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教育的發展緣起背景與範疇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3
課程內容:成人教育的發展緣起背景與範疇
課程時間:2021.10.12(二)
課程地點A 302
授課教授:吳名烈教授
學 系: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曾美陵
學生學號:110409517
學習心得:
今天談成人教育的發展源起非常的早,二次大戰前就有著名的希臘三哲學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探討成人教育與社會學之間交互關係,有獨特觀點,對象和方法,理論其在說明某些概念或變項相互關聯的論述,理論的效用有四:1.提供行動的參照指南2.可以被視為經驗的3.可能產生潛在的影響力4.可以作為解釋現象的基礎。
研究範疇分核心領域,邊際領域,跨領域。老師說論文發現研究主題需要從微觀上下手也就是小題大做上考量。
這次上課讓我最感動的是吳教授他公費留德,對於自己的指導教授相當尊敬,到現在都常常寄送特別的禮物給指導老師祝賀,尊師重道,是我們的好榜樣。
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課程時間:202.10.05(二)
課程地點:A302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 系: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曾美陵
學生學號:110409517
學習心得:
第一次實體課程,抱著非常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來到教室,見到親愛的老師和同學,老師上課幽默風趣用接地氣的話語來傳達專業知識,易懂又親切,內心的憂慮漸漸淡去,中午用餐時同學間有聊天交流,大家融和在一起,讓我這「無齡感」上「回流教育」終身學習者寬心安住了,謝謝老師和同學們。
聽到老師說:成人教育範圍很廣從18歲到終其一生的學習都是,終身學習終身受益,學到賺到學越久賺越多。 Learning is earning; lifelong learning ;lifelong earning.這觀念真是有意思。「觀念若通賺$整碗公;行為若改賓士這你賽;行為若不改兒多麥你就賽。(台語)」幽默接地氣。L > C( L學習速度大於C改變速度)人生笑嘻嘻!
教育可使知識半衰期越來越短,掃除文盲於2%以下,也讓功能性文盲減少,這需要很多樂齡教育專業培訓師出來如終身學習師;社工師;心理師等。站在學習者角度,傾聽他們的渴望與需求1.看見他的需求2.點亮熱情3.創造價值,學習上有成就感,讓大家能主動想要來學習直到終身。達到老師講的終身學習的三千萬和三億的目標。
生命是無限的,教育是永續的,喜歡老師說的「源緣圓遠」:人我之間過去所有淵源,造就如今之緣,圓滿每個當下之緣,善緣自會長久遠。善緣良緣增上緣又分順增上緣及逆增上緣。更佩服例如:清康熙皇帝61年的「敬三杯酒」1.敬祖母敬孝道2.敬文武百官天下庶民3.拜鰲拜敬敵人,生於憂患,對逆增上緣心存感謝,利己利人成就大眾。凡事一切用善心善願終可承辦。
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成人教育的意涵與概念
課程時間:2021.09.28(二)
課程地點:A302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 系:終發所碩一
二學生姓名:曾美陵
學生學號:110409517
學習心得:
今天聽到吳教授說「邁向五共的學習型人生」。
五共是1.共學:團隊學習,抗老化良方。
2.共享:人生的分享,經驗是難能可貴的資產,共同展翅分享。
3.共好:發揮學習最大價值;1+1大於2。產生社會關懷。
4.共樂:輕鬆自在樂在其中,樂此不疲,不可或缺的要素,樂在學習的修養。
5.共憶:建立人我之間交會的共同記憶,心坎中回憶美好的時光,共同回憶。
6.共創價值:創造利人利己的價值。
這是實踐利他學習經驗的好方法。
- [ ]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時間:2021.11.9 (二)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課程主題:第7單元-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課程地點:A302研討室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學生姓名:梁燕珩
學號:110409520
心得:
閱讀是增加知識,與人對話擴展自己的智慧。社會的變遷,讓整個社會文化脈絡往前邁進與改變。所以,人為什麼要學習,是因為學習為了與時並進,跟上社會才能進步。停留過去,社會不會改變。與人對話,接納不同人的意見與思維,增加自己的素養,同時也可以跟不同人交流,與國際連結,智慧與眼界並齊。
學習,是個人的事情。選擇自己喜歡的,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在社會當中,三種學習模式,「正規學習」、「非正規學習」、「非正式學習」,不論那種模式,都是一種學習過程,同時可以看到學習是不分年齡與背景。不過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不只要有人,更重要的是完善的法律體制與人才,才能促進社會學習。
雖然在學習社會中,不同國家取消考試制度,以亞洲地區依然以考試取代學習,有人會說取消考試好,也有人說考試是必要的。但是我認為要看讀什麼、適當的考試還是需要的,何為「適當」?因人而異,每人定義不同,但最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什麼,擴大成人教育也不是盲目,也是要有目標,法令的修訂也不是為改而改,而因配合目標跟社會的變遷,才能有效增加全民學習。其實學習社會是環環相扣,單一考慮也不能達成學習社會的影響。
2021/11/09成人教育心得
課程時間:2021.11.09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翊銘
學號:109409515
課堂報告:學習社會的批判與省思
報告同學:吳翊銘、徐逸芝
內容:
學習社會是一個綜觀的概念,它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之中,同時也時時影響著他人,經由學習社會白皮書可以看出台灣在學習社會下所做的努力、進步與決心,在學習社會的特色中可以看出,面對這瞬息萬變的社會,時時都要學習勢必已成為每個人心中的關鍵重點,然而大家都知道要學習,但有什麼地方可以學習呢?現在有很多的管道,其中分為正式/非正式/非正規學習的方式,還有不同的方法,分別是實體/線上,在這科技進步的時代,每個人都會接觸網路,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網路,學習新東西與造成自己的進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學習型社會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人”,若是沒有人願意學習,那將不會有學習組織的出現,更不會有學習社會概念的進行,其中”自願學習”就是終身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點,唯有在自我學習是出自自發性意願時,才會更努力的去進行學習的精進;再者進行到學校與政府,學校可以為大眾開放門戶,讓大家都能夠學習新知,並拓展新知,開放民眾可以進行學習,並且同時改進行一些入學管道的修正,讓更多人可以進到這學習的殿堂;最後就是政府,若是學習社會沒有政府的支持與培養,那將失去最低度的學習權利。
社會是一個開放性的社會,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他不應該掌握在少數人手上,更多的應該是向大眾共享,大家一起進步;處處都可學,隨時都可學,這也是學習社會一個極大的優勢;多元化學習管道可以讓人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模式,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藉由學習,每個人都可以設定學習目標、尋找學習資源並評估自己的學習狀態去進行學習,可以看得出這是面對自我實現的一個極佳的管道,最後一個就是學習型人生,人一出生就要學習,一直到離世前也都要不斷的學習,這就是終身學習的終極目標。
第六單元: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課程時間:2021.11.2 (二)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課程主題:第六單元: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張琇嵐 (本週請假)
學號:110409508
心得:
本週是小組報告開始的第一週,但因受傷請假,很可惜無法親自聆聽同學的分享。因此很感謝還能透過同學製作的詳盡簡報,對於學習型城市有更多的了解。除了學習型城市組織發展的理論定義等,也發現歐盟、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對於學習型城市皆有不同的指標,並將各部門的連結以及學習品質的提升列為要點,若能成功進入學習型城市的發展循環,則能夠永續不斷。
另外也藉由不同的學習型城市成功範例,讓我們有更多的體會。我們居住的南投便有學習型城市的發展,近幾年對於文教產業、觀光、社會福利等,各行各業皆進行了不同的發展,更多了融合及創新的元素。雖然仍有很長一段的路要走,學學習及改變本就是不停歇的。
最後對於老師分享的租屋趣談也感到非常溫馨有趣,大學及出社會便有幾年的租屋生活,閱讀完老師的分享也喚醒了記憶中這些有趣的回憶片段。不論身在何處,不論我們來自哪個國家,人與人的情感互動與連結都是人生中非常不可或缺的。
第六單元: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課程時間:2021.11.2 (二)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課程主題:第六單元:學習型城市的未來展望與永續發展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鄭俊希
學號:110409521
心得:
在這次的報告中了解到國際以及台灣學習型城市的不同發展。現在台灣在學習型城市的發展上還有不少可以進步的空間。不管是從資源或者是活動舉辦上還有不少可以進步的地方。例如我們可以透過公私營合作等方法增加不同的活動資源,甚至加強合作夥伴之間的合作關係來改善台灣在學習型城市的發展。而最後的實作活動中,同學們分享出他們會用什麼實質的方法推廣學習型城市活動中,也看見同學們不同創新的想法。可見台灣其實有不少活動以及渠道能夠推動學習型城市,期望日後有機會能夠看到台灣發展出更多創新的學習型城市活動。而在這一次準備報告的過程也令我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期望日後準備是能夠把資料內化,構想報告的過程能夠更加仔細。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標題:第五章~第七章
課程時間:2021.10.23(六)
課程地點:A302教室
學系名稱:終發碩專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李怡珣
學號:110436518
課程心得:
一半一半的人生一文中提及,不少人的前半輩子不顧健康以換取一切;後半輩子則不顧一切以換回健康。這不僅是前半輩子失衡,後半輩子也是失衡。後半輩子的失衡,種因於前半輩子的失衡。
世界衛生組織將人的一生分為四個階段:活躍期(1~35歲)、下滑期(36~44歲)、高危期(45~59歲)、高危期延續(60歲以上)。人體部分器官機能在下滑期的中壯年會開始衰退,但這個時期卻是衝刺事業的高峰期,如果在事業與健康間不能拿捏輕重尋求平衡,導致身心失衡,後半輩子可能就必須為了健康付出一切。人生像是一條單行道,無法走回頭路也無法重來。因為有前半輩子累積的生命淬練與智慧,才能創造出後半輩子的美好圓滿。需深思在各個人生階段哪些是該有該無、該輕該重或該多該少,猶如槓桿須隨時找出兩端的平衡。並在生活中加以實踐一半一半的人生,才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圓滿樣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