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教育學研究
2020-11-13, 週五 21:05
社區大學永續發展策略
成人教育學研究
上課時間:2020.11.10
上課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終發碩ㄧ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王素貞
學號:109409514
社區大學永續發展策略
報告是黃佳慧 黃玉慧同學 大綱有:一.社區大學發展脈絡二.社區大學發展策略三.社區大學實例分享 四.實作。1998年台灣推動終身學習的重要里程碑,2002年政府公布終身學習法,將社區大學明確定位為終身學習機構,促進了社區大學蓬勃發展,社大的蓬勃發展除了得力政府部門支持,另一方面也得力民間力量的整合。1998年邁向社會白皮書 1.0,社區大學的講師有大學老師及專業領域的老師,目前社大的模式有公辦公營、公辦民營未來可望鼓勵民間興學,另闢民辦民營的模式。社大的辦學特色:學術性課程、社團性課程、藝能性課程可隨個人興趣選擇。社區大學永續發展遭遇的問題有:1.少子化2.人口高齡化3.大學教育普及及大專院校的招生壓力。
國外首創成人教育的是丹麥的Grundvig是丹麥成人教育之父,創辦了人類史上第一所「民眾高等學校」強調心靈成長與解放教育。世界社區大學的名稱:德國民眾高等學校、日本短期大學、澳洲城市及區域學院、挪威區域學院、荷蘭技術學院、美國社區學院、加拿大社區學院、英國擴充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及成人教育中心等等。
雙和社區大學瓦窯溝計劃,因都會區的發展快速造成都市問題,因應解決之道並結合新中和社大,地方耆老與達人依地方需求及型態所促成的生態區域,而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從這社區的學習並內化為我們學習的養分,增廣我們的視野以樂學、樂業、樂活、樂居為烏托邦家園的構想則離我們不遠了。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10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主題: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陳昱蓉
學號:109409509
課程心得:
記得在幾年前,家人欲前往美國圓留學夢,因美國四年制大學學費較貴,故進而選擇學費負擔較小的-社區大學(雖然比起當地學生,學費依然高出許多)。當時,懷抱著憧憬與熱誠的家人,求學期間分享其所見所聞,就讀美國社區大學部分的學生認為,學費相較四年制大學便宜許多,重修亦僅需花費少數的重修費,故對於教育資源較不珍惜,學生程度亦較不一致。不僅是美國,在任何國家亦同之,既使教育資源的豐富與多元,實則遠不及求學者之心態。
社區大學的優勢之處在於不限年齡,學習者通常具備地緣關係。若能透過「代間學習」串聯「社交處方籤」,以利己、利他的精神,年長者將經驗傳承給新時代的青年,引導青年走向未來;而人際互動則拉近代間距離,達到健康促進、改善社交互動、提升主動學習意願,進而打造友善、共融、平權的學習環境,則為共好。
2020.11.10 課程心得
課程時間:2020.11.10
學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
學生姓名:黃慧玉
學號:109409510
心得:
在尚未探討此專題以前我認為社區大學就只是掛著大學之名的大型才藝班,校舍通常都附屬在高中或大學場地共同使用,感覺也不像正式大學制度一般的嚴謹,所聘老師通常都是業界工作者。但是做了這主題以後我才知道社區大學的成立意義和對於人民的重要性及肩負的發展理念並且帶動當地社區的發展同時包含該地區的歷史探討、承接、未來展望,有些社大所成立的地方學更是地方學融入學校的特色教育中,使孩子對於當地生活環境的認識及認同更為深厚。
以前我上過台南永康區的大灣高中附設的社區大學,每每上課都和各界人士一起共學,交換不同領域有趣的事情或者用各種觀點討論所遭遇的事件,有些人到現在也都還有聯絡。走入校園便發現同行的同學有著各種年紀,即便年過半百依然無比專注地聽講並實際練習,我上課時總能聽到隔壁胡琴班的同學練琴聲,一邊上烘培課一邊聽音樂也是很典雅的享受。
一個地區的連鎖教育良好帶動的層面包含:經濟、人口居住意願、交通建設、相關商店的設置,也會使居民因在此居住而自豪感到幸福而產生認同進而有正向的循環。
編列國外社區大學資料時才知道美國的學歷是可抵大學前兩年的且收費相較於名牌大學更為低廉,成為一些留學生轉名校的跳板。在台灣無法做相同的辦理;起因於台灣大學的普設和社區大學設立宗旨不同因此無法效仿。
每個國家想給人民的終身教育理念有所不同,我相信激勵自身的終身學習才是各方面、領域永續成長的最佳動能。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0.10.18(日)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盧冠伶
學號:109436517
歐盟終身學習備忘錄:終身學習可被視為一切有目的的正式與非正式學習活動,其目的在於增進知識、技能與能力。
終身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其實是融入在我們生活之中,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人的一生即是學習的過程。若一生都在學習,那學習的對象將不僅僅是老師,而是擴大到你我身的的每一個人,不分貧富貴賤。時間與空間也不受限;空間不受限在我們第一次上課老師就帶給我們深刻的體驗。
在戶外教學的過程中學習OECD提出的知識經濟、知識管理、學習經濟、知識管理與數位落差等概念。
本次上課分配到介紹知識管理;知識管理過程中依傳承、應用、共享、創新及擴散為架構,運用合適的推動方式並搭配制度設計,以達成知識分享、學習及創新的效果。突然體悟到,其實在工作的部分活動中就是在做知識管理,學習、工作、生活能夠融合在一起,讓人更樂在學習。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0.10.18(日)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利慧玲
學號:109436507
第一堂老師的課因公務在身沒法上到深感可惜…
所以只能僅就老師提供之PPT教材來分享學生之意見。
1.在課程中對於OECD的整個發展史及演進有了初步的認識及了解,原來終身學習發展歷史可以追朔到那麼久遠之前,因為學生在還未接觸終身學習領域前以為這只是這幾年才有的議題而已,這點就是學習不夠才有的迷思。
說到為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的理想,需考量的三項相互關連要務提到了,
(1) 首先在於改善終身學習的基礎,以促使所有學習者能獲得工作或繼續學習所需要的資格=>在一開始的學習上就要先奠定一個好的學習基礎,也根據這基礎在未來進入社會後透過所謂的回流教育來增強本身的各項技能、知識及確保人人從教育訓練中獲益。
(2) 其次在於促進學習與工作的轉換及互動=>在同事間的競爭下才發現工作上的薪資、升遷的落差而有了再次學習的認知及心態,而促使自我本身得再精進學習。
(3) 最後則是需要再思考所有學習提供者的角色與責任=>我覺得終身學習是為了讓學習成為更好的學習者,透過每次上課的過程中不斷反思來檢視我自己,知道學習別人的長處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
2.其中還談到了學習經濟,在這樣的理念下可以同時也結合了學習型組織、學習城市與學習型區域都應該獲得充分發展,並可促進經濟的永續發展。原來學習與經濟也是密不可分的!而且不只是要個人學習還要強調組織學習的重要性,學習在透過組織間密集的資訊交流,同時各組織間也存在有穩定且高相互信賴的關係。組織間成功的溝通網絡係築基於組織內有效率的資訊交流及充分的社會互動,因此組織必須發展成為學習型組織。以前學生認為只要自己學習好就好,跟別人到底有何關係?事實則不然,因為學習也是要增強在社會上的人際關係,不是單靠一己之力就可完成的。
3. 知道最好的一切,且將之發揮至極致,才是成功的生活。而目前我也將朝此方向前進,透過現在的再學習就是知道最好的一切,而未來將運用在工作上來發揮我的所長,創造更成功的生活。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0.10.18(日)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范霈穎
學號:109436502
老師課堂中帶領我們思考許多關於終身學習的領域現況與問題,以下針對幾項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做分享:
一、終身學習V.S終生學習
從兩者的字面及概念上來說,「終身」代表的是人生到達某個階段具有某種身份後才開始的,直至去世的一生,常用於生活、婚姻、利益、職業、權利等方面,強調生的狀態;而「終生」則是從自然界生命中延伸出的一輩子時間,表達一個人用盡一生的時間去追求某樣事情,也表達人的執著和堅定的意念。因此,我覺得這兩者都可以涵括「終身教育」的理念,「終生」代表終其一生對於知識與學習的渴望,進而做出學習的行動;「終身」則代表在生命的狀態中,可以透過各種生活周遭的環境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而也可以從「身體」來探討,學習除了透過大腦吸收新知之外,五官及四肢也都是學習的工具,透過觀察、動手做,也能誘發出學習的動機。
另外,我覺得「終深學習」也可以是另一種詮釋,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只要多方面學習,對於有興趣或是在職場、生活中需要具備的技能,也需要透過深度的學習來讓自己儲備因應環境的能力,使自己擁有足夠的資本來面對知識時代的挑戰。
二、「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
在修習老師的課中,老師的國文造詣讓我深感欽佩,且文字透過溫暖的提醒讓我們了解生命中的哲學。
其中「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關鍵在於能夠從所有遇見與發生中,找到意義並獲得啟發」這句話讓我非常有感觸,師長與同學們都是從台灣的各個地方到來,一同匯聚在中科與暨大上課,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人生課題來學習,而因為學習的緣分讓我們聚在一起,時而分享課堂新知,時而分享工作甘苦,時而分享生活趣事,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用不同的方式陪伴彼此,也謝謝機緣讓我擁有這樣的遇見與安排。
三、移地教學的體會
下午老師帶我們至中科附近的社區、公園走動,並進行小組學習,在這次移地教學以前,我從未也並沒有想過要在中科裡面走走逛逛,直至老師帶領我們在附近社區逛逛時,我才發現原來在科技公司林立的科學園區裡面,有著這樣特別的風景。
而小組在進行OECD於終身學習發展的分享時,我們這組負責「學習經濟」的報告,《第五項修練》所提及的學習型組織概念帶給我許多反思,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每一項都是學習型組織的根基,其中系統思考的觀念讓在全球化時代生活的我們更清楚知道各個小螺絲之間是如何互動及互相影響的,從片段看到整體的能力,需要有結構層次的洞察力,才能有更適切的決策。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0.10.18(日)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在職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朱玉梅
學號:109436501
人類的進步是因學習而來,從狩獵到農作、到工業、到科技、到資訊、到網絡,是人類歷經各年代的知識學習累積及創造。
隨著人類進步的歷史,中國的科舉制度創立了私塾、學堂,教導的對象為由成人轉孩童,歐洲於17世紀初開始有教會成立並對孩童進行教育,此後成人教育被忽略了,雖然成人學習仍在進行。到了20世紀成人的教育在歐美再度被重視。終身學習縱跨生命不同期程的學習:懷孕時期的胎教、幼童期的形塑、成年期後的各種面相學習,工作、生活、興趣、發展等等。
在網絡發達的現今,終身學習不只是個人的學習,更是社會的、國家的乃至全球性的學習。人類不僅是依著意願去學習,更是應順著世界進步發展潮流學習以符應日益進步的社會環境。
108課綱的改變,以素養為導向,強調學生帶著走的能力,而其最終目的為能夠終身學習。
不管是OECD或者APEC的定義都顯示,知識已經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投資要素,而且其重要性已超過土地與資本。因此,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幾乎可以用其擁有的知識存量來代表。財富分配的方式改變:以前擁有土地、資本的人即擁有財富與權力,現在是誰有知識、資訊、技術,誰就擁有財富,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茲和台灣的電子新貴就是明顯的例子。( 賴景昌、林國仕,科學發展 2004年5月,377期 )
在10月30日的全民終身學習論壇,楊國賜教授介紹了我國學習型社會白皮書2.0的願景,其中介紹了終身教育體系圖,觀讀此圖,發現在最基底的是家庭教育,我從事教育工作,教授與生活汲汲相關的科目,深覺家庭是人的起點與終點,適切的家庭教育可以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深構學習的態度,在家庭中形成代代良好的循環,然而家庭教育也是終身學習的一環,學習如何當個孩子、父母及長輩。
終身學習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2020.10.18(日)
課程地點:中科104教室
學 系:終發碩專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李丹妤
學 號:109436520
課程心得:
這次課堂上有三個主要的學習:
(一)是對終身學習來龍去脈的了解
(二)是對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之間關連的理解
(三)是CERI 所提出的六項重要觀點對終身學習的影響
上課以前,雖然常聽到終身學習一詞,但對它沒有具體概念,覺得學習是理所當然早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為什麼還要特別提出終身學習一詞?也不了解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有甚麼關聯?!
上完課之後理解到,終身學習已不僅是以個人為觀點出發,更是站在國家社會高度,提出終身與全面的系統化的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重視學習動機,且以多元教育政策為目標,消弭學習的落差;更重要是以經濟需求觀點,成為衡量個人實現、促進就業力、社會凝聚、經濟成長國家競爭力與發展力的指標。於是對於人力資源展和終身學習之間的關聯,也更進一步理解。
另外就是教育研究與革新中心CERI 所提倡的六項重要概念:1.回流教育2.全民終身學習3.知識經濟4.知識管理5.學習經濟6.數位落差,正深刻影響全球終身學習政策的推動,其中對台灣的影響包括了1998《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以及在10/30全民論壇中所聽到關於《學習社會2.0》的推動方向。這個架構的認識,整合了自己在從事樂齡教學期間接觸到的各個片段概念;對於政府每年都在變動的樂齡學習政策,好像也比較能看懂了;並且豐富了課堂上互動的題材:長者也需要與時俱進,了解世界趨勢與自身關聯;最重要是厚化了自己教學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