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11/4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課程時間:106.11.4(六)
課程地點:暨南大學教育學院A307教室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106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范瓊尹
學號:106436501
課程:第五單元 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第六單元 學習社會的理論、實踐與反思、第七單元 終身學習能力的架構內涵與發展
因家務請假的關係,無法聆聽到老師的課程及同學精彩的報告,只能自己研讀上課文獻,實是可惜。最扼腕的是,大家居然將上課場域拉至戶外,望著手機內的照片嘆息不已。
這禮拜的內容談到了歐盟終身學習的發展與影響,從一開始很簡單想提升人民就業力的發想,到促進社會統合,讓團體參與終身學習。歐盟發展終身學習有一大特色,即是本土、在地化的發展,這與現今台灣推動的學習型城市有異曲同工之妙,學習型城市當中,每個城市也是透過發展在地特色,促進地方人士終身學習的能力與意願。
在學習社會的部分,正好與前一天的全民終身學習論壇相互映,這種強調全民終身學習的理念,透過政府的宣導、大學端的協助,已逐漸落實在台灣各地。而這樣的理念,也強調了除了機構內的學習之外,機構外的學習是一樣的重要,這讓我想到論壇當天聽到的「人人可學習,時時可學習,處處可學習」,各式各樣的人、事、物皆是學習的標的,從中探索、反思、評估,就會有豐碩的學習成果。
在關鍵能力的部分,以UNESCO提出的五大支柱所提出的關鍵能力是我覺得最淺而易懂的,研讀過這個部分,也提醒在學校任教的我,在設計教材、課堂授課的過程中,應將這些關鍵能力融入其中,將學生循循善誘,慢慢形塑成一位終身學習者。
全民終身論壇
課程時間:106.11.03(五)
課程地點:台中圖書館
課程:全民終身論壇(106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林育萱
學號:106436518
今天把課程的學習地點拉到了教室外,也就是進行實務的部分,在終身學習裡實務學習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真的的去實踐才能夠知道理論要如何應用在生活上,如何去應對進退等等。
全民終身學習論壇是集聚相關人士的盛會,可以見到許多在這領域相關的大師,在這次的論壇當中我擔任工作人員,一整天下來雖然只聽了開幕式,但讓我感觸良多,知道許多人在這個領域是一直在貢獻一直在付出的,也聽了很多新想法,這次的主題是學習型城市的前瞻與深耕,在我還沒參加過論壇前我可能還不知道有一群這樣的團隊在為我們的居住的城市努力認真著呢!
擔任工作人員,分配到的工作一開始是總務的部分,團體合作就是大家一起合作,哪裡需要幫忙就去協助,讓活動圓滿完成,也因此認識了不同的人,最讓我覺得印象琛課的部分就是擔任貴賓室招待的時候了,雖然只是泡咖啡、倒茶水,這都是有學問的,處處都是可以學習的地方,在貴賓室也能夠看到一些在講台上嚴肅但私底下平易近人的模樣,也是蠻有趣的一部份。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堂心得11/7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法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上課日期:第七週 11月7日
課程主題:終身學習論壇檢討、社區大學
姓名:劉家穎 106409511
********
上課前老師藉由小組討論了幾日前的舉辦的「2017終身學習論壇」,從討論中看見我們工作團隊的優缺點及檢討事項,了解各組在準備工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討論後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當團體人數越多,人力的分配就變得更為重要,因為人數一變多,運作的時候就容易會有需要溝通的事情,而怎麼溝通則是大家必須要去學的課題之一。
因為我在的宣傳組只有組長和我一位幹部,因此許多事情需要協助的也是組長直接發派,因此遇到問題也是直接與他討論,這是人數少的優點之一,在此次論壇中也臨時擔任隨車人員的小工作,雖然只有短短的路程,但在帶領貴賓、與會人員還是有一些壓力,怕會在講解搭車事項時說錯話等,不過大家對都很友善甚至最後回程時還會互開玩笑,真的是有趣的經驗。
在論壇過程中,我也是像隻蜜蜂般到處跑來跑去(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感觸),不過看到大家共同忙著一件事情,共同為達成目標努力著實讓人感動,班上同學也分享,或許在過程中有一些小衝突,或者需要克服的難題,不過衝突也是溝通的一種,我認為會有衝突發生是因為對事情看法不同,但換句話說,也是因為在意所以才會有想法,更代表大家其實是想解決這件事的,重要的是事後的檢討,要盡量避免下一次發生同樣的事,共同追求進步。
另外,老師在後半段的課堂也提到社區大學,目前在臺灣的經營方式有「公辦公營」、「公辦民營」兩種,且課程十分豐富也越來越多元化,目前的社區大學採有學分制,讓民眾參與之外增加其學習的動機,在課堂完成還有證明,或許對於成人來說這是一個對於自我的成就表現。且社區大學讓民眾可以由選擇課程,讓大家更能親近「學習」,將觸角伸向社區以打造學習社會的其中一個梁柱。
施文雅606751007
2017-11-09, 週四 09:49
國立中正大學成教系高碩一
課程時間:106.11.3(五)
課程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課程名稱: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課程: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 學習型城市的前瞻與深耕
心得分享:
第一次參加終身學習論壇,見到了許多專家學者,有幸參與論壇,收獲很多。
早上一到會場,就足見主辦單位的用心,指引做得很清楚,場佈也很清新簡單。論壇共分成二大主題一個專題及下午的縣市分享,二大主題探討的是學習型城市的前瞻,主要探討大學的社會責任與學習型城市的發展,將各大學的特色充份發揮,以盡到大學的社會責任,應用在學習上,結合社區資源,創造特色教育,在區域的發展上,扮演關鍵領頭羊的角色;另一主題探討的是學習型城市的深耕,如何將學習與在地特色做連結,具有在地的獨特性及差異性,創新在地的素材及人文風情,達到永續的發展。一個專題演講題目是學習型城市的創新,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及數位深化的趨勢,學習型城市的成立刻不容緩,地方政府應扮演領航者,開設各式不同專業課程,因應數位化時代,並結合在地產業、在地文化,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張忠謀說「畢業是終身學習的開始」,只有不斷的自我提升,才能適應變化萬千的時代。
謝秀靖106436516
2017-11-08, 週三 23:56
20171104
老師引用詩經:曳馬飲河,馬不飲河,君奈馬何?即意味教師在實施教育時,不應僅只重視教育結果,亦應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良善動機」的引導與啟發之重要性。
讓我深刻體會「Learning how to be」學習如何生活 ,即主張教育並非僅教導學生獲得高深的高階知識或技能而已,不僅認知層面的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進行「體驗」與「實踐」及讓學生達到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或是蘇格拉底的「知即德」之境界知與型兩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這真是當務之急,也是為人之師該培訓學生之能力。
謝秀靖106436516
2017-11-08, 週三 23:52
201711032017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第一次參加論壇,看到團隊的陣容堅實很有專業水準,原來成員是一班生加上專班有學長姐的帶領真是不同凡響,舉凡報到處井然有序,招待區的沖茶泡咖啡事雖小,到處是學問。
難得的是論壇十二年有成,受到政府官員的重視,也得到教育界的配合能因應少子化而與最高學府結合,提供優良師資和計畫真是良政一樁。
座無虛席參加踴躍,甚至有現場報名者,與會人士皆是重視終身學習議題之有心人士,看到如此,直覺我們的社會是有希望的,當民眾熱衷學習也是社會安定富庶之象,值得欣慰。
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成人教育2017年11月7日
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
指導教授 吳明烈老師
學生 張大偉
學號 106409510
1998年台灣終身學習的重要里程碑
台灣終身學習政策具體制訂與積極推動,乃是1990年代以來,政府與民間為因應應教育改革需要,引發一系列教育行動。
1988年教育部第六次全國教育會議結論,建立教育體系,以達全民全民教育及終身教育目標,1991年起執行發展與改進成人教育五年計畫,1994年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特對推動終身教育,進行討論並形成建議,1995年教育部發表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21世紀的教育遠景,規劃生涯學習體系,建立終身學習社會,1996年教育部繼發展與改進成人教育五年計畫綱要後,提出了以終身學習為導向的成人教育中程發展計畫,其中包含活到老學到老,建立終身學習社會,台灣終身學習重要里程碑樹基於1998年的中華民國終身學習年,也在同年公布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
2000年行政院提出,知識經濟發展方案,2002年6月公布終生學習法,提共台灣較佳法源依據。
社區大學邁向下一個黃金十年
社區大學在終身學習時代的腳色功能與未來願景
終身學習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適應社會變遷與創新發展的基礎政策。 我國政府自 1965 年在台灣推動「社區發展」以來,至 1998 年頒佈「終身學習社 會白皮書」迄今,不論是社區工作、社區發展、社區學習的推動,均有賴社區組 織的投入。繼 1994 年的「社區總體營造運動」及「四一0教改運動」之後,以 「活化社區,解放社會力」及「深入民主,發展社區新文化」培養社區公民素養為目標的社區大學逐漸成為紮根於社區,推 動社區學習與社會重建使命的社區學習體系的發動機。 社區大學的設立宗旨有別於一般傳統大學,旨在大量提供社區民眾終身學習 的機會。社區大學係以「培養現代公民」為目標,以「知識解放」與建立「公民 社會」為願景,社區大學的基本理念在於:打開公共領域,發展民脈;進行社會 內在反省,培養批判性思考;引導社會價值,重塑生活型態;解放知識,重建經 驗知識。課程規劃強調「以社團課程培育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的 能力;以學術課程培養批判思考能力;以生活藝能的學習引領民眾對私領域生活 價值觀的重建」;教學設計依據成人的學習特性,以問題為中心的師生共讀與討論方式進行;並提供學員參與學校事務的機會及公共事務的決策。(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2002)因此,課程規劃的特色包含以下九點:非營利性考量、課程學 術性強、課程公共性強、課程內容與社區結合、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引領社會價 值、弱勢關懷、學園自主規劃學習-學園自組社團蓬勃發展、鼓勵學員參與課程 規劃等特色。
社區大學在社區學習體系的關鍵角色
社區大學在社區學習體系的關鍵角色有二
一是推動學習行社區終身教育指標的行動者;一是規劃社區行動學習的促進者。現分別論述於後: 一、社區大學是推動學習型社區終身教育指標的行動者 學習型社區旨在建立一個無縫的基礎結構,使社區的所有資源,在社區中都 能獲得潛能的充分發揮。
我所認識的社區大學與部落大學
記得10年前,在好友的邀約下參加了基隆市政府辦理的課程,課程內容是撒克斯風的基礎教學課程,教室是在八堵附近的一個活動中心,參加報名的對象幾乎都是社區的中年及老年人,而學費比較一般教學課程還要便宜,但師資也沒有因此而變質,課程中部但可以學習到沙克斯風的技巧外,更是可以交到更廣泛的新朋友,交談中可以接收更多正式學習以外的知識,例如修機車的阿公會教我們一般我們不會的機械常識,做挽臉的阿嬤告訴我們挽臉的技巧等等,其實在社區大學可以接觸到的知識非常的廣泛,而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多元學習。
離開台北後回到南投開始學習相關自己原住民工藝的複製,於是開始了解腦海中目前已經遺失的傳統樂器,也許是自己20餘年的工作環境的基礎,很快的將在部落已經失傳的聲音【口簧琴聲】再一次的複製在現代的生活中,也因為這樣受邀了南投縣原住民行政局的邀約,擔任部落大學口簧琴製作的講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樣的我也交到了各種不同領域的朋友,更是讓在部落已經失傳的聲音,不在是我一個人的知識,而是分享給更多的人,更是達到了,學習、傳承、延續的目的。
部落大學的學習多半是在實際生活上知識的學習,而課程設計也會因應時代科技的變遷,讓我們已經過了年代的人,跟進現代年輕人的科技知識而設計,而在部落大學著重的還是在,文化智慧傳承的部份,而我認為這些都是多元而精彩的課程設計,都是值得我們去參與學習的。
社區大學的永續發展策略~課後心得
授課日期:2017年11月7日(二)
授課地點:暨大A棟302會議室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106409506
學生:林秋玉
本週上課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針對本校於11/3(五)台中資訊圖書館舉辦的「2017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學習型城市的前瞻與深耕」分成三組討論此次活動的優缺點,以下整理出大家提出的想法:
(一) 優點:
彩排、親切度、結束時一起整理、便當、空間、地點、時間掌控、媒體介紹(原民台、教育廣播電台)、停車位、指標、旗幟…等,大家都充分表現出不分你我、互相支援的團隊精神,讓整個論壇順利進行活動圓滿成功!
(二) 建議改進事項:
「簽到」可事先於網路報名時編號,或註明實際居住地點,以便快速分辨來賓是北中南哪一區?加速簽到時效、接待貴賓的人力不足(但其他組會及時支援,所以化解了此問題)、貴賓名單紙本建議提早給接待人員。
第二階段:
開始前老師播放了他曾經在2008年擔任古典音樂廣播電台主持人的一小段節目內容,此內容有放在老師的學術網站、2003年民視節目邀請吳教授與當時的教育部長談終身學習、公共電視[公民與對話]擔任主持人的片段…,讓我們又有不同的管道可以去學習。
1998台灣在文山社大成立第一間社區大學、2002年政部公布終身學習法、
丹麥1844年創辦第一所民眾高等學校、德國有1010所民眾高等學校,4100所民眾教育中心,高齡學校是德國高齡教育最具成效的機構之一,民眾高等學校1960加強了高齡者的文化與教育措施,後來發展了所謂的行動民眾高等學校。
老師也介紹了在台灣的社區大學現在有分:公辦公營、公辦民營的模式(建議可以採民間單位招標或社區有志者、策略聯盟方式共同辦理。) 社區大學要辦得有特色,「有特色才會出色,有出色才有特色」,特性就是「你無我有,你有我優 」的方式聚焦才能夠創造屬於當地的價值、社區大學包括了社區、政府、社會大眾,社大跟大學的推廣教育不同,社大要評鑑時,也包括了社區服務或社區達人的課程、談到社區大學永續發展策略:願景的四項思考、落實社區大學法制化(2002年)、形象品牌概念建立的重要性。社區大學更是一個志工與講師們圓夢的學習場域從當中,除了知識技能地吸取之外,也可學習到「協助他人,調整自己」的團隊精神、提升自我涵養、創造自益益人的價值與終身學習的學習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