schools)的實現。第二項行動策略:建構歐洲志願服務體系(European Voluntary Service Scheme)。四、熟練三種歐盟會員國語言
歐盟認為語言的多樣性已成為歐洲傳統優良文化的一個主要部份,語言的學習可以促進個人以不同的視野去觀看世界。有系統的鼓勵語言教師在會員國間彼此進行交流,益為顯得重要。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04/08(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架構五: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與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
架構六:五項修練之共同願景(shared vision)的塑造與經營
架構七: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
架構八: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
架構九: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涂蕙雯
學生學號:111436517
上課心得:
一、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驅動個人在現實中向前的力量,到達理想是要先自我超越才能創造競爭力。組織的核心以人為主,要知道自己或組織真正的願景是甚麼? 而妨礙自我成長的<結構性衝突的三種策略>讓我思考自己是否也會如此。心智模式是心智 -> 須突破框架,在行動中反思,自我修習與練習 -> 結果。
(回饋)簡報做得很好,視覺舒適簡潔且報告內容完整,實作有互動也有趣。
二、建立共同願景
是一種分享,將長期的目標具體文字化,隨時滾動修正找出適合自己或是組織的願景。
(回饋)簡報有設計感,報告有完整呈現章節內容,實作也很切題。
三、團隊學習
以團隊的方式進行深度會談,有些思維與質性研究中的訪談相似。
(回饋)在咖啡樹間聆聽同學報告是不同於以往的學習方式,只運用手機的臨場呈現是真的內化了的 分享,戶外實作像大地遊戲般的比畫更體現團體學習的精神。
四、系統思考
對組織而言,系統思考是個根本解決問題的方法,它串起每個修練但又必須能跳脫出來看全局,做到見樹又見林的境界。
(回饋)讀完整本第五項修練,且獨挑大樑報告認真,實作的五星圖頗有巧思。
五、知識管理
將知識儲存並管理組織記憶成為知識庫,還必須不斷地累積知識和創新。
(回饋)簡報呈現方式需要再學習,因有上過蔡教授的知識管理所以同學比較熟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