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0.09.22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林珮瑜
學號:109409502
課程心得:
教育與學習的目的,要成為自己與別人的活水。達到三種境界:智者樂水,遇水則發,上善若水
學習要深度思考,要有體悟。學習是連串開悟,領悟與體悟的過程,悟道的道理,心領神會,身體力行。
老師的water理論:
W: wisdom,智慧
A:action行動
T:trend,趨勢,掌握,與時俱進
E:explore探索,
R:reflection,反思
專為成人所實施的教育,在有人類歷史,就有成人教育的事實。而學習是無所不在,在生活中不斷發生的。Learning,去除了L,之後就是獲得earning,學習即使獲得,學到就是賺到。思路決定你的出路,思維決定你的作為。透過學習,不斷求新求變。
學習,行為態度的持續改變,分為正規學習,及非正規學習。而教育,多是從國家制度面來談,有學位,有學歷。
成人階段,注重的是學習,而非教育。臨機應變,讓品質更好。
拍型人才(兀型人才,兩隻腳,)新思路開創新出路,如果是帶著自滿的態度,其實什麼也裝不下了,有上台,就會下台,要成為善意的人。
學習, 是來自於生活中的互動。談出生命的經驗,屬於非正式學習。
正規學習:有組織有系統的學習,有學位,學歷。
非正規學習:有組織有系統的學習,但沒有學位,學歷。
非正式學習:在生活中不停的發生,信手拈來都是學問。
三種改變的型態:
1.改變你所能改變的
2.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
3.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
非常充實的課程,老師很多的理論與實務,句句經典,讓我的教育學理論向下札根許多。
2020/09/22成人教育心得
今天在這堂課中,老師不小心將杯子打破了,從而引發了不一樣的觀點來去看事物,這讓我們可以從更多不同的面相學習到不同的東西,有時候看法不同,整件事就不一樣了,然而在成人教育的意義中,我認為成人教育就是一種持續學習,人不管到何時、何地、任何年紀,都應該要做學習,然而在這樣的大前提下,也就是應該要將自己的視野開拓,看向不一樣的世界以及面向,如此才能夠廣納人才,抑或是增廣見聞,我們應該要先了解自己要得是什麼,如次才能去影響他人,並且給予對方最好的回饋與協助。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0.09.22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吳沂倩
老師在開場以「輕鬆自在、認真學習」8個字勉勵我們,並透過隱喻來說明成人教育的內涵與價值。以水為釋例,要成為自己與他人生命中的活水有三個重點,即智者樂水、遇水則發、向善若水,就如同水象徵生生不息,而學習便是一種動態的流動,水的英文單字water象徵的成人學習的五大要素為:智慧wisdom、行動action、掌握時代趨勢與時俱進trend、探索explore、反思(精益求精)reflection,透過老師的說明讓我們體悟、領悟、開悟,生活即是學習,學習即是生活。
何謂成人教育:專為成人所規劃的教育,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的獲得,思路決定你的出路,思維決定你的作為。
I=創新力、D=淘汰
成人教育的發展與HRD是1960年代初始,將成人教育視為一種系統化、有目的的事業進行人力的發展,人性的開發。終身學習的專業發展以兀型人腳為發想,唯有拋棄舊的包袱才能有新的創新,從生活當中萃取學習的元素、從朋友中的對話、個人的思索,都將會是最好的學習,與生活中有智慧的友人對談,也是增加智慧的一種方式。
學習分為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而非正式學習占為人一生中最頻繁的學習方式,信手拈來都是學問的概念。
老師在課堂中提到了三種重要的改變:接受你所能改變的、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改變你看似無法改變卻讓你所能改變的。帶著開放的態度去接受改變,使得學習之路更加寬廣。
課堂中有同學提問關於社區發展與社區學習的差異,老師並給予回應:沒有社區發展的社區學習是空洞的,沒有社區學習的社區發展是盲目的,兩者需相輔相成,並能帶動地方的發展,形成活水,活絡社區經濟與人文,以桃米社區發展為例說明,發展即是改變,而好的發展便是要透過學習,發展地方創生,亦即人、地、產,以助燃者的力(造場、造人、造景、造文化)及自燃者的力量(生生不息的共伴效應、先有社區共識,再有社區行動,最後形成社區發展)作為說明。
另外,老師準備了三個題目,讓同學以小組方式進行討論及分享,一、成人教育的意義與價值;二、印象中最深刻及給個人的啟發;三、如何推動成人教育。本組總歸以上三個題目提出分享,其成人教育的意義取決於個人,不同於正規教育,而是更具深度與廣度的學習,是生生不息的流動,亦是一種經驗傳承,以及社會、文化、組織的改變。而印象最深刻的課程部分則是透過對話式的學習彼此激盪出更多的創新思維。在推動成人教育方面,同儕間的討論則是認為應從個體內化刺激學習的動力,使得學習能夠保有熱忱,得以持續進行。
最後,老師以人的生命史就是一連串的學習史作為總結,順勢而為,風吹水流必尋阻力最小之路。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0.09.22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林彥妮
學號:109409506
課程心得:
今天老師以輕鬆自在、認真學習、快樂畢業鼓勵我們,成為自己與他人的三種活水:智者樂水的水、遇水則發的水(幫助自己與他人有更好的發展)、上善若水的水(學習與生活當中有善循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學習是一連串的開悟、領悟與體悟的過程;老師也提出了新的Water理論: wisdom智慧、action行動、trend掌握趨勢、explore探索、Reflection反思。
成人教育定義:年齡18歲,專為成人所規畫實施的教育。當人類有歷史以來就有成人教育的事實。1960年代,發展成人教育理念,新思路開創新出路,Learning is earing.個人與組織學習之後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的力量,能有所獲得,學習即是獲益、學到就是賺到,終生學習終身受益。學習是知識態度行為的改變,教育比較是國家跟制度談,正規學習(formal education)有組織有系統學習、非正規學習(nonformal education)有組織有系統非正規,如:社區大學、非正式學習(informal education)日常生活中的學習、比例最高、最察而不覺的;當學習的速度大於改變的速度,就會有創新力Innovation。
暨大圖書館外的石碑四個字,關懷、開創、創新、進步,學校有很多美的事物,我們常常視而不見、察而不覺,如學校步道的生之初、生之歷練、生之成,時常走過但卻沒停下腳步用心體悟,從生活當中萃取元素、美來自生活中的體悟、與周遭朋友的對話(莊子與惠施)、與自己的思索。
早期成人教育主要功能為掃除文盲,後期:因應技術變遷的需要,而以提升個人的知識能力為目的,現在掃除功能性文盲,讓資訊可以傳達到不同的角落,老師在課程的最後也提出3個問題,最後一個問題如何推廣成人教育,我們這組體悟到,從個人出發,學習陳綢阿嬤精神,設立明確目標,在領域中站得住腳,做足功課,信任他,廣納人才,吸收志同道合的人,統整好想法再發散,如同老師提到的尚善若水,成就善循環,風吹水流必尋阻力最小之路。
☆三種改變:改變你所能改變的改變、接到你所不能改變的改變、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能有所改變的改變。
成人教育學研究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09.22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黃佳慧
學 號:109409504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課程心得:
教授在課程開始前說了很多關於水的理論,從智者樂水、遇水則發、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以及Water理論 : wisdom智慧 action行動trend趨勢explore 探索 reflection反思,要我們體悟、領悟、開悟,生活即是學習,學習即是生活。
終身教育為正規、政府等行政體系面,而終身學習為是對於個人的學習態度負責,或知識態度行為的改變,較為廣泛。的成人學習代表什麼呢?成人就台灣法定年齡為18歲,成人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經驗,共同學習即是成人教育。正規學習代表有組織、有系統,非正規學習例如社區大學、職場訓練,非正式教育則為日常生活中的學習,如果將這三個概念由三個同心圓展現,使我們對於終身學習架構更為清楚,而非正式教育佔了同心圓最大,也是彼此生命中占最多時間的,而成人教育視為一種系統化是二十世紀之事1960年代的事情。
learning -> earning :個人跟組織學習之後會得到收穫,學習即是獲得,同俗用語即為”學到就是賺到”。 L > C (L=Learning, C=Change) 個人與組織學習的速度必須不落後於環境改變的速度,若無法與之前盡責會遭淘汰,學習和改變之外還需要包含Innovation創新。
教授說了一則小故事要我們思考師父的用意,主要是「滿杯的水好比年輕人的心境,師父說:當心境、思想已經都滿了,無法在裝下其他東西,不管我在教導你任何東西都無法盛裝,年輕人立刻改為謙卑的態度。」在任何位置不要自滿,不需要盛氣凌人,位置是用來服務人、協助人,有上台有下台,廣結善緣,並且在生活中秉持開放、關懷、開創、創新、進步的心態。生活中也要記得三個改變:改變所能改變的、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而時間在哪裡成就在哪裡。
最後我們討論對於三項專業思考做交流,第一點「成人教育的存在意義與價值為何」:教育,即是人類生存的另一種形式,而成人教育的存在與價值,即是使我們不被社會淘汰,也讓我們在生活學習當中適應社會的需求。第二點「今天的課程讓你印象最深且深受啟發的是什麼」:教授的小故事給我提醒,當我們向裝滿水的杯子時,即便外在有多少的資源、資訊及知識我們都無法吸收,當我們謙卑時才能夠願意接納任何建議、學習任何事物。當教授的要我們分組時要求我們打散,而這個舉動讓我在之後的討論過程中,與他人激盪出更多不同火花,也使自己對於事情的見解及面相更多元。第三點「身為成人教育工作者如何積極推動終身學習」:成人很容易被原先的框架框住,或是給自己藉口容易放棄,由最簡單的自媒體學習對於成人是很簡單容易,給予確定的目標及方向也是推動成人教育,使我們願意依學習動機選擇方向並且朝著目標達到願景。最後就像教授說的Learning as earning,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
第一次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9/15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系:109終發所碩一
姓名:李侑紜
學號:109409512
課程心得:
以前在大學部上課時,就很喜歡同學一起討論課程的氛圍。因為大家在討論時會互相激盪出火花。
這堂課程下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提到學習應該要是一件快樂的事,這句話自己滿認同的。畢竟學習如果成為一件痛苦的事情,會讓人難以繼續。
最後希望能從老師身上學習更多專業知識,和同學們相互腦力激盪出新的東西。
成人教育第一堂課後心得
課程時間:2020.09.15
課程地點:A302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學 系: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碩班
姓 名:張孟勲
學 號:109409517
課程心得:
學習是持續一生的歷程。曠別二十多年的學生生活,再次踏上學生生涯,讓我感到興奮及惶恐。
今天課程最令我深思的,是老師談到社區大學滿足許多人成為老師的夢想,不需要學歷,只要學有專精,均可延攬成為師資。社區大學開拓了更廣泛的空間,打破了教育行政機構多年來的迷思與設限。
我從事社會工作多年,服務過程中,會提供各式各樣政府或民間單位的學習課程資訊給服務對象,期待他們能參與這些課程,並透過這些學習,讓他們有更多的社會參與,完成更多主流文化期待他們呈現的樣貌。
我們一直深深自以為是!似乎只要讓服務對象參加這些課程,好似就完成了推展社會參與並促進學習的目的。我們並未讓他們樂在學習,只是期待他們是使用資源的人,卻忘記學習的最終目的,他們不只可以是學員,更可以是社區大學的講師。培力與賦權,其實就在咫尺。
回想在某次評鑑時,有位學者建議我們要將終身教育放入思考模式中,當時百思不得其解,不僅嘀咕委員隨便亂建議,在聯繫終身教育委員會合作未果後放棄這個建議。這個迷思,在今天的課程中讓我毛塞頓開,不管是學習型家庭或學習型組織,最重要的觀點就是:終身學習、樂在學習。
是啊,終身學習的途徑,因個人需求不同而充滿彈性,也是人類潛能的無限發展。
這堂課,讓我反省了自己思考的侷限。
第一次課程心得
課程時間:2020.09.15(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109終發碩一班
課程名稱 :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王素貞
學號:109409514
課程心得: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怕工作與時間不夠用過不了關,但上研究所是我的人生目標之一,既進來了只有用心、努力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領域好好學習。時間上要重新分配,讓工作與時間有平衡點。學長姐有說我們選的課,對我們來說科目有多了些,讓我猶豫了怎麼辦?幸好心中的目標像是曙光再現的指引我前進。
上課翻轉大學方式,同學分組雙向討論,多元的聲音且廣納各方意見,同學多元思考各有巧思,各個都有表達的機會,課堂上彼此的激勵是同學成長的動力,盼能有寬廣的天空。
課堂中的「厚熊笑狗」/「互助照顧」讓人聯想目前老人社會,2025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的隱憂,現在就想到如何預先佈局,能避免以後的社會問題出現,這也是要未雨綢繆。
成人教育學研究是多元的學習,如何將所學內化、致用,這是我們要如何學習,才是最有效達成我們的學習目標。願教授分享的五共、能使我們的教室像個大家庭一樣和諧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