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留言
成人教育學研究 課堂心得10/31
課程名稱:成人教育研究法
授課講師:吳明烈 教授
上課日期:第六週 10月31日
課程主題:成人教育調查報告
姓名:劉家穎 106409511
********
透過調查研究更可以知道成人對於教育調查的相關資料,在預先觀看資料時,發現成人在職場學習上較為有成果的是「人際互動」而非「教育訓練」,因此在課堂上便向老師詢問此問題,老師提到在現今臺灣社會在教育訓練的發展上,仍是以大型企業為主,或許中小企業或機構都有培訓課程,但真正有效率且積極投入資金的企業卻佔少數,大型企業有較大且經年有成的培訓系統,甚至是投注大量資金在培育人才的部分,因此員工會自行的去參加培訓,但反言之,當員工被迫參加教育訓練,或是參加後覺得沒有成效,反而是浪費資金,因此在進行成人教育調查時才會有以下的研究結果。
而在最後的小組討論時,我有提出從資料上發現的一個研究成果,就是「策略聯盟」的部分,發現在調查中的成人教育機構中僅有兩成有作策略聯盟,不過兩成的機構裏面又有七成的是有良好滿意度的,也就是說以「策略聯盟」來說,可能是個有效的方式,或許我們未來可以針對各機構來設計相關的教育課程或活動。當然在施行上一定是有一定的難度,機構的配合以及資金或是人員的調度等,許多需要考慮的面向或許也是只有少數機構會實施策略的原因吧!不過實際原因可能還有需調查。
另外在行銷方面,我們小組也有討論到,現今社會的社交軟體十分方便,舉凡像LINE,且現在有很多長者間的社群,從社區到相關的學習團體,也可以透過LINE的貼圖轉發,利用這種病毒式行銷,也會讓不同族群及職業類別的人看到相關資訊。
透過小組的討論可以發現自己沒發現到的觀點,也可以互相學習,這是自己看書達不到的目標!
2017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心得
時 間:2017.11.3(五)
地 點:國力公共資訊圖書館
課 程: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研究-2017全民終身學習論壇
學 號:105436505
學 生:謝熒書
今天見到了終發班的每一份子,無論是碩專二的學長姐或是碩士班的學長姐及同學們,大家互相交流學習,又能向終身學習領域的各校師長們學習,真的非常難得又幸運。
論壇下午的下半場議程來到各縣市辦理學習型城市計畫分享,我參與了「學習型城市的推展經驗」組,分享縣市有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及台東縣。現就我所發現的特色歸納如下:
1.跨域合作:彰化縣主要委託社團法人彰化縣就業能力教育協會辦理學習型城市推廣業務,縣府為行政支援角色;南投縣、嘉義縣與學校合作(如暨大人社中心),多元化地執行終身學習推廣計畫;高雄市、臺東縣則由縣市政府主導,與產、學建立策略聯盟。
2.以「在地特色」為主軸:呼應王政彥校長所提的差異化發展,保留在地的獨特性與差異性。越在地,越能被世界看見!
3.根經濟崛起:從年輕人著手,將舊有之地方傳統透過學習創新賦予新生命。
4.社會企業:推動企業終身學習模式,由企業組織提升帶動社會發展、解決社會問題。
5.由「教導如何學習」進階為「社群自主學習」。
中正高碩二 李連增
2017-11-03, 週五 05:11
終身學習之遊學
授課時間:2017.10.27~28
授課地點:內灣、司馬庫斯
課程:第六單元:學習社會的理論/實踐與反思
第七單元:終身學習能力的架構內涵與發展
第八單元: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
第九單元:終身學習節/成人學習週的規劃與實施策略
指導教授:吳明烈 博士
學生:高碩二 李連增
第六單元:學習社會的理論/實踐與反思,敘述了學習社會究竟是個迷思或是事實?學習社會是烏托邦?很多人都誤解了烏托邦的意涵,其實它是美麗的展望:從虛幻烏托邦到具體烏托邦學習社會是未來式的概念。第七單元:終身學習能力的架構內涵與發展,老師提到要藉教育改革締造另一次臺灣經驗;未來的社會一定是學習社會,二十一世紀一定是終身學習的世紀。因此,各國莫不積極推動終身學習,將學習社會的建立,當成教育願景與社會理想,我國自應朝此方向努力(林清江,1998)。特別提到可謂是我國的終身學習之父林清江,「林清江的終身學習貢獻;一、制訂學習社會白皮書政策。二、推動終身學習年。三、倡導人生三寶:終身運動(生理);終身學習(智能);終身反省 (心理)。四、為學習型台灣立基。第八單元 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即是指「一輩子的學習」。在近代世界,知識和科技急劇發展,經濟結構急促轉型,知識型經濟成為主流,就業需要相當知識,由於知識更替急促,舊知識很快就被新知識取代,人們察覺到讀一門學科絕不能一世無憂,因而衍生出終身學習這個概念。在第九單元:終身學習節/成人學習週的規劃與實施策略,老師問大家喜歡學習節還是學習周。學習節與學習周有節慶的意涵,用歡樂節慶的心境學習,並由國家、國際來推廣每個人都要持續終身學習。
這一趟的學習之旅,老師風趣睿智的引領與同學熱情展現,在充滿歡樂的氛圍中,學習收穫豐碩,印證了「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心得
授課日期:2017年10月27-28日
授課地點:司馬庫斯
課程:終身學習研究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606710014
學生:陳舫
這次上課讓我感觸特別的多,不僅僅是上課的內容,人與人的互動更是讓我感動。在這次兩天一夜的學習中,可以看見大家互相的幫忙還有無私的付出,在整個過程都是非常和樂,讓人會享受在其中。
在前往巨木林的路途中,老師跟我們說到:『人生的意義在於量度而不是長度』,這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有些對社會有很大貢獻的人士英年早逝,但他們的人生是過得如此精彩且讓人印象深刻,在好多年後大家也記得他們,感念他們的貢獻,雖然他們的人生是這麼的短暫,生命的好壞不在於它的長短,而是在於活得精不精采,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是不是那麼有意義。
中正成教碩一 姚宗汶
2017-11-02, 週四 20:27
終深教育研究 第六~九單元
授課日期:2017.10.27~28
授課地點:內灣與司馬庫斯
課程:第六單元~第九單元
學生:成碩一 姚宗汶
本次的上課,我們與老師一同來到了【司馬庫斯】,又稱為上帝的部落,進行兩天一夜的戶外授課,讓我體認到學習也不一定要在教室裡進行,也可在任何地方進行,從餐廳到涼亭,甚至在開著崎嶇山路的遊覽車上都是我們學習的地方,當然在這些單元裡面,也是得著豐富的知識,讓我對於終身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目前好像整個環境裡,對於這終身教育並不是那麼重視,但藉著老師的幫助,讓我了解到儘管目前的環境是這樣,但我們仍然要預備好自己,將來有機會就能發揮所學的,為終身教育出一份力。
第七單元:台灣成人教育調查統計 心得感想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 心得感想
第六單元:105年度成人教育調查統計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104409501 陳宜君
在這堂課中老師跟我們分享了105年度成人教育調查統計,這份調查統計的目的有四:1.瞭解臺灣地區成人教育參與現況2.分析成人不同社會人口背景變項參與成人教育的分布情形3.探究臺灣地區成人教育機構的經營現況4.提供研擬臺灣地區成人教育政策之參據。透過這份統計報告,不但讓我了解到以上的議題,也讓我學習到許多作研究的方法。
首先在做調查前必須先研擬出一個適合台灣社會環境並確實可行的訪談法,考慮面訪耗時所以改採電訪,但由於大眾對電話詐騙集團的恐懼,也造成在電訪時拒訪的比例高達全數撥出電話的14.04%,加上是電腦隨機抽樣,也使無人接聽和空號的比例高達61.63%,我發現做研究是很嚴謹的工作,在調查過程中還要不斷地討論和修正,才能得到兼具信度和效度的結果。
從統計中得知有近七成(68.16%)的人是沒有參與正規及非正規學習的,這個比例相當高,而女性的參與率比男性高出7%,在18-64歲的年齡層中參與學習的人數每年都有增加,地區參與率以北部最高,人數也是逐年增加。而在縣市參與率中以新竹市高居第一,其次是台北,讓我們很驚訝的是基隆市因這幾年積極推動學習型城市而使其參與率位居全國第三,可見城鄉差距已經可以靠人為的努力,透過組織學習的概念,帶動產業經濟的發展,從而鼓勵更多成人參與終身學習的課程。
在不同背景變相參與率中的統計發現教育程度高(碩士)和年收入(100-150萬)對成人終身學習的意願有正向的影響,加上辦理成人教育的機構經費主要來源還是以政府補助居多(82.34%),可見,要提高低學習意願者參與學習,仍須有政府的政策鼓勵或資源補助,才可以突破學歷和低收入對學習動機的限制。
在參與學習活動主題的統計中普通成人教育以健康休閒為最多,而職業成人教育部分則以商業管理最多;這些統計的結果可歸納出,成人由於年齡的因素,喜歡選擇輕鬆無壓力的學習主題,難怪在社區大學中會開設如太極拳、經絡養生、烹飪教學等健康休閒的課程。
最後老師也在報告中提到對教育主管機關、對成人教育機構、對社會大眾的建議及對未來調查的建議,我覺得這樣的研究資料很寶貴,可以提供給各縣市政府及終身學習機構在推動及改進現況上很大的助益,再次感謝老師跟我們作分享。
第七單元 台灣成人教育調查報告 心得感想
授課日期:2017年10月31日
授課地點:暨大A棟302會議室
課程:成人教育學研究 心得感想
第七單元 台灣成人教育調查報告
任課老師:吳明烈 教授
學號:106409514
學生:陳星宇
這次課程內容主要談到 105年度臺閩地區成人教育調查統計的部分,從上課得知團隊們是採用家用電話店訪方式,因為如果採用手機採訪的方式,電話費是個最大的問題,且以手機號碼調查的話無法去判別地區。而在這個計畫當中,主要是推動終身學習,建立學習社會的重要教育政策,目的主要在於了解台灣地區成人教育參與的狀況、分析成人不同社會人口背景與成人教育的分布情形、探究台灣地區成人教育機構的經營現況,在調查方面採取問卷調查法,並用電話訪問與線上問卷及郵寄紙本的方式,調查團隊希望能達到積極參與學習社群網路,經營共學共享的人際關係、善用非正式學習管道,來實踐生活學習之理念、並鼓勵高年齡者自主學習來促進智慧傳承的分享、以及培養自我導向的終身學習能力、活化地方學習的資源特色,促進文化素質與城鄉的發展等目的。
從調查中找到成人教育的需求有哪些,這些與當時的景氣與社會風氣有關,透過調查可以了解不同社會的變景變相、人口變項,在台灣主要是女性參與率較高,還有與職業、教育程度有關,另外也發現碩士畢業的教育參與程度較高,年齡的高低也會影響參與力,還有學習的地區會產生這些落差,所以這些調查會因為以上的因素而去影響到他的調查。65歲以上參與率較低,主要是因為後面年紀拉越長而導致參與率降低,一個人的活動力等於其參與力。
這項調查是個對於我們臺灣成年人的學習狀況有非常深的影響,隨著時代的快速變遷、社會的快速進步以及科技的日新月異,如果不利用時間額外的自我學習是會很快被社會淘汰的,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就像時間依樣永無止盡的,希望能透過這項調查與在學校所學的寶貴知識,將其像花粉一樣灑給每一個人,讓大家都能將終身學習的理念貫穿一生並傳授給下一代。
終身學習研究 單元六~單元九
授課日期:2017.10.27~28
授課地點:內灣與司馬庫斯
課程:
第六單元 學習社會的理論/實踐與反思
第七單元 終身學習能力的架構內涵與發展
第八單元 終身學習者的意涵、概念與培育策略
第九單元 終身學習節/成人學習週的規劃與實施策略
指導教授:吳明烈 博士
學生:高碩三 鄭宜嘉
單元六了解到學習社會是未來式的概念,學習社會也是烏托邦,但現在很多人都誤解烏托邦的意思,以為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意境,其實他是一個未來的理想,並且會被實現的一天,在課程中老師也提到社會批判的正確方式應該要有正反兩面,正面是要先懂得欣賞,反反則是要看除缺少什麼,並且提出完整性的建議,並不是現在很多人為了批判而批判。到的單元七時就了解到林清江校長的終身學習的貢獻:一、是制定學習社會白皮書,二、也推動終身學習年,三、提倡人生三寶:終身運動(生理)、終身學習(智能)、終身反省(心理),四、為學習型台灣立基。在這一天的課程中,感到我們終身學習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政策推動者,這樣才不會被多方意見所左右。單元八與單元九就開啟我們這一趟腦力最清醒的路途與吸收滿滿的芬多精,看著美麗又遙不可及的層層山巒,展現我們處處學習的意志,單元八中最讓我印象深刻是楊學姊分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的第一個特質會是最自己充滿自信,所以我也要開始增加自我的自信心,單元九中,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你們喜歡成人學習周還是比較喜歡終身學習節,我比較喜歡終身學習節,因為它是一個終身學習概念的感覺,成人感覺比較侷限於第二年齡,終身學習感覺比較像是全齡的概念。