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第4週
課程時間:2022.10.04(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課程單元:第4週 自學 What & How (林英姿老師)
授課教授:林英姿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呂佩招
學號:111409506
心得:
一. 被擄與回歸,第一次聽聞用被擄來形容學習,卻也是非常貼切。聽英姿老師一堂課下來,彷彿是看了一齣戲,看了一場她的人生學習歷程戲,我的眼球跟著她的舉手投足,目不轉睛地盯著。從自學意產區九宮格可以透過覺察與思考檢視自己的學習模式。
二. 談到自學,我自己在5年前開始自己從網路影片自學烘焙,這幾年的練習下來也做了數十種麵包、甜點,看著麵粉變麵團;再由麵團變成可以享用的麵包、甜點,真的是療癒的過程啊!而自家兒子在去年因疫停課在家線上課學習期間,利用課餘自學吉他也讓我佩服。女兒今年小學畢業後,也自己看影片自學勾毛線,遇到問題也自己找老師去詢問、學習,也讓我欣喜。她看著自己完成的作品,臉上滿是自信與成就感啊!
三. 我平常帶安親班學生用5W1H寫文章,今天學習到英姿老師分享用5W2H來檢視學習,滿滿的收穫啊!希望自己也朝著回歸的路走向回歸。
自學 WHAT &HOW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課程時間:2022.10.4 (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課程單元:第四單元、自學 WHAT &HOW
授課教授:林英姿老師 /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潘彥榛
學號:111409507
心得: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有學無界的「自主學習」是培養自我再非所學的領域,創造多元能力;
有教無界的林英姿老師撼動人心的一席課,展開自我的一場對話:
WHATs ??? WHY NoTs ??? 若說生命一場宿命,化解內在的冰山,翻轉人生。
一張紙,一隻筆,編織成一片天馬行空,唱歌的文字、飛躍的線條,舞動的星空,微笑的清風,像“星星的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自小就有學習障礙,但「每一個天資獨特的孩子,都需要一個懂他的老師。」觀看這部2007年印度電影:「心中的小星星」,也許是每個人的縮影,現實生活就是阻礙、啊!誰??? 攔住你了!沒有人!但,你會給自己多少時間,去實踐最初的夢想。
面對整片海洋、整座山巒,時間鐘擺一直向前走,沒有盡頭,有著很多的夢想,有著很多想做的事,生命的延續,只會出現一處又一處的路口,唯一的念頭,是對充實生活內在的品質,滿足自我心靈的喜悅,因為死亡的時刻,以及造成死亡的狀況,是完全無法預測的。相信如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書信中所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洗淨生命、燃燒靈魂,又如海子所言:「其實,你的一隻眼睛就可以照亮世界,但你還要使用第三隻眼,阿爾的太陽。」也許,想法改變,未來將看見另外一種可能性,一種充滿意義,令人振奮的生活方式,盡己能力所及,畫一團火,邀請一切火中取栗的人,開始點這把火吧!燒吧!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 第四單元: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課程時間: 2022.10.4 (二)
課程地點: 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潘彥榛
學生學號: 111409507
終身教育應是:「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沒有任何階段的教育劃分,是新觀念、新制度,是翻轉自我新格局的新機會。」
課堂老師分享的出國留學之「國際友人豐富人生旅程」的知識及經驗,砥礪學習過程中抱如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的態度與胸襟,謙卑地吸取多元文化及國際視野,不拘泥於細枝末節及閉門造車,以朝向「處處皆是學問,人人皆為我師」的學習境界。
綜覽國際組織與成人教育的發展歷程,向世界找答案,在UNESCO、OECD、EU、CONFINTEA國際組織積極倡導與推動的影響力之下,同時應呼籲國人展現國際化多元關懷世界觀,將觸角延伸各領域中,朝國際思維素養發展,如新北市辦理搭配國外來臺華裔青少年志工大使的方式,以「國際教育」結合「服務學習」深耕未成人語言教育的種子;本校與多國有海外研修國家及姊妹校學習國際交流,借鏡各國經驗優化在終身學習的國際競爭力,並將「國際教育」融入成人教育規劃中,重視對「無用為用」的軟性人文教育,培養多元領航力成人學習人才,期以台灣終身學習的墊堂,實踐社會力與助人力的世界公民。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 第一週:課程導論+師生座談會暨迎新活動
課程時間: 2022.09.13 (二)
課程地點: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黃幸寧
學生學號: 111409512
明烈老師說: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要在發生中找到意義並獲得啟發。
遇『緣』則有師。
文殊菩薩是七佛的老師,有人問,那麼文殊是否有老師呀?
有,文殊遇緣則有師。
這個世界上一切有因有果有緣,其中交錯盤纏著,即便沒有人的獨行,智慧的開啟從整個龐雜的系統,也可以有所得。
遇緣,可以這麼說,看似不經意的來到我們生命當中的人事物,其實都是有意義的,需要沈澱耐著性子的一塊塊拼湊著,我們要儆醒著帶著覺性,不要錯過。
文殊菩薩是七佛的老師,但是卻願意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佛經裏的菩薩,每一尊都是久遠已成的佛,為了陪伴更多的眾生,祂們願意一直成為菩薩的來到世界,重新當學生,一直當學生,跟眾生亦師亦友的教學相長著。
要來念暨大,我花了好多時間著準備自己,每一個來到我面前的人,當他們貢獻自己的煩惱時,為了要解讀這些煩惱,用每個獨特的人聽懂的方式溝通表達,為了克服自己的尷尬癌,我曾經以為躲在這個身分好舒服好安全,但是看到有人受苦的時候,覺得沒有適當的內建翻譯軟件,雞同鴨講的,又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聽話照辦的拜佛、靜坐念經,所以在師父退位之際,我叛逆的跟師父請假下山學習:)
我的人生就是一部叛逆史,但是我父親、師父都走了,我叛逆的額度要省著點用了。
記得剛出家的時候曾經因為自己的叛逆跟師父表達自己的歉意,師父回答我:我自己也要修行的呀!
今天,終於來到這裡,明烈老師說的話都是經典,比我還要「佛」,頓時一直覺得師父還在⋯
感恩因緣讓我來到這裡。
師父,給了我「夢」,叫我傳夢,一則提醒我: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知幻即離,離即菩提。
一則是知夢,就宴坐水月道場,大做夢中佛事。
我是在爸爸一直為了反攻遲遲到47歲才有的孩子,因為我是難產卻意外活下來的,所以爸爸總是不斷一邊叫著我:幸寧呀!大難不死 必有厚福,妳之後都會幸福安寧的。
從此,幸福安寧就是我一路上的追求⋯
我追得好累啊!
當我想到爸爸媽媽離開了,我怎麼可能幸福安寧,到這裡我就開始想要找解決方案,雖然我念三育神學院,但是只要想到我在天堂裡看見我愛的人因為不相信上帝而墜落,我怎麼也不願意⋯
我的人生的每一次轉折,讓我從極端的光譜走向另一個極端,當我打開心擁抱這兩個極端的光譜,發現自己漸漸的寬容也溫柔了,從此不再劍拔弩張,不需要追尋安住在自己心當中的淨土,哪裡不去了。
我鬆坦的讓生命的流帶領我⋯
也許在久遠之前,我們早認識了。
我們來,只是圓滿一個緣❤️
楊欣怡111436503
2022-10-06, 週四 13:04
2022全民終身學習論壇: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課程時間:
2022.10.01(六)線上課程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2022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學習型城市與樂齡學習新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 楊欣怡
學生學號: 111436503
首先,感謝暨大和學校老師安排了這麼棒的活動,在疫情險峻之下,學生們還能有如此美好的學習環境與資源,真的是非常感激 ! 雖然是線上論壇,但是能夠學習到的理念和知識也不比現場授課的少,相反的,在鏡頭之下,同學和老師們反而更沒有距離,藉此也得到了很多老師以及同學們對課程的分析理念和想法,真的是物超所值!
<專題演講>終身學習新趨勢與新未來
主持人:吳明烈教授 主講人:黃富順講座教授
老師準備的講義很詳盡,內容也很多元,其中說到少子化的課題,這是現今社會必須面臨的窘境,少子化和高齡化不只是全球的問題,也是臺灣目前首要解決的社會問題,2021至今全球高齡化國家也已達到24個,臺灣65歲以上老人人口比率為17.26%,老師也有提到,因為少子高齡化會造成後續相關社會問題,如經濟負擔重、就業困難、房價高的問題,所以在一連串的社會問題之下,我們應該要著重在未來發展與學習的各個面向,讓終身發展變成趨勢,然後像老師說的,做好政策的規劃,來因應未來的挑戰。
<論壇一>學習型城市的新未來
主持人:蔡怡君副教授 主講人:吳明烈教授 與談人:王政彥副校長
此次主題邀請到三位老師,實在是讓我們受益良多,其中老師說到的國際型城市學習大會,讓學生諸多嚮往,學習之路永無止盡,然後各個國家的城市大會也反映出了國家對學習的重視,學習不只是在學校,從而延伸到家庭、社區、企業、政府,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以及養成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文化,簡報中也有提到各個學習型城市,例如宜蘭縣、苗栗縣、南投縣等等,我覺得學習可以很有趣,而不是紙上談兵,讓城市和國家都能與時俱進,共同成長。
<論壇二>樂齡學習的新發展
主持人:賴弘基教授 主講人: 蔡怡君副教授 與談人:蕭婉鎔副教授、夏榕文副教授、賴弘基教授
樂齡學習也是一個全新的趨勢,現在人越活越老,愈來愈高齡化,必須透過學習以因應社會改變,老師說到高齡社會的施政重點,有自主、自立、共融、永續四大面向,其實就跟我們息息相關,如何建構高齡友善和安全的環境,讓社會破除對高齡的歧視,這也是我們終發班可以去發想和研究的課題,其中有很多活動可以協助高齡學習,例如男性工棚,透過創意學習課程,也可以達到學習的效果,我覺得學習方式有很多,其實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尤其處在高齡化化社會,讓自己像流水一樣一直緩慢的流動,也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
<論壇三>成人教育調查的新發現與應用
主持人:吳明烈教授 主講人:李藹慈主任 與談人:楊國德教授、陳姿伶教授
成人教育的應用面很廣,雖然整體皆以職業去發展,不過也有很多不同的動機,每個年齡層的學習動機都不相同,就以我本身而言,已踏入職場很久,想進一步念書的動機,就是實現自我理想,一直以來都想繼續讀書,也想在工作上學習更多HR課程,所以就有繼續學習的想法,但是其中也可能產生老師說的情境障礙,例如疫情影響、交通不便、工作限制等等,其實都會影響到學習,未來有機會也會研究這一塊議題,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楊欣怡111436503
2022-10-06, 週四 12:05
課程單元: 第一單元:課程導論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導論
課程單元: 第一單元:課程導論
課程時間: 2022.09.17(六)
課程地點: 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楊欣怡
學生學號: 111436503
第一次正式到暨大上課,睽違多年重新當回學生,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面對著校園新鮮的空氣,還有整齊乾淨的教室,覺得心曠神怡,學習上也更有動力,謝謝吳明烈老師對系所課程的講解,讓我們都能知道系所的發展史,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所以讓我們這些後生晚輩們能夠有如此完美的學習空間,也感謝當天迎新的老師們以及學長學姊們,安排如此用心的迎新活動,讓我們每一位碩一新生都有賓至如歸的感受,非常親切而且感覺窩心,明年當我們也是碩二的學長姐的時候,也希望自己也能夠帶給學弟妹們大大的感動,因為大家都很棒!未來的兩年,一起加油!
終身學習與人力發展專題研究
課程單元:第四單元:自學 What & How
課程時間:2022.10.4(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授課教授:林英姿/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陳湘雲
學號:111409519
林英姿老師真是厲害.沒有拿麥克風還可以用那麼大聲的聲音上課.而且課程內容精彩有趣.林老師真的是一位相當優秀的老師.老師今天從自學的主題讓我們了解到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由自學去完成夢想.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不一樣.想要學習到的知識也都不一樣.所以透過自學可以讓自己更快速的找到目標.林英姿老師還是創業家真的很厲害.林老師是可以把每件事情都規劃的很好.今天的演講真的很精彩又實用.謝謝
吳明烈和林英姿教授的分享.
心得
課程時間:2022.10.04(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自學What & How
授課教授:吳明烈/林英姿 教授
學生姓名:黃幸寧
學號:111409512
英姿颯爽,英姿老師的眼神、身段從骨子裏透出不讓鬚眉的大器之氣,都說君子不器,終身學習者體證著。
我們生來就是無限的可能性,愛自己的一種活法,就是淋漓盡致的生活現實的打磨中不斷的激發出、發現著那個不器的自己。
要面對現實,當然要先成器,再不斷的在因緣和合之中打破鍛鍊,馬步端穩,內功紮實,之後一通百通。
我以為堅持重複21天的練習養成習慣就好棒棒,而英姿老師的自我要求是三年為一個進程。
老師自謙自己是「終身學習者的個案分享」,也帶領我們一步一步的自我檢視,老師自己設計的一個縱座標跟橫座標,外在壓力度與回歸旨趣度,我自己個人的檢測是落在「拒絕被擄、計劃回歸、自我導向學習模式,成我族」。
感謝自己的父親給叛逆的我一個做自己的機會,但是也到了這個年紀才懂父親的愛,明明知道這樣的選擇這樣的路,孩子走了也許會遭遇什麼挫折,因著愛,他安靜默默的只是支持我⋯
爸爸跟著他的校長蔣中正信了基督教,而我在升學主義時期,國二的時候在電視上看了德蕾莎修女的報導,德蕾莎修女是我的第一個偶像,因為她的愛,愛得很夠本,當時的我覺得這樣的日子才是我想要過的⋯
面對當時在台北,升學主義競爭下的我,拒絕被擄,愛學習的我用屬於自己的流,慢慢回歸中。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故事為終身學習做一個示範,英姿老師正在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