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110409515林儀親
2021-11-06, 週六 22:41
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六單元: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課程時間:2021.11.02(二)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鄭俊希、葉吉良
學生姓名:林儀親
學生學號:110409515
心得:
學習型城市在我們台灣有三大連結,連結未來、連結國際、連結地方。,我們要打造一個學習型秤是有五共四樂: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樂學、
台灣學習型城市的未來發展各有待:1.各級政府及民間資源投入有待提高2.擴大參與面有待努力3.學習型城市全面普及化有待努力4.終身學習體系的整合與強化有待努力5.終身學習有待推展6.民眾終身學習參予率有待持續提升7.輔導支持及評鑑機制有待強化8.永續發展有待確保。今天也有介紹國外的學習型城市,1-2-3終身學習基礎設施:學習燈塔(10分鐘步行距離內)社區中心(20分 鐘步行距離內)圖書館(30分鐘步行距離內)南揚州市終身教育研究所(負責整個城市的終身學習工作)。
要推動一個學習型城市不單單靠政府教育機關來推動,是可以結合民間企業組織合作,其目標是支持 終身學習的發展。
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六單元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課程時間:2021.11.02(二) 本週請假,參考同學上課資料及教授補充資訊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鍾玳玲
學生學號:110409502
雖本次課堂請假,但看到同學們的分享資料相當的豐富,特別是提出幾個學習型城市的案例,中國的成都、韓國南揚州、烏山市等等,特別南揚州學習燈塔,擴建終身學習場所,是今天在台灣的我,比較難以想像的,也驚奇他國對於終身教育的建設和進步,確實在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或者超高齡化社會,都應該學習借鏡之處。在我所認知的台灣學習型城市,或終身教育、樂齡學習,在一般人心中,可能還是較偏概念化,雖已有部分成效,但所能完全認知終身學習概念,非普遍性思維,或許與相關建設的程度還不夠高度發展。
先前就於課堂中聽過教授分享德國租屋,教授將經歷化成文字,細細道出品嘗找房子過程中之樂趣,以及事後回想地懷念與感恩。讓我想到,一代宗師電影裡有句話,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如果不到德國,教授可能就遇不到這些人事物,這些人事物可能也不是教授,原本就能預想會遇到的,但相逢的機會,可能是好幾世的緣分積累而來的。
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課程時間:2021.11.02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生姓名:謝雋玲
學號:110409509
課後心得:
學習型城市是一個能有效動員各種資源以提升教育體系的全面學習機會、活化家庭與社區學習、促進職場學習、擴展現代學習科技、提升學習品質以及創造充滿活力的終身學習文化之城市。是以學習型組織為基礎的,借鑒學習型組織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來管理和經營城市。其內涵包括需要有完善的政策支持與資源動員策略、涵蓋市民學習、城市組織學習以及整體城市學習等層面、強調城市終身學習力的提升、市民自我實現與城市永續發展等。
韓國的南揚州位於山區,偏遠村莊的居民不願進市中心,造成南揚州鄉村居民在使用教育、文化和信息服務資源上存在巨大差距。為此,南揚州建設起「1-2-3」,其中「1」指的是10分鐘,最近的社區學習空間即「學習燈塔」:將閒置的空間,如公寓、辦公室、社區中心和養老院都轉化為學習空間,市民只要提出申請,最後由市政府進行審查和評估,任命其為「學習經理」。其課程通常為與健康與幸福、文化和藝術、人文科學和基本素養教育有關,根據不同的年齡群體制定。通常,每門課程持續12周,每周1到2小時。每門課程至少有10個學生,才可以註冊開通。現行的高齡自主團體帶領人若是可以借鏡此方案,更新操作模式,讓高齡自主團體人在社區可以掛牌公告周知,建立起社區中的學習燈塔,服務可近性提升,讓學習更多深植於社區。
科克市終身學習節一直在挑戰人們對學習的看法,幫助個人和機構重新思考學習場所及其以各種形式開展的多樣化學習活動,並賦予學習以新的定位,學習是對城市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項核心活動目標群體:具有包容性,但主要以弱勢和被邊緣化群體如殘疾人、流浪者和移民為目標群體,不僅鼓勵人們參與活動,且鼓勵人們組織自己活動。節慶活動操作容易抓住人的焦點,終身學習政策的推廣透過大型節慶活動,可以設定主題與族群,推動概念與訴求。當人們首次接觸並有意識之後,後續相對應的執行策略也較易為人理解,接納。
110409501陳筠蓁
2021-11-04, 週四 12:48
課程標題:第六單元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六單元: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課程時間:2021.11.02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筠蓁
學生代號:110409501
上課心得
「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由俊希和吉良發表,內容豐富,報告者台風穩健,尤其是俊希,小小年紀有一把好功夫,發表時口條清晰,值得我學習。
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召開第一屆全球學習型城市大會(於中國北京),公布學習型城市的指標。
學習型城市是一個能有效動員各種資源以提升教育體系的全面學習機會、活化家庭與社區學習、促進職場學習、擴展現代學習科技、提升學習品質以及創造充滿活力的終身學習文化之城市,進而強化個人能力、社會融合、經濟發展、文化繁榮與永續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4年出版《國際學習型城市大會報告書》(Conference Repor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Cities),以「全民終身學習:促進城市融合、繁榮與永續」(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 inclusion, prosper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 cities)為主題,強調終身學習與學習型城市的發展,必須促進政府與所有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s)的參與及協力合作。
三個重要的行動方針【Important Actions for Learning Cities】
建立跨部門的學習型城市協調機制,以整合政府、非政府組織以及私人部門的力量。
建立跨組織雙邊或多邊的夥伴關係,以擴展資源分享及學習機會。
促進所有利害關係者提供優質的學習機會,並對學習型城市的發展有其獨特貢獻。
終身學習是人類處於現代社會中的一種生活方式,同時亦成為國家競爭力的表徵,推動全民終身學習,進而建立學習社會,更是在21世紀受到全球社會的高度重視。
教育不能僅限於學校教育階段的時期,個人在整個人生中均應有實質的學習機會。
學習型城市是一種城市價值的創造,藉由全民終身學習的高度參與,讓我們共同創美好新城市,再與國際接軌。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六單元: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課程時間:2021.11.02(二)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賴孟真
學生學號:110409512
心得:
學習型城市的發展循環是:城市學習->城市需求->城市改變->城市發展->城市價值,在學習型城市的建構指南是EU最早訂定的,但是UNESCO卻更加詳細,其中訂定的指南有:確保永續發展、建立監控與評鑑機制以促進學習型城市發展、保障每位市民獲得學習、透過重要活動以持續學習型城市發展過程、建立所有推動者的協調機制、發展完善學習型城市計畫。
在學習型城市的國際標竿案例中,我最有印象的是韓國南揚州市的1-2-3終身學習基礎設施,10分鐘步行距離內有學習燈塔、20分鐘步行距離內有社區中心、30分鐘步行距離內有圖書館,這樣的終身學習設施的密度真的很高也很方便,實在的會提升終身學習的意願。
台灣學習型城市要連結未來、連結國際、連結地方;打造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樂學、樂業、樂活、樂居的學習型城市,而國際標竿學習型城市的成功要素有8個,台灣學習型城市的未來發展也有8個有待,我相信台灣只是在學習型城市方面發展的較晚,將來有一天一定會迎頭趕上的。
110409519 吳宜娟
2021-11-03, 週三 19:20
2021/11/02成人教育心得
課程時間:2021.11.02(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學年度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宜娟
學號:110409519
課堂報告:學習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報告同學:鄭俊希、葉吉良
心得:學習型城市是涵蓋市民學習、城市組織學習以及整體城市學習等層面,不單單只是一個小社區的發展而已, 需要各個地方、政府、學校、企業組織等,跨界的合作,發展當地的學習型城市在地特色,已國外中國成都為例也有發展困難:團體成員之間欠缺協調機制、學習條件和文化氛跟市民的期待有差距、經費資源不足等,這些缺點都是台灣將來在發展學習城市可以做借鏡,韓國的南楊州,發展出123終身學習基礎設施,簡單好記的口號,以10鐘步行距離為單位,建立了學習燈塔、社區中心、圖書館、南楊州市終身教育研究所,將學習融入生活中,讓人走在路上,也能輕鬆地學習。
反觀台灣在學習型城市上,各地方也做了很多努力,但由於經費及承辦單位的不同,發展也不一致,其中包含了發展多元化、創新想法、在地特色的結合,同時也建立了臺灣學習型城市網網站,但各個地方做了很多活動,真正接受到訊息的人少之又少,這是我們應該要反思的,如何去做更好的推廣,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現在正在的事。
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六單元 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課程時間:2021.11.02(二)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報告同學:鄭俊希、葉吉良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詹琪美
學生學號:110409506
學習心得:
學習型城市是能有效動員各種資源以提升教育體系的全面學習機會,發展目標是改善所有市民的生活品質和解決社會排斥的根源問題,尤其是貧困和失業問題,並且改善技能及人力資本以促進經濟發展。
學習型城市是以學習型組織為基礎,借鑒其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來管理和經營城市。學習型城市的基本條件(地基)是堅定的政策決心與承諾、促進所有利害關係者的管理與參與、促進資源流動與運用。學習型城市的重要支柱(六大支柱)是提升教育體系的全面學習機會、活化家庭與社區學習、促進職場學習、擴展現代學習科技、提高學習品質、創造充滿活力的終身學習文化。學習型城市的廣泛益處(屋頂)是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強化個人能力與社會融合、促進永續發展。
臺灣學習型城市的三大連結,連結未來、連結國際、連結地方。進一步來打造學習型城市的五共四樂(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樂學、樂業、樂活、樂居)。而臺灣學習型城市指標可分為共同指標:四大構面,包含組織法制、資源投入、策略運作、效益產出。與國際組織(歐盟、UNESCO)連結與接軌的共同指標。個別指標:三大構面,包含在地連結、創新作為、亮點特色。
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在地特色發展指標,保留給縣市可以自訂的特色指標。
自90年代起,學習型城市即受到歐盟高度重視,我國於2010年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中提出學習型城市的構想,並啟動學習城市之相關規畫措施。2015年共七個縣市,試辦學習型城市計畫。2016年新增三個縣市包括臺中市。2017年增加三個縣市。2018年增加兩個縣市,共計15個縣市共同推動。
終身學習是現代社會中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國家競爭力的表徵。教育不能僅限於學校教育階段的時期,個人在整個人生中均應有實質的學習機會。學習型城市是一種城市價值的創造,早期的終身學習者大部份都著重在自我實現與自我發展,但終身學習從個人、社區、組織、城市、到整個國家社會其實都有相互關連的。台灣學習型城市雖然因為經費有限進展緩慢,若能結合政府與民間的資源,並以國外成功案例作為借鑑,將在地的文化特色導入,打造屬於台灣本土的學習型城市,將全臺所有縣市都齊力提升成為真正的學習型社會,也是全民一大福祉。
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課程時間:2021.11.02 (二)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課程主題:第六單元-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高婕寧
學號:110409514
透過老師及同學的介紹,讓我更加了解什麼是學習型城市。學習型城市這個概念從UNESCO所提出的創造「教育型城市」計畫發展而來,至今多個國家都朝著學習型城市邁進。臺灣也為此投入,雖然目前只能推動兩個縣市,當作未來其他縣市的指標,但老師為臺灣打造六種面向將各縣市套用其中,我覺得這是臺灣要發展學習型城市的一項基礎。各縣市可以透過這些面向更加聚焦,而這些面向也是個縣市的優勢,從中發展。即使臺灣的資源沒這麼足夠,不過我們有持續的朝這方向前進,同時也學習、效仿其他國家的做法,所以相信在未來會看到我們在這方面的成長。
在同學的報告,最後的實作很有趣,不僅促進我們思考,要如何用實際的方式推廣學習型城市,且在和同學的討論過程中,我感覺到共學的樂趣,和同學們一起成長探索,從他們的身上我可以學習到很多,甚至可以幫助我在這些課程中,用不同的角度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