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組織學習
課程時間:2020.04.28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 A302 研討室
學系:109 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王品惟
學號:108409516
課程心得:
何謂組織文化? 組織文化是組織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中所形成的為組織所特有的、且為組織多數成員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範等的總和及其在組織中的反映。具體地說:組織文化是指組織全體成員共同接受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團隊意識、思維方式、工作作風、心理預期和團體歸屬感等群體意識的總稱
組織學習文化敘述什麼樣的文化?積極學習性的還是被動學習。
行塑組織學習文化:
1. 物質文化:完善的學習環境與設施,積極者可給予獎勵。
2. 制度文化:人跟制度是重要要素!
3. 精神文化:成員之間密切交流,並能帶到組織中。
組織學習文化包含三化取向:
(1)物質文化層面而言,有完善的學習環境與設施,提供成員從事學習的活動,並能提供適當的誘 因,對於自我學習積極者與在促進他人的學習上有所貢獻者均給予獎勵,此外對於能將學習成果回饋於工作,藉以提升組織效能者,亦應給予適當的報酬
(2)制度文化層面而言,具有完善的訓練、學習系統,及增進組織成員專業成長的管道,以協助成員的自我成長
(3)精神文化層面而言,組織成員具有追求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熱望,同時成員間能彼此密切交流互動、相互支持、建立出組織成員間良好的人際網絡,組織與整個社會環境相結合,並溶入到外在環境中,成為整體社會環境中一個實體
組織的文化包含了:
(1)煮蛙文化:組織要適時察覺外在變化,並隨著變化而改變財部會被淘汰。
(2)螃蟹文化:組織中有人會扯別人後腿,見不得別人好。
(3)猴子文化:組織中達成共識並形成規範,並持續教導後續新進人員,維持保留規範(不會嘗試改變)。
(4)老鷹文化:建立適度淘汰制度,替換不適任人員,讓組織更加強大。
(5)土虱文化:組織中要有事當的競爭力,並有一定人數對組織提出問題與意見,才不會形成一言堂而逐漸被淘汰。
(6)雁行文化:建立分工制度、責任分擔、照顧關懷、鼓勵支持的文化。
下半場課中,去校園散步,散步到蘭楹花,是非常漂亮的花,我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我同時覺得每個人都是個體組織起來卻很龐大,我感受到草木皆有身生命,於我們同在學習,共生共同學習,我領悟到每個人都有特長,跟草木一樣,組織起來卻很龐大!我學習到學習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因為有生命皆在學習,我們又怎麼能領悟出其中的道理,必須靠自己!我想分享這麼好聞的味道,這麼漂亮的大自然,與大家一起共同學習!
終身學習
課程時間:2020.04.29
課程地點:管院油桐花樹下
學系:109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學習社會的批判 模式與展望 新學習文化的塑造與展望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志霙
學號:108409512
學習社會的批判、模式與展望,新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
今天上課天氣真的超棒的我們在油桐花樹下上課,陣陣風吹著又有油桐華飄下來真的是太特別了!!
在學習社會的批判、模式與展望,裡面所談到的學習社會模式分別有
1.政府領導模式 2.市場領導模式 3.社會夥伴模式 4.學校教育模式 5.證照模式 6.機會模式 7.連結模式
以上都是學習社會模式,現階段都能在很多地方都能用到,了解他並在自己的崗位加以運用。
新學習文化的要素
1. 終身學習
2. 學習者驅動學習
3. 及時學習
4.顧客導向學習
5. 轉變學習
6. 團隊學習
7.脈絡關聯學習
8. 學習如何學習
以上這些學習的重要觀點,從終身學習到學習如何學習,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要創新,善用身邊邊的資源,活在當下,其實與其想那些不切實際的事情不如活在當下給自己一個目標可以有更好的學習方式。也聽了老師分享了很多自己的經驗不管是出國留學的經驗也好,讓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人生旅程,在這當中也能帶來很多的啟發,希望自己也能多多出去走走也許會有更多的啟發,也能讓大腦活用。
組織學習研究課程心得
課程時間:2020.04.28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室 A302 研討室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黃佳慧
學 系:終發碩一
學 號:109409504
課程內容: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課程心得:
組織文化為組織共同接受的行為及價值觀,涵蓋兩大層面:外在制度的行為模式,內在的信念及價值觀,組織文化為主組織學習文化為次項,建立組織繼續學習文化有三要素:社會的支持、繼續創新、競爭力。組織學習文化的三化取向,第一為物質文化(完善的學習環境與設施、在學習上有所貢獻者均能給予獎勵),第二制度文化(由專人完善的訓練、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第三為精神文化(求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熱望並且交流、能與整個社會環境相結合);將組織發展成為一種學習系統,而知識的分享與管理具有重要性地位。
組織文化有正面與負面的幾項效應,以下是我的簡述:
煮蛙文化:安逸是組織裡面的安眠藥,忘了察覺環境而變成在水中的青蛙。
螃蟹文化:劣幣驅逐良幣,如果員工之間相互為了利益而算計會使組織相互牽制、毫無生力的螃蟹。
猴子文化:可望而不可及,實驗證明了社會群體的影響,即使是不合理的事情或是現象這樣的文化會使組織忘了質疑而盲目的跟風,所以需要將好的事物傳承及創新,將好的文化發揚光大必且創新思維。
老鷹文化:公平不是組織中公認的原則,組織若無適當的淘汰制度,常會為了小仁小義而耽誤了進化,在組織中若有老鷹文化會使組織積極學習。
土虱文化:組織裡一片和諧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若有人能適當的扮演土虱,刺激組織成員的生存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雁行文化:一個人走的很快,一群人走得很遠,學習像飛雁時團隊彼此合作、責任分擔、彼此鼓勵等快速地朝目標邁進,進而達成理想。
漫步在校園時我想起教授分享的一句話「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每個人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要走,有的時候與人共處、合作,有的時候獨自面對繼續前行;但我想就像蘭花一樣依附在別的樹木上面,而人類也是群體的動物,我們也需要和同溫層交流、分享,不同溫層的加強積極度、創新等,也呼應到此次課程的雁型文化,彼此共學、共好、共生。
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課程:組織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0.04.28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學生:林志霙
學號:108409512
以下有幾點是我在上課時印象較為深刻的幾個文化,都可以將他們反應在我們的生活上,並加以運用。
物質文化:
制度文化:要有一個完善的制度 推動的時候不能因為人而又變動,不能失去公平性,不然大家會失去制度越來越不想聽。
煮蛙文化:要能夠察覺外在的變化,日積月累會有不同的改變,如果不夠靈敏會被淘汰。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大多是漸熱式的,如果管理者與員工對環境之變化沒有疼痛的感覺,企業最後就會像這隻青蛙一樣,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
螃蟹文化:
猴子文化:傳承與創新,更進一步,積極創新。企業禁忌經常故老相傳,雖然事過境遷、環境改變,大多數的組織仍然恪遵前人的失敗經驗,平白錯失大好機會。
老鷹文化: 「公平」不能成為組織中的公認原則,組織若無適當的淘汰制度,常會因小仁小義而耽誤了進化,在競爭的環境中將會遭到自然淘汰。
土風文化: 組織裡一片和諧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若有人能適當地扮演土虱,刺激組織成員的生存力,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只不過魚與土虱的比率一定要抓好,否則反易弄巧成拙。
雁行文化:
當雁群飛行時,會成V 字型,比孤雁單飛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一的前進速度。因此,雁行文化所帶來的第一項
組織學習啟示,即是與懷抱共同願景的組織成員共事,經由彼此的密切互動,
能更快速朝向目標邁進,進而達成理想。
下半場老師帶我們到校園走走,在路上我看到了很多的花草樹木,還有動物,這些也將讓我帶來一些想法,因為老師要我們用心去感受,也看到了蘭花有人把他們重在樹上但是他們真正的生長環境不再樹上,但是人們有很多的想法與創新將他們重在樹上,都會帶來很深的意涵,我在一路的啟發就是,我們人就像大自然一樣一年四季都會盛開當季最漂亮的花,也就是不斷的更新與創新延續生命力,而我們人就要向大自然一樣不斷的變化,創造更多的新事物,不斷的活用大腦,長新知識與智慧。
第五單元 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脈絡與經驗評析
課程時間:2020.04.22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陳麗文
學號:108409504
經由這幾周終身學習課程學習中,各個國家在推展終身學習著重於民眾需求滿足,將學習力既是競爭力與發展力,在全球化趨勢中,能具備有完善終身學習發展的國家,往往也正是較具發展優勢的國家。
歐盟在終身學習發展中,在政策規劃以充分展現出系統性與完備性,並且在實踐策略上實質兼顧到持續性與效益性,在1996年訂定歐洲終身學習年,而其主要目的是推廣終身學習的理念與反省終身學習的意義與歐洲人民實現終身學習的理想。受到歐盟的影響,在1998年台灣當時教育部林清江部長,推展終身學習年,對於當時發展終身學習的台灣,歐盟的經驗適足提供參考,積極發展出適合本土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背景,而韓國也派代表來台學習終身學習政策。
老師在分享歐洲求學的生活經驗中,透過照片敘述當年在德國自由行造訪了,柏林民眾高等學校、柏林教育博覽會、德國新天鵝堡、也有遇上教育大遊行...。到法國凡爾賽宮、羅浮宮還有在海灘上也有讀書館,教堂作為終身學習得場所的巴黎,感受到歐洲生活中處處有學習,落實終身學習生活化。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4.23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提前入學)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彥妮
這堂課是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指透過持續性、有效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組織的學習,有效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為組織帶來進步,從學習型學校、公司、社區進而提升為學習型城市,組織學習需有夥伴關係、有明確的方向,使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
在課堂中也提到許多效應,鳳凰效應、水結晶效應,映象最深刻的是飛輪效應,萬事起頭難,一旦開始,就會越來越容易,在生活中看到許多需要調整改變的地方,自己的習氣或生活模式要在改變會有許多需要克服的點,若在工作或團隊合作需要推動或改變某些方向,更是需要很多的磨合與討論,有許多時候會因為如此而放棄變革,或需要等到有適合的夥伴才有辦法執行,可想而知高階組織需推動新政策,影響到的範圍更大,推動前的準備更是難上加難,需要更多的包容、體諒、同理、良善的溝通。
最後老師提到的五隻手非常重要,握手-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舉手-願意分享提問、牽手-共好、拍手-正向鼓舞、動手—實踐,這樣的善循環才能有效提升個人、團體、組織終身學習的意願。
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
課程時間:2020.04.22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提前入學)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彥妮
歐盟在1990年代中期之後,為推展終身學習運動,特將1996年訂為歐洲終身學習年,主要目的為:推廣終身學習的理念、反省終身學習的意義、為歐洲人民實現終身學習的理想,在終身學習年之前,公布《教與學: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終身學習有助於三大政策目標的實現:社會統合、促進就業力、自我實現;隨著社會變遷,人類正面臨著三大衝擊:資訊社會的衝擊、經濟國際化的衝擊、科技知識的衝擊;第二個終身學習年,於1998年在台灣,推動學習社會白皮書,但隨著時間演變,政府政策、人事的調整,推動過程較辛苦;韓國終身學習近幾年發展迅速。
這堂課,老師也分享了老師的歷程,以前總覺得好像找到一份工作,就要好好地做到退休,不敢想有更好的機會,透過老師的分享,看到了人生不同的可能,每一個境遇都會有不同的意義,生命中的不順利,有時候是另外一個安排,把握每一個機會,全力以赴,會看到不同的可能,時時提醒自己「順逆一如」。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課程時間:2020.04.15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提前入學)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彥妮
學號:109409506
今天我們在油桐花下上課,討論的氣氛非常的愜意愉快,探討OECD對終身學習的推展,提到了回流教育,回流教育普遍聽到的名詞,但對於內容不是很了解,透過這堂課再次認識回流教育,離開學校後,每隔一段時間回到學校進修,教育、工作、休閒不斷輪替發生,也探討了國外的回流教育,老師說到德國的教育,大學教育不會有年限,可在工作後看到不足之處,回到學校補足,在校園內可看到不同年齡的學生,讓世代有交流共同成長。
在德國算是技職社會,台灣偏文憑導向,大部分公司行號透過文憑來認識求職者,德國以技職為主,之前聽過朋友在美國求職時,美國會分階段面試,主管面試後,會另外安排時間跟團隊面試,他們認為團隊才是未來要相處的對象,工作是團隊共同進行,團隊的和諧非常重要,教育因社會體制、型態不同,對教育培養方向也不同,沒有甚麼是最後的,但絕對是不段隨著社會風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