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2022/12/17(六)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在職專班碩一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方裕芳
學生學號:111436514
整個學期上的課程都是有關「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而在課程分組報告中,剛好我們這組有報告到各國的學習節;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德國學習節。而德國自1998年起德國每年以「塑造、開展、繼續教育」 為主題舉辦學習節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激發並透過各繼續教育機構的力量,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據以實現全民終身學習的理想,建立新的學習文化。
這次很開心可以遇上理論與實務的結合,我們移地教學,氣象預報說是寒流,而且又濕又雨,但同學們依舊秉持著終身學習的精神,不畏風雨,跑到了竹南運動公園參與「111年苗栗學習型城市暨終身學習嘉年華會」,活動主題是「全栗共學市集」。這是一場結合苗栗在地文化,集合在地區、樂齡學習中心、終身學習商鋪、原住民部落大學、社區大學、新住民...等參與。嘉年華的活動攤位,每個攤位都各自有不同的特色,而且重複性不高,適合不同的年齡層體驗,人員們也很熱情親切的解說,有集點闖關的實用獎品,及有些攤位們也準備了精美的禮物給闖關者,甚至還有一些體驗的手作作品還可以帶回家。在這次的嘉年華中,我體驗了很多我從沒接觸過的課程,如:植物拓染體驗、及版畫(都是我很喜歡且印象深刻的)。
在下午課程的小組報告分享中,同學們也重點分享了,苗栗終身學習型城市嘉年華的內涵、亮點特色、優點、及建議事項。
三種活水:
1.智者樂水: 經由終身學習, 活得更有智慧 。
2.遇水則發: 透過終身學習帶來更好的發展。
3.上善若水: 終身學習成就一切的善循環。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上課日期:111.08.20
地點:線上
姓名:張薰予
學系:暨大終發碩專班
學號:110436503
課程進度:領導力藍圖
本次上課是在導讀此書的第二部,內容是「宣言:擴大你的影響力」。
有效的領導是以人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領導者要以身作則,共起願景,並能承擔挑戰現況,使眾人一齊參與努力。有效領導要掌握智商IQ、情緒智商EQ、功能智商FQ這三個要件。領導者要有眼界,要能看到境界,掌握根本根基,掌握修先順序,以合理方式處理資訊並預先做決定的能力,同時可以用同理心及良好判斷力去處理人際關係與團體情緒脈動的能力,而最根本的能力,就是培養充足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能力,有智慧引導才能做到有勇有謀。領導是一門藝術與科學,領導美學與科學脈絡相輔相成。
本書最後提到樂在其中、忠於自我,在「心流」中指出,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人人都可以化身工作狂,我想領導也是吧。其中提到投射和散播自信的關鍵就是在於先用你的行動來散播自信,以此幫助別人喚醒他們的自信,設法讓別人有好心情,就能形成歡樂與生產力堅固的正向循環。熱愛你做的事會讓你更擅長這件事,以最快樂的方式成為最傑出的領導者。相同的,延續前一本書,本書也是在告訴我們,領導就是「內在」的探索,探尋人的潛能,個人的信念、洞見和能力,就是初衷。
Blivin創辦人廖珮綺演講「從世界文明趨勢 談企業永續經營」
廖創辦人致力於植物系飲食與環境友善的永續發展,為永續美學推廣者。
Blivin Bakery植物系生吐司專門店,主打不用奶蛋、堅持純植物食材,以降低過敏源、也降低為環境帶來的負擔。生吐司的「生」,在日文裡面意思是「天然感、不外加任何東西」,創辦人請職人師傅針對植物性原料進行多次試做,最終打造出這樣的吐司。Blivin Bakery 希望將大家的注意力拉回真正重要的事物,除了平常好好地觀照自己的身心狀態外,也可以多接觸更加純淨且無負擔的事物,為生活帶來真正的營養與活力,回應「生」不加矯飾的純粹狀態,回歸簡單純粹也能一樣好吃。
Blivin Bakery 的企業識別設計是以麵包發酵澎起的意象和 B 作結合,創造出簡單明瞭的 Logo,B 代表的不僅止是諧音 Believe in「相信」,也代表「Bakery & Living」,傳達烘焙與生活的結合,還有「Be living」生命力,以及「Better live」更好的生活,創辦人希望以這個品牌為出發點,以優質原物料烘焙而成的生吐司帶給人們味蕾新體驗,最終帶來不一樣的植/質感生活。
廖創辦人優雅的談吐,侃侃而談其企業經營的永續精神,一位從外表到精神都非常有自我特質的魅力領導者,也深刻感受到一之軒和Blivin專注於造福社會、善循環的企業理念。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上課日期:111.08.06
地點:線上
姓名:張薰予
學系:暨大終發碩專班
學號:110436503
課程進度:領導力藍圖
本次上課是在導讀此書的第一部,內容是突破瓶頸,從作者道格拉斯‧康南提出的六個步驟合而為一,產出五日行動計畫。
本書一切講的就是績效。作者提出的保障作法,就是要先內在建構堅實的基礎,從內心發覺改變的原料,即實現高績效的兩大基柱:能力與品格。人生動力來自於自己的內在,透過個人有系統的自我覺察與自省,找出個人潛力與優勢,有計劃地提升,讓原本窩藏在自我的原料,得以有機會予以滋養,發展茁壯,成就出個人的領導力。
藍圖流程的六個步驟:展望、省察、學習、計畫、實踐、精進,從個人的夢想、信念、經驗、客製、方法、優化,重複的這些步驟能將領導力提升到新的高度。地基是一切的根本,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做到成功的領導,打造適合自己的領導模型,地基是自己的獨特個性、動力、氣質、價值觀、信念及技能,尋找符合自己熱情、目的以及優勢的計畫跟構想,彈性而靈活的滾動式修正,經過充分實踐後,從中發現工作意義與價值。藍圖就是你如何達到成功的領導。
課堂中,提到培養領導力的過程,建立人脈是必備的,包括事業脈、發展脈,人脈並非經營而來,而是一種信任跟累積,跟別人互相連結,以真誠的關懷,成為別人想要連結的人。領導人要展現出真實的自我,發自內心並做出行動,適時的觀察不同的人的生活狀態,適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更有同理心,尊敬他人、激發信任。因此,我們要挑選出卓越隨行者做為學習楷模,分析並學習他們的做法,他們的模範行為產生的感染力,向卓越隨行者諮商。
相較於領導者的提問「出了什麼問題?」作者康南特認為「我可以幫什麼忙嗎?」從領導人的角度,這問句是必殺絕技,定期而高效地提出這問題,提問時態度必須謙虛,幫忙必須誠心誠意,並根據對方的回應採取行動,對於管理會有極大的成效。以正面的探詢取代挖掘負面的訊息,撇開先入為主的糾正管理,反而帶來溫暖的關懷與支持,加上後續的行動措施,定能贏得員工的信任與感謝。如同我在課堂上所分享的心得,正巧能應正在我自己的工作環境,新任主管不斷的鼓勵關心,並能以「我可以幫什麼忙嗎?」協助我所遇到的困難,給予我在工作上極大的心理支持,在第一時間處理我的災難,及時保全我的職場安全感。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上課日期:111.07.23
地點:線上
姓名:張薰予
學系:暨大終發碩專班
學號:110436503
課程進度:
魅力領導學:CEO魅力教練解析領導者的35個形象策略題
本書提到營運管理、績效達標、公共溝通、人脈連結,作者陳麗卿以其形象管理顧問的豐富經歷,從情境式問題提出解答及應用可行的系統,搭配圖表、照片,化繁為簡,傳達領導魅力策略,有助於吸收學習。此書像是一本指導手冊,從各方各面協助每位學習者能透過理性的理論分析,學習從內而外的改變,也從外表產生內心的影響,舉凡衣著穿搭、形象塑造、人際溝通、肢體語言,從內而外,打造個人的領袖魅力。
生活的舞台、競技的舞台,最有魅力的人才能擁有聚光燈的投射,抓住眼球、抓住耳朵讓對方為你停下腳步。魅力不是天生的,卻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的,後天的學習才可以綻放,轉弱為強。就像書中提到每個人都有魅力的本錢,卻不是都了解魅力的本事,唯有學習魅力的技術,才能將魅力發揮於外;魅力是努力負責任的表現,更是理性的科學,成果就是影響力。
有魅力的人,可能是讓我們觀察仿效他們的外表的穿搭風格、講話的音調用詞、舉手投足的泰然自若、沉穩自信的從容態度,讓我們的注意力投入在他們的舉止行為上,即使分開後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似乎這種魅力人士,總能成功得不費力、卓越地自然而然,不由自主讓人心生嚮往,比較容易得到眾人擁護,魅力讓人生瞬間輕鬆了許多。
是以,學習魅力將有助於領導,學習領導的魅力其實是學習駕馭力量的方法,看見更深層的潛能,展現自己的天賦,協助他人、成就他人,讓他們也能夠去展現自己的天賦。領導者的身教,以身作則,對於企業文化、組織文化產生教化的功能,耳濡目染,言教、身教、境教,三教合一。魅力領導與上課中提到的「儀式感」非常契合,將尊榮的體驗,深化到印象之中,這種精神是一種社會價值跟尊重價值。儀式感是一種約束,是建立一種規律或是流程,是建立一種群體身分的確認,體現出來的具體行為是對對方的尊重之心,也注入特殊的內涵、獨特的意義。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課程名稱:組織領導與發展研究
上課日期:111.07.09
地點:線上
姓名:張薰予
學系:暨大終發碩專班
學號:110436503
第一單元 導論
第二單元 領導入門基礎知識
第三單元 團隊管理與領導
第四單元 領導與決策
本次課程以期待領導的模樣為開始,領導的涵義是帶組織(團隊)朝目標與願景邁進的人物,協調在組織運作過程中不可缺少,領導者能協助他人調整自己為協調的功能,協助自己調整他人即為失調。組織內的團隊成員要共同擔負團隊的成敗責任,每個成員有不同的特長、重要性與技能,分工合作並相互接納,而領導者要有格局、氣度,發覺有才能的人,發覺人的才能,集合眾人智慧與經驗,發揮團隊加倍、加乘的效益。政通而人和,領導者的角色特質能讓組織建立制度化的系統,並且能夠延續組織。
上課中提到領導學與被領導學,被領導者與領導者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影響的。被領導者是相對的概念,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領導者,在每一段關係中也可以是領導或被領導者。
想成為好的領導,應該先能被領導,學習提升視野的過程,讓自己的眼界開拓的歷程,更是一種學習同理心的過程,並且在觀察體驗後,學習做決策的過程。被領導就像是學習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處理問題,領導者所呈現出來的面貌,不見得就是這個問題表面上的最佳解答,往往必須要考慮更多層面的問題,像是財務、政策、人事、法律等等,表現得或許看似很愚笨,但很有可能才是合理的布局。
第十六單元-埔里哲學之路心靈之旅
日期:2022.12/27 (二)
課程地點:埔里哲學步道 地母廟
學系名稱:終發碩二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 第十六單元-埔里哲學之路心靈之旅
授課教授: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石蕙萓
學號:110409510
心得
這天早上空氣特別的寒冷 ,天空高掛著豔陽 ,走幾步路就不再冷颼颼 ,腳傷還未痊癒,騎著心愛的滑板車,和大家一起展開哲學之路心靈之旅。
環繞山邊的綠蔭小徑,溪水暖流清澈見底,沿路的梢楠樹,覆蓋著整個上空,行成一條綠色隧道,微風吹來樹葉飛舞,涼快愜意。
遠離塵囂,走在寧靜的小路上,讓心靈沉澱、靜靜的感受這美妙的氛圍,山不再是山,而是守護著這塊土地的智者、草不是草,而是小小兵排排站、花兒似跳躍的精靈,清新的微風吹來,隨風搖曳像是迎接我們的到來。走著走著 享受當下的美好,慢慢地閉上眼睛,用心聽、用心看,仿佛置身在桃花源中,快活而沒煩惱,論文的壓力,瞬間拋到九宵雲外,騎著滑板車,穿梭在綠蔭間,開心得很。
近地母廟時有一段路,遙望遠處,一塊塊,不是很整齊排列的水田,呈現眼前,暖暖的陽光灑下,仿佛進入鄉村風景畫中,一幕幕都是那麼賞心悅目。
到達地母廟,就是要喝廟方,準備的多種茶飲,進入廟寺合十頂禮,從正門右邊,往上一層一層的參禮,太陽星君、太陰星君到天父、盤古、玉皇大帝等大神,大家在廣場上,往市區望去,大樓、房子、汽車、稻田,小的像玩具那樣的可愛,仰望天空,正在盤旋的老鷹,享受高空滑翔,後面的大山,像似展翅待飛的老鷹,此處必是,集結靈氣的地方。大家順著左側的步道往下走,回程繞到另一條道路,回到起點,近中午,熱心的同學,買了炸饅頭請大家吃,饅頭是哪麼美味可口,最後老師帶大家去荳苜吃豆花,在等待的同時,老師要大家用簡短幾秒鐘分享心得,我講了兩句話:「看到優美的風景,及大家的心!」哲學之道的形成,有好多人用心去栽種、維護,才有今日的便利及受用,好一個哲學之路心靈之旅。
心得
16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
第十六單元 成人教育的發展省思與趨勢
課程時間:2022.12.27(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黃幸寧
學號:111409512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學期開始,老師帶我們一起走了校園的「學思之路」,學期末,領著一群浩浩蕩蕩的在台灣地理中心虎頭山腳下集合,走了我是埔里人的人生第一次「哲學之路」,老師說哲學之路有三條,日本京都銀閣寺、德國海德堡以及台灣之心的埔里。
台灣之心的哲學之路是沿著台灣地理中心碑、虎頭山下,從埔里高工旁的「保安宮」出發,中間會經過諾那華藏精舍的大梵天王殿,裡面是供奉四面佛,盡頭是寶湖宮天地堂宇宙之母的「地母廟」,這次我們的行程是怎麼去怎麼回來的有始有終,一天的腳程補完了我一整年的份量啊!
最完美的句點,就是走完全程的甜點,埔里鎮好吃的豆腐花!
這是我們成人教育學研究的最後一堂實體課程。
我的身分有時候是我拿來可以耽溺舒適圈的泡泡—
在舒適圈裡,好舒服、好優雅卻什麼也不會發生,因為好玩的、驚險的、意外驚喜的都是發生在舒適圈以外,當然因為我是INFP-A我是可以浸泡在我豐富的內心世界。
孟子說了:
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好一個「萬物皆備於我中」!
所以選擇來到暨大諮人終發就是相信所有的安排都會是最接近求仁求德的道路,雖然我不習慣接近人,不太習慣怎麼開口寒暄,但是我可以微笑,一旦熟稔了,我也是開心就停不下話匣子的,我是最適合待在大自然中的人,可是我一待在家就是「豪宅」宅到出不了門,疫情的自主隔離簡直是我的神主牌藉口,所以人生真的是需要良師益友,人生真的是需要適當的壓力,於是我走出門有了人生第一次的台灣之心哲學之路的體驗⋯⋯
John Deway杜威的教育方法理論 Learning by doing,從做當中獲得、從做當中學習,在生活當中的情境學習,在不同的體驗裡經驗著再將經驗重組重整改造,在這一個學期我很有體悟,我勉強自己走入人群,學習的input怎麼output也好勉強,學期末了,面對寫不完的作業、報告,我有好多好多的想法但是怎麼鋪陳出一篇報告,我煎熬的坐在書桌前感受著這些不舒服,是呀!
學習讓我快樂,我有在input,但是是失衡的,現在所有的壓力就是在幫助我擴張我的舒適圈呀!
冒險,就是擴張舒適圈的好方法,在這之間要跟自己培養好默契養好自己的學習體質,遇見對的人事物自然什麼對。
學期一開始是學思之路,當時的我對於終身學習沒有概念,在這幾個月的學習,跟著每一週的進程,終身學習貫穿的是從我們的還沒有出生之前到我們的一整個生命過程的生老病死,這當中的學習不只是因應變局,而是要回到生命的本質,在走了哲學之道,我有深深的感動是終身學習要為了熱愛生命與智慧而學習。
老師的三千萬我領走了:
千萬要終身學習,千萬要樂在學習,千萬要享受學習。
而我也要回送老師三千萬,因為人生是需要平衡的:)
老師,千萬千萬千萬(三次)要手下留情啊!阿彌陀佛。
課程單元: 第十六單元:成人教育學的發展省思與趨勢
課程單元: 第十六單元:成人教育學的發展省思與趨勢
課程時間: 2022.12.27 (二)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吳佳儒
學生學號: 111409505
一、 我看見:
建廟沿革大哉神元,擁載萬物,養育群生、其德之宏、其義之深、非言能述。地
母 ─ 宇宙之母、又稱無上虛空地母,大道玄玄虛空地母、無上虛空地母無量
地母至尊乃主宰大地山川之神、為道教四御之一、與主宰天界的玉皇上帝並列、自古即有『天陽地陰,天公地母』說法,而古人尊天親地也皆源自於人類對土地與自然的崇敬。 慈尊恭錄地母詩一首-欲識吾宮運幾年 同休天地不須研 鍾靈吉謝穴通金閣 輔國安民解倒懸,八卦九龍池為本堂重要珍寶,池中九龍鎮守著本堂的命脈之泉,並為廟堂之門面,輔以先天八卦之勢,涵養本堂之靈氣,除為本堂精神標的外,池中之水相傳有去病解厄、鎮災祈福之效,吸引許多香客慕名而來入池前需向 地母至尊稟明姓名、年歲、住址及入池目的,由本堂服務人員鑑筊,須連續三聖筊 聖允,由鑑筊人員發給入池券,即可持入池券交八卦九龍池管理員安排入池,每逢農曆的[戊日]開放,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日等,開放時間從上午八點到下午五點。此廟全名寶湖宮天地堂地母廟地母至尊總廟。
二、我感受
感受這環境,從步道上可以眺望整座埔里街景,小徑沿途綠蔭濃密,遠離塵囂,堪稱是埔里地區自然形成的一條景觀步道,也是居民平常散步健行的好去處。關於哲學之路的由來有兩說,一說是仿效日本京都的哲學之道,另一說則是沿途的景色清幽,能澄靜內心與自我的對話,就像是哲人一般,所以取名為哲學之路。
哲學之路從埔里高工旁的保安宮出發,一路串通地理中心碑、虎頭山最後到達地母廟。
三、我領悟
因緣合和,事事不強求,該你的跑不掉,不該你的如何留住,萬事起頭難,但仍需起頭,遇事不躲,勇敢面對,看見它、了解它、解決它、分享它,或許不盡事事如意,但求事事平安,事情的起落並,不是一人所能影響的,需齊眾人之力,合齊眾人之氣,領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四、我學習
學習,是一條漫漫長路,在這一路上,有人加入、有人離開、有人遇到良好風景停下腳步、有人作業寫累了休息、一下有人像是跑百米般接了棒勇往直接不往後看、有人暫玩暫走、有人…..太多學習的狀況、不管是哪一種、我們都往學習之路前進、累了、停了、走了、離開了,都還會回規正途。
五、我分享
很感謝,明烈老師的異地教學,或許在其他的教學模式,並不是一定都是如此,但我很榮幸的是,學習到這點,也許在我的社團未來裡,也能展開如此的樣態,讓小孩在大樹下、小河邊、籃球上、操場邊、遊戲區,來發現不一樣的學習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