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教育學研究 第7單元
課程時間:2022.10.25(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7單元 學習社會的概念批判、模式與展望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呂佩招
學號:111409506
心得:
學習社會(Learning society)是新崛起的社會型態,強調全民終身學習的理念,關注成人學習的公平性以及社會正義等議題。學習社會的建構乃是一種全民學習運動,需要社會成員的普遍參與,方能有效致之,而這種全民終身學習總動員與發展學習社會的運動,即所謂的學習社會運動。
「學習社會」一詞早在1966年時,即由奧地利學者貝德納立克(Karl Bednarik)首先提出,其後美國學者赫欽斯(Robert M. Hutchins)在1968年所提出的學習社會理念。從提出到現在,半世紀以來,社會學習到底會為人類帶來什麼?
從省思與批判觀點探討社會學習,有迷思說,或缺乏實證、充滿疑問,或是否為烏托邦等悲觀主義,或是樂觀主義居多?我想身為終發所的我們,都是持樂觀主義吧!,而且我們都位處現在進行式,尤其在我身處的教學場域,更是不斷的需要自我提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個拉兩個,兩個帶四個,在社會學習,為迷失找實證,從疑惑中尋求解方,而成學習社會。
71歲的父親,幾年前退休後,在老家闢出一片健康農場,知道化肥不好,也會尋求自然農法栽種,這是他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但他願意去學,也影響了周遭人,願意嘗試非慣行農法栽種,不僅利己利人,更是愛地球的表現。活動、勞動讓他身心健康,成果也讓家人吃的健康。
第七單元: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七單元: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時間2022.10.25(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指導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賴美芳
學號:111409521
筆記
明烈教授言:理想社會的追尋與開創向來是人類努力的目標及方向。1960年代,教育界興起學習社會(learning society)的新型態社會構想。
吳明彥教授在分析學習社會的概念、模式與展望。
首先追溯學習社會的概念源起:其次省思與批判學習社會的實踐策略與願景:繼之探究學習社會的模式,進而提出反省式全球學習社會模式。 從全民終身學習總動員的觀點發展出學習社會運動的概念,將學習社會的發展視為一種全民終身學習的社會運動;最後論述學習社會的展望,進而指出學習社會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虛幻烏托邦兒,而是具有可實現性的具體理想。
家庭學習影響一個人的生活觀念與行為是最深刻的,也是最深遠的。而社區學習的建立非一蹴可及需要長期積極的經營 自從貝德納立克與赫欽斯分別於1966年已與1968年,先後提出學習社會的論述之後,學習社會如今成效日益彰顯。
雖然終身全民終身學習的理想迄今仍尚未實現,然而誠如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所言,學習社會是一個必要而且可以實現的理想。這個願景必然會隨著終身學習潮流的持續發展而實現。即使有些學者從批判觀點切入,提出學習社會是一種迷思、缺乏實證且與充滿疑問、烏托邦仰或事實等論述,但也讓學習社會的輪廓與未來發展。
漢民與王祺同學在短短的時間內製作了107頁的ppt檔是為同學表帥,讓我們倍感壓力。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2019年提出成人學習與教育全球報告
國際終身學習的重要理念 與架構十項重點:整體素養、核心能力、知行合一、創新思考、跨域實踐、政策支持、民間參與、公正平等、未來應變、永續發展。
學習型台灣 interdiscipline(跨學科)innovation (創新)internation(網際網路 )internation(國際)intergenerational (代間跨文化)
學習社會的總體建議:
一.政府政策體制的突破
二.終身學習專業人員的培訓、認證與聘用
三.終身學習的激勵與獎勵機制四.高齡化社會的因應策略
五.無數位科技時代的因應策略六.正規與非正規教育體系的銜接與突破
七.國家資歷架構的可行性研議
八. 終身學習與國家人力資源的運用
九.多元文化教育的奠基。為清晰且透明。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七單元: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時間:2022.10.25(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涂英雪
學號:111409517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昧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我們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没有…」,當全球變化如此之快速、競爭如此劇烈、疫情肆虐全球之時,我想起了狄更斯在雙城記裡是如此之描述。
在這個年代裡,我們有大好,也有大壞,最近新聞報導又多了幾間高中職學校即將退場收掉,與此同時,也聽到課堂上漢民同學分享石岡國中轉型學校圖書館成社區共讀站----雅思迷,我們可能在世代的巨輪下消逝,但也可以跟著世界一起轉動。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在「謝謝你遲到了:一個樂觀主義者在加速時代的繁榮指引」書中指出:「過去只要學習一項技能就能工作到老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的時代必須要不斷學習,才能保有好的工作機會…」,「只要個人、企業和政府致力於終身學習,機器人不會搶走所有工作飯碗…」,改變與創新是每一個國家、企業、甚至於個人得以免於被淘汰的思維與方法,改變,才能帶來生機,創新,才能持續進步,而改變與創新的基本核心就是學習、持續學習、不斷學習、刻意學習、終身學習!如老師時時分享---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體現於生活中,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人人學習。全民有這樣的學習信念,學習社會得以建構。
所以學習社會是一個烏托邦嗎?課堂老師分享時,我想起了之前網路討論著讀森林系没有未來?!讀昆蟲科系没有出路?!…,這就如回到更早期社會討論的議題:該選擇理工或人文組?,面對現今日異月新的時代,相信除了理工的硬實力,必然地也需要人文思辨的軟實力,1+1>2才能戰勝挑戰,也如課程中老師分享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其「學習:內在的寶藏」(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報告書中:學習社會是一個烏托邦,但是已將學習社會視為一個必要而且可以實現的理想(Delors et al., 1996)。學習社會是一個理想,但,是一個得以實現的理想,也是一個人人需付諸行動的理想,尤其在這個大好與大壞的年代裡。
成人教育學研究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昧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我們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没有…」,當全球變化如此之快速、競爭如此劇烈、疫情肆虐全球之時,我想起了狄更斯在雙城記裡是如此之描述。
在這個年代裡,我們有大好,也有大壞,最近新聞報導又多了幾間高中職學校即將退場收掉,與此同時,也聽到課堂上漢民同學分享石岡國中轉型學校圖書館成社區共讀站----雅思迷,我們可能在世代的巨輪下消逝,但也可以跟著世界一起轉動。湯瑪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在「謝謝你遲到了:一個樂觀主義者在加速時代的繁榮指引」書中指出:「過去只要學習一項技能就能工作到老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的時代必須要不斷學習,才能保有好的工作機會…」,「只要個人、企業和政府致力於終身學習,機器人不會搶走所有工作飯碗…」,改變與創新是每一個國家、企業、甚至於個人得以免於被淘汰的思維與方法,改變,才能帶來生機,創新,才能持續進步,而改變與創新的基本核心就是學習、持續學習、不斷學習、刻意學習、終身學習!如老師時時分享---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體現於生活中,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人人學習。全民有這樣的學習信念,學習社會得以建構。
所以學習社會是一個烏托邦嗎?課堂老師分享時,我想起了之前網路討論著讀森林系没有未來?!讀昆蟲科系没有出路?!…,這就如回到更早期社會討論的議題:該選擇理工或人文組?,面對現今日異月新的時代,相信除了理工的硬實力,必然地也需要人文思辨的軟實力,1+1>2才能戰勝挑戰,也如課程中老師分享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其「學習:內在的寶藏」(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報告書中:學習社會是一個烏托邦,但是已將學習社會視為一個必要而且可以實現的理想(Delors et al., 1996)。學習社會是一個理想,但,是一個得以實現的理想,也是一個人人需付諸行動的理想,尤其在這個大好與大壞的年代裡。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2/10/22(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以撒
學生學號:111436518
首先感謝老師語重心重提醒,碩專班學習進程,建議修業2-3年畢業,莫待四下無人(同學都已畢業了)。
再者老帥提出本班參考文獻之選擇(專家、權威及具學術性),期末報告相關建議等,亦述及跨校組織學習及海外研習等事項。
担心只會消耗能量,只著墨於自己可操控事項,改變有效的改變,接受你不能改變的,改變看似不能改變卻又能所改變的改變,有位同學說終身學習就是終其一生,無所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亦提出五項支柱:1. 學會與人相處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2. 學會追求知識 learning to know
3. 學會做事 learning to do
4. 學會發展 learning to be
5. 學會改變 learning to change
教育是上思下效,學習則是不限,期許大家都努力,共創三生價值(生活品質,生命價值及生計)。
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2/10/22(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以撒
學生學號:111436518
首先感謝老師語重心重提醒,碩專班學習進程,建議修業2-3年畢業,莫待四下無人(同學都已畢業了)。
再者老帥提出本班參考文獻之選擇(專家、權威及具學術性),期末報告相關建議等,亦述及跨校組織學習及海外研習等事項。
担心只會消耗能量,只著墨於自己可操控事項,改變有效的改變,接受你不能改變的,改變看似不能改變卻又能所改變的改變,有位同學說終身學習就是終其一生,無所改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亦提出五項支柱:1. 學會與人相處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2. 學會追求知識 learning to know
3. 學會做事 learning to do
4. 學會發展 learning to be
5. 學會改變 learning to change
教育是上思下效,學習則是不限,期許大家都努力,共創三生價值(生活品質,生命價值及生計)。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七單元: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時間:2022.10.25(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劉漢民
學號:111409503
當批判學習社會時,很多人都提到到烏托邦。
烏托邦,utopia,出於希臘語:οὐ,意為「不」,和τόπος,意為「地方」
意指那些『不可能出現的理想社會』。
但英語中的同音詞Eutopia,來源於希臘語εὖ,意為「好」,意思即為好地方,所以這個詞有雙重意義。
包含我們自己,以及當最後同學在回應我們這組報告時,都對於烏托邦有很多的『意見』。
就是,到底學習社會有沒有可能存在?若存在則會長成為什麼樣子?
我回應同學的說明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的道理,在於彰顯人人本有的光明德性(明明德)。
如果,學習型個人能夠透過自我意識的提升,讓個人的『本有』透過不斷的精進,修成一個讓人嚮往的樣貌,
進而就能夠影響身邊的人,成為學習型家庭,
接著就能夠影響接觸的人,成為學習型組織,
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成為一個向上向善的循環,或許就能夠成為學習型社會。
最終,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且保持不變。
但,什麼叫做至善,什麼叫做完美?什麼叫做不變?
我想那就是一個目標,要前進總得有個目標才知道往哪裡去。
目前的學習型社會都是有目標,先進國家都在努力往這方向去,把資源放進去,因為這是真正永續之道。
而我認為,完美不存在,不變不可能,所以烏托邦的確不存在,但就像止於至善一樣,學習型社會是我們所嚮往的,我們往善的地方多走一步,就是往至善的目標前進一步。
也就像桃花源記一樣,
『緣溪行』,總得走上一條路,
『忘路之遠近』,一直走,才有可能到得了桃花源。
所以我對於學習社會的省思,其實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先上路吧!
就算走錯路,也能告訴別人這個路是錯的。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2/10/22(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
第五單元 10/22 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理論分析 (中科)
第六單元 10/2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中科)
第七單元 10/22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中科)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林佳儒
學生學號:111436505
第五單元:終身學習的再概念化與發展潮流
Learning is Earning.
L>C
Learning > Change = Innovation
接受改變的改變,改變看似無法改變的改變,帶來了創新的改變。
提倡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的國際組織,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距今已超過半個世紀之久,終身學習的觀念已遍及全世界,並且愈來愈受到重視與認同。
終身學習力是現代社會用來衡量個人、組織、社會及國家的競爭力與發展力的一項重要指標。社經地位愈高,終身學習的參與度愈高;成人的學習動機愈強,學習的參與次數、頻率愈高。
老師上課有舉例了終身學習者的故事,不同生命階段的新學習,只要肯學動機夠強,沒有年齡限制的問題,活到老、學到老,終其一生無所不在。
課堂上老師也有分享在國外的小故事,分享是落實終身學習的必要方式,找到終身學習的切入點與著力點,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
第六單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終身教育與社會學習,這兩種理念就像是人們必須不段的學習新的事物,並解不段更新學習過的內容,教學變成教育,更進一步的成為了學習。在學習社會中,每個人扮演著教師與學習者的角色,正規教育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教育原本有四大支柱:
1. 學會與人相處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2. 學會追求知識 learning to know
3. 學會做事 learning to do
4. 學會發展 learning to be
在現代社會中已演變為五大支柱
5. 學會改變 learning to change
UNESCO推展終身教育,因應時代變遷與環境的需要,成人學習和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促進終身學習在全球社會的發展,現在有國際識字日、終身教育節都是致力於發展成人教育,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的理想。
第七單元: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這堂課老師帶我們到戶外去學習,途中經過了現代建築與傳統建築相互衝突的地區,不願改變生活的人們,與不斷創新改變的科技讓我好奇為何那些住在老舊房子的人們到底在想些甚麼?!改變與不改變只差在一線之間,學習也是。課後也分享了上課心得,終身學習對我來說是一個要向其他閱歷叫豐富的同學們學習。反之,我們也要與他們分享現代科技演變的各種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