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課程時間:2020.04.15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授課內容: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林志霙
學號:108409512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這次上課的內容是從經濟發展組織OECD就字面上來看難以與終身學習作為聯想,但透過書籍及老師的講解,更讓我對於終身學習的概念有更寬廣的認識。
OECD在1970代及1990年代分別提出了回流教育,那回流教育就回到學校,全民終身學習,讓一些人可以再拖離學校很久很久的人可以回到學校重新接受教育,這樣也可以讓自己的腦部重新啟動可以重新思考更多更多的東西,讓我的的大腦可以不斷地接收更多的資訊,可以更快速的與社會接軌,不會與現在的人思想脫節太久,那其實他們具有很多的工作經驗,能與經驗較少的人來互相交流,所以人其實就是要不斷的學習更多的新東西,活化腦部。
老師還有提到數位落差,會有數位落差的可能就是資源分配不均,使用不足的現象,在比較偏鄉的地方相對的資源就會分配不均,又加上沒有年輕人可以教,就變成使用上會沒辦發跟上的問題。
組織學習研究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心得)
課程時間:2020.04.18
課程地點:中科R106教室&戶外體驗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姚怡安
學號:108436508
今天的課程從學習組織的理論、內涵為出發點,從中探討文化的發展與內涵,進而了解學習組織的發展趨勢與策略變革。
在本次的課程中,學習到許多藉由心理學相關知識延伸而出的組織文化內容。也藉由講義知識、教授分享,了解到許多理論與概念。
1.組織學習從改變開始:
改變是為了改善,而不是為了改變而改變。在組織內部的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份子,由下而上擁有共同的願景,即使遇到困難也勇於發現問題、面對並解決問題,一同邁向更好的未來。
2.學習型組織:
個人與團隊須持續學習,使組織持續創新改造,成為學習型組織。
3.組織文化:
共分為六種,分別為煮蛙、螃蟹、猴子、老鷹、土虱及雁行。了解不同文化的脈絡後,檢視自身組織文化的類別與可能性,並進而思考改善的可能方法。
4.飛輪效應:
一開始產生動能是困難的,需要耗費很大的心力才能產出一些些力量,但這是逐步開始產生動能的開始。累積到一定的能量後,將可看到明顯的效能。
5.理論與實務的結合:
在組織文化的現場中,需要有穩定的理論支持,也需要有現場實務上的實踐。須避免盲目地跟隨理論,抑或是使實踐層面流於空洞。理論與實務的相輔相成,才能是組織學習效能更加完善。
6.組織改革模式:
藉由下午到戶外觀察的機會,透過看見、感受與改變的脈絡,從而去理解變革模式的歷程。在戶外觀察到許多大自然的景物,以及座落在中科廠區獨樹一幟的小聚落,感受到其中的突兀感與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進而思考其中可改善之處與更多的可能。
組織學習研究20200418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04.18
課程地點:中科R106教室&戶外體驗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張維仁
學號:108436506
1.學習一定要改變:
組織學習因為強調持續性與有效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整體組織學習,而且必須透過學習解決組織問題,所以關鍵在於學習的過程是不是能夠為組織或個人帶來改變,並且是持續性的改變
2.盲目與空洞:
在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上,如果僅有理論卻不能在實務上有所規劃、執行,理論便失去價值,流於空洞。而僅有實務不注重理論,則無法再基礎上進行提升,讓學習流於空洞,只有按部就班地在不斷的實踐中堆疊經驗,才是學習的唯一途徑
3.學習的層次:
從目標導向的訓練執行,到發展導向的雙環學習,在到從學習軌跡中創造出新價值的再學習,其實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也唯有透過務實的學習,如實的面對組織的困境,才有機會創造出組織新新的價值。
4.校外教學體悟:
a.目標的設定與視覺化:
組織學習必須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並且最好視覺化讓每一個利益關係人都能清楚知道。
b.學習機制:
組織文化部可能要求100%的組織成員認同遵守,在這樣的條件下,合理的學習機制將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學習推動的成效。
c.典範行為:
企業領導人必須以身作則,帶領組織的學習風氣,組織學習才不會流於口號
d.防範破窗效應:
在文化建立的過程中,領導人必須見微知著,在問題擴散之前提出有效決方法,避免破窗效應發生。
e.紅綠燈機制:
在組織學習推動的過程中,必須設計紅綠燈機制,檢視未跟上腳步的員工,並且適切地給予關注或評估,不要讓學習隊伍越拖越長,影響團隊前進的腳步。
組織學習研究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04.18
課程地點:中科R106教室&戶外體驗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楊鈞浩
學號:108436511
今天是這學期組織學習研究的第一門課程,上午老師講解組織學習發展、以及內涵,其中讓我最深刻的是組織學習層次,分別為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在學習,同學在進行小組討論與分享時,發現產業不同學習層次也有所差異。另外老師也提到組織效應,有蝴蝶效應、比馬龍效應、鳳凰效應、飛輪效應、水結晶效應,其中只有蝴蝶效應我有聽過,其餘都是藉由這次課程老師的講解才有所認識,原來這些效應也可以應用在組職學習上。
下午老師講解組織文化與組織學習的關係,提到如何建立組織學習文化,而組織學習文化分為三個取向,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如何檢視組織內具有何種組織文化的方式,如企業環境變化都是漸進式,若管理者沒有發現而未做出改變的煮蛙文化、互相算計的螃蟹文化、過於安逸不知變通的猴子文化、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老鷹文化、橫衝直撞的土虱文化,以及完整的雁行文化,讓我深刻了解我任職的公司是屬於何種組織文化。最後老師帶我們到附近的社區走走,坐落於工業區內,被工廠環繞的小社區,跟工業區格格不入,但也跟工業區維持某種平衡,就像組織從不同面向(職位、心境、角色等)去看,得到收穫也會有所不同。
第四單元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推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課程時間:2020.04.15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授課內容: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陳麗文
學號:108409504
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成立於1961年,根據1948年馬歇爾計畫而成立歐洲經濟合作組織,截至2019年止,共有35個會員國。經合組織的其宗旨為:幫助各成員國家的政府實現可持續性經濟增長和就業,成員國生活水準上升,同時保持金融穩定,從而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其組建公約中提出:經合組織應致力於為其成員國及其它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穩固經濟擴展提供幫助,並在多邊性和非歧視性的基礎上為世界貿易增長作出貢獻。
OECD在1970及1990年代發表《回流教育》《終身學習的策略》以及《全民終身學習》報告書,對於全球終身學習的發展影響深遠。
在正規教育發展模式直線是生涯發展,今日課程探討中回流教育,談到《知識半衰期》意謂著隨著科技進步,新的發現不斷問世,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也讓以往學到的知識漸漸過時、不敷使用唯有不斷更新、不斷學習,才是讓自己保持競爭力的方法,而回流教育發展終身學習更為重要的趨勢。
回流教育由瑞典教育部長巴莫推動「二五:四」制度的入學原則,民眾持有高等學校證書者或有 4 年工作經驗、年齡 25 歲以上具有 4 年高中英語程度的成人,均得以報考進入高等教育來就讀,此即聞名遐爾的「二五:四」規定。
我國回流教育在1998年由當時林清江教育部長推動,建立終身學習的環境,達成終身學習社會的一條重要途徑,而我們暨大在2007年當時學務長吳明烈教授推動成立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全台唯一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結合系所,訓練發展、組織發展、生涯發展,讓我在工作一段時間後,重回學習崗位,今日可以在五月雪梧桐花下上課,回流教育終身學習重要教育改革。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本周所討論的經濟發展組織OECD就字面上來看難以與終身學習作為聯想,但透過書籍及老師的講解,更讓我對於終身學習的概念有更寬廣的認識。
OECD在1970代及1990年代分別提出了回流教育的重要性,其定義為:一種義務教育或基礎教育後的綜合性教育策略,強調教育應以「循環」的方式在個人的生命全期中與工作、休閒、退休及其他活動輪替發生,也就是在我們的生命週期中,學習-工作-休閒應是循環的,老師也特別舉例德國的技職教育發展,其理念即是落實全人的終身教育,學習應該是動態不斷的進行,且促進不同世代的共學,產生創新的學習經驗。
另外,OECD亦強調終身學習須使人人獲得均等的學習機會,並培養知識經濟的能力,其中需包含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資訊與通訊科技能力;也讓我省思這樣的終身學習理念若能向下扎根,從小培養其觀念,如此才能真正培育全人的終身教育。
第三單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課程時間:2020.04.08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提前入學)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彥妮
學號:109409506
今天討論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歐盟、OECD、UNESCO對終身學習影響最大的三大國際組織,UNESCO影響最深,在1972年《法爾報告書》中提到:「社會是最好的教師。」希望透過終身學習提高職業流動的可能性。
自1949年,二次大戰後,開始約每隔12年舉辦一次國際成人教育會議,於不同國家舉辦,報告書也以區域命名,1949年丹麥的艾爾希諾巨型第一次的國際成人教育會議,戰後心靈重建從教育著手;1960年第二次國際成人教育會議於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巨型,正值反殖民地時期,成人教育開始有學術化表現;1972年第三次國際成人教育會議於日本東京,正逢冷戰時期,強調成人教育對民主政治具重要性;1985年第四次國際成人教育會議於法國巴黎,處於經濟危機中期,發表了「學習權宣言」;1997年第五次國際成人教育會議於德國漢堡,經濟危機無所不在, 提倡「一天一小時,一年一星期」各國每年舉辦成人學習週;每個會議間隔12年也讓各國有時間推動每次的重點。
這週提到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老師請我們想想第六大支柱需要加上甚麼?我們這組想到的是「學會內省」透過每個起心動念的內省,看到每一個關鍵的問題,看到自己的不足,才有終身學習的動力:下半節老師請我們以現有素材製作終身學習意象的作品,之後組別交換由其他組別的作品為主發展出新的形態,非常特別的經驗。
第三單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課程時間:2020.03.11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108 終發碩一
授課內容: 終身學習專題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陳麗文
學號:108409504
1945年成立於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影響終身學習最鉅且貢獻最大的國際組織,成立宗旨是增進各國的教育、科學、文化交流合作,對於世界和平與安全也有所貢獻,在1949年UNESCO約每隔12年舉辦一次國際成人教育會議,截至目前為止共召開過六次,並提出影響深遠終身學習發展兩份報告書《法爾報告書》與《狄洛爾報告書》實現學習社會的願景而努力。
終身學習教育五大支柱:
(一)學會與人相處-在傳統與價值觀創造出新精神,促使人類智慧與和平的方式實現共同的理想。
(二)學會追求知識-新型態的經濟與社會活動,學習追求知識,促進快速變遷社會型態。
(三)學會做事-學習做事的方法並養成處理各種情境的能力。
(四)學會發展-每個人需要學會獨立自主並具有判斷力與責任感。
(五)學會改變-促進每個人在組織與社會順應與引導變遷的能力。
在以上五大支柱中如果再加入一大支柱:在小組討論中學會傾聽與學會內省,在學習中每個人需自我省思並能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促使加以提升自我學習。
而《學會溝通》能表達自己意思讓他人瞭解,彼此間意見的交流與疏通也需透過學習。
從今天的課程中,老師從教室探討終身學習理論,到校園裡實際就地學習,大自然取材創意圖像表達終身學的意象,讓終身學習課程活躍學習,理論結合了實作並加以創作而成現,學習新知並加以內化,再度呈現不同成果,終身學習老師所說的生『活學習化;學習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