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
課程時間:2020.04.22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提前入學)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彥妮
歐盟在1990年代中期之後,為推展終身學習運動,特將1996年訂為歐洲終身學習年,主要目的為:推廣終身學習的理念、反省終身學習的意義、為歐洲人民實現終身學習的理想,在終身學習年之前,公布《教與學: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終身學習有助於三大政策目標的實現:社會統合、促進就業力、自我實現;隨著社會變遷,人類正面臨著三大衝擊:資訊社會的衝擊、經濟國際化的衝擊、科技知識的衝擊;第二個終身學習年,於1998年在台灣,推動學習社會白皮書,但隨著時間演變,政府政策、人事的調整,推動過程較辛苦;韓國終身學習近幾年發展迅速。
這堂課,老師也分享了老師的歷程,以前總覺得好像找到一份工作,就要好好地做到退休,不敢想有更好的機會,透過老師的分享,看到了人生不同的可能,每一個境遇都會有不同的意義,生命中的不順利,有時候是另外一個安排,把握每一個機會,全力以赴,會看到不同的可能,時時提醒自己「順逆一如」。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推展終身學習的內涵、影響與貢獻
課程時間:2020.04.15
課程地點:暨大A302教室
學系:109終發碩一(提前入學)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林彥妮
學號:109409506
今天我們在油桐花下上課,討論的氣氛非常的愜意愉快,探討OECD對終身學習的推展,提到了回流教育,回流教育普遍聽到的名詞,但對於內容不是很了解,透過這堂課再次認識回流教育,離開學校後,每隔一段時間回到學校進修,教育、工作、休閒不斷輪替發生,也探討了國外的回流教育,老師說到德國的教育,大學教育不會有年限,可在工作後看到不足之處,回到學校補足,在校園內可看到不同年齡的學生,讓世代有交流共同成長。
在德國算是技職社會,台灣偏文憑導向,大部分公司行號透過文憑來認識求職者,德國以技職為主,之前聽過朋友在美國求職時,美國會分階段面試,主管面試後,會另外安排時間跟團隊面試,他們認為團隊才是未來要相處的對象,工作是團隊共同進行,團隊的和諧非常重要,教育因社會體制、型態不同,對教育培養方向也不同,沒有甚麼是最後的,但絕對是不段隨著社會風氣改變。
組織學習理論與文化課程的反思
課程時間:2020.04.24(五)
課程地點:中正教育學院二館531教室
學系:成教系博班二年級
課程名稱:組職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黃宏鼎
學號:807710005
課程心得:
回想組織學習理論在20年前國考時的行政學與管理學的課程學習中,或多或少都有觸擊到,但是像老師在課堂上有著如此豐富的內容及不同的教學呈現,這樣生動,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還是頭一次。
首先講述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學習有幾大要素,也就是學習是持續改變的過程與行動和反思等等要件,是讓組織遠離不被淘汰的有效策略。同時在規劃知識管理問題時,可發現有效學習的關鍵要素,這整個過程讓學習的內容更加的完備充實,組織學習更包括了持續性且有效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整體組織的學習,其最終目的是有效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並促進組織的未來發展,使其立於不敗與永續成長之境。
在提到組織效應與組織學習的部分,老師有提到蝴蝶效應、比馬龍效應、鳳凰效應、飛輪效應及水結晶效應等的理論觀點,來支持與擴大組織學習的內涵。老師更提到組織學習須要從改變開始,要有行動執行才會發生效用,唯有行動才能有支持不斷成長的力量,而不至於空有理論和想法,一味原地踏步,了無創新,讓時間來淘汰的悲劇。老師用英國康橋大學的美景來提示組織需要夥伴關係、組織學習的方向必須正確,組織學習的五手策略推手、牽手、舉手、動手及拍手。
再提到學習型組織的六項修煉,這個部份比彼得.聖吉提出的五項修鍊又更加有深度。從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最後再加上完備的知識管理,形成的組織學習的最佳取向。在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部分,如何建立組織的繼續學習文化,蘊含著組織是否能夠繼續創新,擁有競爭力的關鍵。型塑組織學習文化的三化取向,包括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還有精神文化等三大部份,擁有這樣的內涵,組織的學習才能源源不絕地推動,當然老師也講到的組織文化的檢視,如煮蛙文化等6項,這些名詞或許有些陌生,但在現實中的現象卻是常在我們的左右,值得觀注。
好酒陳甕底,雁行文化、飛輪效應、第五級領導等內容,再一次喚起我對組織文化重要性的關注,好的組織文化內必然奠基於好的團隊及造成好的成果產出,這些是絕對有因果相關的。
最後在以大自然為師的得戶外探索學習下,結束了美好一天的學習課程。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4.18(六)
課程地點:中科R106會議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職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賴弘毅
學號:108436517
課程心得:
本週課程主要分為三個主題: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一、組織學習與修練其中人的修練,則是組織修練能否成功的關鍵,積極參與及投入,不斷檢視與省思修練的過程,必要時適度的調整方法,直到目標的達成。
組織學習係指組織透過持續性且有效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整體組織的學習,兩項基本觀念:組織進行學習、組織促進學習 三層次:單環學習、雙環學習、再學習。
組織具有繼續學習的文化,而學習文化則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項重要內涵。組織效應與組織學習:蝴蝶效應、比馬龍效應、鳳凰效應、飛輪效應、水結晶效應。
組織學習從改變開始,組織學習需要夥伴關係,組織學習的方向必須明確,學習型組織的六項修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知識管理。
二、組織文化涵蓋兩大層面:外在層面:組織的制度與行為模式,內在層面:組織成員的信念、態度、思考模式及價值觀,建立組織的繼續學習文化三項要素:社會支持、繼續創新、競爭力。
型塑組織學習文化(三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我們的組織具有何種組織文化:煮蛙文化、螃蟹文化、猴子文化、老鷹文化、土虱文化、雁行文化,飛輪效應。
以大自然為師探索校園中的組織學習文化…我看見…我感受…我領悟…我學習…我分享…
三、組織學習向來與組織發展關係密切。組織學習的五種觀點:1.涵蓋個人學習、團隊學習、組織學習等三種層級。2.涉及探究、發現所採用的假定以及避免錯誤。3.賴於組織成員的相互了解與分享。4.行為與認知的改變。5.融合了新知識與實務在組織的理論應用或慣例中。
人類學習的來源有兩種:向過去學習、向未來學習。U型理論的五項行動:共同創始、感知、流現、創造、發展。學習型組織的概念或許提供了催化作用,促使組織繼續向前邁進,組織學習的發展應採取工具主義的觀點或是人文主義的觀點,或是兩者兼採之。
所有的改變均涉及學習,學習是改變的驅動力。改變向來是組織學習的重要本質。若要成功推動組織學習,個人與組織均必須先學會改變,而且必須進行系統變革。
運用說故事的力量:說故事是一種有效分享知識的方式,說故事是人類經驗的一部分。水結晶效應所帶來的組織學習啟示,即是組織需要有良善的訊息與組織意念。一個良善的訊息或意念,會帶來良善的影響。
終身學習是組織學習的基本要件。改變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行動,要成功的管理改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創造改變。當代變革大師柯特(John. P. Kotter)系統化的提出組織變革模式(Kotter, 1996; Kotter & Cohen, 2002):看見、感受、改變。
奈思比進而提到:不論未來能帶給我們任何新希望,如果沒有快樂的話,一切都是枉然(潘東傑譯,2006;Naisbitt, 2006)。
同學們分享我們的組織具有何種組織文化,有煮蛙文化、螃蟹文化、猴子文化、老鷹文化、土虱文化等等,一個組織可能因為任務不同,進而發展出適合的組織文化。
組職學習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0.04.24(五)
課程地點:531教室
學系:高碩一
課程名稱:組職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杜雅琦
學號:608751016
課程心得:
本次課程在組織學習的理論發展中,學習到在一個組織當中需要有對的人、完善的制度、形成正向的組織文化,這麼一來組織才能夠才能走向永續發展。而解決組織問題(問題導向學習)以及促進組織發展(個人價值發展、整體組織創造)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組織學習。
另外在內涵和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中,我學習到組織文化能夠決定一個組織的成敗,大自然萬物百態則可以是組織文化最好的參考,比如說候鳥飛行時若是一起飛就會飛得比較快、他們也會交互分擔工作、建立高度向心力凝聚力、彼此互相照顧,這樣子的雁行文化運用在組織中,則可以形成一個具有高度凝聚力及向心力的組織。
課堂中讓人感悟最深的一句話是「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最好的遇見;所有的發生都是最好的發生。關鍵在於能夠從所有遇見與發生中,找到意義並獲得啟發。」有時候總是會遇到一些讓人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並且解決的難題,也經常因為如此而感到沮喪甚至是對自己失望,但換個角度想,這些事情都在讓人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人,只要帶著積極的心勇敢去面對,就不用再害怕了!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4.18(六)
課程地點:中科R106會議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職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鄭幸玟
學號:108436501
課程心得:
本次課程講述三大主題:
主題一、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
主題二、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主題三、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主題一中,我學習到組織學習文化的內涵,組織的成員是工作者亦是學習者,在組織中若要創造好的組織學習文化,不只是在上位者要有行動,個人也應該要持續地進行學習,才能帶動整個組織不斷的創新與改善,成為實質的學習型組織。除了要有意識地學習外,更是要從改變開始,必須要:想改變、接受所不能改變的改變、改變看似無法改變的改變卻又讓人有所改變的改變。
在組織學習建立的重要策略中,要做到:實踐六項修煉(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思考、系統思考、知識管理)、發展學習社群(成員彼此學習分享)、組織的標竿學習、建立最佳實務,若皆能落實,定能創造好的組織學習文化。
主題二中,我們從組織文化的探討開始,進而討論到不同種類的組織學習文化。其中,最理想化的試驗型文化:他擁有高度的組織凝聚力、責任會共同分擔也分享工作、互相支持與關懷,進而加速實現共同的目標文化。我們都期待自己的公司是如此,但經過討論,發現很多組織都是猴子文化,制度與潛規則是現在職場常見的樣態,所以若要發展出組織學習文化,除等待上位者,更會需要組織成員也要自發性地去學習成長。
主題三中,透過課程介紹,我們知道人類的學習來源有像過去學習以及向未來學習兩個方式,不管是哪個類型,若要形成組織學習,要著重在「共同」這個概念上,也要根據不同的成員需求發展出不同類別的組織學習機制。但組織學習的發展重點,依舊是落在「改變」,而此變革源自成員的積極態度,新行為的發展會推動組織變革。也會依據社會發展變遷,當組織願意接受新文化、外來文化,就更能帶隊組織學習的風氣。方法很多元,做法很多元,真正以終身學習者為己任,促進個人與跨組織的學習,因應快速變遷的社會,更能成為組織變革成功的力量。
而這次課程我們也走出教室,到台中科學園區裡的小社區走讀,從同學們的分享中,也發現到,任何一草一木、社區的樣態與廠房的建設,從中都能看到組織文化的意涵,更能帶出組織學習的重要性,「遺世獨立的社區猶如在組織中獨樹一幟的人,若要跟隨組織的發展,就必須接受改變,若不擇將會繼續在組織中孤立無法融入、沒有成長」,這是我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段分享,也警惕自己不能安於現狀。也謝謝老師用這樣走讀的機會,讓我看到四處皆是學問的印證。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4.24(五)
課程地點:531教室
學系:成教系碩班三年級
課程名稱:組職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許睿洋
學號:606710003
課程心得:
老師在課程上半部講述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是持續性且有效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整體組織的學習,最終目的是有效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並促進發展,但是個人學習不等於組織學習,因為個人學習中並沒有包含共學。
組織學習擁有許多重要策略,包含:
(1)實踐六項修練(six disciplines)
1.自我超越:學習不斷釐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的觀察事實。
2.心智模式:根深柢固於心中,影響人們如何瞭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象、印象。把鏡子轉向自己,是心智模式修練的起步;藉此,我們學習挖掘內心世界的圖象,使這些圖象浮上表面,並嚴加審視。
3.建立共同願景:共同願景的整合,涉及發覺共有「未來景象」的技術,幫助組織培養成員主動而真誠的奉獻與投入,而非被動的遵從。
4.團隊學習:團隊真正在學習時,不僅團隊整體顯現出色的成果,個體成長的速度亦遠較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 。
5. 系統思考:以一種新的方式使人們重新認識自己與其所處的世界,是一種心靈的轉變,從將自己看做與世界分開,轉變為與世界連結 。
6.知識管理:增進組織學習的效能,包含知識獲得、知識儲存、知識分享、知識創新、知識應用。
(2)發展學習社群(learning communities)
社群是組織中最多方面與最具活力的知識資源以及組織認知與學習能力的基本形式。實踐社群有可能是最早出現的知識組織而且是無所不在(Wenger, 2000)。
實踐社群也就是學習社群,藉由社群成員及各種社群的彼此互動,組織得以達到知識與學習分享的效果,同時社群的活動與互動,往往是組織知識創造的一項來源。
(3)進行標竿學習(benchmarking)
1.判斷需改善地方,並讓組織成員接受該方案
2.建立有效學習團隊
3.分析目前情境
4.良好典範學習
5.開發新的解決方案
6.影響需要改善的領域
7.後續追蹤與創新
(4)建立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s)
1.尋找最有效的組織學習策略與方法
2.建立組織學習最好的運作機制
3.在組織學習中建立各項實務工作的最佳執行方法
4.將各項最佳實務彙整儲存於組織記憶中
5.提升組織效能與組織成員的工作成就感
下半部課程講述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與發展,組織學習文化指組織具有繼續學習的文化,而學習文化則成為組織文化的一項重要內涵。組織文化指,組織所建立的規範與組織成員所表現出的行為模式、信念、態度及價值觀,其中涵蓋兩大層面:
(1)外在層面:組織的制度與行為模式。
(2)內在層面:組織成員的信念、態度、思考模式及價值觀
繼續學習文化具有三項要素:
(1) 社會支持:激勵與任何新技能、行為的獲得及使用有關的活動
(2) 繼續創新:組織能不斷的努力以追求創新與進步
(3) 競爭力:組織透過成員高成就的表現在其領域中建立最佳形象
組織學習文化包含三化取向:
(1)物質文化層面而言,有完善的學習環境與設施,提供成員從事學習的活動,並能提供適當的誘因,對於自我學習積極者與在促進他人的學習上有所貢獻者均給予獎勵,此外對於能將學習成果回饋於工作,藉以提升組織效能者,亦應給予適當的報酬
(2)制度文化層面而言,具有完善的訓練、學習系統,及增進組織成員專業成長的管道,以協助成員的自我成長
(3)精神文化層面而言,組織成員具有追求自我成長與自我實現的熱望,同時成員間能彼此密切交流互動、相互支持、建立出組織成員間良好的人際網絡,組織與整個社會環境相結合,並溶入到外在環境中,成為整體社會環境中一個實體
組織的文化包含了:
(1)煮蛙文化:組織要適時察覺外在變化,並隨著變化而改變財部會被淘汰。
(2)螃蟹文化:組織中有人會扯別人後腿,見不得別人好。
(3)猴子文化:組織中達成共識並形成規範,並持續教導後續新進人員,維持保留規範(不會嘗試改變)。
(4)老鷹文化:建立適度淘汰制度,替換不適任人員,讓組織更加強大。
(5)土虱文化:組織中要有事當的競爭力,並有一定人數對組織提出問題與意見,才不會形成一言堂而逐漸被淘汰。
(6)雁行文化:建立分工制度、責任分擔、照顧關懷、鼓勵支持的文化。
組織學習研究
課程時間:2020.04.18(六)
課程地點:中科R106會議室
學系:108終發碩專班一年級
課程名稱:組職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老師
學生姓名:許宗仁
學號:108436503
課程心得:
老師本次講述的課程包含三大架構,分別是:{架構一}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架構二}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架構三}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在{架構一}中老師講到,組織學習的內涵包括組織的修練及人的修練,其中人的修練更是組織修練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為唯有人的積極參與及投入,勇於面對問題與挑戰,在過程中適度修正方法,才能達成組織及個人目標。企業經營過程中,組織學習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個人認為透過組織學習來避免犯錯及促進組織創新,更是重中之重。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因為一個小疏忽而導致企業極大的營收或利益的損失,若是透過組織學習能避免犯錯,對於企業經營上的穩定,幫助會相當大。其次,企業經營要能長久、有競爭力,擁有創新的核心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組織學習策略,從{實踐六項修練}開始、其次為{發展學習社群}、接著是{進行標竿學習}、最後是{建立最佳實務},若能落實執行,對於企業及個人定有非常大的幫助。
在{架構二}中老師講到,組織文化的不同面向,每個組織都有其相對應的文化
,可能是一種,也可能有好幾種文化同時存在組職中。然而,學習文化則是每個組織都應該要有且重要的內涵。因為唯有個人及團隊不斷的學習,組織才能持續的創新與改善。又企業要型塑組織學習文化,可從三個層面著手:第一是建立完善的學習環境與設施的物質文化層面;第二是建立完善的訓練、學習系統及完善學習管道的制度文化層面;第三是建立組織成員間良好的人際網絡的精神文化層面。
在{架構三}中老師講到,組織學習與組織發展的關係相當密切,任何組織若想持續創新發展,則一定要積極地落實組織學習。企業可以透過建立完善的訓練
、制度等,促使組織成員持續不斷的學習,而逐步達成學習型組織的目標。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中最明顯的就是推動組織系統變革。組織面對社會變遷,若要保有一定的競爭能力,改變是必然的,要推動組織變革就得從人的改變開始
,因為唯有組織成員能藉由學習來順應社會趨勢的變革,組織才會有所改變,企業也才能持續保有競爭力並且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