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第十二單元-成人學習理論與實務
日期:2022.11/29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二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十二單元-成人學習理論與實務
學生姓名:石蕙萓
學號:110409510
心得
有效成人學習的三部曲 看見需求 點燃熱情 創造價值
成人學習的六項重要概念(M. S. Knowles)
成人擁有認知需求,想要知道為何學習
成人具有清楚的自我概念以及自我導向學習能力
成人具有豐富的學習經驗,經驗成為學習的重要資源
成人的學習準備度與其社會角色的發展任務有關
成人學習傾向生活中心與問題導向
成人學習動機主要來自內在誘因,而非外在誘因
促進成人的學習參與
1.對成人學習者方面
建立終身學習的正確觀念
建立學習者的自信心
2.教學設計方面
提供較不具威脅性的學習型態,建立學習者信心
提供適當的輔導,加強成人的自尊心與自重感
促進成人的學習參與
課程規劃方面
規劃課程時應實地調查成年人的學習需求
強調問題取向的成人教育課程
行銷宣傳方面
藉由成年人的人際脈絡進行宣傳
運用多元管道傳布學習訊息
品牌經營與顧客之間口耳相傳
成人學習動機的六項因素:
求知興趣﹙cognitive interest﹚
職業進展﹙professional advancement﹚
逃避或刺激﹙escape/stimulation﹚
社會服務﹙social welfare﹚
外界期望﹙external expectation﹚
社交關係﹙social relation﹚
成人教師應有的特質
1.知識與實務兼備
2.優良的人格特質
3.要有創意的教學法
成人教師的角色
知識傳遞者、 團體領導者、 過程管理者、 溝通協調者、 學習指導者。
老師名言:教學有法 ;但無定法 ;貴在得法。
邁向五共的成人學習: 共學 、共享、 共樂、 共好、 共憶。
第十一單元 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日期:2022/11/22 (二)
課程地點:A302
學系名稱:終發碩二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十一單元-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學生姓名:石蕙萓
學號:110409510
心得
第十一單元-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
心得
組織透過持續性且有效的個人學習、團隊學習與整體組織的學習,進而有效解決組織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升組織創新與應變的能力,以促進組織成員與整體組織的發展。組織學習的三部曲 看見需求、點燃熱情、創造價值。
組織是否要做學習,必須要建立自己學習文化。
組織學習文化的建立:物質的文化、制度的文化、精神的文化。
• 發現組織學習的切入點與著力點
• 發現切入點:尋找組織學習的正確切入點
• 發現著力點:找出組織學習可以充分著力之處
• 了解確切的組織需求:將如何滿足組織需求,當作是組織學習的一個起點
• 著重問題導向:以組織所面臨的問題為學習的內容,進而提升組織解決問題的能力
• 尋找組織共鳴點:找出志同道合夥伴共同努力,並努力尋求聲援與力援,共同開創願景
• 學習不拘泥形式:組織學習應與工作相結合,而融入在組織的每個地點,沒有時間進行組織學習,只是一種藉口,或是不了解學習的真正意涵
發展組織學習能力:1.評估組織學習的必要性 2.檢視目前及未來的學習能力 3.找出增進學習能力的方法4. 執行建立學習能力的計畫
從學習型人才到學習型組織:能力發展導向的學習組織學習與發展的必備條件 :身懷絕技五隻手1.握手(建立良好人際關係)、2.舉手(請益、請教)、3.牽手(實現共好、提攜)、4.拍手(給予肯定及讚美)、5.動手(付諸行動)
• 組織變革的三認與三轉認識、認同、認定 轉念、轉型、轉境 皆是實現終身學習。
111409507楊幂琇
2023-01-01, 週日 01:44
第十六單元:走讀哲學之路體悟之旅
課程單元: 第十六單元:走讀哲學之路體悟之旅
課程時間: 2022.12.27 (二)
課程地點: 埔里高工到地母廟
學系名稱: 暨大終發碩一
課程名稱: 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 吳明烈教授
學生姓名: 楊幂琇
學生學號: 111409507
心得
我看見,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Nietzsche)。今日的哲學之路,明日的哲學之思,一個偉大的行動和思想,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Camus),歲未之際,萬里晴空下,老師帶領我們走進哲人的殿堂,從埔里高工自行車步道綠蔭小道旁為起點,沿著地理中心碑、虎頭山腳下,連結到莊嚴環山的地母廟宇,一路上樹蔭濃密兩旁種植肖楠樹,叢花招展的扶搖直上,清澈細水涓涓,我感受,徐徐和風,陽光下眺望田野作物的豐饒,遠離塵囂的蟲鳴吱吱,四處可見晨昏步行健走運動的民眾,廟宇歡迎民眾入內奉茶溫暖人間,與欣賞老鷹美麗的身影,展翅高飛翱翔天際,進入眼簾的是埔里美不勝收景色,然而世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美(Hegel),對自然美抱有直接興趣,永遠是心地善良的標誌(Kant)。
我領悟,哲學是關於自由的,而真的自由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你不想做什麼,就不做什麼 (Kant),後悔過去,不如奮鬥將來(Marx),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Pareto),在成人委員會提出「1919 報告書」終身學習之路展開,使人探索未知的勇敢,認識自己的無知就是最大的智慧(Socrates),有能力自由的學習,哲人說真正的自由,是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Schopenhaue),認為能提升心靈的唯有過去的知識和未來的新知,看似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余溫((Hegel) 。 我學習,每天反復做的事情造就了我們,然後你會發現,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Aristotle),也因樂於學習與分享才會不斷追求自我成長,既然我已經踏上這條道路,那麼,任何東西都不應該妨礙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Kant)。
我分享,論科學是有限的,而哲學是關於永無止盡的,在短暫的生命裡尋找永恒(Pareto),希臘哲學為哲學的誔生地,其目的就是為自己和世界找到和諧的基礎,而這個世界建築在怎樣的基礎上,有沒有規律的規律,能否找到基礎之下的基礎, 來拯救人對知識所呈現的實體現象世界,Descartes提出我思故我在。但人非上帝,獲得知識是經由感性經驗,以人的感官,去看、聽、接觸,真實去體會和經驗事物, 但眼見真的為實嗎?Kant認知,我們永遠無法認識事物自身,而所有的知識,僅僅是被人類主觀加工之後的對事物的映射而已。哲學本性就是解放人的本性,但歸根至之底其定義仍無法完備,也永遠給不出最終的答案,而哲學的出路可以提供人類生活的智慧,能更好地認識自己與世界,也唯有讓自己的心靈深處體悟到的智慧,哲學就不會死亡。
成人教育學研究 第16單元
課程時間:2022.12.27(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16單元 走讀哲學之路的體悟之旅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呂佩招
學號:111409506
心得:
一早大家集合於埔里高工門口,今天明烈老師要帶領同學們走讀哲學之路,哲學之路從埔里高工旁出發,一路平穩最後到達地母廟。關於哲學之路的由來有兩說,一說是仿效日本京都的哲學之道,另一說則是沿途的景色清幽,能澄靜內心與自我的對話,就像是哲人一般,所以取名為哲學之路。
走在這條遠離塵囂、樹蔭濃密的小路上,內心的澄靜可以讓你像個哲人般,感受自我內心的對話,也感受路旁風景草木的對話。當天遇見清掃落葉的義工、怡然自得優閒散步的埔里居民,這條小而美的步道,散布著一股清新愜意的悠然氣息,近日疲憊的身心與煩惱,也在沿路的「小徑森呼吸」、「同學彼此話家常」中,消散無蹤了。放下書本筆電、離開教室,原來在埔里市區旁,就能有不同的嫻靜風景,大自然就是有一種無醫而癒的療效,花草樹木、昆蟲鳥鳴、圳溝水流,總能在入我目、進我耳之際,喚醒我最初的心。
謝謝老師的帶領,能在就讀碩班時間裡,在繁忙的工作與課業間,走進這有如秘境般的幽徑,身心獲得短暫休息,也難得和同學說說課業外的事。走出步道就被地母廟這高大氣勢的牌樓鎮攝,走進地母廟,一股神聖虔誠之意油然而生。全名為「寶湖宮天地堂地母廟」,創建至今已有135年歷史,為台灣少數供奉地母至尊為主神之廟宇,地母至尊乃主宰大地山川之神、為道教四御之一,與主宰天界的玉皇上帝並列,自古即有『天陽地陰,天公地母』說法,而古人尊天親地也皆源自於人類對土地與自然的崇敬。
從最高的乾元殿俯瞰,綠色屋瓦搭與藍色屋脊,襯著藍天白雲,加上埔里市景與疊鑾群山,莊嚴中又帶點壯麗,遼闊美景一覽無遺。廟方也貼心準備了茶水給香客跟旅人飲用,感受到滿滿在地人情味;感受廟宇給人心靈有所寄託。我將分享這美好的感受,感謝大自然的給予。
成人教育學研究 第15單元
課程時間:2022.12.20(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15單元 高齡學習實務與理論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呂佩招
學號:111409506
心得:
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國發會也推估到了2025年,台灣會成為「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會達到20%,到那時,每五個人台灣人就會有一個是老人。
人口老化也是一種國安危機,如何遇危機為轉機,正是我們的重要課題。
學習和老人自在相處,是我們的必修課,跨越世代隔閡,不僅是為了社會和諧,也對自己的人生功課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人其實面對歲月,都會有一種無力感,我們有一天也會變老,這是誰都避免不了的。45歲的我,現在了解高齡需求,正是好時機,不僅可以適用於家中長輩,未來對自身,也是受用無窮。
在幼兒園工作的我,對於家庭人口結構,也有直接感受。在生育率低的世代,家中只有一個小寶貝的家庭,是常見的,在園所舉辦活動時,經常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參與,而這溫馨場面的背後,我看到的是未來二十年後,這小孩所面臨的是,他一個人要照顧上面這四個長輩。
如果我們能夠好好安排退休後的生活,活躍老化,成功老化。除了健康、參與和安全之外,許多專家、學者更是提倡終身學習,持續學習可以延緩老化,也可以吸取新知。不僅自己開心,間接地也是減輕子女、晚輩的負擔。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十六單元 在上埔里哲學之路有感
課程時間:2022.12.27(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吳雯雯
學號:111409511
一早到埔里,氣溫在10度以下,下了車先溜進7-11喝杯熱飲,等待集合時間的到來。學期結束前,老師領我們走進埔里哲學之路,用意應是期待我們能繼續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沿著學校外圍慢慢朝哲學之路前進,在鄉間小徑上遠望群山蔓延,近處則是到村民稻田與菜園,還有些未經整理雜草叢生。走在路上並沒有多想,只是盡情的享受冬陽灑下的溫暖。和同學偶爾相伴走上一段、偶爾獨自行走。但一路上此起彼落的歡笑聲,好像沒停過。在自然的氛圍下和同學自然的相處,最能流露真性情,好像與同學之間感情自然而然的加溫了。一路上聊著生活、工作、學習,也藉由亂聊釋放出一些內在的壓力。
沿路上經過幾家特別有設計的民宿與住家,感覺這裡的居民過著閑適的日常。居住品質與生活品質相關程度影響,好的居住品質讓人放鬆、日子過得有質感,精神也會愉悅和有滿足感。與當地居民短暫交流,閒聊時彼此沒有陌生與冷漠,沒有敵意與戒心,自然的互動感受到對方友善與真誠,這是人和人之間在平等意識中自然的相處之道。特別珍貴。
步上哲學之路,兩旁的林蔭,感覺舒爽。路上有同行者、也有人是走回程的。擦身而過道聲早安或你好,也許我們就僅是在這一刻不期而遇。給予彼此善意的回應。
道路的盡頭是座廟,前庭有寬廣的視野;攀上廟宇的最高樓層,則能居高遠眺,整個埔里鎮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
一個人走或一群人一起走,最後仍是走上自己的哲學之路。一路上與人、事、物交流及與自己交流,領會與感受當下的真實。在路上我自己會刻意的不想事情,而是打開感官直接感受。平日太多大腦的運作讓我逐漸失去感受氛圍的能力;藉著走在自然環境裡,被自然療癒。在自然環境裡與人自然自在的相處,得到一份真摯。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單元:第十六單元:哲學之道
課程時間:2022.12.27(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陳湘雲
學號:111409519
今天早上老師帶領著我們到埔里的「哲
學之路」沉思漫步,哲學之路從埔里高
工旁的保安宮出發,從步道上可以眺望
整座埔里街景,小徑沿途綠蔭濃密,遠
離塵囂景色優美,跟日本京都的哲學之
道一樣的景色清幽,能澄靜內心與自我
的對話,就像是哲人一般,所以取名為
哲學之路。我之前曾經參加埔里一年一
度的盛會就是2022埔里森林逐燈祭,
燈區位於埔里地母廟旁的哲學之路,有
山之城、水之鄉、花之都、健之邑、藝
之鎮五大埔里願景設計,漫步森林小徑
欣賞夢幻的燈籠水中倒影,優雅美麗的
藝術家燈籠創作。當你漫步在哲學之路
上,常會看到慢跑的青年、散步的居
民,這條絕美小徑散布著一股清新愜意
的氣息,漫步在 「哲學之路」可以沉
靜漫步、增長智慧。
第十六單元:哲學之道
課程單元:第十六單元:哲學之道
課程時間:2022.12.27(二)
學系名稱:暨大終發組碩一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授課教授:吳明烈 教授
學生姓名:賴美芳
學號:111409521
起了大早依舊07:00上快速道路趕至埔里鎮,心想早些時間出發不塞車,到了埔工再賴群組指示團隊任務。那知~手機沒帶……。那只好改變策略。
演出了埔里流浪記
文明人所有資料都在手機內,依賴她不能沒她。在埔里可愛的小家園停好車走到大成國小候車,沒見車輛。見大成國小有車輛過來,心想撩起裙擺踢出美人腿,但沒穿裙子,只好放棄,改用我修長的右手揮阿揮,真的有位仁兄停車,讓我上車說明原由、遞上名片,善心人士載我到埔里高工。
還是沒手機、時間還早,找警衛帥哥美女聊個天。借手機打電話給女兒請她傳達到里幹事那。
警衛小姐帥哥跟我解說了整個路程特徵,哲學之道在當地百姓的別稱為18%之道。
老師帶著全班走在鄉間小道,百樹竹林綠油油,好花爭奇鬥艷,第一站來到土地公爺爺這,感謝他守護者這片土地及人民。
幽靜的長道,沿岸花草扶疏,一個人走比較快,一群人走可邊走邊環顧四周欣賞美麗風光走時而交談時而嘻戲,源遠的路一點也不累。
到達地母廟,宏偉的建築物群,像似紫禁城皇宮般清肝明目、著實令人心曠神怡心,是個修行的好地方。
這學期明烈教授於哲思漫步帶領我們認識校園,初次到校內的土地公拜拜,美芳祈求碩士班能順利完成論文修成學業。,而今天明烈教授再次帶領我們走在埔里鎮的哲學之道,前後呼應,作為這學期最美的完結篇。
再次感恩教授的教導,美芳要學習的地方還是非常的多,也非常感謝同學們不離不棄的共同學習,除了雯雯9分熟,其他同學們5分熟,但心中總是感謝、感恩!祈待下學期再共同的研習。祝福教授、同學們新的一年心想事成,平安喜樂!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