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自學 WHAT &HOW
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課程時間:2022.10.4 (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課程單元:第四單元、自學 WHAT &HOW
授課教授:林英姿老師 /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潘彥榛
學號:111409507
心得:
《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有學無界的「自主學習」是培養自我再非所學的領域,創造多元能力;
有教無界的林英姿老師撼動人心的一席課,展開自我的一場對話:
WHATs ??? WHY NoTs ??? 若說生命一場宿命,化解內在的冰山,翻轉人生。
一張紙,一隻筆,編織成一片天馬行空,唱歌的文字、飛躍的線條,舞動的星空,微笑的清風,像“星星的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自小就有學習障礙,但「每一個天資獨特的孩子,都需要一個懂他的老師。」觀看這部2007年印度電影:「心中的小星星」,也許是每個人的縮影,現實生活就是阻礙、啊!誰??? 攔住你了!沒有人!但,你會給自己多少時間,去實踐最初的夢想。
面對整片海洋、整座山巒,時間鐘擺一直向前走,沒有盡頭,有著很多的夢想,有著很多想做的事,生命的延續,只會出現一處又一處的路口,唯一的念頭,是對充實生活內在的品質,滿足自我心靈的喜悅,因為死亡的時刻,以及造成死亡的狀況,是完全無法預測的。相信如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書信中所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洗淨生命、燃燒靈魂,又如海子所言:「其實,你的一隻眼睛就可以照亮世界,但你還要使用第三隻眼,阿爾的太陽。」也許,想法改變,未來將看見另外一種可能性,一種充滿意義,令人振奮的生活方式,盡己能力所及,畫一團火,邀請一切火中取栗的人,開始點這把火吧!燒吧!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 第四單元: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課程時間: 2022.10.4 (二)
課程地點: 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潘彥榛
學生學號: 111409507
終身教育應是:「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沒有任何階段的教育劃分,是新觀念、新制度,是翻轉自我新格局的新機會。」
課堂老師分享的出國留學之「國際友人豐富人生旅程」的知識及經驗,砥礪學習過程中抱如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的態度與胸襟,謙卑地吸取多元文化及國際視野,不拘泥於細枝末節及閉門造車,以朝向「處處皆是學問,人人皆為我師」的學習境界。
綜覽國際組織與成人教育的發展歷程,向世界找答案,在UNESCO、OECD、EU、CONFINTEA國際組織積極倡導與推動的影響力之下,同時應呼籲國人展現國際化多元關懷世界觀,將觸角延伸各領域中,朝國際思維素養發展,如新北市辦理搭配國外來臺華裔青少年志工大使的方式,以「國際教育」結合「服務學習」深耕未成人語言教育的種子;本校與多國有海外研修國家及姊妹校學習國際交流,借鏡各國經驗優化在終身學習的國際競爭力,並將「國際教育」融入成人教育規劃中,重視對「無用為用」的軟性人文教育,培養多元領航力成人學習人才,期以台灣終身學習的墊堂,實踐社會力與助人力的世界公民。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 第一週:課程導論+師生座談會暨迎新活動
課程時間: 2022.09.13 (二)
課程地點: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黃幸寧
學生學號: 111409512
明烈老師說: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這其中的關鍵,就是要在發生中找到意義並獲得啟發。
遇『緣』則有師。
文殊菩薩是七佛的老師,有人問,那麼文殊是否有老師呀?
有,文殊遇緣則有師。
這個世界上一切有因有果有緣,其中交錯盤纏著,即便沒有人的獨行,智慧的開啟從整個龐雜的系統,也可以有所得。
遇緣,可以這麼說,看似不經意的來到我們生命當中的人事物,其實都是有意義的,需要沈澱耐著性子的一塊塊拼湊著,我們要儆醒著帶著覺性,不要錯過。
文殊菩薩是七佛的老師,但是卻願意成為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佛經裏的菩薩,每一尊都是久遠已成的佛,為了陪伴更多的眾生,祂們願意一直成為菩薩的來到世界,重新當學生,一直當學生,跟眾生亦師亦友的教學相長著。
要來念暨大,我花了好多時間著準備自己,每一個來到我面前的人,當他們貢獻自己的煩惱時,為了要解讀這些煩惱,用每個獨特的人聽懂的方式溝通表達,為了克服自己的尷尬癌,我曾經以為躲在這個身分好舒服好安全,但是看到有人受苦的時候,覺得沒有適當的內建翻譯軟件,雞同鴨講的,又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聽話照辦的拜佛、靜坐念經,所以在師父退位之際,我叛逆的跟師父請假下山學習:)
我的人生就是一部叛逆史,但是我父親、師父都走了,我叛逆的額度要省著點用了。
記得剛出家的時候曾經因為自己的叛逆跟師父表達自己的歉意,師父回答我:我自己也要修行的呀!
今天,終於來到這裡,明烈老師說的話都是經典,比我還要「佛」,頓時一直覺得師父還在⋯
感恩因緣讓我來到這裡。
師父,給了我「夢」,叫我傳夢,一則提醒我: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知幻即離,離即菩提。
一則是知夢,就宴坐水月道場,大做夢中佛事。
我是在爸爸一直為了反攻遲遲到47歲才有的孩子,因為我是難產卻意外活下來的,所以爸爸總是不斷一邊叫著我:幸寧呀!大難不死 必有厚福,妳之後都會幸福安寧的。
從此,幸福安寧就是我一路上的追求⋯
我追得好累啊!
當我想到爸爸媽媽離開了,我怎麼可能幸福安寧,到這裡我就開始想要找解決方案,雖然我念三育神學院,但是只要想到我在天堂裡看見我愛的人因為不相信上帝而墜落,我怎麼也不願意⋯
我的人生的每一次轉折,讓我從極端的光譜走向另一個極端,當我打開心擁抱這兩個極端的光譜,發現自己漸漸的寬容也溫柔了,從此不再劍拔弩張,不需要追尋安住在自己心當中的淨土,哪裡不去了。
我鬆坦的讓生命的流帶領我⋯
也許在久遠之前,我們早認識了。
我們來,只是圓滿一個緣❤️
楊欣怡111436503
2022-10-06, 週四 13:04
2022全民終身學習論壇: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課程時間:
2022.10.01(六)線上課程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2022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學習型城市與樂齡學習新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 楊欣怡
學生學號: 111436503
首先,感謝暨大和學校老師安排了這麼棒的活動,在疫情險峻之下,學生們還能有如此美好的學習環境與資源,真的是非常感激 ! 雖然是線上論壇,但是能夠學習到的理念和知識也不比現場授課的少,相反的,在鏡頭之下,同學和老師們反而更沒有距離,藉此也得到了很多老師以及同學們對課程的分析理念和想法,真的是物超所值!
<專題演講>終身學習新趨勢與新未來
主持人:吳明烈教授 主講人:黃富順講座教授
老師準備的講義很詳盡,內容也很多元,其中說到少子化的課題,這是現今社會必須面臨的窘境,少子化和高齡化不只是全球的問題,也是臺灣目前首要解決的社會問題,2021至今全球高齡化國家也已達到24個,臺灣65歲以上老人人口比率為17.26%,老師也有提到,因為少子高齡化會造成後續相關社會問題,如經濟負擔重、就業困難、房價高的問題,所以在一連串的社會問題之下,我們應該要著重在未來發展與學習的各個面向,讓終身發展變成趨勢,然後像老師說的,做好政策的規劃,來因應未來的挑戰。
<論壇一>學習型城市的新未來
主持人:蔡怡君副教授 主講人:吳明烈教授 與談人:王政彥副校長
此次主題邀請到三位老師,實在是讓我們受益良多,其中老師說到的國際型城市學習大會,讓學生諸多嚮往,學習之路永無止盡,然後各個國家的城市大會也反映出了國家對學習的重視,學習不只是在學校,從而延伸到家庭、社區、企業、政府,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以及養成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文化,簡報中也有提到各個學習型城市,例如宜蘭縣、苗栗縣、南投縣等等,我覺得學習可以很有趣,而不是紙上談兵,讓城市和國家都能與時俱進,共同成長。
<論壇二>樂齡學習的新發展
主持人:賴弘基教授 主講人: 蔡怡君副教授 與談人:蕭婉鎔副教授、夏榕文副教授、賴弘基教授
樂齡學習也是一個全新的趨勢,現在人越活越老,愈來愈高齡化,必須透過學習以因應社會改變,老師說到高齡社會的施政重點,有自主、自立、共融、永續四大面向,其實就跟我們息息相關,如何建構高齡友善和安全的環境,讓社會破除對高齡的歧視,這也是我們終發班可以去發想和研究的課題,其中有很多活動可以協助高齡學習,例如男性工棚,透過創意學習課程,也可以達到學習的效果,我覺得學習方式有很多,其實就是活到老學到老,尤其處在高齡化化社會,讓自己像流水一樣一直緩慢的流動,也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
<論壇三>成人教育調查的新發現與應用
主持人:吳明烈教授 主講人:李藹慈主任 與談人:楊國德教授、陳姿伶教授
成人教育的應用面很廣,雖然整體皆以職業去發展,不過也有很多不同的動機,每個年齡層的學習動機都不相同,就以我本身而言,已踏入職場很久,想進一步念書的動機,就是實現自我理想,一直以來都想繼續讀書,也想在工作上學習更多HR課程,所以就有繼續學習的想法,但是其中也可能產生老師說的情境障礙,例如疫情影響、交通不便、工作限制等等,其實都會影響到學習,未來有機會也會研究這一塊議題,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楊欣怡111436503
2022-10-06, 週四 12:05
課程單元: 第一單元:課程導論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課程導論
課程單元: 第一單元:課程導論
課程時間: 2022.09.17(六)
課程地點: 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楊欣怡
學生學號: 111436503
第一次正式到暨大上課,睽違多年重新當回學生,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面對著校園新鮮的空氣,還有整齊乾淨的教室,覺得心曠神怡,學習上也更有動力,謝謝吳明烈老師對系所課程的講解,讓我們都能知道系所的發展史,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所以讓我們這些後生晚輩們能夠有如此完美的學習空間,也感謝當天迎新的老師們以及學長學姊們,安排如此用心的迎新活動,讓我們每一位碩一新生都有賓至如歸的感受,非常親切而且感覺窩心,明年當我們也是碩二的學長姐的時候,也希望自己也能夠帶給學弟妹們大大的感動,因為大家都很棒!未來的兩年,一起加油!
終身學習與人力發展專題研究
課程單元:第四單元:自學 What & How
課程時間:2022.10.4(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授課教授:林英姿/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陳湘雲
學號:111409519
林英姿老師真是厲害.沒有拿麥克風還可以用那麼大聲的聲音上課.而且課程內容精彩有趣.林老師真的是一位相當優秀的老師.老師今天從自學的主題讓我們了解到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由自學去完成夢想.每個人的學習過程都不一樣.想要學習到的知識也都不一樣.所以透過自學可以讓自己更快速的找到目標.林英姿老師還是創業家真的很厲害.林老師是可以把每件事情都規劃的很好.今天的演講真的很精彩又實用.謝謝
吳明烈和林英姿教授的分享.
心得
課程時間:2022.10.04(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自學What & How
授課教授:吳明烈/林英姿 教授
學生姓名:黃幸寧
學號:111409512
英姿颯爽,英姿老師的眼神、身段從骨子裏透出不讓鬚眉的大器之氣,都說君子不器,終身學習者體證著。
我們生來就是無限的可能性,愛自己的一種活法,就是淋漓盡致的生活現實的打磨中不斷的激發出、發現著那個不器的自己。
要面對現實,當然要先成器,再不斷的在因緣和合之中打破鍛鍊,馬步端穩,內功紮實,之後一通百通。
我以為堅持重複21天的練習養成習慣就好棒棒,而英姿老師的自我要求是三年為一個進程。
老師自謙自己是「終身學習者的個案分享」,也帶領我們一步一步的自我檢視,老師自己設計的一個縱座標跟橫座標,外在壓力度與回歸旨趣度,我自己個人的檢測是落在「拒絕被擄、計劃回歸、自我導向學習模式,成我族」。
感謝自己的父親給叛逆的我一個做自己的機會,但是也到了這個年紀才懂父親的愛,明明知道這樣的選擇這樣的路,孩子走了也許會遭遇什麼挫折,因著愛,他安靜默默的只是支持我⋯
爸爸跟著他的校長蔣中正信了基督教,而我在升學主義時期,國二的時候在電視上看了德蕾莎修女的報導,德蕾莎修女是我的第一個偶像,因為她的愛,愛得很夠本,當時的我覺得這樣的日子才是我想要過的⋯
面對當時在台北,升學主義競爭下的我,拒絕被擄,愛學習的我用屬於自己的流,慢慢回歸中。
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故事為終身學習做一個示範,英姿老師正在這麼做!
線上論壇心得筆記
課程時間:
2022.10.01(六)whole day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地點:線上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專題研究
2022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學習型城市與樂齡學習新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黃幸寧
學號:111409512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參與系所的專業論壇,在開學後幾堂課的淺淺浸泡後,雖然不入味,但是陌生的肌肉組織也開始軟化,來聽這場重量級的資訊,至少可以再繼續擴張熬煮下去⋯
《專題演講心得:終身學習新趨勢與新未來》
黃富順教授
從現在的議題來看未來的趨勢,講者從全球的發展至關重要的四大議題:
科技的快速發展、少子高齡化的人口走向、氣候的急遽變遷以及新冠疫情的肆虐的面向來探討。
這四大社會議題會對未來的終身學習產生嚴重的衝擊與影響,而未來指的是近10年而言。
終身學習的內容是要隨著時代的演變,除了個人私領域之外,例如:身心的保養、休閒生活,還有包括社會的重要議題,例如高齡社會發展的因應,氣候變遷與生活,疫情的認識與因應,生活科技的學習與應用將列為終身教育政策的重點。
《論壇ㄧ:學習型城市的新未來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吳明烈教授
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UNESC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Cities
老師先介紹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2年一會)
1、2013年在北京舉辦,通過了建立學習型城市的北京宣言、學習型城市的主要特徵
2、2015年在墨西哥舉辦,學習型城市墨西哥宣言:課程是應該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學習型城市的指導方針為策略導向,進而全面推進學習型城市的發展
3、2017年在愛爾蘭科克市舉辦,共同目標是為確保包容與公平的優質教育並為所有的人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
4、2019年在哥倫比亞麥德林舉辦,全球學習型城市網絡(GNLC)的成員承諾在未來促進社區的包容性。關注弱勢群體面臨的挑戰,展示終身學習政策與實踐如何支持包容、安全和永續城市的發展。
5、2021年在韓國延壽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GNLC負責審議、探索終身學習計劃的新策略,針對COVID-19大流行期間,探索學習型城市如何在健康教育與應急應變當中可以提供出較佳的策略。
2021年UIL出版《包容性的終身學習:弱勢族群的政策與實務》
(Inclusive Lifelong Learning in Citie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for Vulnerable Groups)
此項報告是呼應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的第四項目標:
確保包容與公平的教育品質,並且促進人人擁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在疫情橫行的現在,可以發展包容性的終身學習與學習型城市,這是一種社會正義與社會融合的具體表現。
未來的學習型城市必然是智慧學習型城市,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技術充分的實現終身學習,要融入整個的城市生活。
什麼是現代化的學習型城市理念?
透過學習與教育的視角解決城市問題,而非聚焦在教育本身,必須是擴展到城市政策的所有範圍。
學習型城市不只是透過學校,而且要將整個終身學習體系轉變成為一個全方位的預防機制。
終身學習機構需要積極的宣導預防病毒感染的行為以及習慣,透過學習讓每一位城市裡面的民眾更能活出寬容與圓融的自我。
@重點:描繪出你的學習型城市圖像
生活在怎麼樣的台灣?
4樂+5共
4樂:樂學、樂業、樂活、樂居
5共:共學、共用、共好、共樂、共憶
要生活在這樣四樂五共的台灣,需要公部門與私部門之間的『夥伴關係』。
公部門的部分:
要有人+組織—》
終身學習者+學習型組織
學習型組織:學習型家庭—學習型學校—學習型社區—學習型企業—學習型政府。
私部門:
文化—終身學習文化
制度—終身學習機制
路徑—學習地圖
連結—學習網絡
這個地圖,這個圖像,需要夥伴關係,串連公部門跟私部門。
@202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習型城市獎
韓國烏山市—
The Whole city as a School
烏山是建立以人工智慧、鄉村和公民權利為核心的智慧教育城市、鄉村社區和綠色學習型城市。
@澳洲溫德姆(Wyndham)
呼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習型城市的定義並具體實踐:
1、促進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包容性學習
2、振興家庭和社區的學習
3、促進工作場域的學習
4、擴展現代學習科技的應用
5、提高學習品質和卓越性,以及培養終身學習文化
@愛爾蘭都柏林(Dublin)
奉行為工作、生活和樂趣而學習的原則。
Your Place is Here
鼓勵每個人不論教育背景、年齡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每一個人的高等教育。
提供各種學習計劃用來改善公民個人的身心健康,強調支持幫助個人在高等教育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台灣的學習型城市
1、在2010年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當中提出學習型城市的構想並啟動計劃。
2、2015年領航計劃團隊協助教育部終身教育司,遴選104年度七個縣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新竹縣、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試辦學習型城市計劃。
3、2022年基隆市、新北市、宜蘭縣、苗栗縣、南投縣、共五個縣市持續推動。
@基隆市終身學習111發展架構:
在地共榮、在地共學、在地共好、
在地共創的
四軸共構
計劃的核心是接軌國際S D G的永續精神,翻轉學習跨域共榮
跨域共榮—共創基隆,打造市民宜居、觀光友善的幸福城市。
@新北市終身學習2022到2024的發展架構
發展願景:新北愛學習
Learning New Taipei City
安居樂業永續學習城。
@宜蘭縣—
元宇宙概念學習型城市的建構
願景的架構:創新永續、產業連結、人才培育、智慧學習科技城
@苗栗縣—智慧農業、花園城市
@南投縣2016到2022的發展架構
2016年,打造綠活城鎮從投開始
2017年,區域深耕與孵化新動力
2018年,組織培力,社群共學共工
2019年,建構南投綠活城鎮,共學平台,帶動地方創生
2021年,永續生活與地方創生,綠活城鎮學習力
2022年,學習重開機,持續打造綠活城鎮學習力
@教育部學習型城市的認證
認證目的:
1、建立標竿推廣成功經驗,可以提供其他城市參考,提升辦理品質與成效。
2、鼓勵與國際標竿城市交流,擴大我國學習型城市的深度與廣度。
3、支持城市進行自我定位,針對特色模式創新成長以及永續發展。
4、鼓勵城市發展時將終身學習策略納入市政規劃,將終身學習在城市中擴散。
5、擬符合居民需求的終身學習策略,提升全民終身學習素養並帶動整體生活品質。
@怎麼讓Learning—》Earning
@因應全球化
@推動學習型城市成功的關鍵?
1、領導城市的最高支持還有推動團隊的大力執行
2、積極培養學習型城市的人才持續推動
@如何促進學習型城市的推動成效?
八個重要關鍵:
1、掌握學習型城市的實質意義與精神內涵
2、發展完善的學習型城市計劃
3、建立穩健的團隊運作機制
4、擴大學習型城市的參與面
5、發展夥伴關係與資源整合
6、型塑亮點特色與創新作為
7、參照符合學習型城市指標與認證的項目內容
8、建立自我管考機制與成果資料建檔
《論壇二:樂齡學習的新發展》
蔡怡君教授
怡君老師的內容我最有感覺的是「功德圓滿」的超越老化。
老師引用Tornstam(1994)的論點,談到:
1、觀點的轉化,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有沒有僵化?還是更柔軟更願意打開自己的心面對新的世界新的觀點?
我們願不願意改變呢?
2、智慧的增長,如果我們願意接受新的觀點願意改變,就會結晶長出智慧。會以更寬廣、包容的觀點來看待萬事萬物。
第三點,是我最在乎的,我認為真正的愛一個人,就是給他「明心見性」的這個禮物(悟),讓每一個人遇見自己的靈性,這個靈性是神性、是佛性、是阿拉是本源,怎麼說都好,知道自己是靈性的存在,就會用不一樣的態度來看待面對生死跟宇宙之間的真理。
3、靈性提升(揚升)
4、天人合一,在這裡老師提到的是功德圓滿的境界。
就是個人跟這個有形無形的世界有著更深更強的連結,以我的說法,就是回家,就是回到本源的家。
從描繪一個理想的健康老化、成功老化、活躍老化的圖像躍升為功德圓滿的老化,在從事這樣的事,本身就是一件圓滿的功德,所以樂齡學習的心發展是幫助我們每一個人圓滿的志業。
《論壇三:成人教育調查的新發現與應用》
李藹慈教授
在這裡談到成人教育調查的緣起:
1、國際趨勢
2、政策評估
3、結果應用
在國際趨勢方面,OECD跟先進國家都會定期的進行成人終身學習的調查,藉以掌握個人的學習樣態為教育的決策提供相關的訊息。
正規教育每年都會建立教育的統計資料,所以成人的終身學習也應該有相關的數據資料,這樣有利於政策的規劃與成果的評估。
了解了成人實際參與的情形以及終身學習的結果,這樣就提供了成人教育相關機構方案的規劃與活動設計的參考。
在誰來參與的這個部分的調查,學習參與率,以25歲到44歲之間的人最高,再來是專業人員,然後隨著收入的下降,參與學習的比率也就跟著降低,女性的參與率高過男性。
在參與動機上,整體都以職業進展為導向,基於職業上的需要而促進專業的成長獲得文憑或者是資格、工作的升遷或者加薪。
在參與的障礙上,整體以情境障礙為主,情境障礙指的是工作限制、經濟考量、缺乏時間、家庭的責任負擔太重、交通不方便、健康因素、自學、疫情影響。
《論壇四:成人教育調查的新發現與應用》
陳姿伶教授
以台灣現在成人教育調查的發展來看,進一步的思維:
1、調查的資料怎麼應用,用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這裡涉及了資料的探勘與分析。
2、調查的結果對於成人的學習以及終身教育的政策計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裡涉及的是追溯與前瞻分析。
3、成人教育的調查面臨什麼樣的挑戰,這裡說的是參與開放式的創新。
《與談人論壇講座》
蕭婉鎔副教授
夏榕文副教授
賴弘基教授
@婉鎔老師以Thomas Cole的生命之旅The Voyage of Life打開幸福優雅的人生下半場。
老師給了人生的U型曲線圖,來引證畫作中驚濤駭浪凶險的中年。
年齡跟幸福感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從大數據裡面得出的幸福曲線
(Blanch flower & Oswald,2008)
所發表的研究當中發現,在八十多個國家、涵蓋將近50萬人的數據資料裡面顯示,幸福感大約在中年左右是最低,低點的平均年齡是46歲,其中的55國發現這個U型曲線的存在。
幸福曲線是我們一生注定會經歷的過程,他讓我們在變老的時候能夠適時的改變自己在社會上的角色,不再那麼的野心勃勃、爭強好鬥。
而是變得更有同理心、更溫柔更注重與他者的連結與互動。
然後針對150多個國家的生活滿意度調查找出幸福的因子:
社會支持、慷慨的分享、信任、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活的自由、還有收入的良好以及健康的生命。
在這六個因素當中,有四個是和社會的互動有關係,其中社會支持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2015聯合國全球的幸福報告當中說到,生活的滿意度跟人際關係是非常的密切。
在U型曲線的低谷,熟齡智慧會讓這個曲線反彈,所以當我們不小心落在幸福的死蔭幽谷裡,我們要有一個信心,不要急。躺著躺著仰望星空,不久我們就會反轉,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重新出發,幸福是一種心態,不期而遇。
帶著覺察,中年以後的人生隨時回甘。
優雅不只是老後,從小就要培養。
老師期許我們做一個開展幸福優雅下半人生的生命設計師!
@高齡者自我實現初探
榕文老師
如果我們老了,我們要成為哪一種老人?
是下流老人?無法正常過日子,被逼迫著要過著中下階層的下流人生貧困交加的高齡者?
什麼都少,就是痛苦跟疾病煩惱不少。
收入少、存款少、依賴少,政府、家人連自己也都養活不了自己的困頓老人。
還是長壽地獄?我們活著,但是老而不死,身上插著一堆管的維持人工生命狀態?
我們插管,帶著人工造口,不好死的賴活著,我們被虐、被棄,我們不是周遊列國,而是周遊在各養老院之間⋯
第三種是活躍老化。
我們有著有品質的老年生活,有健康,有社會參與有安全的支持,我們可以獨立的照顧自己、有尊嚴,可以自我實現。
這樣的過第三人生⋯
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怎麼來滿足自我實現的這個需求?
1、充分把握現實接受一切
2、開放性、新鮮的眼光來欣賞一切
3、經常能夠體會到高峰經驗
4、與他人有深度的社交關係
5、尊重所有人,對別人沒有刻板印象
6、能夠享受活動的本質,又不忘記以目標為導向。
五型的自我實現:
檢視自己是怎麼樣的自我實現者?
學習型—職場型—挑戰型—休閒型—服務型。
我個人的檢視是:
學習型+服務型混搭。
美國的安可組織以善為力,鼓勵首領除能夠活出有意義的第三人生。
期許自己是玩出人生的「玩家」!
@高齡者數位學習課程設計
弘基老師
高齡者與數位學習:
高齡者的資訊能力提升,數位學習提供了另外一種更有彈性的學習管道。
數位學習讓許多因為身體的不適不方便的高齡者可以在家學習,也可以幫助到居住在偏遠或者是忙於家務的老人,因為無法規律出席實體課程而有所幫助。
在應用數位學習在高齡者的身上我們需要注意到,學習環境、學習背景、以及學習的心理與生理因素,能夠隨時地做調整與應用。
對高齡者來說,數位學習不是要取代傳統課室的學習方式,只是另外一種學習方式的彌補與充實。
《綜合座談》
智慧農業花園城市—終身學習栗,幸福更有力
@推動學習型城市,是一個寧靜革命
@苗栗線學習型城市機會的Logo
@難得的政府部門層級來主持學習型城市
@透過補助,中央的推動是助燃,社區自行發展是自燃
@讓Learning變Earning:
1、企業經費的挹注
2、終身學習商鋪、終身學習達人的講座
3、學習型企業的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