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卡分享時間】
我抽到靛色的卡片: 該是我為自己設想的時候了!
我的職業是輔導老師,一個助人者,常常要不斷地付出心力,關懷學生。就像倒水一樣,滋養了別人的生命卻容易讓內在能量耗竭,是時候該好好照顧自己了!來研究所學習就是一種自我照顧及增能,提升內在能量,學習就像是一股活水,讓我有新的點子並充滿熱情。
每個同學都有分享句子,我喜歡琬仍分享的「在我的生命中,我就是發光的太陽。」太陽發光發熱,提供其他人希望與正向能量,真希望我能像太陽一樣,能夠不斷發光發熱照亮別人。我也很喜歡另一個宛汝學妹分享的「我帶著信心和愛去連結別人」,這句話好適合輔導老師! 我都是以這樣的心態去輔導學生,我相信成人教育工作也是這樣,不只教導技能與知識,而是讓彼此的生命有著愛的連結。
【L > C】
我爸爸總是說他年輕時多麼努力精進工作技術,但是在他30歲之後他停止學新的技術,生活也是,幾乎是用經驗在過生活。要他學著搭大眾交通工具或是學手機上網,他就說他老了,他不會,對於學習新的事物非常抗拒。但是現在的世代日新月異,過去十年學的東西在現代也許有些已不適用,如果我們停止學習是無法在現代生存的。以前強調的記憶力、背誦能力已經被學習力及創新力取代,這樣的轉變開始改變國中小的教育方式,不再強調要死背四書五經
、數學公式,而是如何學以致用,把死知識融入生活應用的思考者。但是這樣的思維在保守的鄉村卻還不是非常普及,我在埔里遇過一個學生有人際互動問題,他總是不懂得察言觀色,常跟同學衝突,我跟家長討論這個問題,沒想到家長回我說是因為這個孩子書讀太少所以不懂事,沒有分辨能力,聽完當下我都快暈倒,腦袋的知識與人際的相處根本是二回事!我很擔心當外面的世界快速轉變的此時,我們卻安逸的在這裡用固著舊有的知識在得意炫耀,最後漸漸地被淘汰。我很感恩在我30歲的時候,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停止學習的腳步。
【終身學習從自己出發】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學習需求也都不同,過去我們被動的接受教育,被灌輸一致性的文化語言,但是卻從來不強調去思考你要的是什麼。秦璇說她觀察到成人教育的文化差異,在不同的歐洲國家裡,她看到的是很有活力願意學習的長者。反觀臺灣,在就學的過程大多是緊繃又充滿壓力,一旦離開學校就抗拒學習,因為學習跟痛苦掛上等號,學習都是為了父母跟老師,不是為了自己。我們需要讓學習回到學生身上,以學生為主體,這樣學習才可能跟著他們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