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
課程時間:2023.04.08(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學生姓名:黃筠喬
學號:111436511
1.自我超越&心智模式
以人為起點,沒有個人學習,組織學習無從開始,而活力來源是人。
心智模式決定我們如何認知週遭世界,也影響我們如何採取行動,所以要培養系統思考,一面行動一面反思,也許大聲說出自我感受比得到大家認同更重要。
2.建立共同的願景
願景不是短期而是長期,長期要實現的目標,需要具體明確並依現況作滾動式修正。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把心放在一個地方,無事不辦;心要散亂了,妄念多了,什麼事都辦不成。念頭聚成一個焦點,那個能量不可思議。
3.團隊學習
在組織裡團隊為同一目標前進,但其實過程中必會碰上自我防衛、內耗、強化錯誤方向等問題,依此團隊間的深度匯談變得很重要。
4.系統思考
系統思考融入個人的思考與行動中,提高個人的效率和有效性 。
5.知識管理
不管是個人或組織,知識管理都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對個人而言,做好知識管理即可將知識最大化的應用;對組織而言,知識即為組織的資本,好好善用資本,將創造知識的無限價值。
本週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在美麗的大自然下報告吧!
從準備報告到上台發表,是需要經由搜尋、探索、理解、內化、輸出,從各組的報告中,都能看到各組用心的準備,即使不看著簡報依然能夠生動地講述報告內容,我相信這是對自己的報告有著深度的理解才能做到如此!
在溫暖的陽光下,第一次走進暨大校園秘境中,欣賞咖啡樹的美,聞著淡淡的清香;接著到盛開的花旗木下,與美麗的花相伴,教室不侷限在任何空間中,處處的能發現美,處處都能學。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2023/4/26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七堂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4/26(星期三)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ㄧ在職生(先修)
課程名稱: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吳靜真
學生學號:112409503
課程地點 :A302教室
課程內容: 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
課後心得:
終身學習是從出生到臨終的學習,熱愛學習者,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一生都可學習,我認為主導權在於你我。
終身學習的對象是從個人及家庭、社區、學校、團體、機關、社會、國家等都是終身習的對象;個人覺得學習是生活,生活即是學習,從生活中觸類旁通,多元學習的起點,從個人到家庭、社區、學校、團體、機關、社會、國家,漸進式的學習,環環相扣的發展出人人終身學習,帶給社會實踐多元功能實質效應,但不是「烏托邦」喔。
終身學習包含正規學習和非正規學習以及非正式學習,從本土到國際,扎根本土、接軌國際的學習。
從不同年齡層的終身學習方向也不同,幼兒、兒童學習方式從遊戲互動出發,青少年學習由多元方面出發,成人學習從自主性發展,老年學習從保健、養生發展,都從生活中與需求出發,從中培養學習興趣學習樂趣。
目前教育部108課綱,即是在培養自主終身學習者,培養身心素養與自主學習、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等能力發展。
在國際的社會中也發現每個國家都在推終身學習者,在少子化來臨,高臨化變動即因應變動大的AI生活;和AI智慧學習。
傳統的傳承與新世代學習需並進,才能保留舊的優良智慧與新的知識網路永續發展學習,學習者當時時學習、處處學習、處處留心皆學問。
課後老師跟我們分享,關於臨終的社會現象,只談生對死亡避而不談,老師有感而發分享大學的文學作品;
耕莘文學獎新詩類第一名作品
向死亡前進
吳明烈
和出自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全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在形容;人類的一生放在永恆大自然中就是匆匆一瞬間,有生即有死,要如何去談臨終關懷,死亡教育的推行,生命的無常珍惜當下如實面對死亡,人生就是一個循環如何用正面思考;去面對臨終關懷與死亡教育關懷,推動這項生活教育是刻不容緩。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 2023年4月25日(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在職碩一先修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吳靜真
學生學號:112409503
第八堂課: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從五項修練,自我超越、心智模式、打造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來到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老師希望我們增加一項修練安排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知識是一個非常廣泛、複雜、抽象甚至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角度來定義,綜合者們的論述發現知識管理是一種改善組織效能的管理策略,也是個人專業成長的一種學習策略,其目的乃是希望提昇組織與個人的效能。知識管理是管理概念的一種,其關鍵核心為 「知識」,而且藉由管理的機制,激發組織內外相關的內隱與外顯知識,配合組織運作的相關因素,有效實踐知識流通、知識創新、知識分享、知識轉化等管理流程,進而營造優質的組織文化,以提昇組織效能,建構組織長期發展與競爭優勢的一種管理藝術。
然而知識跟智慧的區分是,知識 :是經過分析處理的資訊,為資訊流動的綜合體,含有許多不同的元素,在脈絡中呈現有條理的資料。
智慧:是知識應用與行動後,所產生有價值的結果或效益。
知識是頭腦的內隱知識,而智慧是頭腦經由話語說出實現的成果是外顯知識,今天課後實作讓我了解如何將內顯和外顯知識做實際串連起來理解。
實際參與舞力全開活動,在三分鐘內小組討論,編舞及歌曲團隊的呈現,我們小組在三分鐘內共同找尋歌曲、經過討論、整合確定練習舞步,共同呈現我們小組的閨密舞。在這當中我們透過欣華學姐對抖音的熟悉由他帶領我們團隊將內顯知識串連外顯知識呈現知識,實際操作知識的能量與結合。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2023/4/26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七堂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4/26(星期三)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ㄧ在職生(先修)
課程名稱: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吳靜真
學生學號:112409503
課程地點 :A302教室
課程內容: 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
課後心得:
終身學習是從出生到臨終的學習,熱愛學習者,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一生都可學習,我認為主導權在於你我。
終身學習的對象是從個人及家庭、社區、學校、團體、機關、社會、國家等都是終身習的對象;個人覺得學習是生活,生活即是學習,從生活中促類旁通,多元學習的起點,從個人到家庭、社區、學校、團體、機關、社會、國家,漸層式的學習,環環相扣的發展出人人終身學習,帶給社會實踐多元功能實質效應,但不是「烏托邦」喔。
終身學習包含正規學習和非正規學習以及非正式學習,從本土到國際,扎根本土、接軌國際的學習。
從不同年齡層的終身學習方向也不同,幼兒、兒童學習方式從遊戲互動出發,青少年學習由多元方面出發,成人學習從自主性發展,老年學習從保健、養生發展,都從生活中與需求出發,從中培養學習興趣學習樂趣。
目前教育部108課綱,即是在培養自主終身學習者,培養身心素養與自主學習、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等能力發展。
在國際的社會中也發現每個國家都在推終身學習者,在少子化來臨,高臨化變動即因應變動大的AI生活;和AI智慧學習。
傳統的傳承與新世代學習需並進,才能保留舊的優良智慧與新的知識網路永續發展學習,學習者當時時學習、處處學習、處處留心皆學問。
課後老師跟我們分享,關於臨終的社會現象,只談生對死亡避而不談,老師有感而發分享大學的文學作品;
耕莘文學獎新詩類第一名作品
吳明烈
(向死亡前進。)
和出自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全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在形容;人類的一生放在永恆大自然中就是匆匆一瞬間,有生即有死,要如何去談臨終關懷,死亡教育的推行,生命無常如何面對死亡,人生就是一個循環如何用正面思考;去面對臨終關懷與死亡教育關懷,推動這項生活教育是刻不容緩。
110409515林儀親
2023-04-26, 週三 00:02
機構參訪
2023.04.19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3.04.19(三)
課程地點:臺中市樂齡示範中心等四處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二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單元:機構參訪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林儀親
學號:110409515
心得:
今天的參訪來到期待已久的樂齡示範中心,聽婉如主任的介紹中心的課程介紹,將課程劃分融合/漸進/深化,採階段性的主題融入,漸進安排的主題融合,緊扣主題深入學習,持續涵養核心主題,並將單元課程分四周與八周,至多分兩階段16-20周,常態課程則依四季開課,並且課程注意銜接與深化。課程也會透由察覺讓長輩對自我生命的樣貌,學會如何認真生活,體現”現在”的生命最美,給予正向心與力量,展現生命的能量。
一個中心的運作與經營模式,是需要靠團隊的努力與合作的,一個人走的快,一群人走得遠,教學團隊不單單只有繪教學,還要深入化的將課程融入生活而成為習慣,也要貼近學習者,成為最好的學習方式。
今天的課程收穫滿滿,也讓我有反思的空間,重新定位自己的想法與目標,朝未來更好的目標努力前進。
組織學習研究
第八單元 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
課程時間:2023.04.18(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雯雯
學號:111409511
進入第五項修練-系統思考,書上的開場白,讓我不斷的反覆細讀且咀嚼有味。
第二部-新思考與新視野
今天的人類有能力製造出多到讓我們接收不完的資訊。
今天的世界有著任何個人無法單獨處理的相互依存關係,以及快得讓我們跟不上的變化步調。
我們要怎樣才能不迷失於這種巨大而複雜的變動年代?
系統思考將引導一條路,使人由看片段到整體;從對現狀做被動反應,轉為創造未來;從迷失在複雜的細節中,到掌握動態的均衡搭配。
它將讓我們看見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槓桿點,產生以小搏大的力量。
這一段採用理性與邏輯建構系統思考,也為現代人植入一股強心劑讓人們適應急速變化的世代。變化和無常本是常態。只是因為科技與資訊快速流通讓人應接不暇,以為這常態是變態。自從1990年賈伯斯發展第一支iphone 手機,就改變了人看世界的角度與速度。從摩爾定律:電晶體的數目每18個月就會翻倍。(這定律已被2023年AI所推翻),加倍這件事隱含的意義是科技進步已從過去線性成長,加數成為指數型成長。進而也推動了市場與自然環境急速變遷的快速變化。(湯瑪斯・佛里曼 2017) 佛里曼認為,儘管摩爾定律、市場、自然環境三股力量加速世界變遷加劇。就業前景不是終結,只要個人、企業和政府致力於終身學習,機器人不會搶走工作飯碗,科技甚至會創造出更多職缺。
進一步從彼得・聖吉系統思考的邏輯,從個人覺察感知到組織變革的需要,系統思考引領一條思路至策略建構至方案執行,再驗證反思與檢討。運用理性與邏輯思考,促進組織創新與前進。讓個人與組織正向迎接環境與市場的變化。
但是不是系統思考的修練是過於理性,而欠缺感性? 回朔前四項修練,自我超越、心智模式的轉變、共同願景、團隊學習,若融入感性元素是不是能讓組織更融合?
若組織只強調功利主義,培養出來的團隊也是野性和尖銳的。我們在團隊學習中探討了深入匯談有信任與愛的元素、在共同院願景中有組織感性元素,組織文化、個人心智模式的轉變更需耐心和細心與感性、自我超越則需要細細察覺。系統思考之前的修練,每一項都含有感性與柔性的元素,進而結合系統思考,即含有感性又理性的均衡力量。
不管個人或組織,系統思考是理性與感性結合的工具。是必備的人生工具。用合邏輯的方式推論事理,符合系統思考的方式過生活。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2023.04.19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3.04.19(三)
課程地點:臺中市樂齡示範中心等四處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二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單元:機構參訪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宜娟
學號:110409519
心得:
來到台中樂齡示範中心,從開門走進來,可以發現環境的用心佈置,讓前來上課的長輩感到很舒服自在,在婉如主任的介紹下,讓我可以更瞭解台中樂齡示範中心所想帶給長輩們是一個怎麼樣的老年生活,對於課程用心規劃,可以看得出課程的多元性及豐富性,而核心課程裡面,又有分成單元課程(時間短約4-8週)、常態課程(銜接、深化、暢度、持續性),讓長輩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
在參觀各個教室後,讓我最有感觸的畫面是:長輩們在學習識字,以前的環境不好,讓長輩無法到學校念書,透過樂齡中心開設的課程,讓長輩可以學習,減少因為不識字,需要請他人代為簽名,或者是因為不識字,帶給長輩困擾以及心理自卑感,從這裡可以看到,即使年紀一大把了,但求知慾望高,從中可以反思一下,長輩們都在終身學習了,年輕人有什麼好不繼續學習的,只想躺平過完人生呢?
對於在課程規劃上,可以看出樂齡示範中心的課程是有深度及廣度,不論是靜態課程或者是動態課程,長輩都能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課程去進行學習。而在機構裡,有時候只邀請手作或運動的老師,對於一些長輩來說,活動的實質內容上,是顯得相當無趣的,對於嘻嘻哈哈的活動,長輩覺得,根本就笑不起來,此時,可以適時地引導帶入靈性課程,例如懷舊治療活動,讓長輩們回顧自己的生命經驗,每個人都有他的生命故事,而這些精彩的故事,便是長輩的生活脈絡,藉由長輩們互相分享,可以從中看到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在對於「覺察」以及「靈性」方面,可以透過每日花一些時間,與自己對話,將時間留在關心自己身上,覺察換個角度說,也就是落實反省後,自己將會變更好,進而提升生命質量,靈性則是當下可以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感覺到的心跳聲、血液在身體各個器官流動起來,只有真正的靜下來,才會感受到此時此刻的我存在著,有意識地感受到此刻的我,此時的我正在哪裡、在做什麼事,立刻拉回到當下,唯有安定自己的內心,才能看到自己所要追尋的目標,將生命活出精彩度。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3/3/21(星期二)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ㄧ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湘雲
學生學號:111409519
這星期我和瓊慧是第一組報告.心智模式就是每個人對相同事物的看法,會選擇性的觀察,產生不同的認知。也就是說每個人對特定事物都有偏見,或說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比如,有一個人遺失了一把斧頭,他懷疑是鄰居孩子偷的,便暗中觀察他的行動,怎麼看都覺得他的一舉一動像是偷他斧頭的人;後來,他在自己家中找到自己遺失的斧頭後,他碰到那孩子,便怎麼看也不覺得他會是偷斧頭的人了。這就是心智模式影響了我們的判斷。當你信任一位團隊成員,該團隊成員所做的事情,90%你認為都會是對的;反之,你不信任該團隊成員,即時他做的事情可能是對的,你也會先懷疑他。但身為管理者,應勇於接受在團隊中,有不同心智模式的存在。對於不同的心智模式,應該試著去理解,帶領團隊反思,而不是完全除。身為最高管理者應下放思考權,讓更多人去探詢自己與別人的心智模式,並與人交流反思,從中讓自身的願景與公司的計畫,達成彼此有共識的心智模式。
如果團隊中有成員,認為這世界上是有天賦的。他可能會以天才來詮釋一些他無法理解的事情,但實際上就失去了探究一些原因的動力。或者認為某一項需求,一定需要後端人員的協助才能完成,沒有去探究需求背後真正要達成的任務是什麼,而錯失一次學習的機會。
亦或者像測試主管M的心智模式,認為大家把發版上線後依然有Bug的問題提出來,是忽視測試同仁加班的努力,且把責任算在測試部門的頭上。這是典型的心智模式產生先入為主的判斷,也可以稱得上是一種「習慣性的防衛」。這樣的病根會大大傷害學習型組織努力的成果。當代管理理論的大師阿吉瑞斯一針見血地指出,目前團體學習效果不彰的原因,是因為大部分的管理者害怕,在團體中互相追根究底的質疑求真所帶來的威脅。學校訓練使我們害怕承認自己不知道答案,大多數的公司只獎勵擅於提出主張的人,而不獎勵深入質疑複雜問題的人。縱使我們覺得沒有把握,為了保護自己,也不會露出無知的樣子。結果任何對潛在威脅的探究都被堵死了。最後形成阿吉瑞斯稱的“熟練的無能”,也就是團體中充滿了許多擅於避免真正學習的人。痛苦的揭露了我們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自我防衛遊戲。但要使團隊成員能反思這些問題,需要組織配合長期與系統性的訓練。從上而下都要懂得心智模式,由第一級的領導人先參與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