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3.03.29(三)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二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單元:第五單元 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脈絡與經驗評析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宜娟
學號:110409519
心得:
歐盟是推動終身學習的重要推手,在1996年訂為歐洲終身學習年,其主要有三個目的分別為推廣終身學習的理念、反省終身學習的意義以及為歐洲人民實現終身學習的理想。而第二個終身學習年,則是在1998年的中華民國,同時教育部發表「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並於2002年公布「終身學習法」,2018 年再度調整法規,在2021年發表學習社會白皮書,由此可看出,台灣對於終身學習的重視程度。
且因應台灣少子化及成年人口逐年增加,更突顯了教育思維必須改變,需擴大教育市場、促進終身學習人口的增加,故須制訂相關終身教育政策,以及推動教育改革重要性。
從農業社會、工業革命、金融革命,到現在的人工智慧的時代,個人生活、群體關係與社會結構帶來不可逆的衝擊,每個人皆與社會環環相扣,互相影響著,可以藉由各個推展、推動機構,加強自身的學習能力,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UNESCO採新人文主義為教育的基礎,透過教育,讓人類可以在未來共同前進,OECD則是人力資本色彩,讓學習者在面對未來時,可以真正在教育及生活中,有相對的學習主動性,而歐盟則是採取工具取向。UNESCO、OECD、歐盟都是終身學習的重要單位,可以幫助人們隨著時代快速變遷,而不斷精進、調整、重整自己,並融入社會環境。
組織學習研究
第六單元 五項修練之願景(shared vision)
課程時間:2023.03.28(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雯雯
學號:11140911
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組織建立共同願景,凝聚共振的力量,共同創造與創新。
共同願景指的是一個組織中各個成員發自內心的共同目標,在一個團體內整合共同願景,並有衷心渴望實現的目標的內在的動力,將自己與全體衷心共有的目標、價值觀與使命的組織聯繫在一起,主動而真誠地奉獻和投入。
真實是,要把自己全心全意投入,必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認同,對於企業組織的認同、對於團隊的認同、還有對於夥伴的認同,有共同的理念才有可能驅使一個人全心的投入。組織建立起明確的核心價值與團隊文化,可以讓每一位成員凝聚向心力朝向共同願景前進,好的核心價值與團隊文化也能讓人自動付出超過能力的一切。
另外在這第三修練中,值得關注的是成長上限,之一缺乏探詢與調和分歧的能力;之二未能保持創造性張力而氣餒;之三專注於願景的時間不足;之四破壞了一整關係。破除成長上限的關鍵密碼是系統思考。系統思考增強組織眾人溝通、思考與學習品質;系統思考建立明確政策及行動創造力,鼓舞組織避免願景凋謝。系統思考提供整體與宏觀思考,專注於問題的本質,根本解決問題;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耗能又耗時。系統思考認為系統是組織的基礎,引導一條路,讓人能從片段看到整體;對現狀的被動反應,轉為創造未來。系統思考破除共同願景無法帶領組織前進的侷限。
組織學習研究第1堂課心得
課程時間:2023.03.05(日)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單元:
架構一:導論
架構二: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
架構三: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架構四: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媚筑
學號:111436509
L =P+Q+R( Learning= Programmed Knowledge+Questioning+Reflection)
「學習」=程式化知識+提問+反思,但是當學習趕不上環境變化時,仍舊會被淘汰,個人的學習是如此,組織的學習更是如此。
組織學習並不僅是組織的修練,身在其中的人的修練,才是組織學習能否成功的關鍵,也是組織學習能否有效發展的要素。
組織透過單環學習、雙環學習與再學習,不斷的進行學習、促進學習促使組織不斷的創新及改善,進而成為學習型組織,並非有在學習就是學習型組織。
組織學習從改變開始,當我們發現了問題的所在,而且真心想改變的時候,事情才有可能改變。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2023/3/29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第五堂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3/29(星期三)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ㄧ在職生(先修)
課程名稱: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吳靜真
學生學號:112409503
課程地點: 302教室
課程內容: 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
課後心得:
歐洲聯盟個國家,歐盟推動終身學習重要的里程碑,歐洲終身學習年與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 ,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y)於一九九三年,根據馬斯垂克條約(Maastricht Treaty),更名擴大為歐洲聯盟,簡稱歐盟。
歐盟未來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即是促使所有的公民意識到學習是生活中的一項構件,並促進學習與教學成為未來的一項主要社會活動,據此以開發人類潛能,能夠具有創造力的解決問題與轉化問題的智慧。為推展終身學習運動,特將一九九六年訂為歐洲終身學習年(European Year of Lifelong Learning)。主要目的有三,分別為推廣終身學習的理念、反省終身學習的意義以及為歐洲人民實現終身學習的理想。
歐盟之所以如此迫切的討論終身學習,並將終身學習的實踐置於首要工作,係基於兩項理由:其一,歐洲已經邁入了一個知識社會與知識經濟時代。 其二,今日的歐洲人正處於一個複雜的社會與政治環境之中。
蘇格拉底方案內涵主要包括了學校教育的康米紐斯(Comenius)行動、高等教育的伊拉斯謨斯(Erasmus)行動、成人教育的葛龍偉(Grundtvig)行動、教育與資訊傳播科技的米娜娃(Minerva)行動、語言學習(Lingua)行動以及教育領域的創新行動等等。希望強化歐洲地區職業教育體系的合作交流,其主要目的在於改善年輕人的就業力、職業繼續教育的品質與適應力、及職業教育的創新以改善競爭力與創業家精神。
發展數位學習的歐洲環境歐盟在一九九六年提出了《資訊社會中的學習:歐洲教育行動計畫,是項行動計畫進行至一九九八年,目標在於加速學校進入到資訊社會,促進廣泛運用多媒體進行教育活動以及教育媒體的生產與服務,並且強化歐洲的教育訓練體系能在資訊社會中善用這些資訊工具。
隨後,歐盟又於二000年提出了《數位歐洲:全民資訊社會》,以促使全體歐洲人均能在資訊社會中獲益。
主要目標有三:
1.促使每個公民、家庭、學校、產業與行政部門進入到數位時代並能上網。
2.在企業文化下投資與發展創意,以創造一個數位素養的歐洲。
3.確保整個過程的社會融合,以建立消費者信賴與社會凝聚。
歐盟終身學習政策之制定,係採用團體參與模式,先全面了解社會大眾的學習需求,並透過廣泛的社會對話機制,進而形成完善的終身學習政策,而政策內容除了能符應歐盟民眾的需求之外,亦充分展現出經過系統思考後的政策的完備性。
歐盟終身學習的八大特色
一、透過廣泛的社會對話機制形成政策二、政策具有延續性與統整性 三、進行終身學習的匱乏分析 四、擬定政策的優先順序 五、提供推動終身學習的架構條件 六、重視合作夥伴關係的建立以及責任分擔七、重視創新的理念與策略 八、著重本土模式及系統思考
歐盟的終身學習政策係受到經濟全球化與歐洲競爭力的影響,並建立在對於全球競爭、特殊的歐洲問題,包括單一內部市場、高度的結構性失業與勞工流動,以及教育訓練的遲緩等體認之上,因此,終身學習具有濃厚的工具取向(instrumental approach)色彩。
終身學習年,人類史上第一個終身學習年係在歐盟展開;受到歐盟的影響,台灣則在一九九八年,推展人類史上的第二個終身學習年。如今,歐盟正持續積極為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的理想努力,這份努力背後隱約可見的是,一種新學習文化正在形塑與發展。對於正致力發展終身學習的台灣,歐盟的經驗適足提供參考,我國尤應積極發展出適合本土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背景的終身學習策略與特色。
目前在台灣終身學習的推動,必須深入了解到現況所需及問題所在,現況最欠缺者為何以及哪些方面需要再加強,進而從匱乏的觀點加以剖析。在資源與人力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同時在政策的推動期間內,事事一致奏效。而這就如同撐開雨傘般,一定要先找到主軸,然後才能握住核心而撐開大局,這個核心即是優先順序。不論是政府與民間或各機構間建立起合作夥伴的關係,彼此群策群力為終身學習的推動作出最佳之貢獻,並分擔終身學習的績效責任。
在台灣目前也是積極(一)建立知識技能認可體系 ,(二)促進彼此的交流 (三)增進多媒體教育軟體的開發,在教育與訓練上廣為運用,提升學習效能都在努力往前走。
在台灣實際感受到,終身學習的目標在於促進個人實現、積極公民身份、社會統合與就業能力。
為了實現目標凝聚與擴展終身學習的策略,政府推行以下的方式:
(一)發展學習的合作夥伴關係,與學校建教合作。
(二)瞭解學習需求,讓學習者目標達成。
(三)投注合理的資源,產學結合。
(四)促進學習機會的獲得,不放棄學業,相對也能學習到技能。
(五)發展學習文化,跟文化傳承接軌。
(六)追求卓越,讓學習者更有創造力。
相對於歐盟的問題,全球也是有相同的狀況,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婦女工作人口的增加、各領域技術的革新及生活環境的壓力。人類正面臨著三大衝擊(一)資訊社會的衝擊 (二)經濟國際化的衝擊 (三)科技知識的衝擊,各國都透過終身學習來解決這些的問題。
終身學習是從出生到離世一輩子的路,驚訝的是外國也是使用我們中國人的智慧,續於二00一年十一月發表了《實現終身學習的歐洲行動計畫》。
引用了我國管仲所著《管子》上篇〈權修〉的格言:「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藉由中國古老智慧到終身學習意義深遠,不言而喻,看見未來與希望,相對的我們中民國是世界第二個成立終身學習國家,林清江教育部長非常有遠見,當他在位時就積極推廣終身學習;在他跟病魔奮鬥時更增加他對終身教育施行迫切感,感謝林清江教育部長為終身學習的努力及實踐,讓台灣被世界看見。
在課堂上老師分享,鄭板橋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前兩句讚美立根於破巖中的勁竹的內在精神,充分表現了勁竹頑強的生命力和剛毅的性格。後兩句再進一層寫惡劣的客觀環境對勁竹的磨練與考驗,不管風吹雨打,任憑霜寒雪凍,蒼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渣在巖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麼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 西北風,他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老師鼓勵我們在終身學習的道路上要向「竹石」這首詩一般堅持學習。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 2023年3月28日(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在職碩一先修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吳靜真
學生學號:112409503
第五堂課:五項修練之共同願景
共同的願景是從發自內心的意願,共同願景不是一個想法,而是我們想要創造什麼?只有當人們致力於實現某種他們深深關切的事情時,才會產生創造型的學習。
許多的共同願景是由外在環境刺激而造成,並不能長期維持組織的力量,還需要發自內心意願的共同願景才能維持組織的力量。京都陶瓷稻盛和夫懇求員工們「向內看」,發覺它們自己內部標準。他認為,雖然在努力邁向成為同業中最優秀的目標時,公司會把目標瞄向成為最好的,但他的願景是,京都陶瓷應當持續追求完美,而非只是最好的;就如在養育孩子教他為人處事,生活本能待人接物都是由內在的家庭做起然後才是向外面擴張到社區、學校、社會、終身學習樣樣都不可缺乏。
追求比工作本身更高的目的,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晚年從事於傑出團隊的研究,發現他們最顯著的特徵是具有共同願景與目的,在特別出色團隊哩,任務與本身已無法分開,當個人強烈認同這個任務時,定義這個人真正的自我,必須將他的任務包含在內,如志工對團隊的認同,擁有共同的願景付出愛心及陪伴的角色。
學習聆聽,不管我們身處什麼樣的職務或擔任什麼角色,都需要聆聽我認為它是一種本領,能跟他人的溝通管道及建立共同願景的起點。
投入與奉獻的準則,對你自己而言,導源於你對願景真正的熱忱;對別人而言,是由於妳願意讓其他人自由選擇而發生。自己必須投入;如果你自己不投入,就沒有理由鼓勵別人。對願景的描述必須盡可能簡單、誠實而中肯,讓別人自由選擇,必須表現出能夠幫助他們的誠心,給他們時間與安全感來發展自己的願景意識。這樣志工的投入奉獻、時間更加熱誠與圓滿。
為何許多願景都夭折,由於大多是由上到下的政策願景,少了由下到上的共同願景的配合;沒有達到共同願景只有上說下聽,只有服從無法建立好的共同願景,共同願景需要達到一致性才能順利實行,只能說萬事起頭難改變需要耐心跟時間等待。
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 2023年3月21日(二)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在職碩一先修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吳靜真
學生學號:112409503
第四堂課: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第一項修練: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自我超越是修煉學習不斷釐清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以客觀觀察現實是一項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自我超越和超能夠不斷實現自己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
第二項修練:改善心智模式(lmproving Mental Models)
心智模式是根深柢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假設、成見,甚至圖像、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對行為的影響。如常笑口常開的人,我們可能認為他樂觀豁達;對於不修邊幅的人,我們可能覺得他不在乎別人的想法;把鏡子轉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煉的起步;藉此,我們學習發掘內心世界的圖像,使這些圖像浮上表面,並嚴加審視。進行一種有學習效果的、兼顧質疑與表達的交談能力,有效表達自己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
自我超越是透過我們能夠做到從未做到的事情,重新認知這個世界及我們跟他的關係,以創造未來的能量。如我能夠不斷實現自我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感受到能夠對生命的態度就如同藝術家對藝術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過程是不斷的探索及極富滿足感,這是這堂課我認為的自我超越,也是一種愉悅的終身『學習』。在這項修練中個人學習與組織學習之間的關係、是相互承諾;組織整體對於學習的意願與能力,植基於個別成員對於學習意願與能力。
改善心智模式重點,把鏡子轉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練起步。我認為要改善心智模式,首先必須有深刻的自我察覺與堅毅的驅動力。
在 1983 年Don Norman提出,心智模型是一個信念系統(Belief system),可以透過觀察、教學、推測建立而成,進而幫助人理解並且預期一個事件的發生。
透過實驗觀察,他歸納出心智模型有幾個特點:
1.不完整性(Incomplete)心智模型會一直成長演化。
2.局限性(Limited)人們執行心智模型的能力受到限制。
3.不穩定(Unstable)人們容易忘記一些系統細節,特別是當已經有段時間沒有運用那些細節的時候。
4.缺乏明確的界線(Boundaries)人們容易因為載體或操作很相近而混淆。
5.不科學(Unscientific),人們會保留「迷信的」行為模式,即便他們理解是非必要的。
6.粗略(Parsimonious),人們寧願做額外的體力活,也不願花心思進行計畫,人們樂於多花力氣,也不想增加認知複雜度。
心智模型目的幫助人們進行預測與解釋,這些模型並不需要技術上精準,但要(於個人而言)合理並有效。每個人的心智模型不同,變因包含使用者的技術背景、之前有沒有碰過類似系統的經驗、以及使用者資訊處理程序的架構,在生活中常見的算命、塔羅牌、星座分析、占卜等。
根據以上論述,將鏡子轉向自己,做深入自我察覺與認識,不斷的練習和修正及建立正確的思維,才有辦法改善心智模式。
鍛鍊心智思維也是需要經過不斷練習、學習轉換中成長。
心智固有的模式,如洞穴人生的繪本故事,是形容當有一人想要走出洞去看看卻被阻,經過許多阻礙可是他心裡還是想著要去外面看看世界,終於有一天他堅持自己的理念走出洞穴才發現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寬廣,有太多吸引他學習的地方於是他把這消息帶回去洞穴邀請他們一起走出來學習。要如何跨出舒適圈,如何走出洞穴需要勇氣及努力與溝通,做出有勇氣的自我超越。
曾美陵110409517
2023-03-29, 週三 11:38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第四堂課心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第四堂課心得
課程時間:2023.03.22 (三)
課程地點:拂水山莊、金龍山
學 系:終發碩二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內容:1終身學習、2學習社會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曾美陵
學 號:110409517
課後心得: 拂水山莊-生活的藝術-五葉松的莊園
進園內看到滿是偌大的五葉松,修剪整齊的枝幹,讓人内心臣服。經地主賴大哥介紹後,才知道200顆五葉松已種了34年,每各枝條都需精心雕塑,作出最美的形態,呈現在大地莊園上。唐詩:「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散步松林下真有詩意!結合賴大哥、林老師們嘔心瀝血的照顧經營,加上現代化白色蒙古包帳蓬,是美感十足。
住家旁有小河,女主人巧思提到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主人取其能將酒杯放小河中環流,自取飲杯,作詩吟詞談笑風生,真是太美的意境啊!另有段「夫人之相與俯仰ㄧ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就是說人與人相交往,很快就過一生了,有時候從彼此說出內心懷抱的理想,自然好友在悟面時能高談闊論、舒壓解愁。查看這首詩的情境,不難發現為何主人從都市來鄉下的心路歷程,凡事有得必有一失,要擁有健康身體要遠離繁重工作與塵囂喧鬧,也是必然的趨勢。帶來了種下幾百棵五葉松林的拂水山莊,更是我們有幸託明烈教授的福氣來此上課,真是感謝莊主盛情款待。
山莊如植物園,園中有很多主人特別栽種如雀舌黃楊、紅彩木、黃金串錢柳、夏威夷可奈咖啡樹、粉色心怡等等,有一顆特別如朗世寧畫家畫的八駿圖中的「西藏柏樹又名垂柏」,太美好喜歡。走在林間若換位思考想想,當時若是我們可有此一心一用禪修專注哪!專心用心是善良美妙的,林老師池坊流插花藝術很道地,呈現主角與配角間,活潑穩重、平衡中道、靜中生慧諸多原則,如做人做事要循規導矩不失分寸拿捏技巧恰到好處。古琴演奏猶如回到漢朝時期,有被感動到内心激動的,連女主人自己來學習並彈奏,太感動人心啦。
莊內可以曾辦過禪修、仁波切講法、小型音樂會等等,功能多元採各種面相展露無遺,精緻點心五葉松饅頭是美食,好好喝的「五葉松醋」太特別珍貴啦,環境悠閒特色美食具創意自立招牌,是成功的經營團隊,值得大家學習效法,這正是終身學習的典範。萬分感謝賴大哥、林老師賢伉儷與少當家小龍及莊園同仁熱情招待,感謝明烈老師帶我們出來體驗人生,見證此終身學習家庭及終身學習團隊。
下午金龍山森林宜娟、雋玲講說分享。(一)終身學習能力的架構内涵與發展。(二)學習社會的理論、實踐與反思。資料多元且豐富,講說清楚又詳細,溫馨有趣且效率的學習方式,課間還有帶動唱三首舒緩坐姿,參觀蕙萓同學百年老家寬敞乾淨,愉快充實的學習真棒。
023/03/21「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2023/03/21「組織學習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3/03/21(星期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先修)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架構五: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郭祝佳
學生學號:112409505
五項修練中的自我超越也就是自我的終身學習,要訂定個人的願景,不斷的釐清自己真心想要的是什麼,然後看清楚自己的現況,從中發現差距,產生改變的動力。但許多人往往容易滿足於現狀,遇到困難時會選擇跟困難妥協,將目標降低,以符合要求,而不是挑戰困難,漸漸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失去工作熱忱,而變成溫水煮青蛙裡的青蛙,無法覺察細微的變化,而被淘汰。
目前公司裡的有些員工有這種現象,也是因為組織裏沒有營造自我超越的學習環境,現有的教育訓練只是為了符合工作要求所規劃的。所以如何營造出一個工作環境,讓員工願意持續地去學習,達成自己真心想要的結果,並能達成公司的使命,與想要的願景一起前進是目前一項重要的課題。
心智模式中提到, 我們有時會用未經檢驗的假設去做跳躍式的概括推論,而被誤導,如果又沒運用反思,在辯論與諮詢的過程中,就會習慣性的自我防衛,而造成與他人的對立。所以要常訓練自己的心智模式,越熟練越能適應變化,越能用直覺判斷,也要接受別人不同的心智模式,每個人都有主張自己看法的機會,辯論中雖然最後是別人的看法獲得採行,自己也要能處之泰然。
我自己對心智模式的練習很少,所以常常在做判斷時選擇困難,而浪費許多時間或錯失機會。必須練習跳出舒適圈,不用慣性思考,多探詢、深入了解別人的想法,從中增加學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