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第四單元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研究機構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四單元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研究機構
課程時間:2021.10.19(二)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張玉琳
學生學號:110409518
學習心得:
成人教育在國際上,由19世紀末『基本教育人人提供』,到1070年代的『為人人提供』,1980年人類提出『高等教育為人人提供』,更進而1990年代中期的『全民終身學習』的理念進階為全球教育風潮。
甚至以現今『學習型城市網絡新住民』都是意識到成人教育的一環。
成人教育需要審慎評估:
評估學習時間、評估學習方式。而生計發展的評估也應列為優先。
就評估學習這事上,老師特地提到三生有幸的學習
1.“生計“發展: 能為學習者帶來生計、工作的技能,以及應對進退的學習有感。
2. “生活“品質 的提升與融入。
3. “生命“提升, 意義和價值,即是有收穫有快樂。
有些地方的學習是政策規範,但實際需求評估確是更該列入考慮範圍。
如:數位學習普及化或者學習方式,如電影的學習方式都應好好考慮並設計過才是。
現在坊間充滿著是學習有治標(症狀解)的方式,就根治本狀況(根本解)反而是少見的。在目前充斥著學習的生活周遭裡,不要怕學習,因為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學到。也因如此明烈老師更提出特別的“悟“人子弟見解說法。
老師應要做到帶領學生們引領“悟“出人的道理。期間更是一種給人光明給人榮耀的光明思考。並警惕學生們要成為他人三種水:
1. 智者樂水
2.遇水則發(帶給別人發的跡象與結果)
3.善上若水( 水柔軟穿透力卻強,柔弱勝過剛強)
另外也該讓自己成為改變的力量。
1改變你能改變的。
2.接受你不能改變的(接受)
3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
當然在這些種種的思維下,想辦法讓自己多些國際友人,可豐富個人人生旅程 增加 眼界與世界觀是重要的。
從自己能“看見“到“感受“繼而“改變“。
這是否更是一種智慧呢?答案淺而易見的肯定的。
第四單元-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課程時間:2021.10.19 (二)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課程主題:第四單元-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鄭俊希
學號:110409521
心得:
我們很多時候在企劃書當中都會提到預期成效,但是如何能夠讓對方看過預期成效後吸引他們進行企劃則是另外一個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能夠做出量化數據給對方作參考。但我們很容易會忘記在企劃書當中提及影響指標及過程指標。而經過老師今天在課堂中提醒令我了解到撰寫企劃書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老師在課堂中介紹了國際友人帶給我們的好處。而自己在留學幾年的經歷令我對此有深刻的體會。在台灣留學的經驗令我深刻體會到出外便是靠朋友的道理。很多時候我們出門在外需要靠當地朋友的幫助才能解決不同問題,而且不同國家的朋友他們所帶給你的經驗以及價值觀也會不一樣。在外地生活除了需要體驗當地生活文化,更需要的是他們的經驗以及知識分享。這樣你才會在當地有不一樣的體會。甚至讓你喜歡上這個地方。因此老師在課堂中的文章分享令我感到共鳴。
110409515林儀親
2021-10-24, 週日 20:52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四單元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研究機構
課程時間:2021.10.19(二)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林儀親
學生學號:110409515
學習心得:
在我們現今的環境中,有越來越多的新住民朋友,我們應該如何讓他們可以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這也是終身學習的一環。我們想要他們一起來學習上課,必須要考慮到如何配合他們的時間和生計問題,這樣他們才會有想要學習的動力。
老師在課堂上說到人生不是學到就是得到,而學習是一連串的開悟和領悟。霧峰樂齡學習中心很特別,是歐群科技公司的董事長提供場地讓長輩們有很好的學習環境,這董事長為社會付出及貢獻讓我很佩服,也可作為企業的好榜樣。
改變人生的三個人生觀:1.改變你所能改變的2.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3.改變看似無改變但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當很多事情看似簡單容易,當無法改變解決時,我們就去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
最後,國際友人豐富人生旅程,可以讓我們認識不同國家的風俗民情,增加國際視野,開闊眼界並廣結善緣。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0.23 (六)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賴羿君
學號:110436509
1.「一半一半的人生」,如同一幅畫不全部畫滿,適度留白更顯美感與意境。人生若留下餘裕,給予自己掌握生命的節奏,張弛有度更臻圓滿。人生價值觀若總是堅守不可撼動,新資訊進步不了腦袋人難免變得雷厲風行,難以溝通。一半一半的人生,給自己釋放新知進入的空間,動態的平衡、調整心境。
2.以三生有幸(生計發展、生活品質提升、生命提升價值)來解釋終身學習
內涵,可說明終身學習是有目的的學習活動,具有促進知識、技能與能力的目的。滿足基本需求後,進而達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們學習的最終仍希望創造價值,達到Learning is earing。
3.終身學習推動案例:新住民對終身學習課程參與意願低落。
改善措施:
(1)進行學習需求評估、學習方式
(2)鼓勵學習者的支持系統,如鼓勵學員、家庭,讓新住民經驗分享作為傳播,推動風氣。
延伸:辦理課程需有量化結果呈現,常見的流程指標(如:課程數、參加人數),可進階至提出影響指標(培育人才量、預期創造產值)。
4.歐盟對於終身教育八大特色,顯示具有系統性思考,靠社會對話機制形成政策、政策具有延續性及統整性、進行匱乏分析、擬定政策的優先順序、推動終身學習的架構條件、重視合作夥伴關係的建立以及責任分擔、重視創新的理念與策略、著重本土模式及系統思考。顯示推廣終身教育推廣之後,定期的調整與時俱進,符合民眾需求,完備整體制度。
5.
寬容是一種涵養,圓融是一種藝術,並非縱容與圓滑。體悟:直指他人錯誤確實最有效率的方法,卻非唯一的方式。嘗試以溫暖方式照顧他人感受,卻溫和堅定自己的立場是一種智慧累積。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四單元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課程時間:2021.10.19(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徐逸芝
學生學號:110409516
一、 Learning to Change學會改變
一切為改善而改變
而非為改變而改變
改變的三個人生觀
1. 改變你所能改變:好好積極去改變,因為它能帶來更好ps. 新聞網站Business Insider的專欄作家法諾許.布洛克(Farnoosh Brock):真正有升遷機會的人,不會整天埋首於工作,他們會把時間拿來塑造「公司不能沒有他」的形象。他們會跳脫自己的日常工作範圍,了解公司的整體運作、觀察關鍵人士並學習、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建立關係、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2. 接受你所不能改變:既然無能為力沒辦法改變,就不要徒勞心力、白費力氣。只有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ps.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談到歷經前妻林淑如和弟弟2位摯愛罹癌逝世,心如刀割,一度跳進游泳池在水裡哭,即使很多人當他是台灣首富,但「錢買不回幸福、健康,是我畢生最痛苦的體認!」
3. 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你沒辦法改變,但是裏面有些地方是可以改變。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一方面要適應改變,另外一方面要主動積極創造改變,讓自己成為改變的力量。
ps. Change.org是請願網站。該網站用於促進公眾的請願。Change.org的既定使命是「授權各地的人們去創造他們想要看到的改變」。Change.org請願書的熱門話題是經濟和刑事司法,人權,教育,環境保護,動物權利,健康和可持續食品。該網站亦可見台灣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請願案件,正尋求全球的連署。只要達到一定的連署量就會受到矚目,並得到國際法庭的關注及救援。
二、 上善若水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最完善的人格也應該具有這種心態與行為,不但做有利於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願意去眾人不願去的卑下的地方,願意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
ps.有一位老闆分享他如何成為一個公司的負責人。正是因為他還在當別人夥計的時候,他總是願意做別人不願意做的工作,所以才造就他今天可以成為獨當一面的老闆。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課程時間:2021.10.19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生姓名:謝雋玲
學號:110409509
課後心得:
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終身學習研究所全球成人學習和教育報告 (GRALE) 清晰、全面地描述了世界各地的成人學習和教育(ALE) 狀況。下一個 GRALE 將於 2022 年發布。第三次全球成人學習和教育報告 (GRALE 3) 是在巨大轉型時期發布的。快速的技術變革、更長的預期壽命和大規模移民給個人、社區、政府和雇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與此同時,全球領導人就未來的整體新願景達成一致: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2030年教育行動框架》要求改善教育領域的監測和報告工作,並要求形成一種"注重研究和評價的文化",以協助完善政策。多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會影響到成人學習與教育,這其中包括目標3( 健康)、目標5(性別平等)、目標8(工作場所)和目標11(有抵禦能力的城市)。 可持續發展目標 4明確關注教育和終身學習,旨在「 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自1972年、1985年、1996年陸續發表”學習”相關報告,其中1996年的”學習:內在的寶藏”報告書,提及終身學習的四大支柱:”Learningto know(學習認知)、Learning to do (學習如何做事)、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學習與人相處)、Learning to be(學習發展)”,近年來增加第五支柱為Learning to change(學習改變)。在人生不同的生命階段,使用不同比例的支柱來平衡,“改變你能改變的;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彼得 杜拉克,近代管理大師曾說到:” The entrepreneur always searches for change, responds to it, and exploits it as an opportunity.”; ”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create it.”唯有主動創造改變,才能創造機會!
對應於今年教育部三月出版的”學習社會白皮書”,點出當前國際終身學習的重要理念:
1. UNESCO提出終身學習的五大支柱,反映出現代人終身學習在認知力、行動力、人際力、未來力和應變力方面的重要性。2015年提出關於”成人學習與教育建議書”支持”2030年教育行動架構”,2019年提出GRALE主題為”每一個都不能落後:參與、平等與包容。”終身教育在多個永續發展議題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2.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2005年提出個人終身學習的三大關鍵能力,強調反思是關鍵能力的核心,涵蓋了後設認知技能、創造力以及批判態度。
3. 歐盟於2005年提出終身學習的八大關鍵能力,2010年提出歐洲終身學習指標,不僅可以測量國家、地區和地方層面上的終身學習狀況,還可以說明歐盟整體的終身學習狀況以及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多種經濟和社會效益,不僅包括個人就業和經濟競爭方面的益處,而且包括個人和社會的健康、幸福和公民賦權方面的益處。
4. 聯合國於2015年通過17項永續發展目標,並將終身學習貫穿於其
中。我國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已於107年通過台灣永續發展目標,同樣將終身學習納入其中。
是故”學習社會白皮書的願景是要打造一個”全民愛學習的臺灣—學習型臺灣(Learning Taiwan)”。包含個人、家庭、組織及城市四個層面重要的目標
如:培養終身學習者、發展學習型家庭、推動學習型組織及建構學習型城市。
終生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0.23(六)
課程地點:A302教室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廖湘綺
學號:110436514
課程心得:
老師今日課堂上介紹『三生有幸』的學習,讓學習有感,包含學習一定要涵蓋與生計有關、生活品質提升以及生命提升創造不同意義和價值,忽然想到若有超強適應力的集合多項本領於一身,我們在面對光速變遷,能很快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教授跟我們分享著一半一半的人生的文章,腦海忽然浮現出之前的感受,人生想要圓滿,總是會缺一角,差在大小角。
這段話,不斷的提醒自己,讓我更加珍惜現在的每一天,因為每走一步、每做一個決定,都在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存在,只要努力學習,每個人都能活出各種不同的樣子。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0.23(六)
課程地點: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廖珮婷
學號:110436504
課程心得:
終身學習的起源-
1960年開始在教育界興起學習社會的概念,1966年奧地利作者提出終身學習概念的著作。
終身學習的發展-
歐洲是最早發展終身學習文化的地區,歐盟將1996年訂為終身學習年,並在此之前發佈了「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可說是發展終身學習的重要里程碑,並從歐洲開始向外發散;終身學習運動也在台灣發酵,教育部在1998年也發佈了「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更在今年2021年3月再發佈了「學習社會白皮書」白皮書,其內容中提到了終身學習的清楚目標:「正規、非正規及非正式學習作 有效的統整,使每個人都有適合其需要的學習機會,並激發每個人的 學習動機,人人養成學習的習慣,將學習融入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由此可知將終身學習融入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因為學習是無所不在的,但必須透過有組織,有系統的學習才有成效。
終身學習的推動-
在終身學習的推動上,老師課堂中提到必需了解需求及知道未來挑戰是什麼,解決問題促進發展,在推動過程中,若遇到資源有限,可縮小範圍聚焦發展,先建立標竿典範。
還提到很多國內外推動終身學習的相關案例經驗:
1)新北市教育局的終身學習輔導團設立完善,在政府政策和資源提供下,積極推動學習型城市。
2)推動新住民終身學習上應提高誘因,應先做「學習需求時間評估」加上「學習內容需求評估」,搭配三生有幸的學習目標:生計發展有幫助、生活品質的提高、生命價值的提升,將潛在學習者變成學習者;而設計回饋機制(頒發獎項)可讓低程度參與學習者提升為高程度參與學習者,有繼續前進的動力,讓學習受到鼓舞。
3)韓國水源市推動學習型城市後,外流人口變少,流入人口增加 (幸福地理學)。
明天就是現在:
老師在菩提樹下大街的及時人生提到有六件事要及時,1及時行孝2及時行善3及時行學4及時行力5及時行愛6及時行樂,對於及時,感受很深刻,因為時間是唯一失去後無法再追回的東西,在及時行孝方面,前年外公、奶奶、爺爺在四個月內接連過世,由於奶奶走的很突然,我才意識到自己錯過了跟她多相處和陪伴的時間,所以現在的我更知道把握時間和我的父母相處;而在及時行學方面,我們總是老的太快卻聰明的太遲,所以學習也要及時,不管哪個方面及時都很重要。
課中印象深刻的三件事:
1張忠謀是終身學習的實踐者:有目標、有系統的終身學習。
2生命有歷程,故事才能有深度、有內容、有共鳴。
3德國人將終身學習主題印在郵票上,專二的學姊運用終身學習主題製作了LINE貼圖,將推廣終身學習落實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