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黃菁萍 中正大學成教博士班 810710008
2023-05-22, 週一 14:58
0507-0508 2023 埔里之旅 人生之修行與學習
很感謝吳老師的安排,這兩天的收穫滿滿。
最印象深刻的是賴爺爺蜂蜜小森林與Old cafe。賴爺爺蜂蜜小森林也提供導覽和體驗活動,讓人們更深入了解蜜蜂的生態和養殖過程。Old cafe的咖啡評測與互動體驗,讓我更深入了解生活、工作以及學習之間的覺達與體悟。
透過組織學習和學習工作化的概念,old cafe 與賴爺爺蜂蜜小森林致力於創造一個學習型組織。首先,組織成員共同學習蜂蜜養殖和相關知識,透過開放對話和知識分享,彼此學習和成長。這種學習不僅限於組織內部,也包括與顧客和合作夥伴之間的交流和學習。
同時,old cafe與賴爺爺蜂蜜小森林都有將工作化學習概念融入到組織的日常運作中。他們鼓勵成員在實際工作中學習和應用知識和技能,例如蜂蜜生產和產品展示,又例如咖啡與甜點之間的互動與影響。通過實際工作任務和問題解決,組織成員能夠提升職業能力和專業素養。
這種學習工作化的做法也體現了Peter M. Senge的第五項修煉,即共同願景。賴爺爺蜂蜜小森林通過共同創造和分享願景,他們與顧客分享對高品質蜂蜜的追求,同時與當地蜂農合作,促進當地蜜蜂業的發展。這種共同願景使得組織成員能夠在共同目標的指引下行動,並實現組織的持續成長和繁榮。
兩個單位都充分展示了組織學習、學習工作化和第五項修煉的相似之處。他們注重共同學習和開放對話,建立了一個知識分享和學習的環境。同時,他們將學習融入到實際工作中,透過工作化學習提升組織成員的能力和效能。最重要的是,兩個組織都通過共同願景凝聚組織成員的力量,使他們在共同的目標下努力並取得成功。
從中可以得出的心得是,組織學習和學習工作化的理念能夠為組織帶來巨大的價值。透過持續學習和知識分享,組織能夠不斷改進和創新,提高競爭力和適應能力。同時,將學習融入到實際工作中,能夠加強組織成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發展。最重要的是,建立共同願景能夠激勵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共同追求組織的發展目標。
這次的學習經驗讓我了解,當組織能夠實踐組織學習、學習工作化以及第五項修煉的核心原則時,將能夠建立一個有活力、創新且具有共同目標的學習型組織。這將使組織能夠不斷成長、進步並取得長期成功。
111409512
2023-05-20, 週六 01:08
戶外教學參訪心得
第十單元—111年度 標竿機構參訪行動
課程時間:2023.05.09(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黃幸寧
學號:111409512
—此刻打盹,你將做夢,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參訪行程一 : 苗栗縣樂齡學習優質中心 —山腳國小
愛Learning ,樂齡就是Learning ,樂齡忘齡之後只走花路,愛學習,為自己的人生積攢走不完的「花路」里程點數,什麼是花路?
美麗順遂滿是幸福開滿小花的人生路,這個花路就是在地的活躍老化。
在地的活躍老化Active aging,包括了三大支柱:
讓高齡者健康、參與與安全。
這一次戶外教學參觀的第一站來到學習型城市的模範—苗栗縣,參觀的單位是苗栗縣苑裡鎮樂齡學習優質中心,這個中心的特色是中心主任有山腳國民小學的校長兼任,在終身學習的願景與策略規劃裡,明烈老師談到有一件重要的任務:
讓終身學習的機構有專屬的人力與財力,解決機構裡面的三項問題就算是成功的領導人,解決人才的問題,因為人才是組織裡最重要的資產,解決資源經費的問題,解決空間的問題,所以,山腳國民小學的校長兼任樂齡學習的中心主任,校長的發心讓一切的發生就天時地利人和的三角三和了!
山腳國小有110年的校史,是一所沒有圍牆向社區敞開的小學,校長以他的資源努力打造中心帶狀的學習課程,營造家的歸屬感,讓來到這裡的樂齡人可以轉換方式做出社會貢獻活出屬於自己的價值感,讓這些長者成為陪讀的阿公阿嬤,用另外一種方式投入社會做出社會參與,正所謂:
樂齡做得好,長照一定少。
校長的分享,教小孩跟帶老小孩的差別不大是在於怎麼找出樂齡夥伴的亮點,這個就是創價、創造價值。
校長最後以泰戈爾的詩作為圓滿的句點:
《用生命影響生命》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因爲你不知道,
誰會藉着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
請保持心中的善良,
因爲你不知道,
誰會藉着你的善良,
走出了絕望。
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
因爲你不知道,
誰會藉着你的信仰,
走出了迷茫。
請相信自己的力量,
因爲你不知道,
誰會因爲相信你,
開始相信了自己……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活成一束光,
綻放著所有的美好!
—Cherish People you loved人生最重要的CP值
@參訪行程二: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車之道體驗
車之道的故事敘說—裕隆走過時代迎向未來,不變的是讓中華民國有屬於自己品牌國產汽車之夢,電動車之夢⋯
裕隆在創造一個新的價值觀,在乎的是安心、舒適與節能,我們都愛談C P值,裕隆談的CP值不是過去所定義的性能數值,而是重視你個人與你愛的人,這才是生活當中最重要的C P值,Cherish People.
以終身學習來看CP值—珍視你愛的人
組織裡,最重要的是得天下之人才,都說得人才者得天下,惟才是舉,得而用之。
生而為人,首要的就是要先活得像個人,怎麼觀察自己活成什麼樣子?
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怎麼觀察自己觀察別人,可以從他目前所做的事情來看,在擴大觀察他所經歷的事情,最後在看他完成事情之後心裡安住的情況,這樣反覆周遍地仔細觀察,一個人的真面目如何能躲藏?
於是人材的揀選與操練是有一個過程的,人材需要經過嚴選打拋磨練,去蕪存菁之後才會成為人才,價值了寶貝了就可以產生經濟效益,就成了人財。
成為終身學習者,讓自己成才成財,我們需要好好栽培自己,終身學習Learning 就是Earning⋯⋯
裕隆車之道是用愛與友善搭起通往幸福的橋樑的動詞,不斷地寫下自己與自己珍愛的人之間美好回憶—共憶。
One‘s destination is never a place, but a new way of seeing things.
—Henry Miller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是生命的旅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從來就不是要到達某一個地點,真正的旅程,是發生在自己向內走的旅程,是獲得看待事物不一樣的新眼光。
沒想到,來裕隆汽車的體驗之旅卻是賺到生命有愛有夢的養分。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3.05.10(三)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二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單元:第十三單元 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宜娟
心得:
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兩者密切相關,彼此之間有著相互促進的關係,透過社區學習中學習活動、教育交流、知識共享,將社區成員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透過協作、合作和互動來實現個人和社區的成長,藉此已解決社區問題、提升生活品量和促進社區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因為社區成員中,互相合作,可以產生多樣化的學習模式,將所學到的知識、技能,應用在實際問題和挑戰上,使社區發展逐漸變好。
而社區發展,可以改善社區的資源、經濟、環境等,也涉及到多個層面:促進當地經濟的增長,創造就業機會、提升居民技能和知識水平,能夠帶動經濟流動和持續發展的可行性;社區凝聚力提升,助於加強社區內的連結和合作,促進民眾之間的互助,增加社區的認同感;社區環境永續發展,強調環境保護、節能減碳措施、生態保護,分享綠色能源相關知識,可以促進環境的改善及永續發展;社區活動的多樣性,可以透過節日文化慶典、藝術展覽,結合當地特色文化,豐富社區居民生活,提升文化參與及社區的認同感。兩者皆相互合作,進而達到四造:造景、造產、造才、造文化;五共: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議的目標。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心得
課程時間:2023.05.03(三)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組碩二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單元:第九單元 終身學習節/成人學習週的規劃與實施策略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宜娟
心得:
終身學習節是一個慶祝和促進終身學習的節日,旨在讓民眾不斷地學習和發展個人技能、知識和能力,無論是在學校教育還是在職業生涯中。透過終身學習節的發起及推動,我們能夠提高人們對學習的重視程度,讓他們意識到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節日的舉辦可以為民眾提供各種學習機會,包括展覽、講座、工作坊、培訓課程、樂齡活動和社區活動等,舉辦這些活動可以激勵人們發現新的學習領域、擴展知識、提升技能,並同時促進個人和職業發展。同時,因為強調學習的多元性及包容性,使民眾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學習,包括學校教育、線上學習、自主學習、社區學習和社區參與等。
透過節日的推廣,我們可以向民眾傳達學習的價值,並鼓勵他們在不同階段和領域中持續學習,學習是一個終身且持續的旅程,無論年齡、背景和職業,無論是在個人成長還是在職業發展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透過學習旅程,可以激發出追求知識的渴望,以及向上成長的熱情,當一個社會中,無論老少都在進行學習,國家才有機會慢慢進步。
111409512黃幸寧
2023-05-19, 週五 12:04
學習心得
架構八:五項修練之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 )
課程時間:2023.04.18(二)
課室:油桐樹下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黃幸寧
學號:111409512
油桐樹下的系統工程。
—自性清淨圓明體能生萬法
看似無邏輯的北京天空中蝴蝶的振翅一拍輾轉的不著痕跡捲起另一半地球紐約的狂風暴雨⋯⋯
這看似平常的每一次振翅都拍出了變遷、改變的振動漣漪。
Forrester認為人類所從事的每一種活動都會涉及「變遷」,因此,如果我們能明確描繪變遷的軌跡,將可增進我們對自然及社會上所有事物動態現象的認知與瞭解 (Forrester,1983;韓釗,2002:3)。
如如不動的那個本自具足了了常在,要在風裡浪裡變動裡瞥見⋯
正所謂洞燭機先。
華嚴經裡的系統思考—六相圓融
華嚴經.十地品的第一地:歡喜地經文談到的六相圓融概念,六相是指:總相vs別相、同相vs異相、成相vs壞相,這「六相」是以三對看似相反的宇宙命題範疇來論證他們彼此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彼此相反卻相依相成來說明世間上的萬法有著圓融、無礙無所分別的特性。
總相說的是事物的整體性,而別相就是指事物的部分或者是個別。
以我們戶外教學參觀裕隆汽車觀光工廠裡的各型號汽車零件生產與組裝流程,車子的整體與零件個別的單元,在這裡,車子是整體,所有組裝的零件是個別,如果沒有車子的整體,個別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如果沒有這些共同組裝的零件單元,也沒有車子整體的這個實在實質。
同相說的是事物的同一、共通互不相違,而異相指事物之間的相異性、個別差異性。
這個意思是車體跟所有組裝的零件,雖然彼此之間各有差異,但是他們同屬於車子的材料,這裡談的就是同相與異相,彼此之間有同也有異。
各自零件的組合,是一種因緣和合,這是成相,而各個零件又各自保持保有自己的獨特性,這個獨特性又與整體是形成對立的,所以是壞相。
~一切法皆為法界之現,一切法界皆相互依存
華嚴經認為一切存在都是因緣所生不斷變化的現象,這些現象之間又彼此相互依存,構成了一個大的法界,這個法界包含了一切存在,這樣主張一切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沒有一個獨立存在的實體。
~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以第五項修練的理論來看我們的學習型組織—
在探索自己的心智模式的過程中,我們怎麼區別原始資料與其產生的概括性的看法,如何檢驗假設與推論,在這樣的自我探索當中開始我們的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演練最先要釐清個人的願景,學會掌握創造性的張力,創造性的張力專注與結果,也要看清目前的實際狀況。
如果,我們最終的結果是佛,而我們本身的原廠設定裡就具足了所有的資源,只是我們沒有開通、沒有更新,沒有好好研究自己的使用說明書,這樣,什麼是最好的學習型組織管理,或者是學習型的領導人?
如果整個系統可以類比成一張無邊無際無限的網絡,在這個網絡裡,有一個人突然間發現自己的原廠設定也開通解碼成功自己所有的隱藏設定,在自我超越的精髓最重要的就是要體認生命存在的意義以及自己是與更大的整體連結的,這就是一種開悟的狀態⋯
開悟,一種簡單明瞭白話的說法—
就是與萬事萬物連結的狀態,有多連結,那個「開悟」的狀態也就有多深。
當我們在那個狀態,彼此的網絡串聯,會像漣漪一般的共振出去,這樣就是從個人的願景串連成共同的願景。
從分享個人的願景,進而聆聽身邊人的願景,給予彼此允許,允許自由選擇,願景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就像是一個蘊含無量能量與潛能的種子,我們勇敢的分享自己的願景也打開心接受傾聽他人的願景,願景跟願景就會根莖相連的長在一起成片成林,是願景網絡森林,是願景網絡大海⋯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佛道同,光光無礙
在學習型組織的團隊學習當中,我們視工作夥伴為誰?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如果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其實只是一個虛擬世界,我們可以退後一點來看看,我們把工作夥伴視為誰,那麼我們就是誰,而這個組織就會走向我們的所看所見所思所聞⋯(心智模式+願景)
所以,團隊學習當中我們要先看見自己的習慣性防衛,看見我們的局限、限制性的信念與想法,而怎麼看見呢?
這是一個鏡子的世界,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無意識地把評斷的自己投射與我們外在的每一個人身上,所以拉回投射,是最重要的練習。
我很喜歡一段話:
你視你的上師為凡夫眾生,這輩子你證得的果位就是凡夫眾生
你視你的上師為阿羅漢,這輩子你證得的果位就是阿羅漢
你視你的上師為菩薩,這輩子你證得的果位就是菩薩
如果,你視你的上師是佛,這輩子你證得的果位就是佛⋯
所以,外在世界的呈現與運作是不是可以當成是一種參考範本,就是我們的內在世界、內在的心智模式?
我的師父上惟下覺老和尚常常跟我們說:
所有的好事歸於大眾、歸於三寶而所有的壞事歸於自己,要直下承擔。
每一次任務的完成,師父都會說:
這些都是集合大眾每一個人的發心、每一個人的福報功德成就的。
這裡說的就是眾志成城,就是團隊學習、共同願景的力量。
如果,我們找出自己心智模式的盲點、自己程式設計的bug,修正清理系統的病毒程式,我們是佛,我們是光,我們跟更大的整體連結,我們知道我們是誰,是不是我們身邊的一切也會跟著生的更新呢?
謝謝明烈大佛的洞燭機先,謝謝報告同學的佛音繚繞與資料整理,謝謝每一尊佛同學供養了彼此一堂極樂世界的饗宴。
當然,也謝謝自己的在。
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 五項修練
課程時間:2023.05.06-05.07
課程地點:南投埔里
學系名稱:中正大學 成教所 碩一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611710009
學生姓名:余金娥
此次校外研習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從傳統課堂上的學習模式切換為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情境,讓我首次在碩士修課階段感受到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能夠在各種情況下及不同的場合中探索學習,透過參加實踐活動和實地參訪等方式,接觸到不同的人、文化和觀點,這樣的親身體驗讓學習更加具體和直觀,也讓我看到「六項修練」如何落實在生活裡,進一步地瞭解所學的理論概念,以及如何將其與實際應用進行連結。
此次校外研習主要探訪的三個實踐場域,都是重視六項修練的「學習型組織」,領導者透過「自我超越」的修練,不斷釐清並加深個人真正的想望,藉由自我覺察進而改善「心智模式」,以寬容開放的心態面對人事物,凝聚並堅持實現「共同願景」與使命,促使組織成員主動而真誠地投入相同的理想或目標中,建立「團隊合作」與持續學習的行動,讓團體力量超乎個人力量加總的技術,培養「系統思考」的能力,以見樹又見林的方式重新認識自己與所處的世界,並透過第六項修練之「知識管理」和轉化分享,建立與經營組織學習文化,以求展現並精進組織學習的價值,在第一站「賴爺爺蜜蜂小森林」,賴爺爺分享行有餘力就要修行助人,「厚德載物」有大德的人能夠承擔重任,上蒼是透過你去布施行善,藉著你做好事、幫助人,但要用表揚楷模如孝親、維護環境等活動,去鼓勵有需要的人,讓受者從身心靈都感受溫暖,而不是用「寒冬送暖」之類的活動來棒高施者,這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也非常感佩他的胸襟與作為,在用完午餐後的下一站是位處隱密巷弄內的「咖啡。反思Coffee Reflections OLD」,走在小小的路上有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店主說現今世界網際網路的發達,人們被快捷繁雜的資訊搞到身心俱疲,他希望能讓來訪的顧客好好地品味一場完整的「咖啡席」,從店主及甜點師傅簡介與上咖啡與茶點時的舉措,能深刻感受到他們對所做事情的滿懷熱忱與真誠付出。第二天下午我們來到了「拂水山莊」,我們在優美的古樸建築內,體會到「學習型家庭」在知識傳承與學習中,如何思考與實踐創新的組織文化,在這裡也充分享受了一場大自然的禪意洗禮,洗滌因塵囂紛擾而蒙灰的身心靈,感覺平靜而舒暢。
最讓我深受啟發與感動的是第一天晚餐後,我們到明烈老師家所進行的「深度匯談」,老師首先讓我們自由提問與交流彼此的想法,啟發每個人更深層的見解,一場真正的共思與共學就此展開,老師提及「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的概念,一處就是定,定生智慧,智慧能解決問題,而且沒有後遺症,我們若能真正靜下心來就能啟發智慧,不要把時間花在擔心跟憂慮上,專注於當下的事情,如如不動就是禪定,這不是說對外在沒感覺,而是看待事情要洞悉與透徹,透過自我覺察當下的信念,能夠讓個人的心智與格局豁然開朗,也能培養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而老師更把握機會在每個講解段落的字語行間,不斷地提醒我們六項修練皆為系統,學習型組織需要不斷的修練-「修習與練習」,且應融入新概念「U型理論」(也就是下次研習的重點,期待呢^^),並進一步的鼓勵我們積極尋找創新的解決方案和改進方式,以實現自我成長、推動組織的發展。
這兩天的南投埔里研習收穫滿滿,透過「機構參訪、實踐體驗與課程導讀」等多元有趣的交流活動,不僅擴展了眼界經驗、活絡了思維模式、豐富了學習成果,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大家都很良善,也體會到學長姐對此次研習的重視與用心安排,您們不求回報的付出,讓我發自內心覺得感佩不已,非常感謝雪娟學姊讓我搭便車,在車上跟雪娟、菁惠、恬恬三位學姊聊天非常愉悅(開心到不覺時間流逝 XD哈),聽您們的經驗分享,覺得既有趣又獲益良多,「廣結善緣、隨順因緣、因緣和合」,唯有當時的時空背景,才能造就當時的情境,非常享受也非常感恩的一段旅途,非常感謝明烈老師、學長姊們的分享與勉勵,讓愚鈍的我稍微「悟到」一些人生的真理,真心感謝這段「悟道」的旅程有您們引領著我、陪伴著我。
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課程時間:2023.05.10 (三)
課程地點:A302
學系:終發碩二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內容:社區學習與社區發展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報告同學:張玉琳
學生姓名:謝雋玲
學號:110409509
課後心得:
明烈獅:“人生除了金融帳戶,尚有需多其他的帳戶,如學習帳戶、知識帳戶、智慧帳戶、人際帳戶、健康帳戶、福德帳戶。一個真正富有的人,通常少不了上述各種帳戶,而欲豐富上述帳戶資產,則需透過終身學習,方能有效致之。”
在台灣,1960年代有「社區發展」的核心理念和政策推動,旨在透過自主發起方式與教育過程來培養居民社區意識,啟發社區民眾發揮自動自發、自助及人助的精神,貢獻人力、物力、財力,以改善社區居民經濟、社會、文化等環境,提昇其生活品質。自1994年文建會提倡「社區總體營造」的新概念之後,逐漸地才改用「社區營造」一詞。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主要目的是為了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展面向,而產生出來的政策性名詞。
社區現今發展困境:社區發展定位不明缺乏法令規定、推動社區發展的單位多頭馬車、社區意識無法建立,社區居民參與不足。
學習型社區:參與者互為主體性、重視生活實踐力、 動態循環過程,進而達到四造:造景、造產、造才、造文化;五共:共學、共享、共好、共樂、共憶。
四造 五共
造就優秀的社區人才 社區居民共同學習
造就社區好景觀 共同享受社區生活環境
創造社區新產業 共同得到各方關心之好處
造就文化之傳承 共同快樂相聚在一起
共同擁有相同之記憶
Learning is earning!! 若社區人人均以「學習」的成長心態來參與,並保持溝通與彈性的執行空間,定會成為一個富有的社群及豐盛的社區!!
埔里的學習之旅
課程名稱:組織學習研究 / 五項修練
課程時間:2023.05.06 - 05.07
課程地點:南投埔里
學系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班二年級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學號:810710009
學生姓名:陳靖垟
本次埔里的學習之旅除了讓我認識了埔里這個城市的人情味,也因爲把課程融入旅程中,結合了每一個參訪點的創業者的分享,讓我更能夠深入了解五項修練,包括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和系統思考,以及第六項修練之知識管理。本次學習之旅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各項研究報告和討論,以及參訪當地企業。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學習到許多實用的技能和知識,並且與創業者進行交流和合作。這樣的學術環境有助於激發學術研究的熱情,並促進學術研究的發展。
第一天在「賴爺爺蜜蜂小森林」中遇見賴爺爺,並聆聽賴爺爺分享很多有關做生意的想法,再結合佳蓉的報告「五項修練之自我超越與心智模式」,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有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一個人的運氣藏在他的心態里」,就如賴爺爺說的,在一個組織裏面,人的生活態度很重要,其牽涉到組織的發展。第二階段的共同願景的塑造與經營及團隊學習也很棒,從瑩佳和雅琪的報告與實務中,我們也從中認識了願景如何去撰寫以及如何團隊學習,就如coffee reflections OLD的老闆和他的團隊,一直不斷的學習,一直不斷的成長,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晚上很榮幸有機會在吳明烈教授家深談有關組織學習的事項,從同學和教授間的對話中,讓我受益良多。
第二天早上,在舒服的雨聲下,我們在暨大行旅的公共空間聆聽金娥的系統思考分享,尤其是她製作的系統思考的圖表,更讓人從中了解到系統思考的重要性以及邏輯性。最後以拂水山莊作爲我們這一次學習之旅的結束行程,字啊拂水山莊聆聽莊主和莊主夫人安排的節目以及他們建立這個拂水山莊的心路歷程,然後由柏儒進行報告第六項修練之知識管理及其重要性,最後由吳明烈教授進行兩天行程的總結。本次的學習之旅也讓我體驗到課程結合當地旅行再結合社區創業者的心路歷程,其正如U型理論所說的,學習之旅結合跟訪、參與和對話,讓我們能夠了解及進入更深層次的現實。每一個參訪的對話都是對自我的提醒,提醒自己在學習上的努力,提醒自己應儘任務,提醒自己要做的更好,這是一場成功的學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