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教育學研究 第七單元 課後心得
授課日期:2017.10.31
授課地點:暨大302研討室
課 程: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後心得
第七單元 台灣成人教育調查結果分析與運用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 號:106409503
學 生:鐘家淇
透過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成人教育調查每三年做一次調查報告,今年是第四次的成人教育調查統計,未來會朝向一年大調查及一年小調查報告,政府並希望成人教育能逐年提高百分之一。了解到要做一份調查報告並不容易,也比較清楚一份調查報告需先設定調查涵蓋範圍與對象、調查的時間、確認資料蒐集的方法、調查的工具、調查的項目、調查的重要指標、推動的政策,及調查的計畫背景與重要性。從這份報告的資料中,讓我們了瞭解目前臺灣地區成人教育機構的經營現況、和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參與成人教育的分布情形,以及成人的參與現況等等。
在個人層面方面,是以電話訪問的方式進行調查,其電訪成功率為8.97%,一開始就拒訪為14.04%,無人接聽就佔了31.98%,拒訪率提高了,電訪花費也會相對增加。老師講解了電訪難度高,所以要事先培訓電訪人員的電訪技巧、電訪時的口氣與態度、電訪的題目也以不超過20題為主,且要先設定不同的背景面向,做總量管制。
老師也提到在不同的社會人口背景面向,對終身學習的參與度也會不同。在成人參與正規與非正規學習的縣市參與率以新竹市最高,參與學習活動主題,以商業管理最高,而成人參與學習動機則以職業進展的比例最高。人們為了適應職業生涯的變化,或因勞動力市場難以實現高成就的人,就必須透過學習來發展出更多的知識及技能。而成人參與學習與景氣的好壞也有很大的關係,透過調查可以知道問題並找出更有效的方法來推動終身學習。
11/03終身學習論壇之與會心得和反思
課程時間:106.11.03(五)
課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 (106終發專班)
授課教師:吳明烈 教授
學生:廖鳳雪
學號:106436506
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學習型城市的前瞻與深耕)與會心得及反思
論壇的前一天,我第一次參與對外大型論壇活動的場地布置,看到團對成員們從搬運座談沙發、名牌的製作、座位的安排、旗幟的放置、張貼海報做指引……等等,大大小小的瑣事,無不面面俱到,想的都是讓參加盛會的夥伴們有賓至如歸的感受,我真的從中學習到好多。難怪明烈老師說舉辦論壇也是終身學習的一種專業實踐,也常提醒我們要處處學習、時時學習。
論壇當天下午,在國資圖國際會議廳有縣市分享「學習型城市」的實踐經驗,這個場次包括基隆市、台北市、宜蘭市、新竹市和台中市。其中個人認為基隆市報告者闡述得最完整,原因在於報告者思緒非常具邏輯性,對學習型城市的內涵能充分掌握,另外口條也很清晰。 一開始就把主軸與意象帶出,就如同周燦德校長所言是Top Down的組織架構,讓聽者較易明白了解。此外周校長雖然言談詼諧逗趣,但總能切中要點,並且中肯的講評提點,相信這對各縣市的與會代表對於之後的執行上都有很大的幫助。身為台中人,我也希望台中能在學習型城市這部分深耕,且發展得越來越好。
成碩一 施佩其
2017-11-06, 週一 12:37
終身學習研究 第6~9單元
終身學習研究 第6~9單元
指導教授:吳明烈 博士
授課日期:2017.10.27-28 (五、六)
授課地點:司馬庫斯山
學 生:成碩一 施佩其
課 程:
第6單元 學習社會的理論、實踐及反思
第7單元 終身學習能力的架構內涵與發展
第8單元 終身學習的意涵、概念與培育政策
第9單元 終身學習節/成人學習週的規劃與實施策略
第一次上課是在戶外邊走邊學習,兩天四堂的課程都有不同的方式及想法。最特別的是走在山上的學習方式,負責報告的同學報告後發給每位同學一個小問題,讓他們依照題目分組,邊走邊討論思考題目的答案,而一路上也不只是思考答案,吳老師也時不時的就給大家一句名言。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度,而是在於量度」,意思就是:一個人不在乎活了幾歲,讓活過的生命有價值才是真正有意義。
終身學習的定義即是指「一輩子的學習」,但是並非僅是指「活到老,學到老」的個體而已,而是涉及到更多層面。整體而言,終身學習者係指終身學習的實踐者,能在生命全程中持續參與各種學習型態的個體。上述個體除了能深刻體會到學習乃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之外,亦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態度、強烈動機、自我概念與能力。此外,終身學習者也是能夠自我導向學習的個體,且能進一步將學習充分融入及應用到生活情境,成為樂於積極參與終身學習活動的個人。而終身學習者都具備以下特徵:1.具有良好理解力與學識淵博的人。2.週密的思考者。3.具有創造力的人。4.積極的探索者。5.有效率的溝通者。6.相互依存社會中的參與者。7.反省與自我導向的學習者。學校培育終身學習者的主要策略項目:終身學習學校的發展、學校教師傳統角色的轉變、學校課程的重新思考與轉變、學校教學的整合與核心、塑造終身學習情境與發展最佳實務。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五
成人教育學研究心得五
時間:10/31
學生:簡美雲
學號:106409501
本週的單元主題是期末報告 〈〈105年度成人教育調查統計〉〉,從中可以看到目前台灣成人教育的概況。首先各國成人教育參與比例概況:OECD會員國參與比例為50%,最高的是美國59%,加拿大58%,最低為香港25.4%,而韓國35.7%,比台灣34.83%高一點。顯示我們還有努力空間,要加緊腳步。
內容數據分析中可以觀察到幾個現象:
1. 台灣成人參與正規與非正規學習年齡,以18-64歲為主。女性高於男性。顯示要多鼓勵男性加入學習行列。
2. 台灣成人參與正規與非正規學習性質,以非學歷、學分、證照課程最高達61.64
%。
3. 職業成人教育參與學習活動主題以商業/管理為主。而普通成人教育參與學習活動動機,以職業進展的比例最高。反映當今社會經濟現實面的需求。
4. 職業別以專業人員為最高。教育程度以碩士為最高。年收入以100萬至未滿150萬最高。顯示專業、高學歷、高收入者是學習主流。
5. 學習經費來源雖然仍以自己支付為主,但雇主公司的補助有逐漸提高,表示企業有心贊助員工成長,提升整體價值。雖然目前部分國人有使用者付費的觀念,還是要多宣導鼓勵。
6. 參與學習的障礙類型,以情境障礙最高,佔64.79%。這需要想辦法改善。
7. 在成人參與非正式學習方面:電視節目學習>數位科技或網路學習>閱讀知識性書報雜誌>旅遊學習。顯示多媒體的運用是學習主流。
透過這分報告有助我們釐清問題所在,經由專家學者及政府擬定對策,加上民眾全力配合下,相信我們可以很快地再成長進步!
台灣成人教育調查報告~課後心得
授課日期:2017年10月31日(二)
授課地點:暨大A棟302會議室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106409506
學生:林秋玉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年齡劃分標準是:
「0-17歲未成年人, 18-65歲青年人 ,66-79歲中年人 ,80-99歲老年人 ,100歲以上長壽老人。」
全球已進入了高齡化的社會,可見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與學習型城市,是現在社會必要的需求與趨勢,而學習也會帶給人無止境的年輕與活力,進而帶動了身心靈正向的一個成長。不間斷的學習除了能讓自己個人的視野變得更寬闊之外,也影響周遭的人一起去實踐回饋社會,也把愛傳播出去,共同創造屬於大眾的福利與人生的價值!就像:趙慕鶴、王德順他們就是【創造奇蹟】的長者。
透過吳老師分享「105年度成人教育調查統計」這堂課,讓我們更了解了臺灣地區成人教育參與現況、成人不同社會人口背景變項、成人教育的分布情形、臺灣地區成人教育機構的經營現況、臺灣地區成人教育政策之參據等研究方法。
在這個調查統計讓我們知道,成人教育中成人參與非正規學習比例,中高齡者大過於高齡者,也許是因為高齡者對於網路的使用還不是那麼的熟悉,獲得訊息會比較慢,仍需要用口耳相傳的方式去邀請參加,也許是因為高齡者有的在行動上比較不辨之故、女性的參與率也比男性高出7%、18-64歲參與學習的人數每年都有增加、地區參與率以北部最高,在縣市參與率中以新竹市高居第一、其次是台北、第三是基隆市..。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主要的目的是全民學習,要提高低學習意願者在滿足最基層的生理需求與生活需要之外參與學習,而目前辦理成人教育的機構經費主要來源以政府補助居多(82.34%),有了政府的政策鼓勵或資源補助,低學系意願者參與學習的人數也逐年增加,從調查統計中也可看出城鄉之間成人學習方面的推展的落差也愈來愈小。
而企業主要如何透過有效的培訓系統,提高員工的向心力或留住人才,就必須要花心思去規劃設計與持續的推動,就像老師所提到「推動終身學習,建立學習社會,乃我維國當前之重要教育政策。」,「機構提供學習活動屬性」裡,有提供學歷文憑、學分證明、證照類,以及一般課程或活動…等。
老師也常說,透過同學分組報告、腦力激盪的討論,就是自主學習團體的最佳實踐,從過程中學習到的就是自己的,也要將這樣的學習內化在自己的生活與生命當中。在最後的分組討論中,有一組分享到普通的研習證明結合成績單的概念,比方說證書裡面包含運動次數、時間、運動前後的照片、減下的體重、體脂、六圍、基礎代謝、身體年齡、內臟脂肪..數字記錄、成果摘要、教練的建議與鼓勵等,那麼會讓學員更有繼續運動下去的動力與收藏的意願,若再加上搭配贈送T-Shirt或商品折價券的活動或折扣,也能增加商品營收、創造另一種價值。
我們個人、企業主或相關學習的團體,學習型社區、學習型學校、學習型城市、甚至學習型社會..等,都可以運用這樣讓學員自主學習、腦力激盪的概念去推動學習,在當中也加入翻轉教育的元素,讓每一個參與者都覺得自己是主角、是重要的、是被需要的,無論男女老少都一樣可以有學習的權利,讓學習不只是單向的學習,還是雙向的溝通與激發潛能、讓學習變得是有趣的、讓人想一探究竟的,從被動變為主動、從沉悶變化歡樂…,讓人能夠迫不及待的期望下一次的學習趕快到來,這樣的學習就是快樂而成功的!
1061031 第七週2017臺灣成人教育調查報告 心得
1061031 第七週心得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法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上課日期:第六週 10月31日
課程主題:台灣成人教育調查結果分析與應用
姓名:蔡瑩蓉 106409515
今天的學習有很大的收穫,藉由同學的不同觀點來解讀一份研究報告,從研究的目的、研究對象、抽樣方式、研究數據分析至結論的討論,對於未來在做研究論文時該注意的事項有更具體的了解,比如全國性的抽樣一縣市人口比例分配,市話電訪及手機電訪的差異。
在讀資料時發現機構經營困境之問題以招生不易(34.34%)最高,其次為人力有限(31.65%)、再其次為經費短缺(22.39%),行銷困難僅占1.18%;在機構最有效之行銷管道中,他人推薦佔61.95,其次為文宣海報簡章佔18.59%、網路佔13.81%。他人推薦的口碑行銷我覺得是最為困難的,因為需要獲得肯定,上過課的親友才會向他人介紹。在機構的行銷困難卻佔1.18%,我想是否因文宣、網路行銷方式是容易執行,才會讓機構認為行銷並不困難,但有時文宣、網路行銷方不一定能達到好的效果,才會使招生不易比例較高。
當然招生不易可探討的另一個因素為民眾負擔費用的意願及學習動機,在此調查報告中參與學習的類型及動機以職業成人教育及職業進展最高,參與學習經費來源雖然自己支付佔37.88%,但是雇主補助(27.94%)及政府補助(25.03%)共佔52.97%,超過一半以上,如能推廣及教育民眾,以投資自己未來工作職場的表現狀況、休閒生活或健康等的角度來看,是否民眾會比較願意負擔費用來學習,而非依賴雇主或政府的補助。
課堂中提出基隆為在成人學習的參與率為全國第三名有些訝異,但在11月3日辦理的2017全民終身學習論壇學習型城市的前瞻與深耕,聽到基隆以海洋城市為目標所發展的學習型城市的概念,以具體的行動策略,橫跨產官學界的合作與努力,共同發展基隆在地特色文化,並轉化為向世界行銷的行動,除了課程中討論的各城市人口基數外,基隆全員的努力功不可沒。
第四週 終身學習研究 課堂心得
授課日期:2017年10月27-28日
課程:第六單元~第九單元
授課地點:司馬庫斯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606751004
學生:王思蘋
這次的課程是舉辦在司馬庫斯山,從來沒有想過原來上課可以這麽的多元,這麽的特別,覺得很慶幸自己有上這門課,不管是課程、老師、同學夥伴們都讓人感動。這次活動大家都非常積極參與,大家都互相扶持鼓勵,原本一直不相信自己能夠走完司馬庫斯的全程,但因為有大家互相的加油打氣,一路上都不覺得辛苦,很開心的走完,這也讓我想到很多時候要做一件事時一開始就預先覺得他困難,那就不容易開始,很多事情其實都沒這麽難,都是自己嚇自己,然後一路上夥伴的陪伴也讓我想到如果學習的路上有夥伴互相加油,雖然路途艱辛但也會走的很開心,一路上的行動教學和老師的經典語錄也都讓人印象深刻,像是老師說:「不管是怎麼樣的天氣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一開始很怕遇到下雨但老師說了這句話後釋懷了很多,不管是下雨的風景或大晴天的天氣都有不同的美,但當天天氣卻意外的好,然而這次活動讓我深深體悟到讀萬里書不如走萬里路的道理,也很謝謝終身學習這堂課程的大家庭!
第七週2017臺灣成人教育調查報告課後心得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程主題:2017臺灣成人教育調查報告
學號姓名:106409508 陳禹心
上課日期:106.10.31
課後心得:
這次的上課講義,對我著實是一大幫助!我未來想做的研究就是跟成人教育和成人學習有關。我原本以為,提高高齡者的參與率會比較容易,事實上,中高齡者的參與率最高,意願也最大,因為高齡者涵蓋著70歲以上的人。
如果從中高齡者提升參與率的話,在經濟穩定的情況下,這些人可以提升高齡者的參與率。以成人參與非正規學習比例來說,未參與的不論男性女性,皆高於有參與的比例。但就地區參與率而言,2016年比2014年皆高出1%左右,這表示,地方政府有在推動成人學習,希望未來能以18歲以上的青壯年人口為主,去推動成人學習,這樣他們就會有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概念。
至於參與學習活動主題,這次調查發現竟是職業成人教育以商業/管理為高,普通成人教育則是健康休閒為高,顯示出近幾年,社會現象以職業進展為主要發展,認知興趣為其次。這是為什麼呢?現代人較注重自己的職業水準,但不是每家企業體系都有設立教育訓練,更不用說人力資源管理,但是許多公司仍會要求要員工自行去進修,不然就解聘之類的,導致許多員工在休假之餘,還要學習這些跟職業有關的課程,所以才會在參與學習帶來的助益是以職業晉升層面為高。
在未來學習意願這部分,許多人都希望以健康休閒為主,其次是語言系列。這部分我就覺得很值得參考,既然這是整體的比率,未來如果我開設的平台有要規劃課程,會以這部分為主要參考資料,但還是要以學員們的意願為主。
而現在的行銷手法,雖然網路發達,但是如果對象是要高齡者,還是要以口耳相傳為主,原因就是,高齡者對於現代科技的使用還不是那麼的熟悉、普及。如果能結合機構、單位等地區性的課程,去規劃一系列的課,讓成人可以有系統性的學習,這樣他的滿意度也會提升,再參與率也會增加,甚至還會帶著他們親朋好友一起來學習。如果上課的方式可以結合現代科技(如網路、直播、影片、視訊等),相信更會吸引許多青壯年人口學習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