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課程時間:2024/3/2(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
2024-03-04, 週一 00:37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4/3/2(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第一堂課後心得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宋旻臻
學號:112436515
今天開學第一天上明烈老師的課,今天上的課程是組織學習的研究。
何謂組織學習?組織學習是透過知識和理解來促進組織行動的過程,用以傳遞新系統、歷史與價值規範給組織成員,並藉此來溝通彼此想法與需求。
組織學習的意涵:組織透過持續性且有效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整體組織的學習,進而有效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提升組織創新與應變的能力。
個人學習不等於組織的學習,一定要組織共同學習。
組織學習的重要性:
1.促進組織創新
2.增進應變能力
3.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4.增進個人成長
5.利於組織發展
6.避免犯錯…….
學習型組織具有兩項基本觀念:組織進行學習,組織促進學習
組織學習具有三個層次:
當環學習
雙環學習
再學習。單環、雙環是一種適應力學習,而再學習是創新學習
組織效應與組織學習:
◆蝴蝶效應:一個小行為造成很大影響。
◆比馬龍效應:對事情有很好的期待,事情會往好的方向發生。
◆鳳凰效應:鳳凰浴火重生每五百年一次,要有很大的變革,大破大立,企業才
會有新的創新。
◆飛輪效應:推動很大的變革,一開始很費力,啟動之後就會很輕鬆,比喻萬事
起頭難,起動之後就會很順。
◆水結晶效應:給水提供正能量訊息,水結晶就會很漂亮,非常晶瑩剔透,比喻
凡事正能量,去接觸正能量的人、場域,時間久了就會對本身產
生正能量。如大悲水、消災水、智慧水。
組織學習從改變開始,進而行動。
組織學習三個導向:需求導向→滿足需求
問題導向→解決問題
發展導向→促進發展
老師送給我們充滿人生智慧的驚句,讀後發人深省。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用生命影響生命
◆閱讀可以增加智慧!智慧可以增加啟發
◆一燈照隅!萬燈照國
◆未來能帶給我們任何希望,如果沒有快樂的話,一切都是枉然
課程時間:2024/3/2(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
2024-03-04, 週一 00:36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
今天開學第一天上明烈老師的課,今天上的課程是組織學習的研究。
何謂組織學習?組織學習是透過知識和理解來促進組織行動的過程,用以傳遞新系統、歷史與價值規範給組織成員,並藉此來溝通彼此想法與需求。
組織學習的意涵:組織透過持續性且有效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整體組織的學習,進而有效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提升組織創新與應變的能力。
個人學習不等於組織的學習,一定要組織共同學習。
組織學習的重要性:
1.促進組織創新
2.增進應變能力
3.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4.增進個人成長
5.利於組織發展
6.避免犯錯…….
學習型組織具有兩項基本觀念:組織進行學習,組織促進學習
組織學習具有三個層次:
當環學習
雙環學習
再學習。單環、雙環是一種適應力學習,而再學習是創新學習
組織效應與組織學習:
◆蝴蝶效應:一個小行為造成很大影響。
◆比馬龍效應:對事情有很好的期待,事情會往好的方向發生。
◆鳳凰效應:鳳凰浴火重生每五百年一次,要有很大的變革,大破大立,企業才
會有新的創新。
◆飛輪效應:推動很大的變革,一開始很費力,啟動之後就會很輕鬆,比喻萬事
起頭難,起動之後就會很順。
◆水結晶效應:給水提供正能量訊息,水結晶就會很漂亮,非常晶瑩剔透,比喻
凡事正能量,去接觸正能量的人、場域,時間久了就會對本身產
生正能量。如大悲水、消災水、智慧水。
組織學習從改變開始,進而行動。
組織學習三個導向:需求導向→滿足需求
問題導向→解決問題
發展導向→促進發展
老師送給我們充滿人生智慧的驚句,讀後發人深省。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用生命影響生命
◆閱讀可以增加智慧!智慧可以增加啟發
◆一燈照隅!萬燈照國
◆未來能帶給我們任何希望,如果沒有快樂的話,一切都是枉然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4.02.29(二)
課程地點:A302 研究室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架構二 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張郡方
學生學號: 112409509
老師一開始上課即提出L=P+Q+A+R (Learning=Programmed Knowledge, Questioning, Action, Reflection)的概念,學習是一種綜合的模式,是結合結構化的知識加上質疑有洞察性的問題後付諸行動解決問題,最後反思的歷程。
學習型組織需有二項基本觀念:組織進行學習、組織促進學習,欲建立學習型組織,則需進行組織學習,並且促進組織學習。組織學習是人與組織的修練,彼得˙聖吉(Peter Senge)認為學習型組織即是組織中的成員不斷的發展其能力以實現其真正的願望,同時在組織中培育出新穎具影響力的思考模式,並且聚集熱望,能繼續不斷的在團體中從事學習。
阿吉利斯(Argyris)及熊恩(Schön) 將組織學習界定為「組織藉由偵測與糾正錯誤而重新建構組織行為的過程」。提出組織學習具有以下三層次:
1. 單環學習(single-loop learning):意指組織是透過「偵測錯誤-矯正錯誤」的過程來學習,而實現其現有的政策和目標。單環學習是一種適應式的學習,只能做到現有狀況的改善。
2. 雙環學習(double-loop learning):意指組織不僅會透過「偵測錯誤-矯正錯誤」的單環過程去學習,更會再進一步去檢視組織的規範、政策與目標有無錯誤,並加以調整、修正,促成組織整體的成長。雙環學習是一種創新式的學習,不只可以改善表面的錯誤,更可以促成組織內在深層結構的變革。
3. 再學習(deutero learning):學習重點在於組織能以過去的經驗作為整體學習的基礎,並進一步整合既有的學習成果,以因應組織所面臨各種挑戰,進而提升組織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再學習具有自我轉換的能力,是創新學習,也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重要基礎。
在學習型組織的領域裡,有五項新技術正逐漸匯聚起來,使學習型組織蛻變成一項創新。雖然,它們的發展是分開的,但都緊密相連關,對學習型組織之建立,每一項都不可或缺。我們稱這五項學習型組織的技能為五項修練。而老師又更增加了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1. 自我超越的修練:學習不斷釐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神,培養耐力,並客觀的觀察現實,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
2. 改善心智模式:學習將鏡子轉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練的起步,學習發掘內心世界的圖像並加以審視,能有效表達自己的想法且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3. 建立共同願景:在傳統的組織中,欠缺將個人的願景整合為共同願景的修練。共同願景的整合,涉及發覺共有「未來景象」的技術,幫助組織培養成員主動而真誠的奉獻與投入,而非被動的遵從 。
4. 團隊學習:團隊學習方能促進組織學習。當團隊真正在學習時,不僅團隊整體顯現出色的成果,個體成長的速度亦遠較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 ,團隊學習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為在現代組織中,學習的基本單位是團隊而不是個人。
5. 系統思考:五項修練的核心,系統思考強化其他每一項修練,並強調「整體能夠大於部分之合」,以一種新的方式使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與所處的世界,以更寬廣的視野去看待一切,一件事有無數種觀點,一個物件也有無數個面,是一種心靈的轉變,從將自己看做與世界分開,轉變為與世界連結。
6. 知識管理:知識管理能增進組織學習的效能,從知識的獲得、儲存、分享、創新到應用,藉由社群成員及各種社群的彼此互動,組織得以達到知識與學習分享的效果,同時社群的活動與互動,學習社群往往是組織知識創造的一項來源。
上課當天適逢慈濟至校環保巡迴宣導,我們因緣際會的參與了活動,藉由慈濟志工詳盡的解說,加上互動遊戲的進行,能更深層的感受到節能減碳對地球生物生存的重要性。會參與此活動,乃因老師與慈濟志工有多年前的結緣,這也呼應了老師一直在課堂上強調的「成就善循環」。
資料來源:
吳明烈老師的簡報內容、第五項修練(Peter M.Senge)、維基百科、經理人月刊、每日頭條
1130302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4/3/2(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研究第一堂心得(架構二三四)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曾俊傑
學號:112436512
2024龍年到來了第一堂就來上明烈老師的課,老師首先先暖場讓大家講了一些吉祥話,主要也是希望我們能在2-3年內就能夠順利畢業。接下來老師告訴我們本學期的課程,有與碩班及中正合作跨校組織學習研修會,這是我們暨大的傳統也是重頭戲,身為班代的我,要帶領我們班一起承辦這個活動。
接下來老師說了組織學習的重要性,我覺得組織學習是一個持續改進和成長的過程,通過團隊成員之間的互動、知識分享和反思,組織可以不斷地提高效率、增強創新能力並應對變化。大師彼得聖吉也認為學習型組織即是組織中的成員不斷的發展其能力以實現其真正的願望,同時在組織中培育出新穎具影響力的思考模式,並且聚集熱望,能繼續不斷的在團體中從事學習,接下來老師也說了組織學習的三個層次(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再學習)我認為單環學習強調組織通過調整行動來應對外部變化,雖能解決當前問題,但缺乏根本改變。雙環學習則注重同時調整內外環境,持續反思改進,從根本上提升組織能力。在實踐中,單環學習是快速應對的策略,而雙環學習則是持續進步的動力。兩者相輔相成,但雙環學習更有利於長期發展。最後再學習則是第三層次的學習,最後老師也說說要用系統性的思考學習,系統性思考學習是培養綜合性思維、將問題置於整體框架下加以分析的過程。透過學習系統性思考,我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複雜問題,發現其中的關聯和模式,並提出更有效的解決方案。這種學習方式有助於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面對挑戰和迎接未來的變化至關重要。
我已我的任教學校來說,我們學校再面對新課綱及少子化的衝擊下,如果我們一直墨守成規,只已學科當作評鑑一個學生的標準,哪我們很可能會在這股潮流下被淘汰,老師說我們要像一股活水一樣,一直流動,滾動的石頭不長苔,而且目前的學生升學不再只看學科成績,多元表現、學習歷程都需要看重,因為要培養學生成為終生學習的目標。
下午老師帶我們逛校園,暨大真的很美,剛好今天是3月櫻花季,雲霧繚繞的暨大校園真的讓我們心情特別清新,我特別喜歡從管理學院下看整個校園,這種事也讓我的壓力瞬間解放,接下來老師回到教室後,也介紹一些青年返鄉的案例,期中印想最為深刻的是洋咖啡與土包子這家店,山城真的有山城的美。
接下來老師講述了U型理論的五項行動,U型理論是共同創始、共同感知、共同流現、共同創造、共同發展,也說了學習型組織的效能,並且也點出了如果組織學習純粹只是為了提升組織競爭力的利器,而忽略了組織成員的自我發展,則未必是件好事。也說過於功利取向,強調組織學習主要是為了創造組織利益,而忽略了人們心靈層面的提升與發展,勢必難以引起組織成員的共鳴。這句話真的也讓我心有戚戚焉,我在學校中也是管理階層的一份子,我了解當一個組織太強調績效,而忘了心靈的關懷,把人逼到了一個極端,缺乏了溫度、反而有缺乏了些什麼的空虛感,所以老師說要塑造組織新學習文化,讓每位組織成員有共同目標也能找到適合他能力再提升,最後我覺得新學習文化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需要學校領導者的領導和全體成員的共同參與。通過明確目標和價值觀、開放溝通、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實踐生命教育、建立積極的學習環境、提供專業支持、親師生合作等措施,讓校園可以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和成長的學習社區。
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
架構二: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
課程時間:2024/02/27(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黃喬群
學號:112409514
學習型組織具有兩個基本概念:組織進行學習與組織促進學習
阿吉利斯及熊恩提出組織學習具有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及再學習三個層次
組織效應與組織學習:
蝴蝶效應:微小的變化,卻可能帶來劇烈改變
比馬龍效應:信則有不信則無,信念的重要
鳳凰效應:面對挫折後浴火重生
飛輪效應:飛輪一開始很難轉動,但一旦轉就會愈來愈快,倒吃甘蔗
水結晶效應:正能量讓水形成美麗的結晶,給予組織正能量就會往好的發展
老師課中帶我們去參觀了慈濟的環保展攤,師姐跟師兄很熱心地為我們介紹環保的重要性,透過幾個趣味的小遊戲,希望能讓我們從自身做起響應環保。從他們身上也可以看到慈濟慈悲付出助人的組織文化,老師說其中一位師姐是自己21歲就結識的長輩,懷感恩的心,珍惜著善緣。
組織學習研究-3/2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4/3/2(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專一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鄭幸怡
學號: 112436501
新年快樂,新的一年的第一堂又見面了!其實經過了一個不算短的寒假,好好的放鬆了一會兒,要開學前有點小緊張,感謝老師用輕鬆的氣氛開啟,一早用每個人的龍年吉祥話揭開了碩一下的序幕。
組織學習這堂課這次只有三次的上課時間,有一段的課程是兩天一夜的聯合活動。我們專班是主辦方。真的是久違的辦活動,班代俊傑很快速的組織大家分工分組,我們班的大家也很快的都有進入狀況加入討論。我是活動組的,雖有點沒有頭續要做什麼事情,但是忐忑中又帶點期待,全班一起辦一個活動感覺很有意義之外,我真的很喜歡團隊合作的感覺。希望我們可以順利圓滿的辦好!
延續終身學習,終身學習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有的概念,而組織學習便是在組織中的每個人都透過個人、團隊與整體學習,一起解決組織面臨的問題,讓組織可以不斷的應變社會的變化。若L<C,學習速度慢於社會變遷的速度,便會面臨被淘汰的局面。所以不管是個人還是組織都應該要不斷的學習與進化。
而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是,只有個人有組織學習的意識是沒辦法改變一個群組的,應該要塑造一個「組織學習文化」,組織成員不但是工作者也是學習者,每個人都進行學習,讓組織不斷地創新與改善,才能真正的成為學習型組織。
組織學習文化涵蓋了兩大層面:外在層面-組織的制度、內在層面-成員的信念、態度與價值觀,必須兩者兼具才能共同建立出這樣的組織文化。這讓我想到非常多同學們在討論自己公司時的一些現狀。老師介紹到很多種組織文化:煮蛙、螃蟹、土虱、雁行...。其實我認為很多台灣的企業目前是處在煮蛙文化中,因為改變需要很大的成本,而且老員工也還在,管理層多是老員,總是會說著以前怎麼做可以、怎麼樣才是對的,而後續進到公司的新成員也因為主管是為自己打考績的人,所以跟著舊習與規範走,那公司自然就一直沒有改變,但是社會變遷是快的,如果領導人沒有意識到外面的世界正在快速變遷,那就算底下有人是有這樣組織學習意識的,就算他是帶領一個部門的主管,也沒辦法撼動整個組織的。
我認為我的副總在代領我們部門的組織文化是「雁行文化」,彼此為了共同目標非常凝聚且鼓勵彼此、互相學習。然而每每在跟外部門共事的時候,總會感覺到心累,因為還是有些部門會以「以前都怎麼做」來回應或拒絕合作,追根究底仍然是需要前面提到的,組織文化的外部層面也需要啟動,制度與結構能更激發成員們自主跟上這樣的文化。
今天學習到很多組織學習的概念與內涵,除此之外也有到校園內走走。賞了櫻花也參觀的慈濟的環保攤位,老師也帶我們去很多私藏的景點,大家留下很多合照跟回憶,雖然天氣很冷,但覺得心裡暖暖的,很開心可以遇到大家成為同學,未來新的一年也請多指教!
暨大終發所碩一廖朝龍
2024-02-29, 週四 15:00
組織學習研究02/27課後心得
架構二: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課程
時間: 2023.02.27
(二)課程地點: A302研討室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廖朝龍
學號:113409501
今天上明烈老師的課,這是我進入暨大的第一堂課。明烈老師教學方式,讓我印象深刻且深受啟發。老師用生活中的例子:每個不起眼的小店鋪,都有著溫馨且動人的小故事,就像年輕小夫妻,分享著起心動念的創業故事、推著攤車的阿婆,講述著老店的歷史。這些在我們身邊的人、事、地、物都是我們學習的很好素材。只要我們『處處留心則處處是學問』。
今天我們也在上課的時候,參觀了慈濟在校內舉辦的環保教育活動。當我看到若將地球上的水資源比喻1000瓶的總量,海資源佔800多瓶,真正能我們使用的水資源只有1瓶,使非常的震驚。我從沒想過地球可用的水資源竟然如此匱乏,僅佔整個地球0.1%。舊金山動物園KOKO猩猩,在聯合國用手語表達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對資源浪費等,表達傷心、悲憤不滿。讓我感受到我們人類一昧對這地球的索求,未來我們將自食惡果。聽完講座後,我將會開始使用環保餐具及環保杯等,也為這個地球盡點心力。
回到課堂,明烈老師為我們講述著『組織學習理論發展及內涵』,組織學習不僅僅是組織的修練,更是人的修練。透過持續且有效的個人、團隊和整體組織的學習,組織能夠解決問題、提升創新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從而實現組織成員和整體組織的發展。
為什麼組織學習那麼重要?我認為組織學習的重要性體現在促進創新、增進應變能力、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增進個人成長以及利於組織發展等方面。
彼得.聖吉認為『學習型組織』是組織中的成員發展能力實現真正願望的地方。同時培養出新的思維,保持熱情,持續在團體中不斷學習。
阿吉利斯(Argyris)及熊恩(Schön)提出組織學習具有以下三層次:
1. 單環學習(single-loop learning)它是在既定的組織目標、政策與規範下,尋求行動與結果的關係並連結方法與目標間的關係,是種組織內部適應的過程。
2.雙環學習(double-loop learning)它是重新修正組織目標、政策、規範與組織意圖的關係,開始組織對外在環境適應。
3.再學習(deutero learning) 第三層次的學習,架構在單、雙兩種層次的學習成果上,以過往的經驗作為學習的基礎,進一步整合出學習的成果。足以讓組織面對挑戰,提收組織解瘸問題的能力,具有自我轉換的能力。
組織成員的感情溫度,影響著組織學習的速度與效度,組織學習的五隻手,『握手、牽手、舉手、拍手,動手』用正向的能量組織成員感情溫度,影響組織學習的速度與成效。
發展組織學習能力,可以以評估、檢視、找出及執行四面向進行。這讓我想到Simon Sinek黃金圈理論中應用, 評估組織學習的必要性;『為何』 我們要重視學習能力? 檢視目前及未來的學習能力: 我們目前的學習成效『如何』? 步驟三:找出增進學習能力的方法:我 們該『如何』做? 步驟四:執行建立學習能力的計畫:如何讓『學習發生』?
總的來說,組織學習是組織與個人的修練,實現組織學習需要積極參與、用正向思考能量,持續投入以及不斷面對挑戰。透過建立組織學習文化、應用組織效應和執行組織學習策略,我們可以實現學習型組織的目標,提升組織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
暨大終發所碩一 林惠苹
2024-02-27, 週二 23:52
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
架構二: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
課程時間:2024/02/27(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林惠苹
學號:112409508
組織,一個不陌生的名詞,但是今天好奇的搜尋一下,原來組織還分動詞跟名詞,動詞就是有目的、有系統集合起來,如組織群眾,這種組織是管理的一種職能;另—種是名詞,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標建立起來的集體,如工廠、機關、學校、醫院,各級政府部門、各個層次的經濟實體、各個黨派和政治團體等等,這些都是組織。
已經上了明烈老師半學期的課程,老師哲學式的啟發,發想式的分享,總是讓我們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今天聽完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回想起這半年的轉變,我們有一個講師團隊,每年都有兩個主題要分享,每次我們都會討論架構、集思、預講,最後上台分享,過程中,我一直再思考,要怎樣讓我們這個團隊更進步,讓大家更提升,讓內容更完善,過程中我也觀察其他人怎麼給回應不傷人又有達到提點的效果?做總結中肯又切中提要,不偏不倚聚焦在核心思想,如何讓團隊間不知不覺一起學習成長?這段期間,我試著調整自己的思維、練習發問、保持好奇、開放式的發想,直到上次,夥伴們發現我的轉變,直說我的”發問很到位”,一直不斷地調整自己、練習、努力一段時間後,總算成為自己的習慣,也許這就是習慣21天效應的養成。
不過再深思,我想這是這半學期以來,就讀碩士班的轉變,當終身學習落實於日常,自我的成長,也會突飛猛進,讓自己、家人、身旁的團隊,更加茁壯,需要的是我們自身的成長與改變,期許這學期組織學習,能夠再創自己突破的契機,很高興給自己一個成長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