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0.23(六)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黃幼綾
學號:110436501
課程心得:
人生如河流,儘管一個生命的起源是一顆小胚胎,「發源地」雖然渺小,但隨著生命成長的過程中,不同的經驗、際遇如同支流匯集,壯大且豐富自己的生命;河水無法逆流,時間無法逆轉,我無時無刻都找尋平衡,將自己在這段生命歷程所扮演的每一個角色,將每一段路程,都視為最美的安排。
把握每一次課程、每一個學習的機會,因為我相信在不同階段的學習,就如同船在不同的港口停靠,每一段旅程(學習歷程),都會為未來產生影響力; 藉由學習,豐富精神的質量,努力活出前生不猶豫、後生不後悔的一生。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1.10.02(六)
課程地點:Google Meet
學系: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沈易霖
學號:110436519
課程心得 我對老師在德國的生活並且在這段期間所遇到的人事物的故事,在經過串連引導後,結合著終身學習理論讓我非常有感容易融會貫通,並且了解終生學習教育的定義
近代世界因為知識和科技發展,經濟結構轉型,知識型經濟成為主流,就業需要相當知識,由於知識更替迅速,舊知識很快就被新知識取代,人們察覺到無法讀一門學科後,就一世無憂,因而衍生出終身學習的概念。
10/19 成人教育學研究 心得
2021-10-22, 週五 14:57
第四單元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四單元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課程時間:2021.10.19(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張琇嵐
學生學號:110409508
終身學習的概念除了有屬於各國不同的思潮外,也能追溯到國際不同組織與終身學習之間的相關連結。這些演變的過程,都是終身學習發展的重要脈絡。終身學習也與經濟、文化息息相關,時刻都會相互影響的。
關於今日的所學也呼應老師所分享的國際友人經驗。學習的路是無止盡的,除了要有長遠的規劃外,學習也須要拓展出「寬度」。多認識國際友人,與之相處並學習各國的文化,互相尊重及理解,交織出不同的學習火花,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寶貴經驗。
人際間的交流不是書本上能夠直接學習到的,必須要實際與人接觸才能體會到最真切的情感。在疫情肆虐全球的現況之下,出國已經是目前無法進行的事情,但也因此有更緊密的國際連結網絡及資訊交流,讓全球能夠共同度過這個難關。這也倚靠著所謂與國際的互動,希望未來我們都能在終身學習的路上拓展自己的長與寬,並且向老師所說的,將知道發揮至極致,才是成功的生活。
三生有幸的學習,讓學習有感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四單元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課程時間:2021.10.19(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鍾玳玲
學生學號:110409502
三生有幸的學習,讓學習有感
教授今天課程一開始就提到三生有幸的學習,我認為是很好對於學習這件事,能帶給我們怎樣效益的反思,包含學習一定要涵蓋與生計有關、生活品質提升以及生命提升創造不同意義和價值。讓學習不是只為了要學習,而是能真實與生活中有感,在生命裡體現。
以新住民學習案例作實例分享,教授也提供許多關於在鼓勵學習上,獎項的創意設計以及激勵新住民乃至家庭學習。並提醒在效益目標上的設定,不應只有過程指標(辦了幾場課、多少人參加),而應該有影響指標,具體作為評估的一環。課堂中也提出與企業合作的樂齡方案,企業提供場地給予支持,良好的學習場地,促進樂齡發展。
課堂中聯合國推動終身教育,其中提出學習的五大支柱,
學會求知(Learning to know) 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 學會共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學會發展(learning to be) 學會改變(Learning to change)
近年來更有提出學會成為(Learning become)概念。
最後老師分享關於改變的三種人生觀,改變你所能改變的/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這三者前兩者看似簡單卻不易做到,後者不僅體會上需更多思考,且去執行與前面兩者一樣有其難度,再再突顯改變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後終身學習的八大關鍵能力,我覺得是很明確的學習方向,
1. 母語溝通
2. 外語溝通
3. 數學能力以及科技基本能力
4. 數位能力
5. 學習如何學習
6. 人際跨文化與社會功能立即公民能力
7. 企業家精神
8. 文化表達
第四單元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四單元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課程時間:2021.10.19(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學生姓名:葉吉良
學生學號:110409513
成人教育在國際需有終身學習八大關鍵能力,有母語溝通能力、外語溝通能力、數學能力以及科技基本能力、數位能力、學習如何學習、人際跨文化與社會能力及公民能力、企業家精神、文化表達能力,在老師敘述他與國際友人交往交流中首先到達國外時外語溝通能力拉近人際跨文化關係,學習友人優點回國時使用科技數位能力保持友誼溫度,友人來訪時母語溝通當地文化吸收再轉化成外語介紹給友人時他了解當地文化再次應證此八大能力的重要性。
我在青商會每年都會與韓國青商會聯誼兩三天但因雙方無共通語言能力,溝通均須仰賴翻譯所以友誼熱度、密度均無法深度交流只流於表面的人蔘與茶葉互換禮物交流,如今班上有來自香港的同學共同學習有較長的相處時間及共通語言交流,期待能相互學習即使日後畢業各奔東西也能成為一輩子的良友。
110409501陳筠蓁
2021-10-20, 週三 22:29
第四單元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四單元: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課程時間:2021.10.19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終發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陳筠蓁
學生代號:110409501
上課心得:
首先教授分享新住民的學習計畫
如何規劃,運作方法,配合時間、預期的效應,自我成長的需求,配偶的同步發展學習計畫,目標、目的及量化的指標,善用資源,善用科技,學習需求的評估內容及方式 。
三生有幸的學習,包括生計發展、生活品質及生命的提升,多元學習,斜槓人生,學習內在寶藏,人生的不同命,支點也是不同。
遇到問題需要解決時有
1、治標→症狀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2、治本→從根本解,起因對症下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四大學習支柱有:
1、學習知的能力(Learning to Know)
2、學習動手做(Learning to DO)
3、學習與他人相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4、學習自我實現(Learning to BE)
繼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四大學習支柱之後,有了第五學習支柱
5、學習會改變(Learning to CHANGE)
師曰: 改變所能改變、接受所不能改變以及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又是有所改變的改變。
改變學習,但是腳步不要太快。
今天學到的新詞「無盡藏」為無窮無盡的寶藏。
學習要有反思及內化的成效就會變成為自己的「吾盡藏」,反之會變成「無進帳」。
教授今天也請同學們喝三杯水,智者樂水,遇水則發及上善若水。
今日的好文分享是,國際友人豐富人生旅程,出國旅遊、留學或是透過文化交流協會都會與不同文化的人群相處,這也是學習的一種方式,會開闊心胸,增加視野,豐富自己。
2021/10/19成人教育心得
課程時間:2021.10.19(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110學年度發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內容: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學術研究機構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宜娟
學號:110409519
課堂上介紹了三生有幸學習,有以下三點:1.生計發展、2.生活品質、3.生命的提升,這三點都蠻重要的,皆息息相關,互相影響著,要讓學習者先能溫飽肚子,解決生計問題,進而改善生活品質,隨之才能有心力體驗生活,領悟生活中的價值、意義。
課堂上,在介紹學習發展時,所衍生的第五支柱,老師提出了改變有三個重點
:改變所能改變的、接受所不能改變的以及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看似簡短的文字,精簡卻富有深刻的含義,亦是人生旅途中所會遇到的道理,道理我們都懂,但實際能做到的人卻不多。
老師分享霧峰樂齡中心的參訪中,歐群的董事長,願意為社會付出、貢獻,提供好的場地,讓長者有好的學習環境,可以讓長者好好學習,藉由這次企業與在地的結合,可以作為其它企業的學習榜樣。
再者,透過課堂上介紹的國際友人豐富人生旅程中,發現友人對於學習及人生道路上,伴隨著貴人的角色,可以幫助、指導我們,使我們增進國際觀,使眼界更加寬廣,因為有緣相聚在一起,所以更珍惜彼此之間的緣分。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研究機構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標題:第四單元 成人教育重要國際組織與研究機構
課程時間:2021.10.19(二)
課程地點:A302 研討室
學系名稱:終發所碩一
授課老師: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詹琪美
學生學號:110409506
學習心得:
教育是個人的基本人權,即「學習權」的主張,認為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應有適
當的教育,都應該有學習的機會。我國自「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頒佈實施以
來,又於今年 3 月份頒佈「學習社會白皮書」以宏觀的思維,前瞻的眼光,提出以建構「學習社會」的新構想,規劃多樣化及多管道的學習途徑,致力於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三者作有機的銜接。
老師舉實例說明,新住民的學習計畫該如何做規劃,配合時間、政策規劃及自
我成長的需求 1. 學習的需求評估,包括學習的內容及方式 2.三生有幸的評估,包括生計發展、生活品質及生命提升 3.配偶同步發展學習計畫等。遭遇問題需要解決有治標方法→症狀解,治本方法→根本解。學會為改善而改變,老師分享三個「改變」,1.改變你所能改變的 2.接受你所不能改變的 3.改變看似無法改變,卻又能有所改變的改變。老師另外分享的「三水」即 1.智者樂水 2.遇水則發 3.上善若水。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以水喻有德行的人。以水性柔順,低卑自處,利益萬物來比喻有美德的人。
最後,由上善若水讓我想到了「越結實的稻穗,越低頭」,人生也是如此,至剛易折,至柔則無損,猶如小草受狂風吹襲,風吹草不折,弱極而生剛。上善若水是最好的選擇,便利萬物而又能高能低,能屈能伸,方能順利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