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0.10.18
課程地點:中科104會議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李宛蓁
學號:109436516
第一堂課後心得分享
終身學習發展概念建立在三個基本的面向:學習並非僅是終其一生,而且是普遍發生於生活的周遭環境中,同時個人具有動機參與之。 終身學習涵蓋終身的與全面的學習概念,係指個體在一生中於各種生活環境,所進行一切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包括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目的在於增進個人的知識、情意、技能與能力,進而提升個人生涯發展、生活適應以及創新應變的能力,並促進社會的進步與國家發展。
課堂上教授分享了五共:共學、共好、共享、共樂、共益,雖然同學們是沒有血緣的親人,但可以在課堂上互相激勵及奮鬥的夥伴會對自己帶來益處及加成的效果,且學習是快樂的一件事情,分享彼此經驗,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
教授在課堂中談到分享是一種關懷與喜悅 分享凝聚了感情與熱情分享是落實終身學習的必要方式,
且分享在德國念書時的許多生活經驗,其中透過旅遊體悟更多人生經驗,尤其是許多國外景點要好好走,這輩子可能就只有這麼一次。
更喜歡老師得終身學習嘉言錄: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關鍵在於能夠從所有遇見與發生中,找到意義並獲得啟發。
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成人教育學學習型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學習時間
2020.10.27
上課地點:A 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一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王素貞
學號:109409514
偉豐同學整理報告讓我們對「社會學習的批判與省思」更加了解報告內容,可見其用心的收集及國內外資料成果豐富。其內容包涵:定義、溯源、時間軸、脈絡、國際現例與台灣。
老師講過1960年代學習社會的新型態社會構想,首先追溯學習社會的概念,其次省思與批判學習社會的實踐策略與願景,繼之探究學習社會之模式,進而提出反省式全球學習社會。
定義:以終身學習為基礎、以學習型組織為主要載體。時間軸:一.1960年代萌芽、二.70不斷發展理念、三.80年代開始注意到實際層面、四.90年代正式進入實施階段理念更周全與明確。
社會學系一詞1966年奧地利學者貝德納立克首先提出,其後1968年美國學者赫欽斯提出「學習社會理念」( The learning society )。在1973年卡內基高等教育委員會也提出見過學習社會的構想有回流教育、遠距教學、開放大學等等。開放大學(The Open University)最早起源於英國,在台灣稱之為「空中大學」台灣的開放大學有國立空中大學以高雄市立空中大學兩所,其優點是回流教育、沒年齡限制、時間彈性、隨進隨出、學分累計,因應個人的需求而學習。老師講到萬國通路公司的董事長謝明振,24歲白手起家經營行李箱事業,因疫情關係成立觀光工廠而翻轉戰場成績優越,所謂的面對不景氣的大環境要有新思維接受挑戰。
聯合國21世紀國際教育委員會1996年提出「學習:內在的財富 learning treasure within 」報告書強調創造未來「社會學習」的重要性:「學會認知 、學會做事 、學會共同生活 、學會生存 」
台灣1998年教育部發表「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提出學習社會的發展目標、建立學習社會的具體途徑,朝目標邁進。社會學習的兩大支柱:終身教育與學習組織。
最後社會學習的省思與批判小組討論主題是學習性與社會有什麼缺點?學習社會真的存在嗎?他到底是一把鑰匙還是一個烏托邦的迷思?有沒有適合台灣的實際辦法嗎?烏托邦社會是夢幻中的理想社會或是真實社會存在的構想,我想每個人都有往他自己的烏托邦途徑學習邁進,至於達到烏托邦的理想境界要看個人所定的理想目標,總之他是一把鑰匙方法是要自己多方嘗試才能達到此境界...
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3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學生:林珮瑜
學號:109409502
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吳沂清,林彥妮
沒有學習的發展,是空洞的;沒有發展的學習,是盲目的。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概念,為自己的學習承擔更多的責任,終身學習,取代終身教育。
台灣目前類似廣泛模式。社教館已經改名為生活美學館,為為教育部管轄,現為文化部管轄。經費教多,工作人員職等提高,但對社會教育推動較弱。自主學習團體,綻放生命的光與熱,學習會提升一個人的生命力,和人的生活產生密切連結。培養好的習慣,建立共識,學習會改變人的生命。
高齡人口如何走出自己的家,活化體力與腦力,對健康的影響。腦動,運動,互動,手動=四輪傳動
保密防跌:保持密切的互動,防止跌倒。
學習社會白皮書行動方案2.0:要有足夠的經費,好的團隊去推動,才能讓政策好好運用。回歸系統思考,才能讓政策如實推動,而非貪圖方便,只求經費核銷。要學習如何解決社區問題,未來的需求,挑戰。社區的觀點,可以從行動及心理出發。從生活中找到問題,透過社區學習機制,解決問題,化成行動,促成發展。
清楚社區中有哪些資源。
整合資源,資源: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組織資源,地理資源(環境資源)
參予式預算:讓民眾透過公民審議及溝通協調方式,讓財務更加透明化,讓更多人對組織有認識
幸福社區的概念:在地人口留住,外來人口進駐,當地房價保值,居民素質提升。社區學:幸福地理學,住的地方會影響幸福。創意:產生原創性的想法。創新:將創意加以實踐落實的過程。創新=創意+實踐。
職業是被一個地方所定義出來,美是共同的事物,生活在這裡純粹的好,層層疊疊,堆疊出文化的厚度。
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今天的課程是由沂倩和彥妮同學分享「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收集資料豐富多元,能清楚說明各種不同的面相,包括:什麼是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要如何推動社區學習、臺灣地區推動社區教育的發展、近年來致力推動的地方創生,以及最後的小組實例討論,讓大家更了解主題的整個脈絡。老師一開頭先問大家為何要社區學習?因為沒有社區學習的個人學習是盲目的,沒有個人學習的社區學習是空洞的,兩者必須合而為一,眾志成城,凝聚共識與向心力,以持續促進社區中的個人自我成長以及社區發展。社區學習隨著世代變遷、生活型態不同而有所改變,目前台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及青年人口外流問題,行政院為達成「均衡臺灣」之目標,特別訂定108年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國家發展委員會將全台人口外流嚴重及居民相對弱勢之鄉鎮,列為地方創生優先推動地區,期望根據地方特色,發展地方產業,讓人口回流,以及促成青年返鄉,就如同台青蕉熱青年王繼維般的築夢踏實,為高雄旗山這塊土地挹注新生命。國家發展委員會期望以「投資代替補助」,協助推動地方創生,只是也不能單靠外部的力量,內部力量的產生尤其重要,要與人的生活產生密切的連結,並且學習改變人的生命。同學分享的「厚熊笑狗」咖啡館,它的立牌上寫著「老有所用,互相照顧」,看到創始者的理念,還有這群長者快樂學習的笑容,很是令我感動,每位長者似乎重拾生命的價值與尊嚴。
在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2.0的終身學習行動方案中,推動城鄉社區學習方案,除了要爭取經費,更要有對的組織團隊、對的人去推動,非僅是為了核銷經費敷衍了事,而是要採系統思考去找出社區問題,並且化為行動去解決社區問題,如此價值才能充分發揮,
亦促進社區的永續發展。地方創生place-making,透過盤點地方既有「地、產、人」的資源優勢、確立地方特有的獨特性與核心價值,及導入「創意(設計力)、創新(生產力)、創業(行銷力)」的輔導機制,為地方注入產業發展動能,創新=創意+實踐,空有原創性的想法是不夠的,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努力加以實踐更為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推動社區學習的一顆種子,社區亦是我們學習的殿堂,唯有彼此共學共成長,才能促進社區的發展,一起努力吧……。
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本周由我及彥妮一起報告「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該主題,我們從四個面向作解說:一、何謂社區學習?何謂社區發展?二、如何推動社區學習;三、臺灣地區推動社區教育發展;四、地方創生;最後以實例與討論做為同學們互相討論、激發創意與分享的時間。
在此次的報告中,我們加入了許多關於地方創生的相關資訊,透過影片及文字的介紹,了解到台灣的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的脈絡是漸進式地跟著潮流推進,從早期文建會的社區總體營造到衛服部社區發展至去年萌生的地方創生,每一步都是因著社區人、地、產為基礎核心,透過居民的力量凝聚共識,發展出自己所在社區的特色,除了留住年輕族群,進而吸引外來人口駐足,這次報告中的土溝村即是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創生示例,把地方當作自己的品牌經營,讓地方更好,
也讓居民過得更好,土溝村的蛻變是在2012年,由黃鼎堯等人從藝術創作出發為地方帶來不一樣的能量,將一個老舊的村落透過藝術創作重新活化社區,賦予新的生命力,創始人說著「村是美術館,美術館是村;農民是藝術家,農產品是藝術品。」這樣的概念,讓地方創生能夠真的實踐,用共生來創生。
而學習帶動行動,促成發展並累積社會資源,其類別有: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組織資源、地理資源(環境資源),因此推動社區發展需要資源整合,而創意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意即原創想法/創新=創意+實踐。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03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黃佳慧
學 號:109409504
課程心得: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吳沂倩、林彥妮
為什麼要社區學習呢?社區學習就是讓成人脫離學校之後也能夠繼續學習,有著終身教育的概念,而終身學習與社區總體營造都是要促進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又有什麼不同呢?社區營造主要是“凝聚社區意識”,尋找地方特色,社區發展工作針對社區居民之需求,由當地社區居民自行擬定推動計畫,社區發展是國家建設的基礎。為什麼社區發展很重要?1.改善居民生活2.保留吸引人才3.增加工作機會4.使犯罪率降低5.促進社區繁榮6.活絡社區經濟。不論是社區總體營造還是地方創生都是強調地貌、產業、人才,社區總體營造是1994年台灣的新名詞,根據一個社區的特色改造其文化面貌等,而地方創生發源於日本,其中心思想是「產、地、人」三位一體,自2016年起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計畫,地方創生最重要的「創生」概念就是可以使一個地方能夠不被世代的洪流淹沒,可以繼續留存;地方創生與社區學習是相輔相成的。報告同學介紹了「厚熊笑狗」為埔里基督教醫院、愚人之友基金會、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共同推動的,創新理念所創設之長照生活品牌,目的在於推動「互相照顧」的長期照顧模式,而「厚熊笑狗」即是取於閩南語的諧音。每個人都會老,或許健康、或許不健康、或許有錢、或許沒錢,但不論是哪一種變老的方式,都需要人與人互動,老師提到了「保密防諜」是對於老人重要的提醒,意思也是與人保持密切互動,防止跌倒;當我們老在一起時到底可以做什麼?提早開始思考這樣的問題,就能更願意投入這些議題。我們住的地方、遇到的人事物,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對自己產生影響,幸福地理學意旨住的地方會影響你的幸福,這就像是古代的孟母三遷,不論是原生家庭的生活、價值觀或是學校、社會對於一個人的將來有著遠深遠的影響。最後報告者介紹了台青蕉(台灣青年愛香蕉),台青蕉有兩個意義:一個指72年次的團長王繼維(老王)與其他旗山在地青年組成的搖滾樂團;另一個則是同樣由老王領軍的在地創意團隊。越來越多青年願意返鄉,用自己的力量將新活水注入社區,使社區共好;他們左手玩樂團,右手推廣香蕉,不只用音樂吟唱青春,更把自己的青春種在旗山沃土,希望讓旗山香蕉再次偉大。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03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主題: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陳昱蓉
學號:109409509
課程心得:
學習思考的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上週於「2020全民終身學習論壇」時,進到場內剛好聽見「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2.0」,當時點頭如搗蒜,聽見從1998年的1.0版本至今,睽違22年後出現2.0版本,演講者的每句話皆相當有道理;今課堂上講到現實面-「經費」,各機關單位預算將直接與間接性的影響執行層面,如何使每一塊錢的經費,皆能妥善分配,並發揮最大的價值。經費,是欲達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2.0「柏拉圖」的驅動力之一。對此,自我的反思,深度思考的學習品質,實則比勤奮更重要,批判性思考亦是「深度思考力」。
面對人口總數減少、高齡少子化,以及城鄉發展落差不均等問題。倘若「地方創生」能與「創意、創新、創業」結合,並支持青年返鄉就業,提升社區發展。年輕人口大量移向都市,造成鄉村地區的勞動力老化和產業衰退,當社區發展漸漸成功之時,亦可能改善此社會現象。
2020.10.20 課程心得
課程時間:2020.10.20
課程地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A302教室
學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學生姓名:黃慧玉
學號:109409510
學習型城市的課程中提到有關台東的例子,這個城市所承接的計畫在第一年固執己見的做了自己希望的藝術牆卻沒有符合計畫案的終旨;第二年沒有將計畫延續在同一地深根而是移往其他區。讓老師覺得這個計畫主並沒有盡到這份補助的主要責任。
從剛開始聽老師講述終身教育到近期的學習形城市,以及自己做的社區大學;論壇的學者所發表的相關內容,似乎越來越懂這整體的脈絡;但這全部的一切都必須圍繞在個體本身的自主性學習身上。這些美好的願景才能變得更進步和更完善。
今天的組別所用的壁報紙討論,我覺得很棒,有一種參加營隊及時發表的感覺,雖然很努力聽講,但要在短時間內想出好的提案,也還是回到老師常說的:時常聯想專業並且問題探討,讓發現成為自己的找尋答案的動機並成為這科別中的專業。在生活中處處留心周遭的相關議題,或者和相關人士交流成,才能變成即時發揮的媒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