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論壇時間:2025/10/25 (六)
論壇主題:2025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終身學習x人力資源發展的永續職場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 (114 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號:114436501
學生姓名:黃嘉琦
【學習心得】
今日的演講,最讓我動容的是吳滿玉學姐分享她任職酒店所做的事蹟,她提到酒店為高齡員工所準備的學習,不會只把重心放在年輕世代上,讓全體員工都能向上學習發展;同時,我也有注意新聞提說政策要規範不提供瓶裝水一事,酒店就開始設置氣泡水機以減少瓶裝水,思維完全跑在前面,是體制非常好的企業(也或許是優秀學姐的努力)。
同時覺得最受用的一段,就是終身學習的定義已升級,不再只是「活到老,學到老」,而是要「學得好」,並轉化為「改變的力量」,改變會從自己開始做起。從自己到組織,從組織到城市,再從城市到國家,有學習力的人民,自然有富足的國家。
因為AI的出現,我們又多增加了一個陪我們用到老的工具,不管是知識面還是工作面,AI都帶給人們全新的思維,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的社會挑戰,AI的問世或許也正給我們一個應對挑戰的工具,終身學習會從一種活動變成了終身的職責,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一種職責,於是終身學習或許還要加上一個:「用到老」。        
             
    
    
        
            
                簡宛莉114436522
                
                    2025-10-28, 週二 22:51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國立暨南大學2025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終身學習x人力資源的永續職場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在職專班114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簡宛莉
學號:114436522
2025/10/25全民終生學習論壇心得分享:
我很高興今年能參加「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永續發展線上論壇」,論壇邀請了九位與講人,分別來自不同領域的成功人士,包括:協理、董事長、教授、督學、執行長、創辦人、總經理及主任等。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還能在線上看到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司長,以及暨南大學大家長武東星校長。
這次論壇的主題聚焦於終生學習教育、終身學習城市、新興科技、企業永續職場發展等面向,探討以人為本、AI與人機協作的未來趨勢。終身學習融入生活,生活即是學習,結合AI,讓生活更便利,職場更具優勢。
【終身學習與學習城市的展望】
吳明烈教授論壇分享:終身學習「終身學習豐盈人生三千萬」與「三意」,邁向「五共」的學習人生終身學習的概念,強調個人、組織與學習歷程的連結,並以「用學習創造價值」為核心思想。論壇也提到—我與我們的世界,「兩個世界的交融」,讓終身學習成為實踐豐富人生的重要途徑。
【主題一:人力資源發展的永續職場】
1.這次論壇內容涵蓋以新式AI驅動未來製造模式建立公司核心競爭力,公司需要定義在AI時代下的人才永續策略。
2.ESG-人才永續未來趨勢(以觀光旅館業為例),ESG、永續發展目標企業社會責任三者的共通點都是以永續發展為目標。
金句:成功是團隊的事,變強是自己的事。
3.企業人才發展的永續共好:永續共善驅動的願景領導,跨界共學文化,多元共享&協作是領導「以人為本的經營之道」,標竿學習與團隊共創,開放創新與共好。
【主題二:終身學習的永續發展】
1.114新北市學習型城市4.0:永續、平台、整合、跨域、創意。
2.重新設計人生階段:改寫「第三人生」啟發我重新思考人生設計與第三人生的價值。學習:創造新自己,看見:想要做的事,發現:榜樣的秘訣。設計:健康、工作、人脈、存摺、意義連結。
3.AI世代的終身學習素養-創新=科技+人文+閱讀(終身學習是體驗、生活),善用AI讓生活與學習融合,以終身學習與行動實踐為基礎,培養成長型思維與創造性,邁向永續成長的人生。
金句:一個人讀書是學習,一群人讀書是創造。
【主題三:新興科技促進永續發展】
1. 智慧科技重塑人才市場,HR與候選人的未來應對,人與AI,人機協作,使用AI等工具來提高生產力。
2.科技時代下AI的永續發展和素養:助益與挑戰、核心素養。
3.重塑自己-為永續未來而終生學習。培養勇氣與毅力、擁抱創造力、從個人行動開始。        
             
    
    
        
            
                宋惠民 114436509
                
                    2025-10-27, 週一 15:18                
            
            
                            
            
         
                    
                2025年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心得分享            
                    
            論壇時間:2025/10/25 (六)
論壇主題:2025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終身學習x人力資源發展的永續職場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 (114 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號:114436509
學生姓名:宋惠民
「2025全民終身學習論壇」,主題聚焦於「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永續職場」。此次論壇不僅展現學校在推動終身教育與學習型城市上的前瞻視野,也讓我深刻感受到知識交流與實務對話的力量。透過多位專家學者的分享,我看見終身學習在AI時代下的新樣貌,更體會到人力資源發展與社會永續密不可分的關係。
論壇三大主題包括「永續職場」、「終身學習發展」與「新興科技促進永續」。講者指出,職場永續的核心是「人才永續」,而在AI浪潮下,更需培養「AI世代的學習素養」與「永續發展素養」。我從中體悟到,終身學習不只是知識的堆疊,而是一種持續調適與自我更新的能力。論壇中「連結」與「素養」兩大關鍵字尤其發人深省:前者象徵學習應從個人延伸到社會與城市;後者則提醒我們,科技再強,也必須以人為本,透過批判思考與人文關懷,確保科技真正服務於人類。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AI取代的是停滯不前的人,無法取代的是持續學習、有想法的人。」這讓我意識到,未來的職場競爭不在技能多寡,而在於學習的能力與內在動能。AI時代的學習是自我反思與重塑的歷程,唯有主動學習、勇於嘗試,才能在變動中成長。何昕家主任引用哈拉瑞的觀點指出,教育應如「搭建帳篷」般靈活,能隨環境改變而快速適應;而林清江部長更強調要培養「帶得走的能力」,讓教育成為生命中可持續運作的學習力量。
回顧自身的學習歷程,從小對新事物的好奇、面對挑戰時「一試再試」的精神,正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學習早已滲透在正規教育、證照準備與日常互動之中,成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論壇描繪的「學習型城市」願景──「樂學、樂業、樂活、樂居」──不僅是一種城市發展的藍圖,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當全民都能持續學習,社會便能朝向更永續與包容的方向前進。最令我感動的是那句話:「學習成為照亮人生的長久之光。」在AI與永續並行的時代,我深信唯有不斷學習,才能在人生旅程中找到穩定與方向。        
             
    
    
        
                    
                2025全民終身學習論壇-終身學習 × 人力資源發展的永續職場心得            
                    
            論壇時間: 2025/10/25 (六)
論壇主題: 2025全民終身學習論壇-終身學習 × 人力資源發展的永續職場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4級)
授課教授: 吳明烈 教授
學號: 1144365515
學生姓名: 李沅瑾
在今天論壇,中科大何昕家主任談到歷史學家哈拉瑞教授提醒: 
· 沒有人能準確預測 2040 年的工作市場樣貌;所以不要過度依賴任何「熱門
專業」的承諾;真正該投資的,是「能應付改變」的內在能力。
他強調,教育不再是「建造一座固定的房子」,而應該像「搭建帳篷」:可折疊、可移動、能快速適應新環境。
無獨有偶的,故 教育部長林清江先生,他常提到要「培養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而非背不動的書包」,是歷任教長中最能抓住教改核心者,更以「終身教育」為教改政策主軸,配合學校環境的改變、教育制度的鬆綁和升學銜接來建立全民終身學習的社會。
自己從小就對各項新鮮事物充滿好奇, 只要有機會就會想要探索一番。
讀小學時,音樂課有一首歌:「⋯ㄧ試再試做不成,再試一下⋯」,想不到當時的「洗腦」神曲,竟成了往後人生,遇到學習瓶頸時仍堅持下去的mindset。
人生中第一本書是小一時,父親送給我的「中國民間故事」;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這本課外讀物對我來說,不啻是少林的易筋經、日月神教的葵花寶典一般,走路也看、吃飯也讀,連睡覺時都要放在枕邊,才能安眠。
求學歷程中,除了學校課業的「正規學習」;求職時各項證照考試準備的「非正規學習」,乃至人際互動間的「非正式學習」…..凡此種種經常性刻意或不自覺的學習早就和工作、生活水乳交融,難以界分了。
至今已屆耳順、猛然驚覺原來我早就已經是「終身學習的信徒」矣!        
             
    
    
        
                    
                2025全民終身學習論壇-終身學習 × 人力資源發展的永續職場            
                    
            論壇時間: 2025/10/25 (六)
論壇主題: 2025全民終身學習論壇-終身學習 × 人力資源發展的永續職場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4級)
授課教授: 吳明烈 教授
學號: 1144365507
學生姓名: 林旻憲
【學習心得】
這次論壇讓我重新思考「學習」的真正意義。從不同講者的分享中,我感受到學習不只是追求知識,更是一種讓自己保持彈性與前進動能的態度。當我們能持續更新思維,就能在變化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方向。
論壇中特別提到 ESG 與數位轉型的重要性,讓我印象深刻。ESG 不僅是企業發展的策略,更代表著對社會與未來的責任。要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關鍵在於是否能以明確的願景領導團隊,讓員工看見自己在組織中的價值與未來。這也讓我思考,作為 HR,應該如何設計有深度的學習與發展計畫,幫助同仁跨域成長,打造屬於自己的多元人生。
在「終身學習的永續發展與高齡社會創新機會」的議題中,提到「第一人生、第二人生、第三人生(55-80)」的概念,讓我特別有感。這提醒我,學習並不因年齡而停止,而是要依照不同階段重新定義自己。對 HR 來說,這意味著要規劃更有彈性的課程設計,支持每一位學習者找到適合的成長路徑。特別是「第三人生」階段,更需要學習來延續人生價值與社會連結,這將是未來不可忽視的方向。
這次論壇剛好在光復節舉行,我很喜歡「光=共耀人生、復=復原力量、節=能力節節攀升」的寓意。它提醒我,學習是一股能讓人不斷恢復能量、持續發光的力量。未來我希望自己能成為具備創造力、設計力與反思力的學習者,不只是吸收新知,更能轉化並實踐,成為能面對挑戰、解決問題的終身學習者。        
             
    
    
        
                    
                陳姿穎_2025論壇心得            
                    
            課程時間:2925/9/27(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4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號:114436514
學生姓名:陳姿穎
這是我第一次全程全神貫注地參與論壇,讓我深刻體悟到學習不只是知識的累積,更是我自己繼續終身學習的穩定力量。
整場論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關鍵字是在AI快速發展的世代,科技雖然強大,卻始終來自於人性。唯有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對自我與社會的理解,以及不斷精進的學習素養,才能確保科技真正服務於人。學長姐提到:「AI取代的是停滯不前的人,無法取代的是持續學習、積極參與、有想法的人。」這句話讓我深深反思:未來的職場不再只是比拼技能,而是比拼學習的能力與內在的韌性。
AI時代的學習不僅是對工具的掌握,更是一種自我覺察與反思的過程。唯有培養內在的強韌與學習動能,我們才能在變動的時代中持續成長。這讓我聯想到自己在工作與生活中的經驗:面對新科技或挑戰時,若只是被動接受變化,很容易被淘汰;但若主動學習、嘗試理解背後的原理與意義,反而能開創新局。正如論壇所提的「Learning is Earning」,每一次學習都是人生的收穫與資本。
論壇也談到高齡者「重返職場」與「從零開始建立能力」的議題。這提醒我,終身學習的本質在於不斷重塑自己。無論在人生的哪一階段,我們都有機會重新定義自我,透過自主學習與「做中學、學中做」、「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的實踐,累積新的能力與信心。我開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否有為自己的學習設立目標?是否有將學習視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短暫或階段性的任務?這樣的自我覺察,讓我明白「學習的本質」貫穿一生,不限於教室,也不限於年齡。
論壇更進一步描繪了「學習型城市」的願景,追求「樂學、樂業、樂活、樂居」的社會。這不僅是一個城市的發展藍圖,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當全民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上持續學習,城市便能形成自我更新的動能,社會也能朝向更永續、更包容的方向發展。學習不只是個人的選擇,而是一種集體的社會責任。
最後,我特別喜歡「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這句話。這提醒我,無論AI多麼強大,核心仍是「人為本」。我們學習的目的,不是被科技驅動,而是運用科技創造更具人性的未來。終身學習讓我們在面對無常的世界時,仍能擁有穩定的自我、清晰的方向與不滅的熱情。正如論壇的精神──「學習成為照亮人生的長久之光」,它不僅引導我們在職場中成長,也照亮了通往永續未來的道路。        
             
    
    
        
                    
                2025年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心得分享            
                    
            2025年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心得分享
課程時間:2025/10/25(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 (114 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江佩璟
學號:114436513
心得:
這次論壇最有印象的是歐亞美督學的〈新北市學習型城市4.0〉演講,她用實務經驗說明地方政府如何推動終身學習政策,展現新北市的創新能量,尤其是督學提到的「諮詢服務站」,在大家的反饋中,可以看到這個服務站推動大家不斷分享、回饋,展現學習型城市的成熟樣貌。
而何鴻鈞執行長的〈AI世代的終身學習素養〉則從閱讀與思辨出發,在AI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更加強化「學會學習」的能力。AI時代的三大核心素養:「閱讀力、思辨力、創造力」,我們除了會用AI之外,也要學會如何善用!
最後則是何昕家主任的〈重塑自己-為永續未來而終身學習〉,他以自身真實體驗的教育現場,深入闡述「永續」不只是環境議題,更是人生態度與教育責任。演講中提到我們如何從推廣宣導,進而到實際執行於我們的生活中,除了喊口號之外,我們更應該著眼於從個人到社會、從教育到實踐的連續歷程,才能真正為未來的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2025年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心得分享            
                    
            論壇時間:2025/10/25 (六)
論壇主題:2025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終身學習x人力資源發展的永續職場)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 (114 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號:114436518
學生姓名:黃郁琇
(一)開場與論壇回顧
非常榮幸能參與這場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全體師生共同策劃執行的「2025全民終身學習論壇」。本次論壇聚焦於【終身學習與人⼒資源發展的永續職場】這一關鍵主題。作為此次專題演講的主講人,以及長期推動學習型城市計畫的負責人,我深切感受到這次論壇激盪出的火花與共識。
終身學習不僅是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之一,更是我們應對社會快速變遷的重要生活能力。本次論壇成功地引領我們共築臺灣學習型城市的新視界與新未來。
(二)核心理念與觀察
這次論壇的三大主題論壇,精準地勾勒出未來發展的藍圖:
1. 人力資源發展的永續職場(主題一):我們聽取了關於 ESG 之人才永續趨勢 以及 AI 時代衝擊下的職場永續經營 等實務經驗分享。這顯示職場的永續,必須以人才的永續發展為基石。
2. 終身學習的永續發展(主題二):我們深入探討了在高齡社會中,如何掌握新機會(如「終身學習,幸福設計」)以及地方政府如何推動學習型城市 4.0。
3. 新興科技促進永續發展(主題三):探討了智慧科技重塑人才市場 和 AI 時代下的永續發展素養。
我的心得總結在兩個關鍵字上:「連結」與「素養」。
• 連結: 我們必須將終身學習的概念,從個人層面落實至城市、產業和職場的各個層面。這也是我們推動「學習型城市認證」 的最終目標,希望打造出一個「樂學、樂業、樂活、樂居」的學習社會。
• 素養: 面對 AI 世代,終身學習不再只是知識的堆疊,而是培養我們在面對科技衝擊下的「AI 世代終身學習素養」 及「永續發展素養」,重塑自己,迎向未來。
(三)未來展望與總結
最終,在綜合論壇【連結未來的學習與工作】中,我們共同探索了實務執行的具體方法。我認為,臺灣學習型城市的發展,已在不同城市與產業實務工作上漸進地發酵。透過這次交流,激發了與會者的創新概念,深化了對終身學習的了解。
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推動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新遇合、新挑戰、與新未來,確保學習與工作能夠流動接軌,並共同催生我國第一個標竿學習型城市。吳明烈教授表示,今天特別舉辦「終身學習論壇」,期盼透過論壇的交流與啟發,讓學習不止於一時,而能成為照亮人生的長久之光。值此光復節之日,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的精神,我們以「光耀人生、節節上升」為題,共同見證學習的力量持續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