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9.11.09
課程地點:南投縣108年度終身學習博覽會+文心園咖啡館+慈濟南投聯絡處
學系:108終發碩專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庭玉
學號:108436507
早上的終身博覽會其實就是像老師之前提到的大型終身學習商舖的概念,之前接觸到這個陌生的名詞其實不太能體會,但在會中看到許多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新住民學心中等40個單位展現學習成果、表揚社大績優單位及多位終身學習楷模,樹立了學習的風範;更請中高齡者參與表演活動的演出,讓他們在快樂學習之餘,滿足成就感,創造了生命價傎;攤位中也有部分販售商品及推廣相關課程,也促進了個人及地方經濟的發展。
除了多元豐富的成果展現,主辦單位也設計了闖關遊戲,以往參加這種活動可能只是走馬看花,但為了闖關遊戲,必需實際走訪各攤位,經由實地體驗、DIY等遊戲互動,經由短短幾分鐘的接觸就可以將所接觸到的東西映在腦海中。
可惜的是這樣的活動參與的人潮不多,下午課中討論原因除了地點較偏僻,週遭也沒有其他可結合的活動或地點,可以帶來足夠的人潮,而產官學三方,產的部分就沒有介入,但通常民間的力量是最大的,所以除了政府高層需全力支持,民間企業的部分也需要一起加入,而如何串起民間及政府的橋樑,將是未來的一大課題。
通常政府各部會有自己不同的立場,例如勞動部就是為了促進就業、穩定就業,所做的各項訓練,目的就是導向現在企業或社會所需要的職能,所以會著重實質績效或數字的部分;但教育部也許是注重學習的成效或培養的過程,但學習的成效並非數字可以簡單衡量或是指標可以清楚展現,它需要長期的投資,從個人、家庭擴散至社會,就遠觀來看,二個部會的目的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提升國人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培養相關的知識職能,將所學回饋社會,如果可以由更高層級整合,例如由行政院建立一個專責的組織,將各部會所需的人才納入,如同下午課程討論到的較早推動終身學習的國家,英國、美國、歐盟、德國,這些國家都有專責的組織致力推動,成效當然也相對顯著,如我國政府能資源整合,不但能減少浪費、瓜分績效,成效也能最大化。
下午後半的段的課程去參觀慈濟位於南投聯絡處的願力館,除了慈濟的發蹟外,因為看見社會的需要,蓋醫院、蓋學校、培養相關醫護人才;因為看見社會的需要,致力推動環保志業,經由回收再製造;因為看見社會的需要,將社會善款專款專用,經由志工的努力改善人們的生活。例如一開始只是將相關基金款補助於所需要的人,後演變除了補助,還需後續追蹤,係因過程中有挫敗,經由思考、不斷修正、而做的更完善;不管是工作或生活,總會有不順遂,如能經由困境去思考,去修正,取之社會,並用之於社會,人生將會更圓滿。
回顧一整天精彩的課程、活動,經由不同的形式學習,獲得知識、心理上的滿足,充分實踐了終身學習的理念。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19.11.09
課程地點:南投縣終身學習博覽會、文心園咖啡館、慈濟南投聯絡處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許宗仁
學號:108436503
課程心得:
一、上午課程為參加南投縣終身學習博覽會,老師讓我們藉由參加博覽會的過程了解終身學習實務上的運用與成果。就主辦方來講:如何策劃活動流程與內容,增加縣民的參與度,是最重要的課題,主辦方藉由各個學習組織的設攤呈現學習成果,同時透過闖關拿贈品的遊戲,吸引縣民主動的參與活動、了解學習內容,著實有助於縣民未來加入學習組織的意願。就終身學習組織及學員來講:博覽會提供了一個舞台,讓學員有機會將平日學習的成果展現出來,除了自我實現的滿足以外,也可以和其他組織的學員互相交流彼此的學習心得;而學習組織更是能藉由博覽會的設攤活動,直接接近縣民朋友,向民眾說明學習的內容及實務上的運用,啟發民眾的興趣進而加入學習的行列。個人從博覽會的活動看到,終身學習是跨領域、跨年齡、跨產業的學習,透過學習方式的改變,改變了老師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意願,讓年幼者學習到品德教育,讓年長者有自我表現的舞台與自我成就的滿足,這樣的學習才會持續而長久。
二、國際終身學習發展趨勢的單元裡面,UNESCO、OECD、歐盟等三大國際組織,開啟了終身學習的概念與想法,長期的耕耘下來,影響了歐美及亞洲各國在終身學習領域上的投入,也持續引導全球終身學習的發展趨勢。台灣的終身學習開始於成人教育之父-楊國賜老師,楊老師創立了成人教育的教育研究所、教育中心、教育學會、教育月刊等等,讓教育從學校進入到社會,
三、慈濟南投聯絡處的參訪:藉由慈濟師姐的引導與解說,了解到慈濟人在『慈,悲,喜,捨』這四大志業上的努力與奉獻,參觀了願力館、921賑災館、環保科技館,其中在環保科技館中看到,慈濟人利用回收的寶特瓶製造出服飾、鞋子、背包、毛毯等實用的產品,不僅為地球的環保盡一份心力,同時也教育了人們愛物惜物的品德養成。透過參訪的深度學習,讓同學們更了解慈善團體除了幫助民眾淨化心靈之外,更能以實際的行動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一、上午課程為參加南投縣終身學習博覽會,老師讓我們藉由參加博覽會的過程了解終身學習實務上的運用與成果。就主辦方來講:如何策劃活動流程與內容,增加縣民的參與度,是最重要的課題,主辦方藉由各個學習組織的設攤呈現學習成果,同時透過闖關拿贈品的遊戲,吸引縣民主動的參與活動、了解學習內容,著實有助於縣民未來加入學習組織的意願。就終身學習組織及學員來講:博覽會提供了一個舞台,讓學員有機會將平日學習的成果展現出來,除了自我實現的滿足以外,也可以和其他組織的學員互相交流彼此的學習心得;而學習組織更是能藉由博覽會的設攤活動,直接接近縣民朋友,向民眾說明學習的內容及實務上的運用,啟發民眾的興趣進而加入學習的行列。個人從博覽會的活動看到,終身學習是跨領域、跨年齡、跨產業的學習,透過學習方式的改變,改變了老師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意願,讓年幼者學習到品德教育,讓年長者有自我表現的舞台與自我成就的滿足,這樣的學習才會持續而長久。
二、國際終身學習發展趨勢的單元裡面,UNESCO、OECD、歐盟等三大國際組織,開啟了終身學習的概念與想法,長期的耕耘下來,影響了歐美及亞洲各國在終身學習領域上的投入,也持續引導全球終身學習的發展趨勢。台灣的終身學習開始於成人教育之父-楊國賜老師,楊老師創立了成人教育的教育研究所、教育中心、教育學會、教育月刊等等,讓教育從學校進入到社會,
三、慈濟南投聯絡處的參訪:藉由慈濟師姐的引導與解說,了解到慈濟人在『慈,悲,喜,捨』這四大志業上的努力與奉獻,參觀了願力館、921賑災館、環保科技館,其中在環保科技館中看到,慈濟人利用回收的寶特瓶製造出服飾、鞋子、背包、毛毯等實用的產品,不僅為地球的環保盡一份心力,同時也教育了人們愛物惜物的品德養成。透過參訪的深度學習,讓同學們更了解慈善團體除了幫助民眾淨化心靈之外,更能以實際的行動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課程時間:2019.11.05
課程地點;A302研究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內容: 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陳麗文
學號:108409504
今日為我們做報告導讀同學凱傑與佳穎一開始問我們1998年發生了什麼大事?老師說:我們要跟學術有關的連結的是-教育白皮書,而當年也是開設社區大學元年,臺灣第一所設立社區大學在現在的新北市文山社大,社區大學結合了社區的發展與社區學習,進而發揮了社會改造的力量,並促進公民社會之發展,這也是我們終身學習另一個開端。
2002年政府公佈終身學習法,將社區大學明確定位為終身學習機構,此法的公布促進了社區大學的蓬勃發展,在政府支持與民間合作整合之下,讓現在社區大學更為是終身學習管道之一。
歐美先進國家均設有社區成人教育學校,丹麥成人教育之父Grundvig創辦了人類史上第一所民眾高等學校,強調心靈的成長與解放教育,成人不分學歷,只要對該課程有學習意願。
在台灣社大的規模與體制,是典型的社區成人教育學校或社區成人學習中心,非正規的教育在課程中有藝能類、學術類與社團,在學員上年滿18歲都可以參與學習,並能學以致用促進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
對於社區大學在我這10年不曾中斷學習中,深深感受到對於學員成長與個人發展中有深厚影響,它雖是非正規教育其也發揮了自我實現與知識的解放,在上一堂課中社區發展中的"造人",社區大學也是國家在終身學習中的重要一環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活動及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19.11.09
課程地點:南投縣農工商會展中心&文心園&慈濟願力館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楊鈞浩
學號:108436511
今日參加終身學習博覽會,透過園遊會方式,讓我體驗共學樂趣,也瞭解終身學習不僅只有在政府單位及學校,甚至推廣到社區、民間團體共同參與,博覽會攤位種類多元從食衣住行育樂、生態環境、空汙等議題,使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透過博覽會讓我認識更多南投各鄉鎮特色以及文化,也顛覆對於終身學習的看法,不論是小學生或樂齡學員都散發出享受終身學習、樂在終身學習,也深刻體會終身學習的推廣需要產官學及人民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出快樂健康學習環境。
下午到宛如童話般的場地學習,分別由各組同學分享對於終身學習發展及國際趨勢,同學從政府機關、學校、產業界各種不同觀點進行分析及建議,最後到慈濟願力館參觀,實現終身學習不受場地及宗教限制,只要有學習的心處處都是終身學習的環境。
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課程時間:2019.11.05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顏曉菁
學號:108409502
社區大學是一所學校,在歐美是一間成人學習的學校。第一間社區大學是在歐洲丹麥Rodding羅登,由Grundvig在1844年所設立;在美洲,有分為正規、非正規的模式,讓成人在生涯規劃中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來學習;在台灣,社區大學是公辦民營,是「非正規」教育機構,期待能夠幫助國人可以達到「終身學習」及「社區發展」,讓台灣能夠進入更有發展性的國家。其課程分為「藝能性」、「學術性」及「社團性」,讓民眾的學習能夠學以致用,並且能夠與在地文化、議題有相關,例如上學期所參訪的台中文山社區大學的特色課程就是「大肚山學」,這就是和在地文化相關的課程。因著課程的發展融入在地特色,活動規劃也連結傳統文化及社區資源,讓民眾都能透過系統的學習與訓練,成為社區最佳的宣導人才。
在課程最後實作的部分,透過討論如何規劃社區大學課程時,我們這一組是分配到「城市」型的社區大學。我們就思考著如果推廣台中市區文化或導覽的部分,因此我們就分享著在課程中先以幾本相關書籍來導讀,之後以「走讀」的方式,讓書中的文字化為行動學習,在走讀的過程中,可以透過「攝影」、「速畫」或是其他個人習慣的紀錄方式去記錄下來,讓這門課能夠實際去體驗或觀察、認識這個城市。最後在成果發表時,可以將這次課程的分享作品一一展示出來,並邀請親朋好友參加,一方面可以分享自己所學,一方面也可再次宣導「終身學習」理念,讓每個人都能夠不斷地在學習的路程中,不斷地創造自己的能力,來擁有第二、第三專長或興趣,讓生活的層面可以更加的擴大與精采。
然而,學習最重要的仍是要與這塊土地來連結。我在最後課堂分享時談到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習常常侷限於自己的成長,而忘了自己的成長不單是為了自己的生涯發展,更重要的是如何將自己的所學奉獻在與他人、與這塊土地上。「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就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團體,這個團體的創始人是劉安婷姐妹,她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之後,曾留在美國工作幾年,但在工作的過程中,她並不覺得這份工作帶給她生命中的滿足,因此,她開始思索著是否該回台灣。因她在美國的學習裡,教育改革是她所研究興趣之一,因此她就開始與教授討論著是否有可能將美國的一些創新帶回台灣。「Teach for Taiwan」就是以「Teach for America (TFA)為美國而教」的模式來發展的。在這幾年裡面,因此幾位年青學子的投入,慢慢地看見了愈來愈多的台灣青年們能夠捲起袖子,踏上偏鄉地區,將教育服務在資源有限、需要協助的學校當中。我相信學習是不嫌晚的,尤其在台灣,其實到處都有學習的機會,例如社區大學、樂齡學苑、巷弄關懷據點、教會等宗教機構、網路學習等,只要願意,就勇敢的踏出那一步~~~就會看見許多許發現,這些發現是能夠讓我們的生命充滿能力與滿足的。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19.11.05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A302研討室
學系:108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陳郁筠
學號:108409515
課程心得:
今天在同學的報告及老師的回應中學到許多。在1998年許多改革人士組成社區籌備委員會,而會在1998年組成的原因是當年頒布了「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
,且當年訂為終身學習年。
經老師指正後了解社區大學並不是一種成人高等教育,因為高等教育的意思是指大學學位,而目前的成人教育並不一定會拿到大學學位。
從同學的報告中可以看到美國與德國在社區大學的發展與性質,比較出社區大學在這兩個國家的不同及各自強調的重點。
在實作環節中,分為偏鄉、城鎮、城市三個層面發想社區大學會開什麼樣的課程。而我這次被分配到偏鄉的組別。我們這組會希望可以先從部落中有特色的地方開始著手,因為當地人可能缺乏專業行銷人員,若社區大學能開設關於行銷及更認識當地特色的課程,培養出專業導覽員,讓當地不要浪費自身的資源,可以將資源轉化為效益,帶動經濟後,發展也會更加順利。
碩一終發楊素珍
2019-11-03, 週日 23:03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第七單元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第七單元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時間:2019.10.22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學生:楊素珍
學號:107409515
繼續於上上週的小組報告,
(1)美國的NIACE國家成人繼續教育學會,於2016年整併為Learning and Workinstitute學習與工作協會,致力於終身學習的推廣。
(2)歐洲成人教育協會(EAEA),於1953年成立,由43個國家的116個成員組織構成,協會設立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其主要的工作宗旨包含:政策倡導、提供資源與信息、建立關係網絡等,其規模為歐洲之最,領導歐洲終身學習領域的發展與相關組織的橫向聯繫。
此外老師提到早期I型人才是指兩種專業的結合,現今則重視「兀」型人才,其中一是人力資源,另一則是終身學習。最後還要有跨領域的知識與連結能力,成為梯形人才。科技愈加發達,人們面臨的知識挑戰也愈高,梯形人才愈顯重要。
談及地方創生Place Making的核心理念為終身學習,社區總體營造:造景造產造人造文化,這些都是需要透過終身學習才能穩穩扎根,創造心目中的烏托邦.
在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中提到目前台灣終身學習的狀況,各個部門各自為政,例如樂齡學習中心與長照2.0政策內容在健康促進這塊有諸多重疊,資源分配不均等,若台灣也能學習歐美設立「終身學習司」,其實也不是不可能,就像因應社會需求將長照司由護理司分設出來,應該是可以倡議的。
另老師提起南投市成立「終身學習商舖』,想到可以結合現全台灣在推廣的照顧生活咖啡館,現有的場地現有的資源與人力,再挹注終身學習的元素,相信會是一個完美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