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0.02(六)
課程地點:線上課程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賴羿君
學生學號:110436509
課程心得:
終身學習意味著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間,進行學習的過程。大眾的人生經過至少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多年的教育洗禮,反思在你我心中「學習」這件事,是如何定義?
課堂的學習讓我對此有新的概念,終身學習不侷限在「活到老學到老」而以。
正規學習並非最主要的學習管道。在未來人生的漫漫時光長流裡,非正式學習將成為最重要的學習。因此隨時保持好奇心的人擁有學習心態的人生觀,自然能容納新的觀念、知識與技能。在愈加快速轉變的世代中,更需練習調整心態,開放心胸。(L>C)
教育的五大支柱: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追求知識、學會做事、學會發展、學會改變。細想內涵其實與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概念相互輝映。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習得,也是串連個人與社會的媒介。
課堂間提問回答、小組共同討論,提出想法後,統整最終結果,這當中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內容:第二章~第四章
課程時間:2021.10.02
課程地點:線上
學系:終發所在職專班一年級
學生姓名:劉翊真
學生學號:110436515
學習不是『過了就成』,是人生中持續精進的推動力。
吳老師提出悟的方法之一的『實踐反思』,真正的學習過程乃是需要在實踐之後,反思自己不足之處並精進之,再回到工作場域將所學應用出來,在實踐與反思中循環。
而選擇就讀本專班就是接受回流教育的一種,因為體認到目前工作或生活中有哪些需求與困境 (筆者目前從事高齡者的藝術教育工作),因而在正規學校教育結束 (藝術專業)、進入工作場域一段時間後 (藝術相關工作、高齡者的照護與教育),又回到學校體系來進修符合自己需求與喜好的領域 (將藝術與高齡者的需求結合)。
在本課程當中,拓展了我對終身學習的觀念,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有三:
終身學習重視個人的學習動機。以學習者為中心,了解學習者的需求,學習的時間、方式和管道。對於潛在學習者、低學習參與者,這個觀念尤其重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與人相處、學會追求知識、學會做事、學會發展,並提出第五支柱:學會改變,要順應並引導社會變遷。這與吳老師在課程一開始提出的L≥C相同,知識半衰期愈來愈短,若是學習速度跟不上社會變遷的速度,將會被時代淘汰。這同時也說明了知識管理的重要性。
推動終身學習的願景:學習社會,乃是以全民為對象,並以消弭學習落差為目標。而學習落差,特別會因為數位落差而強化。因此,筆者認為,可從縮短數位落差,與擴展學習途徑等兩種管道著手。如吳老師在文章中提出,譬如德國的敘述咖啡館,吸引人們重新認識自己生活週遭的真實世界。筆者聯想到真人圖書館,此概念近年來衍生成為不同生命領域之間的人們,以對談的方式取代閱讀,促進各種次文化之間的彼此了解、消除偏見。整個社會都是終身學習的場域。每個人都可以是終身學習者,也是學習提供者。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一單元:導論
課程時間:2021.09.28 (二)
課程地點:線上課程
學系名稱:110學年度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代號:110409508
學生姓名:張琇嵐
心得分享
新學期開始因疫情的關係,第一堂課以線上的方式進行。老師清楚講解了每節課的課程大綱,並用「五共」的學習概念做分享。
每位同學也分別進行了自我介紹,同學們來自各處,也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透過大家的分享,對於課程也有了更多的期待,緊張感也降低了,希望能在這個令人感到充滿溫暖的系所好好地學習。雖然非相關科系畢業,但也期許自己能跟上大家的腳步,認識什麼是終身學習,學習如何終身學習,並實踐終身學習。
成人教育學第一單元導論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一單元 導論
課程時間:2021.09.28(二)
課程地點:線上遠距教學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詹琪美
學生學號:110409506
學習心得:
老師分享以五共為實踐內涵(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來實現學習型人生,是終身學習的最佳寫照與印記。共學是一種團隊學習,共享是一種人生分享,共好是一種社會關懷的生命實踐,共樂是一種樂在學習的修練,共憶是建立人我之間共同記憶與共同回憶。
成功的人生是學習型人生,能將生活與學習融為一體,是持續不斷的學習透過分享以熱絡人際關係,透過良性互動促進自我實現,以快樂學習為動力,創造更佳的學習成效,回憶是重要資產,是生命修練的軌跡,以五共為實踐內涵來完成人生夢想。
在2018年科學家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在《Cell Stem Cell》上該篇文章第一作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Maura Boldrini表示,「令人興奮的是,神經元在一生中都會產生。或許人類需要這些新的神經元來實現複雜的學習能力和對情緒的認知行為反應。」對於此項研究結果更肯定終身學習的無限可能與重要性,唯有不斷持續學習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知識社會不被淘汰。
最後,老師勉勵我們要認真努力、快樂學習、順利畢業。希望能與同學共同來享受五共的實踐樂趣與美好成果。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一單元 導論
課程時間:2021.09.28(二)
課程地點:線上遠距教學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詹琪美
學生學號:110409506
學習心得:
老師分享以五共為實踐內涵(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來實現學習型人生,是終身學習的最佳寫照與印記。共學是一種團隊學習,共享是一種人生分享,共好是一種社會關懷的生命實踐,共樂是一種樂在學習的修練,共憶是建立人我之間共同記憶與共同回憶。
成功的人生是學習型人生,能將生活與學習融為一體,是持續不斷的學習透過分享以熱絡人際關係,透過良性互動促進自我實現,以快樂學習為動力,創造更佳的學習成效,回憶是重要資產,是生命修練的軌跡,以五共為實踐內涵來完成人生夢想。
在2018年科學家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在《Cell Stem Cell》上該篇文章第一作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Maura Boldrini表示,「令人興奮的是,神經元在一生中都會產生。或許人類需要這些新的神經元來實現複雜的學習能力和對情緒的認知行為反應。」對於此項研究結果更肯定終身學習的無限可能與重要性,唯有不斷持續學習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知識社會不被淘汰。
最後,老師勉勵我們要認真努力、快樂學習、順利畢業。希望能與同學共同來享受五共的實踐樂趣與美好成果。
成人教育學第一單元導論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一單元:導論
課程時間:2021.09.28 (二)
課程地點:Google Meet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筠蓁
學生代號:110409501
心得:
上課心得:
110學年度開始上課的第一天還在COVID-19疫情的警戒範圍時期,所以採線上上課,正巧也是
教師節,祝福天下所有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第一堂課新生滿滿,上過吳老師課的同學們先分享著老師上課風格,岱玲說老師上課妙語如珠,小莉則是提到老師說的生活體驗、體驗生活,而我喜歡老師說的認真學習,輕鬆愉快,接著就是快樂畢業。學習就是要接地氣,把學習融入生活中。
本課程是成人教育的學習研究,將會開啟我知識領域的另一扇窗。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0.02(六)
課程地點:線上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李怡珣
學號:110436518
課程心得:
老師的「邁向五共的學習型人生」一文中提及,學習型人生的實現,需以五共為實踐內涵,包括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學習型人生的發展,可增進每個人在獨特的生命長河裡,持續與人共學以促進生命昇華;共享以累積社會資本;共好以完成自我實現;共樂以構築幸福人生;共憶以圓滿人生軌跡。邁向五共的學習型人生,正是終身學習的最佳寫照及印記。
閱讀後體悟到原來在不經意的生活裡我也正走在終身學習的路上,因為我很幸運的有一群相識多年的好朋友一直與我一同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圓滿我的人生軌跡,甚至我們還期望未來能共老,邁向六共的學習型人生。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0.02(六)
課程地點:線上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廖珮婷
學號:110436504
課程心得:
終身學習的起源:最早起源於1960年代的歐洲國家,是以終身教育的理念開始,在經過長達三十年時間的發展,於1990年代終身學習的理念逐漸取代終身教育。因為「教育」易被侷限在有系統的學校組織中所接受到的正規學習,而「學習」則不限年齡、場所、主題、型態,它是全面化的與生活緊密不可分,如老師課堂上所說的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終身學習的獲益可以是精神和物質多方面的。
而終身學習的目的是什麼?課堂上老師提到知識的半衰期愈來愈短,所以學習的速度要大於知識改變的速度,L = C=S ;L>C =I。
而推動的那股力量很重要,像最早發起相關理念的UNESCO和OECD等國際組織,都是很重要的推手,影響甚多,在小組討論後,老師還有提到除了借鏡國外成功的案例,我們也要創造自己成功的案例。
這次課程中除了學習到關於終身學習的發展歷程和內涵外,還學到三件事:
1系統建立的規則:論述一個觀點,首要就是產生連結,並且一致化但不重疊,自然成就一個系統。
2資源整合重要性:教育和學習可以整合民間團體及企業組織,形成更多力量,提供更多資源,在整合的過程中要得到對方認同,就需要建立連結,而在獲取資源後也應該要適時適當的提出回饋。
3如何說話的藝術:說話人人會說,但說話的方式不同,就可能造就不同的結果。
在課中印象深刻的三件事:
1德國的政黨將教育學習視為重要政見,足以體現一個國家的文化和對學習的重視和推動。
2從老師課堂上分享的故事和照片中學習到,學習是不受年齡限制,也不限任何場所,更不侷限於實行的方式:高齡八十八歲也依舊能追求夢想和繼續學習;博物館是終身學習的理想場所;而旅行也是一種生活學習的型態。
3上課的內容一樣,但每個小組討論時,會因每個人不同的人生經歷、工作背景還有思考方式,而產生很多不同的火花,相互激盪,從中學習,這也是老師說的每個人都是學習者,也都是學習提供者。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0.02(六)
課程地點:線上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廖珮婷
學號:110436504
課程心得:
終身學習的起源:最早起源於1960年代的歐洲國家,是以終身教育的理念開始,在經過長達三十年時間的發展,於1990年代終身學習的理念逐漸取代終身教育。因為「教育」易被侷限在有系統的學校組織中所接受到的正規學習,而「學習」則不限年齡、場所、主題、型態,它是全面化的與生活緊密不可分,如老師課堂上所說的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終身學習的獲益可以是精神和物質多方面的。
而終身學習的目的是什麼?課堂上老師提到知識的半衰期愈來愈短,所以學習的速度要大於知識改變的速度,L = C=S ;L>C =I。
而推動的那股力量很重要,像最早發起相關理念的UNESCO和OECD等國際組織,都是很重要的推手,影響甚多,在小組討論後,老師還有提到除了借鏡國外成功的案例,我們也要創造自己成功的案例。
這次課程中除了學習到關於終身學習的發展歷程和內涵外,還學到三件事:
1系統建立的規則:論述一個觀點,首要就是產生連結,並且一致化但不重疊,自然成就一個系統。
2資源整合重要性:教育和學習可以整合民間團體及企業組織,形成更多力量,提供更多資源,在整合的過程中要得到對方認同,就需要建立連結,而在獲取資源後也應該要適時適當的提出回饋。
3如何說話的藝術:說話人人會說,但說話的方式不同,就可能造就不同的結果。
在課中印象深刻的三件事:
1德國的政黨將教育學習視為重要政見,足以體現一個國家的文化和對學習的重視和推動。
2從老師課堂上分享的故事和照片中學習到,學習是不受年齡限制,也不限任何場所,更不侷限於實行的方式:高齡八十八歲也依舊能追求夢想和繼續學習;博物館是終身學習的理想場所;而旅行也是一種生活學習的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