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110409508張琇嵐
2022-04-09, 週六 21:18
第五項修練之建立團隊學習
日期:2022/03/29(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單元:第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張琇嵐
學號:110409508
課程心得:
今日的主題首先提及了團隊與團體兩者的不同。我們在學習或生活的過程中也許隸屬於許多不同的團體,但這些團體卻不一定是「團隊」。在團體中,我們傾向以個人的目標為主,團體中通常只有一位領導者,較無所謂的向心力,但團隊便不同了,成員們之間是互相分擔責任,並且有著共同的發展目標,其領導者也可能是輪流擔任的,每一個人在團隊之中都是重要的一員。因此,要了解團隊學習,首先必須要清楚何謂團隊。
在修練團隊學習的過程中,最常會運用深度匯談以及討論,來作為團隊的交流方式。每一個人的想法皆可以表達,並且讓想法之間產生流動及震盪,有碰撞也無仿,碰撞不一定都是負面的,正向的碰撞與想法的交流有助於團隊之間培養出共同的目標以及建立更大的知識智流,目的並非讓團隊間的成員贏得對話,而是讓對話的層次超越個人見解。
在日常中,我們常因為不好意思、羞怯、又或是想避免衝突,而主動放棄對話的機會,有時候甚至會感覺根本沒有必要進行對話。上述這些或許都是造成團隊、團體停滯不前,無法發展的原因。學習表達是一件重要的課題,明白自己為何表達 ? 用什麼方式表達 ? 認識並清楚自己的表達內容,對於團隊學習都是有正向助益的。本次的分享最大的收穫及鼓舞便是,適時的表達是一件很棒的事情,無論結果的好壞,想法若只存於心中便如同石沉大海般,沒有結果亦沒有方向。下週即將輪到自己的組別進行報告,期望我們也可以有很好的團隊學習成果,並且順利地將其分享給大家。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2.3.5(六)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李怡珣
學號:110436518
課程心得:
組織修練能否成功及組織學習能否有效發展的關鍵要素,取決於人的修練。人能積極參與投入,勇於面對過程中的一切問題與挑戰,並能不斷檢視與省思,適度的調整方法直到目標達成,為修練的成功關鍵。學習型組織是組織學習理論的支流。組織學習是學習型組織的發展策略。
阿吉利斯(Argyris)及熊恩(Schön)提出組織學習具有三層次:單環學習(強調內在環境適應的過程),雙環學習(涉及組織外在環境的適應),再學習(具有自我轉換的能力)。組織能以過去的經驗作為整體學習的基礎,並進一步整合既有的學習成果,以因應組織所面臨各種挑戰,進而提升組織解決問題的能力。
組織文化的本質對於組織學習具有相當重要性,沒有適宜的文化,也就沒有學習的容身之處。
雁行文化的五項內涵:
加速實現共同目標:透過團隊合作,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
高度團隊凝聚力:藉由同伴的支撐力與支持力,讓組織成員體會到留在與自己目標一致的組織之必要性。
責任分擔與分享工作:當組織在從事艱難的任務時,因組織成員為互依互賴的整體,輪流擔任繁重工作與共享領導權實為必要。
彼此鼓勵支持:組織成員間要互相關心和鼓勵,共同打造美麗的未來。
相互關懷照顧:組織成員不論是在困難或平順時都應相互協助、扶持,以共度難關。
下午的校園走讀,每組同學分別分享在校園內發現的各種組織文化,本組同學觀察到的是會透過團隊合作加速達成目標的螞蟻文化。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1.03.05(六)
課程地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A302教室
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在職專班一年級
課程內容: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鄭裕翰
學生學號:110436506
課後心得:
在本週的學習中,我學習到以下幾點:
1、 P+Q+A+R(Programmed Knowledge, Questioning, Action, Reflection),盡信書不如無書,要加以行動以及反思。而且組織學習應該是整個組織團體、組織成員、整體組織都要學習,學習是為了帶來改變,讓組織有更好的發展為目的。
2、 學習到了各種學習理論以及組織學習文化、效應等,包含了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再學習的定義,以及蝴蝶效應、比馬龍效應、鳳凰效應、飛輪效應、水結晶效應等,在學習型組織之中會不斷出現上述效應,我們是否身於這些效應中而渾然不知,有了課程的整理跟介紹,使我們更能以有系統的方式來審視組織中所出現的各種現象。
3、 最後則是各種組織文化的介紹,因為組織成員是工作者也是學習者,因此組織成員的互動會形塑出各種不同的文化,例如老師介紹的煮蛙文化、螃蟹文化、猴子文化、老鷹文化、土虱文化、雁行文化等,有些文化我之前都沒有聽過,但在老師介紹之後,有一種「阿!原來是這樣!」的恍然大悟之感,最有趣的是,老師還請我們到暨大美麗的校園中走讀一圈,觀察並體悟出環境所教導我們的是什麼樣的文化,我們這一組所想到的是風箏文化,我們認為不論在組織管理人才或是人才的選用與訓練等等,都能用風箏來譬喻組織文化,要如何在適當的拉拉扯扯中給予部屬發展的空間又不至於失序,管理者必須要很有智慧去控制,然而,當遇到了風箏需要修繕或汰換時,也必須要當機立斷。其他組也提出了螞蟻文化、九重葛文化、市集文化等,同學們都將步行於校園中所感與課程結合,使大家都更加內化所學!有趣又實用!
組織學習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單元一~單元四
課程時間:2022.03.05 (六)
課程地點:暨大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專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36515
學生姓名:劉翊真
學習心得:
見樹又見林
這學期的組織學習研究,接續著上一學期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的概念而來。
早上的課程,從組織學習的理論與內涵中,我學習到"組織學習"的基礎就是"個人學習",也就是學習的"單位"從組織中的個別成員為起始、拓展到成員之間、整個組織、再延伸到外部環境。
從老師授課的內容中,我體悟到個體與整個世界是連成一體、牽一髮可動全身的,也就是蝴蝶效應的概念:從動態系統的觀點看個體與世界的連結,一個微小的改變會牽連影響到外部環境產生巨大的改變,產生連鎖效應。因此,我們的思考不能只侷限在小範圍、短時間、單一領域,要以系統觀點來思考大範圍、長時間、全領域。所謂見樹又見林,要用鉅視的眼光與開放的心胸,全面整體地思考,避免思慮不周、掛一漏萬。
組織學習的文化,即是一個組織鼓勵所有成員繼續學習,並提供正式、非正式的學習管道與資源,期望每個成員之間能誠實面對"實際"情況、分享創新的想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並一起朝向共同的"願景"邁進。
下午課程的開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各種組織的文化:煮蛙文化、螃蟹文化、猴子文化、老鷹文化、土虱文化、雁形文化。我們可以從大自然中學習到許多能夠啟發我們反思組織文化的事物與現象。同學們在校園中的走讀,經過組員之間的腦力激盪,發展出創新的螞蟻文化、九重葛文化、風箏文化,以及市集文化。老師引導我們將感官所感受到的、經過領悟、學習,再分享給所有成員。真是一次最有趣的組織學習經驗。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單元一~單元四
課程時間:111.03.05 (六)
課程地點:暨大306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專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36513
學生姓名:張薰云
學習心得:本週上課主題: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瞭解到組織具有繼續學習的文化,而學習文化則是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項重要內涵。在文化中,組織成員是工作者也是學習者;在組織中,除個人進行學習外,團隊與整體組織也共同持續進行學習,並促使組織不斷創新與改善,而成為實質的學習型組織。 賽恩(E.Schein,1985)的觀點中,當文化的定義與分享價值及信仰有關,其繼續學習必須是組織文化的一部份,而在繼續學習文化裡需具有三項要素:社會支持、繼續創新、競爭力。型塑組織學習文化的三化取向: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檢視組織文化為何種組織文化的特質?如:煮蛙文化、螃蟹文化、猴子文化、老鷹文化、土虱文化、雁行文化等等。 在以大自然為師單元中,老師讓我們在校園探索組織學習文化的實際體驗與即時的分享,更讓我印象深刻,也學習到可隨時在生命與生活中體驗到的去看見、去感受、去領悟、去學習、再分享…迸出了許多新發現真令人興奮。
第八單元 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標題:第八單元 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
課程時間:2022.04.06 (三)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09506
學生姓名:詹琪美
學習心得:
同學今天做了簡報導讀OECD與E U的終身學習發展,並且補充最新國際資訊,提供多部的相關影片,印象深刻的《歐盟是什麼?為何英國要脫歐?》簡短的5分鐘影片卻可以快速了解歐盟的起源;《Erasmus+ 歐盟聯合碩士學位暨獎學金》這部影片是【校友經驗分享篇】,覺得能夠遊歷多國學習多元文化互相交流,還有學位甚至是雙學位可獲取真得很棒,也讓我知道原來歐盟推動終身學習不分種族國籍,願意提供獎學金讓貧困家庭的學生也有機會出國讀書去圓夢,符合了學習無國界也縮短了學習落差。
課堂老師提到「知識經濟」與「學習經濟」的差別為何,「數位落差」、「學習落差」要如何縮短,近年來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多,可以看到文化用語的差異,例如:數位落差、數字落差、學習網絡、學習網路、雷射光、激光、學習社會、學習型社會…等。雖然有時只是一字之差,但在學術論文的書寫上,要求嚴謹且前後要一致性,因此不可不慎。
今天下午是楊國賜榮譽講座教授頒贈典禮,為了能夠參加此次活動,更改了原課程的參訪行程,首先由明烈老師先介紹楊教授的學習歷史,再聽聞高齡80多歲的楊教授演說後,更加佩服「台灣社會教育之父」的稱號真是實至名歸、名不虛傳。希望以後能有更多機會受到楊教授終身學習理念的薰陶,將來成為終身學習實踐者之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4/6課程心得
日期:2022/04/06(三)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單元: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歐盟終身學習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古冬青
學號:111409502
課程心得:通過兩位同學今天的分享,對OECD組織如何推動全球終身學習以及歐盟國家的終身學習發展形勢,同學的準備非常用心,在課程中了解到Erasmus 計畫這樣的跨國際、跨文化的人才培養計畫,也聽到老師分享在德國留學親身體驗過的優厚待遇,讚歎歐盟可以創造出這樣的教育機會,推動全球化的終身學習進程,OECD倡導回流教育與終身學習機會平等,正如當下很多年輕人學業有成後選擇回家鄉,從事農業種植,天下雜誌的一篇報道中層提到返鄉青農魏瑞廷將故鄉臺東池上所栽種的有機米,銷售往美國大陸,他用區塊鏈技術解決了米外銷的問題,將自己的品牌成功地行銷到海外,這樣的例子在台灣有很多,也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去嘗試將傳統農業重新包裝,去創新,這應該是我們推廣終身學習最喜聞樂道的身邊事。
組織學習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標題:單元一~單元四
課程時間:2022.03.05 (六)
課程地點:暨大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專班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110436510
學生姓名:蕭斐文
學習心得:
<<學習重點>>
一、 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讀書不可拘泥於書上所載,一味盲從,學習組織學習,是一種透過在生活中的修練,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精進。從反思下的學習,才不至於成為只為學習的學習,而是為進步、為個人及團隊成長的學習。
二、 學習理論整理
(一) 單環學習-單環學習可以維持組織的正常行為,但不能取得改進效果。企業可以利用單環學習來獲取經驗、察覺和解決問題、判斷和預測未來,但是組織的政策和目標並未發生變動。單環性學習培養的是企業掃描環境以及控制目標實現的能力(Morgan,1986)。
(二) 雙環學習-有重新修正組織目標,去改變目前流程,如追加產線,委外代工(需有品質測量)、創新的製造方式、自動化生產等等
(三) 蝴蝶效應:小事情、事件,經過時空的擴散後會造成很大影響,看似微小的改變,也可以帶來很大影響。
(四) 畢馬龍效應:一個人假若得到適當的鼓勵和認同,平庸的人也可以有突出的成就,但如果一開始就認定自己會失敗,通常結果就真的會失敗。
(五) 鳳凰效應:古埃及的故事,引喻鳳凰每500年會涅盤重生,引喻企業在經營一段時間後,大破大立。
(六) 水結晶效應:水接受不同的資訊,結晶就會呈現出不同形狀,能夠啟發人們對很多社會現實思考的新角度。結晶水的美醜與實驗者的正面與負面思想或話語連結,比如祈禱、音樂和盛水容器接觸詞語。相信水具有複製、記憶、感受和傳達資訊的能力。
三、 組織學習文化的三化取向
(一) 物質-環境、設施、誘因、獎勵 如:業務的激勵措施
(二) 制度-有助於學習的制度、學習系統、訓練計畫(課、時、地點、方式、人員)
(三) 精神-組織成員有追求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期望,交流互動、支持、良好人際網絡。新人要讓他了解組織的精神、組織的故事、領導人的風格
<<學習心得>>
今天初步了解組織學習的內容及各種有趣的理論或效應,下午到美麗的暨大櫻花林邊走邊感悟,從自然中取材,同學們也發想了許多和實務或心理的各種理論,有風箏來比喻組織領導的藝術、有螞蟻的團隊精神,有以市集來比喻的組織模式,有以花來展現在組織生存的特性。可以發現用感受來思考,就可隨地取材成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