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111436518吳以撒
2023-06-19, 週一 23:37
課後心得-1120408
(一)、 本次課程大網
1. 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2. 五項修練之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
3. 五項修練之團隊學習
4. 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
5. 第六項修練:知識管理
(二)、 課程內容摘要
1. 為什麼從自我超越先談,因為任何事項都是因為人
2. 心智模式會影響人的行為,人的行為會影響結果,陷入框架中,應把鏡子朝向自己,檢視並修正調整。知所取捨,留好的去壞的。故一日三省吾身,
3. 共同願景是共同創造的,是長期的而非短期的,組織願景應明確、文字化並予說明,有共識才能有願景,願景是可管理的,可感動人心且適合自身組織的,
4. 團隊學習(需要加註原文,是由英文解釋的)團隊與團體是不同的,宗教團體的共修亦是團隊,彼此發揮最大的能力來貢獻,運用深度匯談來集合,對話與討論都是團隊的學習模式,共讀也是好的模式,相互學習,前提是跟一群對的伙伴,一起往前邁進
5. 系統思考,要見樹又見林,每個元素的組成,至少要有二原素,要根本解而非症狀解,找到根本來解決,綜觀全局,跳脫出來才能識蘆山真面目。花旗木、咖啡花(林下經濟)、
6. 知識管理,知識的過程,組成,應用,進而推動組織的成長,必須要把一生的知識管理起來,變成一知識庫,也是一種重要的修練。
7. 以上六種修練對個人及團體都非常重要。
8. 各小組報告
(1). 第一組報告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
甲、 以人為起點,個人先學習組織才能學習,
乙、 修練
i. 建立個人願景
ii. 保持創造性張力
iii. 看清結構性衝突
iv. 誠實面對真相
v. 運用潛意識
vi. 真理非愈辯愈明
丙、 實做:修正左手欄課目,提出問題:什麼當時沒反應出自己內心真正想法,沒說出來的部分應如何表達,修正後的右手欄有適切的溝通方式,不滿意的溝通原始右手欄代價是什麼,想像另一個人的左手欄是什麼
(2). 第二組報告共同願景
甲、 定義
i. 長期-一個凝聚並堅持實現的力量
ii. 吳宗立-不冋主題會賦予不同意義
iii. 願景-提供湖畔大學馬雲的使命原景
乙、 評論
i. 有內化,並以影片來導讀,蠻完整的
ii. 簡報活潑的感覺,共同願景的實做讓同學了解各行業的
iii. 書本上只有文字,但報告以圖表及舉例闡釋內容,很棒;統整能力不錯,帶領我們認識自我超越及心智模式之意義與理論。
(3). 第三組報告:團隊學習(外場報告)
甲、 定義
i. Senge (1990):建立在共同願景與自我超越,並發展團隊成員整體搭配與實現共同目標的過程。
ii. 林明杰等人(2007):成員了解彼此感覺和想法, 藉由完善的協調和一體的感覺,以發揮綜效的新方式, 提升團隊思考和行動能力。
iii. 黃俊紘(2012):組織成員為提高團隊效能, 願意同心協力、交流分享並向外界涉取知識,以提供認知框架的改變, 進而形塑成團隊行動共識。
乙、 好團隊整體搭配好並合作無間,不佳團隊則整體搭配不好且互相牽制。
丙、 整體搭配有下列
i. 一群人良好發揮了整體運作的功能
ii. 有共同的方向
iii. 個人願景的延伸
iv. 團隊學習
丁、 團隊學習四進程
i. 自我防禦:如隱形牆般的習慣性防衛, 使團體成員無法共同思考
ii. 內耗:無超越無方向無願景未能整體搭配
iii. 能量亂撞:有超越無方向無願景未能整體搭配
iv. 整體搭配:有方向有自由願力, 能整體搭配
戊、 實例:美國太空總署-NASA 的學習系統
i. 自我超越:員工輪調, 促使他們必須將過去的經驗和NASA 已嵌入的智慧, 重新應用到新的任務中。
ii. 團隊學習/系統思考如果員工不知道該做什麼, 可諮詢NASA網絡中的其他成員, 這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 研究人員開始熟悉解決方案及其背後的經驗者, 鞏固了人的接觸、知識傳遞與累積。
iii. 共同願景:NASA 將知識與訊息保存在其學習系統知领域中, 包括技術手冊、政策文件、管理原則、專案團隊建立的方法·這是團隊的公共知識庫, NASA 認為將其與個人/網絡知識相結合會具有綜效。
己、 實作:你畫我猜•https://gartic.io/
(4). 第四組報告:系統思考
甲、 統思考是一種能夠從整體的角度看待問題、掌握關鍵因素、理解各種關聯的方法,因此在眾多領域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包括管理、工程、科學、醫療等。以下是一些關於系統思考精隨的建議:(整體感)
建立系統思考的框架:系統思考需要一個結構化的框架來引導思考過程,這個框架可以包括問題定義、目標設定、關鍵因素分析、影響評估、解決方案評價等步驟。
i. 領會系統思考的精神:系統思考的核心是從系統整體角度來看待問題,而不是只關注局部的細節。這意味著需要對系統的結構和運作方式有深刻的理解,並能夠描繪出系統的關聯性。
ii. 積極收集和整理資訊:系統思考需要基於大量的資訊,包括數據、文獻、專家意見等。因此,需要積極搜集並整理這些資訊,以便更好地理解系統。
iii. 關注系統的反饋機制:系統思考需要關注系統的反饋機制,即行動會對系統產生何種影響,這種影響會如何反饋到系統上。因此需要了解系統的運作方式和關聯性,以便更好地預測和控制系統的變化。
iv. 建立跨學科的合作:系統思考需要整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因此需要建立跨學科的合作。這意味著需要尋求不同領域的專家意見,並協作解決問題。
v. 應用系統思考於日常生活:系統思考不僅僅是一種方法論,還是一種思維方式。因此,應該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應用系統思考,例如通過整合多種因素來制定有效的個人目標和計劃,或者通過分析家庭生活中的系統
乙、 系統思考的原理是基於系統論和科學方法論的結合,它強調了從整體角度看待問題,理解各種因素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通過反饋機制來實現系統的控制和優化。以下是系統思考的原理:
i. 整體觀念:系統思考的核心是從系統整體的角度看待問題,即通過將系統分解成多個相互關聯的部分來理解系統。這可以幫助我們看到問題的全貌,找到問題的根源,更好地掌握系統的運作方式。
ii. 複雜性:系統思考需要理解複雜系統的特性,包括非線性、不確定性、動態性等。因此需要采用系統論的方法,將系統視為一個整體,理解各種因素之間的複雜關係。
iii. 多因素考慮:系統思考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包括環境、人員、技術等,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需要進行關鍵因素分析,找到系統中最重要的因素,以便更好地制定解決方案。
iv. 反饋機制:系統思考需要關注系統的反饋機制,即系統的行動會如何影響系統本身。因此需要建立反饋機制,以便對系統的變化進行察覺和控制。
v. 系統優化:系統思考的目的是通過優化系統來解決問題,這意味著需要不斷地改進和優化系統,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立評估機制,以便對系統的效果進行評估和優化。
丙、 總之,系統思考是一種從整體角度看待問題的方法,它強調了複雜系統的特性和多因素考慮,通過建立反饋機制來實現系統的控制和優化。在實際應用中,系統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
丁、 系統演練是系統思考的一種實踐方式,它可以幫助人們在模擬環境中學習和練習系統思考的技能。以下是系統演練的一些步驟:
i. 確定研究對象:首先,需要確定要研究的系統,並對其進行描述和分析,以便理解其運作方式和影響因素。
ii. 建立模型:基於對研究對象的理解,需要建立系統模型,包括系統的各個部分、它們之間的關係和影響。
iii. 收集數據:需要收集相關的數據和信息,以便驗證系統模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iv. 進行模擬:基於系統模型和數據,需要進行系統模擬,模擬系統的運作過程和結果,以便了解系統的動態特性和效果。
v. 分析結果:通過分析模擬結果,可以了解系統的優點和缺點,找到系統的問題和瓶頸,進而提出改進方案。
vi. 優化系統:根據分析結果和改進方案,可以進行系統優化,包括改變系統結構、調整參數等。
vii. 評估效果:進行系統優化後,需要評估系統的效果和性能,以確保改進方案的有效性。
戊、 總之,系統演練是系統思考的一種實踐方式,它可以幫助人們在模擬環境中學習和練習系統思考的技能,並通過模型建立、數據收集、模擬分析、系統優化和效果評估等步驟,來提高對系統的理解和掌握,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5). 第五組報告:知識管理-為第六項修練
甲、 內隠知識與外顯知識-知識螺旋
乙、 AABC流程,知識管理
丙、 高嘉瑜的衣服及阿嬤的冰箱
丁、 要活化
i. 生活化
ii. 學習
iii. 制度
iv. 創新
v. 目標化
戊、 影片連結-怦然心動的收納
(三)、 學習心得
1. 在五項修練的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持續學習及反思。學習可以讓我們不斷地了解新知識,拓展自己的思維及行動方式。而反思則可以讓我們思考自己的思想、行為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及目標,進而修正自己的思維及行動方式,達到自我超越與成長的目的。
(1). 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在五項修練的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專注於願景的實現,並持續地溝通與反思。願景是一個團隊共同的目標,需要所有人的努力與合作才能實現。而持續的溝通可以讓團隊成員了解彼此的期望,進而更好地協調合作;而反思則可以讓團隊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而進一步改進。
(2). 團隊學習:在五項修練的團隊學習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建立信任及相互學習。在一個團隊中,建立信任可以讓團隊成員更加開放地溝通及分享想法,進而達到更好的合作;而相互學習則可以讓團隊成員互相了解彼此的專業知識及技能,進而更好地協作。
(3). 系統思考:在五項修練的系統思考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整個系統及其運作。系統思考需要我們從整體上理解問題,包括問題的成因及影響因素,進而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因此,了解整個系統及其運作是很重要的。
(4). 知識管理:在知識管理之學習心得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持續地學習及分享。知識管理需要我們持續地學習和更新知識,進而將其儲存於系統中,進一步分享給需要的人。因此,持續地學習及分享是知識管理的關鍵。
111436518吳以撒
2023-06-19, 週一 23:35
課後心得-1120305
(一)、 本次課程大網
1. 課程導論
2. 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
3. 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
4.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
(二)、 課程內容摘要
1. 組織學習文化分為二層面
(1). 外在層面:制度與行為模式
(2). 內在層面:成員的信念、態度、思考模式及價值觀
2.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很難馬上翻轉
3. 目前AI發展至可以幫忙授課,其是強調深度思考。
4. 超越五項修練之第六項修練即知識管理,不僅可應用於組織,亦可運用於個人
5. 組織學習的層次,阿吉利斯及熊恩提出
(1). 單環學習:組織目標(適應學習)
(2). 雙環學習:加外在環境,修正組織目標(適應學習)
(3). 再學習:前二整合及自我轉換(創新學習)
6. 個人學習≠組織學習,更可能個人聰明以致於組織智障
7. 領導者處事成為組織文化的重要角色,有組織就有文化,但需要好的文化,改變之後又成為另一文化
8. 繼續學習文化需要社會支持、繼續創新及競爭力
9. 形塑組織文化有三,一為物質文化,二為制度文化,三為精神文化
(三)、 學習心得
1. 組織學習理論的發展與內涵:組織學習理論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主要關注企業組織內部學習的過程以及組織學習對企業整體效能的影響。組織學習依據Peter Senge所提出的學習結構理論,主張組織內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可以透過連續不斷的學習、反思、創新和改進來提高組織績效。其核心內涵包括反思、知識共享、學習目標的達成、記錄和學習經驗。
2. 組織學習文化的塑造:要創建一個組織學習文化,需要領導者、團隊和個人三者緊密合作。以下是塑造組織學習文化的方法:
(1). 鼓勵員工參與學習:管理層應該鼓勵員工不斷進行學習、實踐和創新,讓他們有機會學習他人的知識和經驗,將學習與創新問題相結合。
(2). 創造開放性的學習環境:管理層應該創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員工能夠開放地討論問題、分享想法和意見,或者是提出建議。
(3). 建立有效的學習機制:組織應該為員工提供有效的學習機制,例如訓練課程、學習資源和學習小組等。員工也應該被鼓勵透過社交媒體和在線論壇向同儕學習。
3. 組織學習的發展趨勢與變革策略:現代組織學習發展正往更高效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新興科技、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技術正在為企業學習注入新的生命力。隨著數碼化轉型迅速增長,企業組織學習面臨著以下挑戰:應對不可預知的變化、提升學習的健康程度和學習效率、創造更具體和客觀的學習指標。以下是一些組織學習的變革策略:
(1). 整合數字化特性:透過現代化科技的工具如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技術,企業品質的教育和培訓系統可以更全面的評估。
(2). 優化學習體驗:提高企業員工學習體驗,並透過知識的串連,創造協作式的
4. 老師也提出了相關的勉勵
(1). 送同學二朶花:給錢花、盡情花。
(2). 送同學三千萬:千萬要終身學習、千萬要樂在學習、千萬要享用學習。
(3). 送同學三億:想法創意、行動意義、人生回憶
(4). 四給:給信心、給歡喜、給希望及給方便
(5). 聖嚴法師曾 說到:處理他、放下他、面對他及接受他
(6). 惟覺和尚曾說到: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及對事以真
(7). 新思路就有出路
111436516陳湘耘
2023-06-19, 週一 22:54
組織學習研究上課心得
組織學習研究上課心得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單元:課程時間:2023.05/27~28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單元:第五項修練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陳湘耘
學號:111436516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一場跨校交流活動,地點是美麗的日月潭。這次交流的主題第五項修練,這對於我們這些對組織管理有興趣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具有價值的議題。
暨大和中正的學生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學校和專業背景,但都對於組織學習有著共同的興趣。在這個交流活動中,我們有幸聆聽了各組同學們的專業報告,並參與了一些小組討論和實務活動。
大家分享了組織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組織中建立一個有利於學習的環境。組織學習是一個組織與生俱來的能力,它可以幫助組織快速適應變化,培養創新思維,並提高組織的績效。為了實現組織學習,組織需要建立開放、共享和批判性思考的文化,並提供學習的機會和資源給所有成員。
在小組討論中,我們討論了如何在不同類型的組織中促進學習。我們分享了各自的經驗和觀點,從中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知識和實踐。透過每組精心設計的內容和簡報,了解到每位同學真的很用心地投入此次的活動。
印象深刻的是師父那組引導同學進入冥想.坐禪.行禪讓我們在寧靜的片刻觀照自己內心.
明烈教授精心準備的彩虹卡意義非凡我抽到
第一張是藍色彩虹卡內容:I learn from experience and it is perfectly acceptable to take different paths
第二天抽到的卡片是橘色.內容是:Everywhere I see proof of the overflowing energies of life
明烈老師用心準備的眾多獎品中我幸運抽中一條毛毯.我對這條毛毯給的意義是:暨大同學和老師就像毛毯一樣在學習的過程中時時給予我溫暖.
在活動中,我們通過一些實際的案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深入體驗了組織學習的過程。這些活動不僅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了組織學習的核心概念,還幫助我們發現了一些潛在的挑戰和解決方法。
這次跨校交流活動對於我個人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我深深體會到組織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實際操作中應用相關概念和方法。我相信這次交流將對我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日月潭這個美麗的地方度過了兩天,讓我感受到學習和成長的力量。我深深體會到組織學習是一個終身的旅程,需要不斷地努力和學習。我將繼續努力,將這次寶貴的經驗和知識應用到實踐中,
並與身旁的人分享,共同促進組織的學習和發展
111436503楊欣怡
2023-06-19, 週一 22:42
暨大中正跨校組織研修會心得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專班
課程時間: 2023.05.27(六)-05.28(日)
課程內容:2023暨大中正跨校組織研修會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 111436503
學生姓名: 楊欣怡
語出《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比喻到處都有值得學習的對象,應勇於向人請益,取長補短。
我一直覺得跟優秀的人相處,自己也會跟著學習優點然後變得很優秀!依循著五項修煉的步驟,打開心智模式,彼此放開原有的框架去學習,去吸收,然後大家依此為目標而共同努力,讓雙方的優點都顯現出來,讓團隊與個人都可以一直進步,共同學習!接著藉由系統思考的方式讓自己建立更好的學習邏輯觀念,從而達到自我能力的超越,對我來說,這就是最好的學習型組織的實戰經驗了!
在這一次的學習型組織三系跨校研討會中,我更加深刻驗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一句話,每一位學長姐和同學們真的都太優秀了!整個活動就像一場百老匯表演,目不暇給,精彩萬分,每一刻都讓人捨不得眨眼和停留,首先從暨大碩專班的籌備小組開始,每一個環節都讓人感覺到用心,因為是地主身份,所以我們全班每位同學都是工作人員,用一期一會的用心去款待所有遠道而來的客人,相信在籌備活動過程中,也凝聚了全班的向心力,未來精彩可期!
接著登場的是中正碩博班的簡報_U型理論,整場內容精彩絕倫,無一冷場之處,簡報流暢而且編排用心,真的讓人覺得學長姐的知識與台風令人甘拜下風,深感佩服!真心覺得好棒的一場簡報,短短幾個鐘頭卻獲益良多!
下午活動則是由在職專班的同學主導的學習型組織_手作風箏課程,有別於以往的傳統實作理論,感謝老師的意見,讓我們充足的發揮了天馬行空的創意理念,在理論的基礎中帶入實際的手作,留給所有參與的同學們一個非常美好的回憶,不論天上的風箏飛去哪了,相信我們的情誼永不變!
然後隔天是暨大碩班的_世界咖啡館,引人入勝的開頭讓人彷彿進入一場大型情境劇,我們一起散步在教室、一起冥想、一起擁抱對方、一起交換意見與想法,這是多麽美好的事情,人生中還有多少機會可以跟這麼多優秀的人交流,當課程結束的時候,還覺得意猶未盡呢!
下午的時候三系一起用了餐,一起日月潭遊了湖,一起走了步道,一起迎接尾聲,很快就到了離別的時刻,但我相信我們聚散人不散,兩天一夜的旅程在彼此的心裡留下一段最美好的回憶,感謝老師安排如此有意義的活動,我相信這一輩子都會深深刻在我心版上,一期一會的相遇,也能讓我們銘心刻骨且深深感動!學習之路不間斷也不設限!這就是終身學習!
2023暨大中正跨校組織學習活動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專班
課程時間: 2023.05.27(六)-05.28(日)
課程內容:2023暨大中正跨校組織研修會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 111436511
學生姓名: 黃筠喬
修課前最期待的活動之一,跨校組織學習活動,經過這兩天的知識洗禮後,果然收穫滿滿,不虛此行。從籌備到策劃,專班的同學班合作分工,經歷無數次的討論和修正,透過這個活動凝聚了我們專班的力量,為專班按讚!
1.U型理論精要:U型理論的核心精神是要我們向正在生成的未來學習,首先要自我覺察,了解自己,深度探尋自己的內心,透過反思自己來發現自己的盲點。從靜態活動帶入動態活動再回歸理論中,將書本中各章節的重點濃縮後再闡述,中正大學精要精彩的分享,開啟第一天研修會知識的大門。
2.學習型組織實作及個案分享:難得機會可以在暨大草地上盡情的奔跑,透過小組分組討論,將大家的想法集結於一個準備在天空翱翔的風箏上,大家創意的發表讓人印象深刻;個案分析活潑的報告呈現,運用演戲帶入個案中,讓我們能夠很快速地進入主題了認識學習型組織的內涵。
3.世界咖啡館:一早的咖啡香,喚醒第二天的旅程,透過多元的活動,讓我們體驗世界咖啡館的奧妙,經過不斷的交流和深度對話,讓我們可以有更多機會與暨大碩班和中正大學碩班和博班的同學們交流彼此的想法。
兩天一夜的活動絕無冷場,分享一位中正博班學姊所分享的,L(linking)E(empowerment) A(ability) R(resilience) N(network)~LEARN,謝謝名烈教授精心準備的禮物和安排這一場精彩的研修活動,這場知性之旅讓大家滿載而歸,內在與外在都非常充實!
中正博一 何欣恬
2023-06-19, 週一 11:04
學習後的人生實踐,實踐中的反思學習
【組織學習心得】跨校學習交流會
*課程時間:2023 - 05/27 (六) - 05/28 (日)
*課程地點:南投埔里
--
第二回的南投埔里行,為盛大的跨校研習會,有知識的充實與累積,亦有各類精彩有趣的實踐活動,更珍貴的是兩校參與者的相遇及交流。我們帶著各組準備的簡報內容及活動,帶著各自的生命故事,在自然圍繞的暨南大學及日月潭,徜徉於綠意與湖水間分享、學習。書寫心得的此時,再次回想,再次感受到這趟旅程的美好!
以下將以知識篇與實踐篇,分述我此行中之心得感想及反思。
(一)知識篇
多年前購買「U型理論」一書,在閱讀少數前部分內容後,便被我束之高閣。緣份未到吧!這次因著報告的準備,終有機會將其完整閱讀且深的的探究。了解到該理論之核心,實乃個人心靈之修練,自感知開始,練習覺察自身內在的狀態,覺察固有之思維模式,將之懸掛,並在跨越針眼後,透過自然湧現之智慧,展開新的共創。這段旅程,幾乎可說是人生的修練,甚至是“試煉”啊!然而在組織中要經歷這段旅程,執行實則不易,組織有其目標,即使領導者著重於成員個體的內在探索,是否能在化為組織學習後最終成為提升績效之能力,仍是對組織擁有者最重要的目標。如何在個人與組織的光譜間取得平衡,探索最佳互益之法,為U型理論是否能在組織成功實踐的關鍵。
透過學習型組織報告中秀傳醫院、美國NASA兩實際案例,我們仍可發現其以制度(如工作輪調)、各類學習活動(參訪、經驗分享等),使成員能在過程中持續學習。並強調「方案規劃」之概念,針對目標或問題,先行評估現況,再加以規劃長期的系列的活動,冀望能深度建立整體之組織學習文化。
「世界咖啡館」的介紹,很開心終於有機會認識了此團隊對話的方法。世界咖啡館透過集體創造力,在成員大量的對話中探索,強調的對話原則,不僅是「技巧」,更是「心法」,能帶動個體與組織的學習與成長。
整合U型理論、學習型組織的方案規劃與世界咖啡館,可發現其共同之處,這些看似能短暫執行的內容,其核心與內涵皆是需要透過長期的修練來達成。自內向外,所需之時間長,然而對組織的影響亦加深厚。也由此可知「學習之事,切忌短視」,耐心循序累積,帶領成員逐漸提升由發自內心的意願來展開學習行動,走向永續學習之路。
(二)實踐篇
兩日滿滿的實作,包括有個人的練習與團體活動,將以此分類來分享我於其中的體驗及收穫。
1.個人
帶領大家透過正念,而我自己似乎也在那個當下,平靜了下來!當大家將專注回到當下,與內在的自我連結,亦連結所有感知的一切,是個體學習與改變重要的起點。感知的練習,透過竹晏帶領的中藥氣味的嗅覺,由最真實的感官帶領我們回到自己,更提醒著我們生活中處處皆可以是感知的修練場。
課程一開始抽的彩虹卡與晚會活動抽的小禮物,老師邀請每個同學逐一分享自己與它們的連結,以及延伸與組織學習的連結。這個活動看似微小,然老師在結束後說明,過程中看到了大家的「聯想力」與「詮釋描述力」。非常喜歡這項隱藏的學習,一開始感覺非課程中的正式規劃,走著走著卻在途中悄然地擁有了意外的收穫。也令我再次深感每個人其實都擁有創意的本能(是本能,不是潛能),只是在經過長年的社會框架約束,逐漸被埋藏。而我延伸思考著,在組織學習中何嘗不是如此,成員的創意十分需要環境給予的信任與接納,在開放的氛圍中,慢慢找回原本就存在的創意能力。
2.團體
非常開心有機會帶領大家體驗,運用肢體來探索學習的戲劇活動。猶記得在U型理論一書中看見「社會大劇院」此方法,以及後來尋找到該概念之專書時的興奮,與我之前所學習之「形象劇場」極為相似,更期待的是此應用戲劇之法,帶給大家在藝術的媒介中探索及反思。特別是將思考轉向「生態系統」的多層次面向,在肢體、空間與個體獨特的生命經驗交織中,發現每個現象背後的原因以及改變的可能。
小組共同製作風箏的活動實在是太療癒了!有多久沒隨意的塗鴉與手作,有多久沒在草地上奔跑與吶喊,與初識的同學們在這共事中瞬間有了柔軟與最純真的連結。用繪畫創作來展示學習型組織中各角色的內涵,有趣好玩的過程亦加深了我對此概念的學習,一舉數得啊!
第二日早晨,同學帶領著空間行走,緩緩地感受著自己的步伐,內心也隨之而慢,彷彿在慢之中,心有了更大的空間迎接即將到來的「世界咖啡館」,有更大的能量聆聽夥伴間的對話、更專注地享受當下交流的時刻。第一次體驗世界咖啡館,與曾學習過的「開放空間論壇」極為相似,然最大的不同在於透過在紙張上的書寫及塗鴉,對話的紀錄與每次輪轉的堆疊,整體學習的成果不再只是個別的累加,而是所有文字與創作的交織後產生的綜效。
兩天的研修會,在學習知識之後,透過實踐強化,而在實踐歷程中持續地反思,塑造學習的循環。從個人出發到團體,蘊含著各種的對話,有個人內在的對話,個體間的對話,團體間的對話,對話中激盪的學習,如這兩天與我們相伴的「大自然」,自然地湧現。這是一段特別又珍貴的旅程,有太多美好的收穫。滿心的感動,仍想再次感謝暨大的夥伴,感謝老師,感謝促成這趟旅程的所有緣分!
【組織學習心得】生活中的反思學習,學習後的人生實踐
【組織學習心得】生活中的反思學習,學習後的人生實踐
*課程時間:2023 - 05/6 (六) - 05/7 (日)
*課程地點:南投埔里
第一回的南投之旅,在參訪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獲益良多!以下分述我於短短一天行程中的心得感想與反思。
(一)「回到人喝到咖啡的感受」- 回到組織中工作日常的學習
那天,聽著coffee reflections OLD老闆述說他的故事,對「回到人喝到咖啡的感受」此句話記憶尤深!老闆曾至義大利旅行,在當地品咖啡的同時,亦品嚐該處之人文風情,於過程中體悟到人與咖啡之關係,是「生活」,而非只是個「飲品」。咖啡入口,是什麼樣的感受呢?回到生活,回到品嚐咖啡的自己。在那一刻又想起老師這學期常提到的「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無時無刻在生活日常之中,學習機會與智慧俯拾即是。
而組織中的學習,亦是來自這些個人日常中的學習與修煉之累積。若團隊中的自我皆能透過生活感受之覺察與省思,蓄積深厚的內在能量,想必更能於組織中發揮超越自我之可能!這樣的思維,也引發我思考著組織發展學習文化時,相較於工作之外的課程,是否應更強調在工作場域中的「日常培養」,引領組織成員在潛移默化之中,由內發起學習的心智模式,並逐漸朝向超越自我之方向邁進。
(二)學習賴爺爺的人生智慧–領導者自我信念的堅持與自我的超越
慈祥的賴爺爺滔滔不絕地分享著他一路走來多彩的創業之路,有太多的智慧埋藏其中!賴爺爺堅守養蜂農夫定要秉持大自然永續的信念,只為圓一個人生理想。一切以善為始,讓他擁有自我超越的能量,不侷限於舊有框架,勇於改變並建立全新的經營之心智模式,是一種生命哲學之道呀!
組織成長及組織學習的成功,領導者著實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當我們在賴爺爺開放會議室聆聽他故事的同時,旁邊即是蜜蜂工坊同仁的的辦公處,於是我心想著,他們共同開創此場域,有此佳績,在賴爺爺慈悲且處處以人為本之價值觀引領之下,他的角色是背後最重要的精神象徵與力量。當組織跟隨者見此標竿,亦會激起其學習,同時想效法其堅持及超越自我之精神。
(三)在實作中的加倍學習–學習多元化
這一天的知識面學習,自同學們精彩的報告中,了解第五項修煉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與團隊學習之概念。然而在實作中,更使我學習加倍。在體驗中,建構屬於每個人的學習內容。
其中佳蓉利用不同顏色的透明玻璃紙,讓大家體驗帶著有色眼光看待人的角度,提醒「跳脫刻板印象」,用開放的心來面對所遇見之人事物。這是一個簡單的小活動,而我特別在過程中感受到的是關於「選擇」。各色紙張,其實是我們自己拿起的,當然有些“顏色”的產生必與我們過去的成長背景,或所處之整體社會文化環境相關,然而無論如何,我們仍然可以有意識地「選擇」是否戴上這張有色的紙於眼上。而另一個相似的活動「好想好好愛你」,亦使我非常有感!透過性格特質卡提醒我們其實每個人所有的特質都是有兩種面向的,優點與缺點乃一體兩面。個人在看待自己時可有此提醒,在團隊與組織中,更應時時相互提醒以不同的角度思考之心智模式。
「共同願景」此修練由瑩佳與大家分享其核心概念與實踐方法。其中的案例討論,我與蓓芸學姊分析了「揚生慈善基金會」網站上的願景內容。非常喜歡這樣的實作討論,在交流中扎實地學習到此概念之要領。不僅我們兩人,亦從他組之分享中獲取更廣的經驗。
最後雅琪分享「團隊學習」的修練,帶領大家在進行「艾雪的蝲蜴拼圖」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團隊合作時的對話之重要。團隊要能順利共同學習,相互提醒可能的誤區,相互聆聽與接納更是背後之關鍵因素。當每個小組在執行任務時,彼此願意表達自我想法,夥伴亦願意傾聽及討論,進行深度的匯談,最終有效地達到目標。
礙於工作因素,隔日我先行離開。然在這一天之中,已收穫滿載!有幸參與了第一晚至老師家中的「心靈參訪」。猶記得老師分享淨空法師所言之「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在這科技充斥使人專注力逐漸下降的大環境中,提醒我們鍛鍊禪定之益處。心定了,智慧也將隨之而生,然而智慧亦從生活、生命累積而生,天地萬物皆有其智慧,端看我們是否覺察其細微之道。
感恩這趟由因緣堆砌而成的埔里之旅,處處是老師多年結下之良緣而生的相遇。喜歡老師所說的「在所有遇見中發現意義」,在與賴爺爺、與咖啡反思老闆、與老師及所有同學,這趟埔里行中無數故事的相遇及交會,碰撞出的火花,創造獨一無二的學習回憶與意義!
方裕芳111436514
2023-06-18, 週日 15:34
組織學習研究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 組織學習
課程時間: 2023.04.08(六)
課程內容:第五項修練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 111436514
學生姓名: 方裕芳
第一項修煉: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的修練是學習不段釐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
第二項修煉: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是根深柢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了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的許多假設、成見,或甚至圖像、印象。我們通常不易察覺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對行爲的影響。
第三項修煉:建立共同願景
『共同願景』為組織共同努力的最高目標。這些組織都在設法以共同的願景把大家凝聚再一起。
第四項修煉:團隊學習
團體的集體智慧高於個人智慧,團體擁有整體搭配的行動能力。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為快。
第五項修煉:系統思考
企業和人類的其他活動,也是一種『系統』,也都受到細微且息息相關的行動所牽連,彼此影響著,這種影響往往要經年累月才完全展現出來。身為群體的一小部分,置身其中而想要看清整體變化,更是加倍的困難。
第六項修煉知識管理
將個人有價值的經驗、知識及技 能,透過資訊系統的有效應用,成為組織共同 分享的智慧,進而提昇個人及組織的競爭優 勢。
修煉的整合
『建立共同願景』培養成員對團隊的長期承諾。『改善心智模式』專注於以開放的方式,體認我們認知方面的缺失,『團隊學習』是發展團體力量,使團體力量超乎個人力量加總的技術。『自我超越』則是不斷反照個人對周遭影響的一面鏡子,來發揮『系統思考』的潛力並『知識管理』組織記憶成為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