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學習心得報告5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5
課程時間:2024/11/30(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洪英玲
學 號:113436519
社區學習理論與實務和樂齡學習發展
本週上課聽到新的教育政策(第三人生大學);
亦即「教育部114學年試辦第三人生大學」 其內容大致如下
教育部為因應55歲以上人口的教育需求,將試辦「第三人生大學」計畫,預計114學年開始執行。試辦期間採累計學分制,並視情況滾動修正,長期規劃可銜接學位,提升學員的職場參與能力。
這樣的教育政策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又更進一步,當然也許未臻完美,但學生認為政策和福利一樣都是需要再檢視、再爭取,才有可能更趨美好。
本週分組報告【樂齡學習發展】和【社區學習理論與實務】的同學也相當厲害,尤其是在社區活動的實作過程令人印象深刻,把全體同學的理念拉高層級,從一位管理者的角色討論可以為社區發展做出什麼樣適合的社區規劃,一方面去探討現有社區的資源,一方面又要做出市場區隔化。學生認為從1994年文建會提倡「社區總體營造」後,歷經25年的發展,在社區居民與專家學者的努力之下,許多有特色的社區焠煉而生。 因此一個好的社區營造的確能凝聚居民的向心力,更是公民意識的累積。
另外一組【樂齡學習發展】,看到組員分別就國外和國內的樂齡學習介紹,讓我們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學習國外的經驗來對比國內的模式,使樂齡學習更具有彈性和優勢。
最後還是要再謝謝老師,每次都給學生正能量和心靈雞湯,讀研究所很開心,遇到明師更高興,老師一直說要快樂的學習,想達到老師所說的4樂—樂學、樂業、樂活、樂居;學習是抗老化的良方
「113年南投縣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活動參加心得
課程時間:2024/11/09(六) 09:45-17:10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趙文傑
學 號:113436502
一. 活動內容重點
「113年南投縣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以「學習永不止步,城市共創未來」為主題,旨在推動終身學習理念,展示學習型城市的發展成果,並激發個人與社區共同成長的動力。博覽會分為以下幾大主軸活動:
1. 主題演講:學習型城市的發展與實踐
講者分享:國內外專家學者分享學習型城市建設的策略與國際成功案例,強調透過社區協作、資源共享及政策支持,提升城市的學習力與競爭力。
亮點:南投縣學習型城市發展藍圖的揭示,包含「社區學習中心擴點計畫」、「樂齡學習推廣」、「數位學習普及」等。
2. 主題展區:學習成果展示
社區學習展區:展示各社區學習中心的特色課程與成果,涵蓋藝術、手工藝、環境教育、農業技能等。
樂齡學習專區:高齡學習計畫的實踐案例,例如銀髮族學習數位技能、健康管理課程等。
創新學習專區:包括數位學習平台、AI教育工具及AR/VR互動學習設備體驗。
3. 工作坊與互動體驗
學習體驗活動:手工藝製作、茶文化體驗及在地農產品加工技術教學。
創新科技學習:讓參與者親自體驗AI教育應用和虛擬實境學習工具。
交流與合作:促進社區與學校的資源共享,搭建學習型城市協作網絡。
4. 創意市集與文化表演
市集由社區學員與地方特色商家共同參與,展示手工藝品、地方特產及社區文化產品。
當地表演團隊呈現音樂、舞蹈及傳統戲劇,體現學習對社區文化的傳承與活化。
二. 參加心得
作為參加者,本次博覽會不僅帶來了豐富的知識與體驗,更讓我對學習型城市的實踐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為主要心得:
1. 學習型城市的魅力
南投縣以地方特色為基礎,結合文化、科技與教育資源,呈現了一個全面的學習型城市建設藍圖。透過參觀各展區及參加互動活動,我深刻感受到學習型城市如何將個體學習與社區發展緊密結合,實現「學習改變生活」的理念。
2. 樂齡學習的啟發
樂齡學習專區展示了高齡學習者如何透過終身學習,提升生活質量並參與社會建設。例如,一位高齡學員分享了他學習數位攝影後,開始記錄社區活動並推動地方文化宣傳的經歷,讓我看到學習的無窮可能性。
3. 創新學習工具的應用
參與AI與VR學習體驗後,我認識到科技為學習帶來的便捷與創新,例如虛擬實境能模擬真實環境進行技能培訓,AI工具則可以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這對於日後在終身學習領域的研究有直接的啟發。
4. 社區參與的重要性
從社區學習中心的案例中,我了解到學習不僅是個人的事情,更需要社區共同參與。南投縣各社區學習中心充分利用在地資源,設計出富有地方特色的課程,激發了居民的學習熱情,也增強了社區凝聚力。
總結
參加「113年南投縣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我深刻體會到終身學習的多樣性與重要性。博覽會不僅展示了南投縣在學習型城市建設中的亮眼成果,也提供了跨領域交流的機會。我期待將此次活動中的見聞融入未來的研究與實踐,為推動終身學習與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2024「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遇合及挑戰」 參加心得
課程時間:2024/10/26(六) 09:45-17:10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趙文傑
學 號:113436502
有幸第一次參加線上「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今年的主題是「終身學習及人力資源發展的遇合及挑戰」,以下是內容重點及參加心得:
論壇內容重點
(一)專題演講: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的發展趨勢
演講者指出,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核心在於個人能力提升與組織競爭力增強的互動關係。
(二)主要議題:
主題論壇一: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新遇合
1. 日本代間交流的現狀
2. 國際趨勢
3. 數位時代下的人才發展新藍圖
主題論壇二: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新挑戰
1. 生成式AI在人力資源發展數據分析的運用
2. AI情感運算在HR的創新運用
3. AI時代如何有效學習
主題論壇三: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的新未來
1. 多層重疊的社區自治的嘗試和終身學習以及社會人力資源發展
2. AI驅動的創造性學習 : 生成式AI如何激發創意
3. 從雇主品牌力談人才永續、人才創新、永續職場
代間學習的價值:特別是在職場中,將年輕世代的數位敏感度與年長世代的經驗智慧進行整合。
數位轉型的挑戰與機遇:如何透過終身學習縮短技能差距,應對技術快速變遷帶來的挑戰。
學習型組織的實踐:企業如何推動員工持續學習,進一步提升企業創新力和適應力。
參加心得
1. 對終身學習與職場發展的重新認識
論壇讓我深刻了解到,終身學習不僅是個人的選擇,更是企業與社會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尤其是在快速變化的工作環境中,持續學習是職場競爭力的保障。
2. 對政策與實務的思考
政府政策的推動是重要支柱,例如補助企業設立內部學習平台或提供培訓資金,但實務中仍需更緊密的產學合作。
3. 個人專業的啟發
作為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生,論壇中對學習型組織的強調,讓我思考如何在企業中構建內部學習生態系統,並結合不同年齡層的特點,設計針對性的學習方案。
整體而言,論壇的內容不僅拓展了我的學術視野,也促使我思考未來在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領域中的實務應用,對我的學術研究及實踐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南投車埕學習型城市博覽會心得分享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移地教學)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王宥程
學號:113436515
主題:南投車埕學習型城市博覽會心得分享
因為行程無法參與這次的南投車埕學習型城市博覽會,我感到非常可惜。上網查詢了一些資料,車埕作為一個結合文化、教育與地方創生的典範,透過這次博覽會展現了學習與生活、傳承與創新的深度連結。
車埕的學習型城市發展向來以代間學習聞名,例如祖孫共學的木工體驗課程,不僅促進了家庭內世代間的交流,也讓地方的傳統技藝得以延續。這樣的活動不僅僅是學習,更是一種文化的保存與發揚。錯過了這次博覽會,實在是遺憾。
隔週上學和同學的聊天中,了解到此次博覽會以「學習有埕,探索如林」為主題,展現學習型城市的豐碩成果。活動結合暨南大學、學習型城市協辦單位、戶外探索團隊及社區大學等39個多元特色攤位,設計出四大類闖關學習活動,讓參與者透過遊戲快樂學習,體驗終身學習的成果。博覽會透過共學體驗,讓大家深入認識並感受南投縣綠活城鎮的生活理念與行動實踐,共同探索學習的樂趣與價值。博覽會上有結合創新與自然教育的活動,例如數位導覽與生態體驗課程,讓學習不再局限於教室和學校,而是融入大家的生活。透過學習型城市的活動推廣,不僅保留文化,還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
學習是個人進步的唯一方法,也是連結人與地方、傳統與創新的樞紐。我期待未來有機會親身體驗車埕的魅力,也希望能將這些理念融入我的生活和工作中。
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學生:林建宏
2024-11-25, 週一 09:54
學習型城市博覽會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校外教學心得報告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林建宏
學號:113436522
南投縣113年度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心得報告
第一次參加全國學習型城市博覽會活動,並到南投進行車程的經歷,的確是一場充實且富有樂趣的學習之旅。在這段過程中,除了能夠參與學習型城市的各項活動和挑戰,還能深刻體會到南投這個地區獨特的自然風光與文化魅力。這次活動讓我對「學習型城市」的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讓我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了身心的探索。
以下是一些我在這次經歷中的心得體會:
1. 學習與探索並行
全國學習型城市的闖關活動設計了豐富的挑戰,這不僅是對知識的檢測,也是一個探索和學習的過程。在解謎、回答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不僅學到了新知識,還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活動讓我深刻體會到,學習不僅僅是課堂上的知識吸收,它是隨時隨地可以發生的過程,每一次的挑戰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
2. 團隊合作與交流
許多關卡設計需要團隊合作,這讓我與其他參與者進行了密切的交流與協作。在活動中,我不僅與朋友合作,也與許多陌生的隊友共同解決問題。這樣的互動增強了彼此之間的溝通與信任,也激發了我們在面對挑戰時的創意與協同能力。這種合作精神讓我更加認識到,無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中,團隊協作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3. 學習型城市的實踐意義
這次活動讓我對「學習型城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學習型城市不僅強調終身學習的理念,更強調每個市民都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持續進行學習和成長。活動的設計展示了學習型城市如何與地方文化、環境相結合,讓學習和生活的界限變得模糊。每一個參與者都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意義,也讓我對未來的學習之路充滿了更多期待。
這次到南投的學習型城市闖關活動,不僅增長了我的知識,還豐富了我的生活經驗。這不僅是一次知識上的挑戰,也是一次文化上的探索。活動的設計讓我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學習型城市的價值與實踐,並且激發了我對未來學習和成長的無限可能。這段經歷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也讓我對當地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與認同,是一次難忘且充滿啟發的學習之旅。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校外教學)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移地教學)
課程時間:2024/11/09(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施梵萱
學號:113436521
上回去車程已經是小時候的事了,時隔多年再訪車程還是參加這麼有意義的教學,感覺非常不一樣,利用闖關認識許多產業,過程有趣推廣的很成功,南投縣第一位取得學習型城市,裏頭包含了許多學者,中央政府、在地鄰里長、社區居民大家一同齊心協力的成果。
利用闖關活動讓學習變有趣,玩中學、學中玩,之後再來心得交流,發現你我沒發現的地方相互學習,闖關中玩不亦樂乎,從我家人面前經過呼喚我都沒聽到,哈哈超級投入,(這次是家人一同載我來的) 中午老師請的便當超級美味,美中不足就是點素的,葷食看起來更棒飲料好好喝。
老師說的金句,厚德載物這句話非常有感觸,我一直相信人的運氣是可以培養的,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一切的發生皆有利於我,終身學習
讓我更有智慧來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研究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移地教學)
課程時間:2024/11/09(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楊芯愉
學號:113436518
這次的移地教學恰好也是組上要報告的時間,在此之前小組開了很多會議也準備許久,因為這是第一次班上小組報告時不在教室的狀況,甚至還想了些對策來因應當天場地的問題。看著各報章雜誌上關於此次以「學習有埕,探索如林」為題的「終身學習暨學習型城市博覽會」報導,南投縣不只成為台灣首個「學習型城市」,而在過去在推動終身學習學習型城市過程中,也同時創造了「五個第一」,第一個第一為獲得教育部補助的城市;第二個第一,是在推動學習型城市時從來沒有中斷過,並持續精進;第三個第一,是推動學習型城市最久的城市;第四個第一,為累積獲得中央補助全國第一;第五個第一,南投是在去年全國學習型城市第一個通過認證的縣市。
吳明烈老師在博覽會上及在課堂中都有提到的「learning is earning」,學到就是賺到,學愈多賺愈多,有在終身學習的人,都是富有的人。從生活中學習、和同學互動及討論中成長,讓環境成就自己,也讓自己渲染身邊的人。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4/11/9(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所-碩一專班(113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雨沛
學號:113436505
【再訪車程的喜悅】
因為前幾次拜訪車程的回憶很美好,因此在這次探索學習的旅途中我抱著滿滿的期待,自在的徜徉其中並感受到滿足與歸屬感。穿上全新的班服,我們無畏豔陽,穿梭於各個攤位之間,汲取多元文化與生活智慧。其中,誦讀閩南語並認識螢火蟲的活動讓我印象最深。儘管我具備基礎的聽說能力,但說的「袂輾轉」,很感謝攤位大哥耐心的指導,引導我們正確發音,並以閩南語重新認識這些大自然的精靈,這樣的經驗為我帶來了全新的多元學習視角。
午後時光充滿木香與熱鬧的聲音,同學們的報告打破了我的既定思維,展示出多樣的學習方式,甚至還有活力四射的帶動跳,這也讓我想起老師曾說的「生活處處都是終身學習的機會」。我迫不及待地迎接未來更多未知的驚喜。
【高山景行的精神】
「厚德載物」與「德大於得,必有所得」這兩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在老師的故事分享中,我體會到溫暖與善良如涓涓細流般的影響力。雖然每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眾人之力卻能讓這個世界更美好,這樣的精神提醒我們,每個微小的善舉都能成為改變的種子,凝聚起無限的希望,我期待能夠透過提升專業能力與累積實務經驗,成為能發揮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