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劉崇韋 高齡所 碩三
2017-10-21, 週六 14:39
終身學習研究 第四、五單元(10/13)
授課地點:中正教育二館558教室
課程:第四單元: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第五單元: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脈絡與經驗分享
指導教授:吳明烈 博士
學生:高碩三 劉崇韋
今天的單元分兩大部分,在說明OECD和EU對於終身學習的影響及貢獻,而在課堂教學部份,都會以自身經歷結合上課內容,像是老師課程中提到得『終身學習就是成為別人及自己生命的貴人』,以這樣的理念放在學習上,會有種源源不絕的動力,因為學習不只成就自己,也應該是去影響他人,在社會上,人本來就應該互相照應,我有好東西應該與你分享,大家互相幫忙,每人人都是別人與自己的貴人。而在OECD中有提到國與國之間或是城市與鄉村之間的落差是一種機會也是市場,因為就代表需求成長的可能性相當的高,只要觀察了解此市場的狀況及調查,需求投入自然會有工作及改變生活得機會。
而在第二堂的歐盟及終身學習,陳舫同學很清楚得為我們介紹歐盟及成員組織對於終身學習的發展,這包含了對於終身學習的六大的基本架構和六大策略還有八大特色,也介紹了蘇格拉底方案及達文西方案的差異,還有整個歐洲發展數位學習的環境,在最後大家也運用桌遊結合學習的理念劃下句點。
104409505黃淑華
2017-10-21, 週六 13:01
2017,10,17心得與反思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學習是內在的寶藏,每個人的天賦就像亟待開發的寶藏,需要適當的開發才能發展出來。常常我們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與落差,若能積極正面看待落差,落差就是機會,而且可能會是絕佳的機會。
年初本公司有一新人來面試,應徵的是健身教練職務,但是外型很不理想,身材臃腫,皮膚黝黑,身上還散發一股結合汗味與體味的怪味道。然而此人笑容甜美,態度誠懇,不卑不亢,且學有專精,是國立台灣體育大學運動健康科學系的高材生,二天後的第二次面試預背資料一次就過關,而且一字不漏。為難之餘,我還是錄用了她,但是要求她積極健身,包括上班前提早到公司運動、吃水煮餐、上場指導會員前先淋浴等等。半年來她變得精瘦亮麗,等於是我們公司的活廣告,每天都有會員很羨慕、很敬佩地對她說:「教練,妳瘦好多喔!腰好細喔!」現在她除了是公司的活招牌,也是我重要的左右手。
是我慧眼識英雄嗎?是我能積極正面看待落差,把健身知識應用於實務上,所以挖掘出寶藏了,Learning to change,為改善而改變,我們就會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自己健身有成,也影響了學員、鼓勵了學員。健身教練除了以身作則,更是助燃者;除了陪伴與支持,也要協助學員自立,使其能成為自燃者。
成人教育研究心得三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三
時間:10/17
學生:簡美雲
學號:106409501
這星期的課程是第四單元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第五單元國外成人教育機構組織與資源,其中談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85年發表了「學習權宣言」,學習權與生俱有,不應被剝奪。這使我聯想到巴基斯坦小女孩馬拉拉為巴基斯坦女性爭取受教育的故事。
即使被追殺,勇敢的孩子仍然沒放棄理想,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十六歲生日當天在聯合國演講時的呼籲:「讓我們拾起我們的書本和我們的筆。那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一個孩子、一個老師、一本書和一支筆,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她的勇氣鼓舞了大家,之後世界各地的女孩受她感召,這場「馬拉拉一代」的權利運動正在形成:印度13歲女孩迪亞勇敢曝光了強姦她的男子、巴西女孩伊莎多拉揭露巴西教育系統嚴重問題……一個馬拉拉不再沉默,千萬個馬拉拉正在走出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習權宣言」,明確告訴大家-每個兒童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唯有學習創造價值,帶來改變,學習新觀念,新技術方能跟上世界腳步。人的一生都在學習-終身學習,不間斷的學習。透過新眼光,方能創造新世界,現在我們也正同心在努力著,期待每一天會更美好。
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心得一
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心得
時間:10/15
地點:暨大教育學院A302
學生:簡美雲
學號:106409501
今天下著雨,早晨8點多老師和專班的學長姐們依舊到校來上課,灑落在肩上的雨水沒能減退我們學習的熱情。
老師大略介紹領導的意義、要素,組織的三向文化……,並舉例〝台灣隱形冠軍巧新鍛造公司(製作輪胎框)〞和〝宏碁換董事長〞。再來就是以「哈佛教你高EQ管理術」 為範本,每個人一個章節,讓大家輪流來導讀各個章節。今天的進度依序是從第一章成為全方位領導人、好情緒領導人、公平為什麼這麼難、萬一好領袖做出壞決斷、推升高EQ團隊、有禮才有利直到第七章打造復原力,後再加上彼此圖卡解讀分享。
其中第七章打造復原力的內容與看法,讓我頗有感觸。原來復原力的高低,比教育、經驗與訓練,更能決定個人的成敗。在癌症病房裡是如此,在奧運會裡是如此,在董事會裡也是如此。有復原力的人具備了三大特質:堅定地接受現實;深信生命是有意義的,而這個信念通常受到強大的價值觀所支持;
隨時因應情況而行動的優異能力。當發生問題的當下,具備復原力的人與企業部不會絕望放棄,而會以堅定的態度面對現實,並從苦難中尋求意義。這個我們平時忽視的能力-復原力,竟然是如此強大的存在我們周遭,甚至生命、家庭、工作與組織裡。
只知道傷口需要療癒復原力,生理、心靈如此,還可以擴大到生活上應用。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碰到挫折,復原力是一種反射動作,深刻在心智與靈魂上,決定著成敗。所以尼采大師才會說:「知道為何而活的人,可以忍受任何生活上的痛苦」以及「凡殺不死我的,只會使我更堅強」。
傍晚下課的時候仍然有雨,只見雨水化為珍珠,我有所獲。因為〝知識〞讓人成長,永遠都是值得。
課程心得
時間:106/10/14(六)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106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施映晨
學號:106437506
心得:
這天下著濛濛小雨,說真的,這小雨有點打亂了我第一次上課的步調,好久沒當學生了,心裡著實特別緊張。直到進入中科教室看到美瑩,都還覺得新奇。當下很期待當天的課程和與老師、同學們的互動。
對我所認知的『終身學習』領域裡,『它』就是個口號,無非就是社區大學、社會資源、、、這麼一般。直到今天的課程,老師分享終身學習-理念與實踐一書中的三個單元:
一、終身學習的在概念化與發展潮流
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三、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讓我瞬間有了與國際接軌的感受,原來終身學習不是口號,書中提及早在1960年起藉由國際組織拓及至世界的角落,直至1990年代之後,明顯成為各國教育發展與革新的指導原則及方向。更有甚之,三大國際組織(UNESCO、OECD、EU)對於終身學習的推動,進而影響了國際勞工組織與國際勞工局提出對於終身學習的理念與作法。
另課堂上,老師所提及的終身學習的意義在於終結當今世界社會內以及各社會間的『學習富有』與『學習貧乏』之落差。更是讓我感同身受,腦中出現了媽媽在104年國小畢業拿著花束的景象。媽媽出生於台灣40年代,當年教育尚未普及,媽媽有心學習,卻無奈於當時家中環境窮困,國小未畢業就跟著外公外婆開始四處做生意。媽媽一生辛勤地走來,卻難能忘卻學習的欲望,在培育六個小蘿蔔頭成人出社會後,媽媽重新踏入學校的校門,認真且用心的學習。我想,這也是終生學習的真諦!~
106409513 李玟誼
2017-10-18, 週三 23:16
10/17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堂心得
課程時間:106/10/17/(二)
課程地點:A302教室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李玟誼
學號:106409513
課程:第四單元-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
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第五單元-國外成人教育機構
組織與資源
推展高齡學習以促進活躍老化是國際終身學習大趨勢的一環,活躍老化的三大要素,第一腦動-隨時讓自己保持認知思考的能力,讓其多做決定,可以藉由一些益智遊戲,像是下棋、打麻將、數獨等等,活化自己的腦細胞,故能預防智力衰退;其次運動-養成每天運動的好習慣,可以飯後去捷運底下散步或是早晨至廣場做健康操,讓自己的筋骨能適當活動,也藉由其運動預防身體的老化;最後互動-人是獨立的個體,卻是群居的動物,需要在社會中找到自己存在價值的意義,然而高齡者常常一個人生活,成為獨居老人,找不到自己餘生的定位,因此,培養自己的人際關係和社會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參加民間團體的志工活動,拓展交友圈,豐富自己的視野,也可以到社區大學進修,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課程,吸收知識增廣見聞,擴展人脈,唯有讓自己投入時間和心力,才能在其中摸索自己生存的意義。其實,我認為這三要素不僅是高齡者的專利,是每個人都需要必備的,年齡不是問題,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我們將能將學習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養分,變成誰也帶不走卻是最珍貴最寶貴的寶藏。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堂心得10/17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法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上課日期:第五週 10月17日
課程主題:成人教育機構組織及資源及學術研究機構
姓名:劉家穎 106409511
****
「知識的重要價值在於實踐」,我們透過各種管道去學習及進修,但要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在生活或是工作上,那便是一大考驗!我認為在實踐所學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需要克服的問題及障礙,怎麼樣藉由自身所具備之能力去進行改善,相信除了在錯誤中學習之外,危機處理的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當然,老師也提到「要因改善而改變,不因改變而改變。」這句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不斷的求進步,我們改變自己曾經的錯誤學習方式,改變許多我們非正確的既定印象,這也是往「改善」的方向前進,當我們為了改變而改變,許多真理及美好都將喪失其價值。
國際組織(EAEA)提到了活躍老化的觀點,強調應該為高齡者提供一些高品質的學習。讓我聯想到之前在內政部南區老人之家擔任志工時的事情,當時與其他志工們一同針對日托高齡者進行一些活動計劃的編寫,不外乎是繪畫、歌唱,或是一些簡單的活動遊戲,但有些高齡者向我們反映活動很沒有新意及價值,希望可以針對一些較為專業的課程進行探討或是課程創新,因此我們便開始嘗試改變模式,新增一些園藝介紹、色彩學及編織,甚至是簡單的英文課,她們都比我們想像中來要投入,或許未來可以針對不同身心狀況的高齡者們設計屬於他們的專屬課程!
1061014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106.10.14(六)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106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廖鳳雪
學號:106436506
課程:第一章 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
第二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終生學習的發展
第三章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與終身學習的發展
「L≧C」這是什麼公式啊?? 接著老師又提出「要是L<C跟L=C 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
」這樣的問題來。之後說明L是learning speed, 而C是change speed。 我們馬上就能了解老師想要傳達的重點,並且提醒大家「學習的速度不能落後於社會環境的改變,否則會被淘汰。」另外,老師也強調:學習後,觀念通了,也要去執行,才會有所謂「行為的改變」。
老師上課時妙語如珠,信手拈來就讓人會心一笑。感謝老師的「分享」:少+女為「妙」,因而有「妙齡」一詞;「婚」則是女生愛昏了頭才會做的事;「媽」就是要為孩子做牛做馬;「婆」則是歲月在女人的臉上留下的波紋。
我也將它借來應用到我的本業(華語文教學)上,以往只跟學生講解部首,沒想到做這樣的串連對學生來說,不但字比較記住,而且也讓原本枯燥的寫字變得更有意思。難怪老師說:「分享是落實終身學習的必要方式。」
於第三章中,OECD所提到「重視數位落差的問題而有助於終身學習機會的擴展」,也讓我與自身經驗做了串連。家父已七十多歲,對他們那一世代的長輩來說,手機可以接跟撥打就行了,不需要有太多功能。但現在是網路時代,傳統手機並不能使用LINE群組、視訊或是網路購物,所以前陣子教會他使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現在他和家母可以與在外地念書的孫子視訊;跟在公園認識的朋友查詢公車動態,一起到處走走,再互相傳相片…。退休後的日子變得更有趣,也不至於一直窩在家裡,越來越沒有活力。家父、家母都說真的是要活到老,學到老。
而終發專班則是自身目前對OECD於1970年代就開始提倡的回流教育的一個實踐階段,期許自己能順應社會變遷,更新工作技能與知識,並且能自我實現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