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第九單元: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課程單元: 第九單元: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課程時間: 2022.11.08 (二)
課程地點: 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潘彥榛
學生學號: 111409507
心得
為有效協助社區大學克服發展所面臨之問題,確保社區大學健全發展,其社區大學在地深耕需求也隨著教育改革浪潮、終身學習風潮、及社區營造總體營造運動等三股力量推動中邁進,我國也於今年(2022)舉辦開門辦教育社區大學連結十二年國教總場成果論壇,藉由「從專法看社大的社會責任」、「社區大學與十二年國教」、「後疫情下之數位教學與學習」等議題,以世界咖啡館的座談模式,展開全面性的交流與對話,盤點全國縣市政府及社區大學的現況,集結各方意見作為未來中央制定相關政策及推動業務參考依據。(方一成,2022)
高齡社會成為嚴重的國安問題,以終身習為社區大學的發展過程中,因為數量成長太快、經費等資源有限,以致近年來出現資源稀釋或者資源浪費等現象,而社區大學在臺灣社會教育的發展實屬重要,透過教育部大力支持社區大學發展下,推動不同族群學習,促使長輩參與社教,對地方特色文化傳承,為解決少子化衝擊大學缺額,學者建議不宜以退場的方式來處理問題,提出青年與高齡者一同上大學的「青銀共學」滿足高齡者的未考上大學的遺憾,朝分工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創造更多的利基,而新住民因語言和經濟因素致招生成效不彰(簡嘉佑,2022),並可針對本國即將退休或退休後之高齡者為對象,滿足大學進修的心願。
為了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因應相關法令和行政管理的配合,以及學術研究領域的支持,其不應該無限制地擴張,而應建立穩定且有系統的學習資源及最適當的發展模式和架構,汲取先前社區大學的發展經驗,縱向跨齡學習合作和結盟機會、橫向連結各級學習組織與單位,整合區域內各教育資源,並深究社區大學落實核心理念的精髓與否,分階段和標準進行評鑑,重視過程式的評鑑和多面向的評鑑資料之檢核,才不會因為行政管制和評鑑制度,而扼殺了社區大學正常發展的機會,並規劃學術、社團及生活藝能主要價值理念和教學特點融入課程中,可從日常生活中的高齡社會與在地整體照顧、生態危機與恢復河川生命力、新住民融入與多元教育、民主深化與參與公共決政策等議題去發現,培養公民素養省思,以社區大學的發展型態優勢資源、課程與教學、人力培訓、志工成長等領域,進行有效的研究發展和人力訓練,讓社區大學的理念、策略和實踐方法,可以成為獨特而有價值的知識,提升社區大學在知識研究方面的專業素質,以及課程教學方面的實際成效(張德永,2009)作為改善其永續發展之策略。
第八單元:社區學習的理念與實務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 第八單元:社區學習的理念與實務
課程時間: 2022.11.01 (二)
課程地點: 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潘彥榛
學生學號: 111409507
心得
台灣在推動社區學習不遺餘力,希望能以社區大學的經驗,回饋終身學習政策,促進未來終身學習素養與社會需求有更深的連結,再由社區大學的角度回應終身學習白皮書發展計畫,致力於推動地方發展、社區幹部、照顧服務者、志工,培養在地織人才,建立社大學習證書,為地方創生,青年回流、開發教育合作學習多元管道同村共養社區,認同展齡活化照顧的社區互助網,結合地方經濟及學習知識圈,打造群體共學、群體共創、創新創舊的文化(學習社會白皮書論壇,2021),就依各地區性的年齡層人口數、性別結構、產業經濟特色、民眾生活需求、教育程度、家庭結構等調查結果,並結合在地的公共資源和發展想像,設立一社區一特色社區學習大學,促使每個人都享有參與終身學習的機會,改善個人的健康生活、公共事務參與,研究也顯示,有受教育的人,壽命比較長,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犯罪機率較低,也比較不需要依賴社會協助。
酎見於Apple有關教育領域之報導,在40多年歷史以來於(2021)年1億美元提出的「種族平等與正義倡議」(REJI)計劃,以協助消除系統性種族歧視、促進全國性種族平等,對抗有色人種社群所面臨的不公待遇,促進教育平等和普及的承諾,並與CEI 合作夥伴服務歷來資源不足的社區,為有色人種社群擴大提供機會,結合 K-12 學校的合作提升校內學習,繼續為社區大學、非營利倡導者和地方組織貢獻心力,努力為下一代賦能並擴大機會,培育新一代多元化領導者。並鼓勵年輕人回饋社區,對藝術相關領域有興趣、苦於沒有學習資源、針對18-25歲年輕人、與當地非營利組織合作,推出「創想營」,提供藝術創意的培訓課程。其副總裁 Lisa Jackson表示:「我們相信教育是促進平等的強大力量,幫助學習者探索提振社區和塑造未來所需的工具。我們很高興繼續擴大我們的 Community Education Initiative,讓所有年齡層、無論來自何處的學生都能獲得世界一流的學習機會。」(Newsroom,2021)
見於台灣為提供民眾近便的學習機會,提升全民終身學習風氣,未來能持續鼓勵各學習中心推動社區教育,教育部於今年(2022)補助19個縣市36所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運用國中與國小閒置空間,轉型社區多功能學習場域,以結合當地文化及社區資源,發展地方特色,並透過學習中心,積極結合學校、鄉公所、臨近村落及民間團體的力量,形塑其學習型社區特色,提升社區居民終身學習的參與率,落實社區資源共享,及偏鄉成人創意美學教育學習的機會,課程更以美麗生活為主軸,結合樂活彈唱、拼布、原住民編織、陶土等不同創意元素,使偏鄉美感教育有了多面向的發展,(林志成,2022)希望未來能創造部落創意美學之學習型社區據點,實現終身學習即是幸福社區願景。
第八單元:社區學習的理念與實務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 第八單元:社區學習的理念與實務
課程時間: 2022.11.01 (二)
課程地點: 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潘彥榛
學生學號: 111409507
心得
台灣在推動社區學習不遺餘力,希望能以社區大學的經驗,回饋終身學習政策,促進未來終身學習素養與社會需求有更深的連結,再由社區大學的角度回應終身學習白皮書發展計畫,致力於推動地方發展、社區幹部、照顧服務者、志工,培養在地織人才,建立社大學習證書,為地方創生,青年回流、開發教育合作學習多元管道同村共養社區,認同展齡活化照顧的社區互助網,結合地方經濟及學習知識圈,打造群體共學、群體共創、創新創舊的文化(學習社會白皮書論壇,2021),就依各地區性的年齡層人口數、性別結構、產業經濟特色、民眾生活需求、教育程度、家庭結構等調查結果,並結合在地的公共資源和發展想像,設立一社區一特色社區學習大學,促使每個人都享有參與終身學習的機會,改善個人的健康生活、公共事務參與,研究也顯示,有受教育的人,壽命比較長,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犯罪機率較低,也比較不需要依賴社會協助。
並酎見於Apple有關教育領域之報導,在40多年歷史以來於(2021)年1億美元提出的「種族平等與正義倡議」(REJI)計劃,以協助消除系統性種族歧視、促進全國性種族平等,對抗有色人種社群所面臨的不公待遇,促進教育平等和普及的承諾,並與CEI 合作夥伴服務歷來資源不足的社區,為有色人種社群擴大提供機會,結合 K-12 學校的合作提升校內學習,繼續為社區大學、非營利倡導者和地方組織貢獻心力,努力為下一代賦能並擴大機會,培育新一代多元化領導者。並鼓勵年輕人回饋社區,對藝術相關領域有興趣、苦於沒有學習資源、針對18-25歲年輕人、與當地非營利組織合作,推出「創想營」,提供藝術創意的培訓課程。其副總裁 Lisa Jackson表示:「我們相信教育是促進平等的強大力量,幫助學習者探索提振社區和塑造未來所需的工具。我們很高興繼續擴大我們的 Community Education Initiative,讓所有年齡層、無論來自何處的學生都能獲得世界一流的學習機會。」(Newsroom,2021)
又見於,台灣為提供民眾近便的學習機會,提升全民終身學習風氣,未來能持續鼓勵各學習中心推動社區教育,教育部於今年(2022)補助19個縣市36所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運用國中與國小閒置空間,轉型社區多功能學習場域,以結合當地文化及社區資源,發展地方特色,並透過學習中心,積極結合學校、鄉公所、臨近村落及民間團體的力量,形塑其學習型社區特色,提升社區居民終身學習的參與率,落實社區資源共享,及偏鄉成人創意美學教育學習的機會,課程更以美麗生活為主軸,結合樂活彈唱、拼布、原住民編織、陶土等不同創意元素,使偏鄉美感教育有了多面向的發展,(林志成,2022)希望未來能創造部落創意美學之學習型社區據點,實現終身學習即是幸福社區願景。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2/11/05(六)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單元:
第八單元 11/5 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脈絡與經驗評析
第九單元 11/5 學習社會的理論、實踐與反思
第十單元 11/5 終身學習能力的架構內涵與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林佳儒
學生學號:111436505
心得:
第八單元-- 我們小組剛好是這個課程第一組報告的,準備報告時一開始毫無頭緒,但熱鍋上螞蟻最後垂死的掙扎,終於把報告完成了。離開校學十多年後重返校園,不像以前是老師教學,在職專班反而是由我們從報告中分享學習,再由教授補充說明。報告內容的教與學剛好與我們的報告呼應。唯獨最新資料蒐集這點沒有想到,經由同學Feedback讓我印象深刻。實作的部分也讓同學都可以在實務上有更多的認識與學習。
第九單元-- 學習型城市的個別指標:在地連結、創新作為、亮點特色。讓在地可以結合其特色,因地制宜去發展其指標。這組同學有分享了一個全球學習節,讓我們認識了Derby City,那個城市的人民都對自己充滿了自信,不管事生活或者是工作上。終身學習節結合終身學習與節慶這兩項概念。
第十單元-- 終身學習力涉及到1.自我導向學習 2.團隊合作 3.縝密思考 4.品質生產 5.社區貢獻。這些關鍵都是人人所必需,也是人人所擁有。做中學,學中做,有效的進行學習。對這組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實作的部分,充分的運用到終身學習力的五大要素,另一方面也能審視自己自我的認識有多深,很好玩。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九單元: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課程時間:2022.11.8(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劉漢民
學號:111409503
一、成為自己與他人生命中的活水
生命影響生命,是我願意用我這個生命去影響生命。
因為,我這個生命,也是被其他生命所影響而成的。
上週在一個碩專班分享,我驚訝著看著近50位的同學,在開學已經半學期後,進教室後就找位子坐下來,然後玩起手機沒有任何跟其他人互動對話。當下氛圍,就是各自獨立,其他人與我無關。因為無關,也就照顧自己即可。
其實很可惜,畢竟能夠在工作多年之後,回到學校精進,應該不只是知識的擷取,更多也是有機會跟其他領域的人互動交流。
可是課堂上沒有任何設計,就讓那個互相成為活水的機會流失掉了。
我用了將近90分鐘透過階段式的表達與自我介紹讓大家活起來,希望能讓這個碩專班能夠轉動。
二、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Grundvig認為成人教育應是一種心靈的激發與啟發,受此思想影響,第一所民眾高等學校於1844年在羅登Rodding創立。
不是純粹的知識性,而是有更多的公民意識。
當激發更多公民意識,也就代表公共溝通越有效,社會的生命力也越強壯。
互動,對於個人來說,是雙向的、多向的、有多重回饋的溝通。
互動,對於社會,則形成有效的公共溝通。
社區大學的公民教育應該有更多與世界真實連結的意義,以及更多在地社區草根性的真實互動,促進更多的激發與啟發。
三、為有源頭活水來
ontological concerns。
本體論(Ontology):研究存在、存有、生成和現實等概念。
所有的設計如果能夠回頭去看我們的根源,回到起心動念,很多事情就能夠有解。
高度分眾的網路時代讓人類社會的前路,出現大分岔路口。
往右,是非不清。
往右,價值錯亂。
回頭,回歸與世界真實的連結。
社區大學原是心靈的激發與啟發,若回到原點,除了藝能類之外,應該有更多的公民意識教育,學術性跟社團性。
可惜,台灣還需要很長一段路,各個社大開公民參與課程都叫好不叫座,連免費都不容易開成。
也就缺了深度互動的影響力與社會性。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八單元 社區學習的理論與實務
課程時間:2022.11.01(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涂英雪
學號:111409517
「最柔軟的東西也有最堅硬的時候,最堅硬的東西也有最柔軟的時候」
當老師課堂分享桃米社區時,說了這句令我很感動的話,記得大約9月或10月時帶著家人來到暨大校園,讓他們看看每週二我補充心靈食糧的地方,回程我們繞進了桃米社區,距離上次拜訪大概也有8年了,因而有些迷路,因為原先的入口關閉,我們找了一陣子,社區居民指引才找到了繞進紙教堂的小徑,當天希望之燈點燈活動音樂會,由學生組成的樂團和合唱團表演,氣氛相當感人,也讓人看見了一個地方的堅韌!
然而經過的老師的分享,再回憶當天音樂會的狀況,更是敬佩與感動,原來一個社區的重建是如此之不易,並不是我們短暫停駐片刻時所看到之美好一面而已,老師說社區的重建需要有策略,重建包含了硬體與軟體-建築與環境以及人們的心,重建的開始就是從地方人士的心開始,如何讓當地居民有再站起來的勇氣,相信就是相當挑戰的任務,人們的願意相信與勇氣,再到生態環境的重建,這過程中需要有多少的改變,相信就會有多大的艱困,而改變是會產生落差的,那重建任務之一就是去弭平那落差,然後求發展 - 人才的培育與地方的發展一起來,才能看見一個創生的社區。
主題報告經由宥箴和雯雯同學的分享,有脈絡性地看到了台灣在社區學習的歷史淵源演進,一個社區之重要性不是一群同住一區域的人們,而是一個意識的凝聚力,及想共求進步、共榮、共好的心,也讓我反思,一群聲音的凝聚很必然地也會有不一樣的頻率產生,而這過程中如何去達到共識與目標是很值得思考的議題,願意看見差異、包容多元文化,相信大家就會一起進步!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2/11/05(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黃筠喬
學生學號:111436511
終身學習是一條沒有盡頭的道路,但在這條道路上我們並不孤單,我們一起學習和成長。
從小組報告中能夠看到每位組員的用心準備,同儕間彼此互相激勵和學習。
三組的報告任我們受益良多,第一組的報告讓我們腦力激盪,在短時間內找到有關終身學習的政策或白皮書;第二組帶我們飛到國外,分享最新國外終身學習的資訊;第三組報告的同學讓我們重新更認識和瞭解自己。
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發生。關鍵在所有遇見所有發生中找到其意義和啟發。謝謝老師在這堂課帶給我們的啟發。
11/05上課心得與筆記
課程時間:2022/11/05(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在職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張裕郎
學生學號:111436502
《歐洲終身學習備忘錄》
• 終身學習是一種有目的的學習活動,具有促進知識、技能與能力等目的。
• 這樣的學習能夠增進就業能力、積極的公民身份以及促進社會統合。
• 終身學習不再僅是教育與訓練的一個層面,而是必須全然成為提供與參與繼續學習脈絡中的指導原則。
• 所有居住在歐洲的人民,應該擁有平等的機會能夠適應社會與經濟變遷的要求,以及積極地參與塑造歐洲的未來。
• 在這份文件中,進一步提到,促進積極的公民身份與就業力均同等重要且互為終身學習的目的。
• 在終身學習的體系之下,各類的教學與學習應該被整合。
• 提出了六項議題作為開放討論實現終身學習的一個架構。這六項議題係匯集了歐洲的一些社區方案與一九九六歐洲終身學習年的經驗。
六項議題 :
(一)人人具備新基本技能。
(二)更多的人力資源投資。
(三)教學與學習的革新。
(四)評鑑學習。
(五)學習輔導與諮商的再思考。
(六)將學習緊密地帶進家中。
實現目標六大策略 :
• (一)發展學習的合作夥伴關係
• (二)瞭解學習需求
• (三)投注合理的資源
• (四)促進學習機會的獲得
• (五)發展學習文化
• (六)追求卓越
白皮書:政府或議會正式發表的以白色封面裝幀的重要文件或報告書的別稱。作為一種官方文件,代表政府立場。
藍皮書:通常代表的是學者的觀點或者研究團隊的學術觀點研究報告,一般是指年鑑、採購指南或其他統計與資訊的彙編。
綠皮書:政府對國民徵詢意見的一種手段。政府在準備推行重要政策前先發表綠皮書收集市民意見。
黑皮書:用於對某領域發表的批評或批評性闡述。
橙皮書:橙皮書一般帶有預警,記載需要引起注意的內容。
紅皮書:有威脅、警戒的意思,一般用於關於危機警示的研究報告。
黃皮書:國際通用的黃皮書是《國際預防接種證書》。COVID-19疫苗接種紀錄卡(終於明白小黃卡的原由)。
還有其他一些比較少見的的顏色,如灰皮書、紫皮書、褐皮書,但這些似乎都沒有較為明確的定義。
在終身學習領域中:
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明烈教授的五圓定理:
淵源 因緣 善緣 圓滿 長長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